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22)
- 2023(10348)
- 2022(8841)
- 2021(7829)
- 2020(6592)
- 2019(14630)
- 2018(14297)
- 2017(27612)
- 2016(14988)
- 2015(16697)
- 2014(16649)
- 2013(16473)
- 2012(15687)
- 2011(14342)
- 2010(14905)
- 2009(14103)
- 2008(14155)
- 2007(12990)
- 2006(11719)
- 2005(11031)
- 学科
- 济(81295)
- 经济(81191)
- 管理(55509)
- 业(45361)
- 企(39352)
- 企业(39352)
- 财(28246)
- 方法(26912)
- 数学(23373)
- 数学方法(23201)
- 地方(19267)
- 中国(18008)
- 制(17987)
- 务(16994)
- 财务(16965)
- 财务管理(16913)
- 企业财务(16196)
- 业经(15772)
- 农(15233)
- 学(14941)
- 体(13399)
- 地方经济(12851)
- 融(12483)
- 金融(12480)
- 银(12154)
- 银行(12132)
- 环境(11772)
- 行(11404)
- 体制(10422)
- 农业(10049)
- 机构
- 大学(227250)
- 学院(225410)
- 济(106398)
- 经济(104473)
- 管理(82702)
- 研究(80680)
- 理学(70310)
- 理学院(69493)
- 管理学(68535)
- 管理学院(68080)
- 中国(62321)
- 财(56411)
- 京(46528)
- 科学(44512)
- 财经(42415)
- 所(40975)
- 经(38291)
- 研究所(36258)
- 江(35727)
- 经济学(35498)
- 中心(35399)
- 农(32415)
- 经济学院(31669)
- 财经大学(31353)
- 北京(29308)
- 院(28500)
- 业大(27841)
- 范(27528)
- 师范(27277)
- 州(27206)
- 基金
- 项目(140323)
- 科学(111895)
- 基金(104890)
- 研究(103573)
- 家(90370)
- 国家(89693)
- 科学基金(77273)
- 社会(70627)
- 社会科(67141)
- 社会科学(67123)
- 基金项目(54476)
- 省(52989)
- 自然(47011)
- 教育(46765)
- 自然科(45922)
- 自然科学(45906)
- 自然科学基金(45132)
- 划(44231)
- 资助(42873)
- 编号(39167)
- 成果(34005)
- 部(32533)
- 重点(32015)
- 制(31695)
- 国家社会(30613)
- 发(30404)
- 创(28846)
- 教育部(28701)
- 课题(28147)
- 性(27893)
- 期刊
- 济(128097)
- 经济(128097)
- 研究(77018)
- 财(49280)
- 中国(45836)
- 管理(33094)
- 学报(32567)
- 科学(30488)
- 农(30024)
- 大学(25658)
- 融(25639)
- 金融(25639)
- 学学(24537)
- 财经(23382)
- 经济研究(21815)
- 经(20136)
- 农业(19213)
- 教育(17764)
- 技术(17702)
- 业经(16407)
- 问题(16141)
- 贸(12671)
- 技术经济(12360)
- 财会(11998)
- 世界(11924)
- 会计(11667)
- 国际(11630)
- 统计(10757)
- 版(10572)
- 现代(10024)
共检索到3593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尹启华 陈志斌
我国存在地理上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地方政府债务资金的跨区域流动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近年来国家审计署审计公告的审计结果分析来看,地方政府债务资金运动主要呈现回波效应和扩散效应两种特定效应机制。另外,由于经济区域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空间溢出效应,这两种效应机制可能产生正的或者负的外部性。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资金有序的跨区域运动,能够提升资金要素的使用效率与效果,从而优化资源配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袁旭宏 张怀志 马超群 崔浩南
文章基于我国2011—2021年地级及以上市域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位数估计、空间滞后模型等方法,探讨了普惠金融影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时空效应与作用机制,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从时序效应来看,发展普惠金融具有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效应,这种“降债”效应呈现出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增加而减弱的特点,同时表现出人口流出地/流入地、城市区位、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商业水平方面的异质性;(2)从空间效应来看,发展普惠金融既产生了降低本地政府债务规模的直接效应,还产生了间接降低相邻地区政府债务规模的溢出效应,且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3)机制分析发现,发展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结构合理化、缩小地方财政缺口可以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未来,应强化金融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发挥普惠金融有效减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机制作用,共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訸
文章梳理了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态转变的过程,以2015年新预算法的颁布为分界点,通过规定地方政府增量债务的具体形态以及发行置换债券对存量地方政府债务进行转换,实现了地方政府债务的债券化。文章进一步从债务人地方政府和主要债权人商业银行的角度,阐述了债务债券化机制的经济效果。文章最后对债务债券化进程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债券化 双赢效果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孔莉 彭宇亭 吴涛
积极财政政策是解决居民消费不足的主要措施,地方政府债务是构成积极财政政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地方政府债务为切入点,探究债务风险不断攀升背景下积极财政政策是否仍具有凯恩斯效应。基于2009—2021年我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效应模型、非线性中介效应模型和非线性调节效应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形关系,适度的地方政府债务有效提升居民消费水平,过度的地方政府债务抑制居民消费水平;基于不同的债务发行和偿还阶段的分析发现,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地财政是产生上述效应的两个路径;以借新还旧为目的发行的置换债对地方政府债务和居民消费的关系有正向调节作用,过度的置换债强化地方政府债务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消极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两者之间的非线性效应在隐性债务、城镇居民消费、中部地区、高产业结构地区、居住类消费和交通通信类消费中更强。因此,地方政府应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的债务限额管理机制,将债务总增量控制在导致居民消费挤出效应发生的阈值以内;严控新增隐性债务,加快促进隐性债务显性化;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结构;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财政收入来源,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加强对置换债发行的监督。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居民消费 非线性 传导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健 程宇丹
基于中国各省市2010-2016年间的地方性政府债务数据,本文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比较了区域间的差异。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增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倒U型的,存在显著的阈值效应,当政府债务/GDP规模超过一定比例时,负面作用开始显现。我国西部地区、债务规模较高的地区,政府债务规模扩张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方政府债务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采取针对性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举措需要提上议事日程。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丁佩华
