- 年份
- 2024(6339)
- 2023(8850)
- 2022(7319)
- 2021(6810)
- 2020(5556)
- 2019(12338)
- 2018(12018)
- 2017(22223)
- 2016(12514)
- 2015(13883)
- 2014(13726)
- 2013(13062)
- 2012(12074)
- 2011(10433)
- 2010(10694)
- 2009(10080)
- 2008(10440)
- 2007(9360)
- 2006(8153)
- 2005(7702)
- 学科
- 管理(49359)
- 济(41286)
- 经济(41192)
- 业(39222)
- 企(35903)
- 企业(35903)
- 财(26037)
- 务(16921)
- 财务(16898)
- 财务管理(16846)
- 方法(16299)
- 企业财务(16142)
- 制(15476)
- 数学(13765)
- 数学方法(13595)
- 中国(12467)
- 业经(10718)
- 体(10553)
- 农(10282)
- 银(9720)
- 银行(9713)
- 体制(9029)
- 家(8991)
- 行(8980)
- 融(8826)
- 金融(8824)
- 国家(8641)
- 财政(8436)
- 理论(8057)
- 税(7789)
- 机构
- 大学(166261)
- 学院(165862)
- 济(66221)
- 经济(64687)
- 管理(61560)
- 研究(53402)
- 理学(51945)
- 理学院(51401)
- 管理学(50596)
- 管理学院(50266)
- 中国(44104)
- 财(42487)
- 京(34388)
- 财经(30452)
- 科学(29292)
- 经(27519)
- 江(27196)
- 所(25847)
- 中心(25687)
- 财经大学(22614)
- 研究所(22352)
- 农(22230)
- 北京(21669)
- 经济学(21304)
- 州(21195)
- 范(20866)
- 师范(20612)
- 业大(20223)
- 院(19840)
- 经济学院(19056)
- 基金
- 项目(106040)
- 科学(83469)
- 研究(81415)
- 基金(76831)
- 家(65825)
- 国家(65271)
- 科学基金(56612)
- 社会(52679)
- 社会科(49966)
- 社会科学(49955)
- 省(40954)
- 基金项目(39745)
- 教育(39093)
- 自然(34077)
- 划(34020)
- 自然科(33276)
- 自然科学(33270)
- 编号(32997)
- 自然科学基金(32699)
- 资助(31067)
- 成果(29056)
- 制(26790)
- 部(24495)
- 重点(24139)
- 课题(23713)
- 国家社会(22563)
- 性(22523)
- 创(22466)
- 教育部(21817)
- 项目编号(21192)
共检索到2676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蕾
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约束是实现财政民主的必然要求,是限制政府权力的重要途径,也是保护公民财产权的有力手段。对地方政府债务预算约束需要相关的预算立法,对债务规模、债务资金支出以及举债程序予以规制。我国新《预算法》将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对控制规模、优化结构、规范行为、化解风险等方面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玉建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逐年膨胀,如何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管控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地方财政经济运行的重要难题之一。通常情况下,我们简单地就债务论债务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关键是要建立起规范化的地方债务信息披露制度、债务风险预警机制以及债务控制机制,通过动态监测并以制度化手段来预防地方债务及其风险的发生。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规范管理 制度设计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忠滨 卜俊丰 杜欣
解决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存量问题和降低债务成本变得越来越急迫。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地方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为地方债"开明渠,堵暗道"。探索构建科学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体系,强化外部控制和监督,对债务规模实现动态监测,并将全部地方政府债务其纳入预算管理,可以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预算管理 规模控制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马骏
地方政府债务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本文认为,引入市政债券市场和配套改革可以硬化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长期来看,地方债应该逐步取代当前政府融资平台中的贷款、信托等较不透明的融资方式,成为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来源,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还可降低地方政府融资的期限错配风险,避免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体系,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财政预算 市政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马恩涛 于洪良
分权财政体制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由于税基交叠会产生纵向外部性,且这种纵向外部性容易导致以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进行转移支付为特征的预算软约束的出现。为分析这种预算软约束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中央政府与代表性地方政府在内的跨期迭代模型,并比较了地方政府债务不受控和受控两种情形下的影响。在地方政府债务不受中央政府控制时,预算软约束对公共投资和地方债务都具有显著的正面效果,尽管其也会导致寻租活动的出现。而在地方政府债务受中央政府控制时,预算软约束并不一定刺激公共投资。无论哪种情况,只要中央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边际价值相对较小或地方政府分享的税收份额相对较低,预算软约束都能增进社会福利...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地方债务 预算软约束 社会福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同生辉 李燕
本文从关于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理论研究现状入手,根据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管理的现状,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从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和绩效考评各个阶段的风险状况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分析,并就如何将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纳入地方政府预算管理的各个阶段及降低风险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性债务 预算管理 风险分析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万里