俄罗斯立国时间不长,但已经背上了极其沉重的债务包袱,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债务链继续增大,债务形态愈趋复杂。在经济低迷环境下,债务问题已经成为破坏俄罗斯国家财政平衡和金融稳定、影响投资者信心和阻碍生产发展的严重障碍。一、债务形态复杂化在改革至今的7年...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于凌云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风险问题引起了学术界、政府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由于对我国未来几年经济增长的良好预期,地方经济和财政能力也将增强,这正是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大好时机。本文在对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小林 司登奎
文章基于2015年地方政府相继实施的债务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具有时序错列特征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收入效应。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呈现出明显的正向收入效应,且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加剧市场竞争以及提高人力资本是诠释该效应的核心作用机制。横截面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收入效应在融资依赖度较高、融资缺口较大、财政压力较小以及债务期限结构较长的样本中尤为显著。特别地,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不仅能够降低企业过度负债、抑制税收规避、提高企业的相对雇佣密度和风险承担能力,而且对于企业所在地区的创新创业活动具有显著的积极带动效果。因此,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不仅能够抑制经济金融风险的演化,而且有助于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以促进共同富裕,这对于实现“防风险”和“稳增长”双重目标并助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增福 徐晓珠 甘月
文章以2015年逐步推向全国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就业效应。双重差分估计显示,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起到了吸纳就业的积极作用。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能够通过融资缓释机制、资产组合配置优化机制和公共服务提升机制,增加企业对劳动要素的投入,进而吸纳更多就业。随后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融资需求较大的企业、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较大地区中的企业、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中的企业,上述效应更为明显。研究还发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能够促进企业对生产、技术和财务岗位员工以及本科、高中和其他学历员工的雇佣。文章证实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对企业层面的就业有着积极作用,为深入挖掘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成效、解决就业难问题和增进民生福祉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尹启华 陈志斌
从2013年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分析来看,中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呈现出典型的"羊群效应"特征。中央政府、其它地方政府、商业银行和企业等四类主体在地方政府举债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逐层分析这些主体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互动关系有利于厘清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羊群效应"的产生机理。而从抑制"羊群效应"的治理框架来看,应逐步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担机制、地方政府官员绩效考评机制与激励机制、地方政府债务信息的生产与披露机制以及新型"政企分开"机制。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付英俊
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下,政府财政部门已成为货币创造的主体之一,财政部门的债券发行、国库现金管理等财政资金活动影响着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传导,且这种影响随着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大而加深。分析我国政府债务对货币流通的影响及机制,对于深入认识“财政”与“货币”的关系,不断完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政策含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刁伟涛
当前对于政府债务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本上忽视了空间关联性这一因素,尤其是以中国省份或县市为样本的研究,不考虑地区经济增长和地方政府债务在空间上的关联性,可能会使其相关结论出现偏差。通过搜集整理中国30个省份的地方债务数据,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到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性之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对于经济增长仍是具有促进作用的,但是其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这一基本结论也为中国地方债务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菁
以2007-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地方债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并存在唯一的门槛值。当地方债务水平低于这一门槛值时,它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一旦超出该门槛值,则会抑制经济增长。同时,欠发达地区相较于发达地区而言,地方债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且强度更甚,其门槛值也更高。一旦地方债务水平超出门槛值,地方债务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也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加明显。因此,"以债务促增长"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应充分考虑地区特质,因地制宜地管控地方债务,构建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地方债务控制与风险预警机制,推进存量债务置换,并加强地方债务信息的核算与披露。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徐家杰 姚耀军
本文估算中国地方政府的直接债务规模,并通过PSTR模型考察其经济增长效应。研究表明,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高低两个机制中转换,表现出非线性,其中低机制即促进效应占据主导;但若债务产出比超越临界值54%,则促进效应将被抑制效应取代;债务产出比临界值相对较低主要与财政支出低效率和预算软约束两大因素有关,暗示债务积累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会较快地出现逆转;债务产出比临界值具有省际异质性,近年来与对外开放度的省际差异高度负相关。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熊琛 金昊
本文构建了包含国有和民营企业、金融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的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来量化分析地方政府债务累积对信贷配置和宏观经济的影响。模型分析发现:(1)地方政府债务上升挤出了企业信贷资源,加强了信贷的国企偏好,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2)地方政府债务在2009—2018年间使得国企/民企信贷比平均上升24.2%,TFP下降1.7%,产出下降7.2%;(3)金融供给侧改革、打破国企"刚兑"等政策能够缓解地方政府债务累积的信贷错配效应。最后,本文实证检验了模型的机制与结论。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金融压力 信贷错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