文章力求展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背后更加完整的行为规律和行为图谱,从而为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与化解重大风险奠定行为基础。研究表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的背后,分别呈现了"绕道逻辑"、"倒逼逻辑"和"机会主义逻辑"。"绕道逻辑"是指地方政府借助融资平台、影子银行、PPP新马甲等方式避开法律和中央政府监管要求而发债,使《预算法》和有关监管规范地方政府发债的"明规则"被事实上普遍隐性举债的"潜规则"强制替代;"倒逼逻辑"是指政治与财政双重压力迫使地方政府通过隐性举债开拓财源,并凭藉"大而不倒"的集体行动逻辑,倒逼中央对地方债务危机予以舒困;"机会主义逻辑"是指在多层级政府的委托代理过程中,地方政府基于自利动机,在救助预期与制度软约束的双重影响下隐性举债。文章引申的政策含义在于,治理地方政府隐性举债进而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应由当前的行政治理转向以"现实的具体的人"—地方官员—为政策出发点的行为治理模式;同时,在强调立法、规则、文件等"硬"工具手段的同时,也应强调助推等"软"治理手段的有效性,从而充分彰显分权架构内地方政府的正向激励作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姜子叶 胡育蓉
本文聚焦"地方政府债务悖论",运用财政分权理论,以预算软约束为视角,解析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机制。在深入阐述预算软约束的内涵和形式的基础上,联系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债务危机与本次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经验事实,本文从理论上剖析危机重演的逻辑,揭示地方政府举债的顺周期性。
关键词:
财政分权 预算软约束 地方政府债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尚蒲 郑仲晖 罗必良
预算软约束是地方政府债务膨胀的主要原因,而土地要素和信贷资源构成预算软约束的资源基础。基于审计结果公告,对地方政府债务特征进行研究,可得出三点结论:(1)地方政府债务总体规模可控,但财政资金的流动性堪忧。(2)地方政府债务表现出强烈的异质性特征。高收入地区债务的绝对量大,负债集中在市、县两级政府;中低收入地区债务的相对规模高,负债集中在省、市两级政府。(3)各地负债的资源基础存在差异。高收入地区银行贷款的绝对量大,中低收入地区对土地出让、财政转移支付的依赖性较强。因此,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快要素市场发育、改革举债机制和理顺财税关系。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郑洁 翟胜宝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限制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如《预算法》、《担保法》等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债,不得为担保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没有债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在财力不足和缺乏合法规范的融资渠道并存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及其部分职能部门通过各种形式绕过法律约束举借了大量债务,有的地方甚至超过了地方政府的偿还能力,而且还游离于预算体系之外,在举借和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剖析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现状的基础上,从预算约束的视角切入,提出以预算管理为龙头,完善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法制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莹
本文通过分析政府债务在不满足债务跨期预算约束时的影响因素,并利用31个省份2010—201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预算软约束与地方政府债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财政努力水平的降低会提高债务率水平。通过财政努力水平的降低提高了地方政府对于财政转移支付的依赖,进而导致政府在较低的财政收入水平下形成了相对较大规模的债务,最终提高了债务率、增加了债务风险。并且分地区看,这种预算软约束对于债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财政能力较差的西部地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延 赵艳朋
在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都通过理论分析,得出预算软约束是造成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本文使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实证的角度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化水平等变量后,预算软约束与地方政府债务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变换不同的指标后,估计结果依然较为稳健。本文首次通过实证方法验证了之前学者的理论推断,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通过硬化预算软约束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建议。
关键词:
预算软约束 地方政府 债务规模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金大卫
2009年3月,财政部《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预算管理办法》出台,各方期盼已久的地方政府债券终于破冰起航。截止到2009年6月底,在财政部的高效组织下,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已过半,全国30个省和青岛、大连、厦门3个计划单列市,共计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柏杰
地方政府行为对债务积累起着关键作用。地方政府不但是地方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而且它更是一个组织,符合"经济人"假设。在垂直集中的选拔制度、以GDP作为主要指标的考核制度与中国特色的财政联邦制度等多重约束下,我国地方政府有着增加投资的巨大激励,并有典型的"利己主义"即腐败和"道德困境"即深信中央政府会"兜底"的特征,结果造成了地方债务高垒。构建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改变单纯以GDP为主要指标的考核制度及实施举债追责制是控制地方债务风险的解决办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国艳
"十二五"时期,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将加速推进,会加重地方政府融资的压力,现行以银行贷款为主的地方政府融资格局,面临加大财政与银行风险的挑战。因此,迫切需要改变融资方式。"城投债"(通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