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47)
2023(7091)
2022(6345)
2021(6071)
2020(5244)
2019(12090)
2018(12167)
2017(23426)
2016(13150)
2015(14978)
2014(15036)
2013(14354)
2012(12899)
2011(11260)
2010(11631)
2009(10524)
2008(10557)
2007(9566)
2006(8103)
2005(7229)
作者
(35971)
(29339)
(29281)
(27931)
(18849)
(14174)
(13577)
(11486)
(11106)
(10975)
(10281)
(9887)
(9396)
(9171)
(9094)
(9008)
(9004)
(8761)
(8611)
(8331)
(7247)
(7244)
(7208)
(6822)
(6635)
(6572)
(6560)
(6553)
(5965)
(5764)
学科
(49398)
经济(49350)
管理(42100)
(36670)
(31674)
企业(31674)
方法(26884)
数学(24274)
数学方法(23737)
(20550)
(13422)
财务(13384)
财务管理(13335)
企业财务(12700)
(12513)
中国(11943)
业经(10005)
理论(9896)
地方(9321)
(8889)
(8882)
农业(8201)
(8192)
(7809)
贸易(7802)
国家(7759)
(7571)
(7049)
银行(7028)
技术(6986)
机构
学院(177013)
大学(173576)
管理(68619)
(67307)
经济(65766)
理学(59327)
理学院(58699)
管理学(57320)
管理学院(56998)
研究(52166)
中国(41018)
(36012)
(35972)
科学(32722)
(28005)
(27207)
财经(27192)
(26308)
业大(25687)
中心(25092)
(24554)
研究所(23338)
(22439)
北京(22263)
(22212)
师范(22198)
农业(21221)
经济学(20331)
技术(20239)
财经大学(20105)
基金
项目(114945)
科学(89983)
研究(84235)
基金(82135)
(70815)
国家(70242)
科学基金(61060)
社会(52191)
社会科(49625)
社会科学(49610)
(46891)
基金项目(43302)
教育(41401)
自然(40043)
自然科(39152)
自然科学(39146)
自然科学基金(38436)
(38165)
编号(35618)
资助(35285)
成果(28895)
重点(25883)
(25186)
课题(24733)
(23960)
(23468)
创新(22319)
科研(22303)
大学(22205)
教育部(21977)
期刊
(73192)
经济(73192)
研究(50418)
中国(36317)
(32930)
学报(25708)
管理(24403)
(23563)
科学(23463)
教育(23027)
大学(19915)
学学(18647)
技术(17635)
农业(15796)
(14886)
金融(14886)
财经(13166)
业经(12128)
经济研究(11992)
(11266)
财会(11034)
统计(10936)
(9820)
会计(9585)
图书(9108)
技术经济(9082)
决策(8975)
(8955)
问题(8871)
(8581)
共检索到2610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昊  陈工  
从代际公平角度来看,地方政府具有为资本性开支债务融资的理由。但如何衡量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合理性与必然性?本文从人口、经济、政治和体制四个方面识别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并利用审计署公布的全面债务数据,对影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与检验。计量结果显示:人口年龄结构对债务规模地区差异几无影响;无论是一般预算收入,还是中央补助收入,都正向促进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增加,尤其是中央补助收入刺激了地方政府支出从而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政治商业周期对债务规模存在一定影响,在地方政府官员任期的第三年,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增加最快;财政透明度的省际差异不能解释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规模的不同。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尹恒  叶海云  
本文发现国债负担率的国别间差异明显,而且随着时间变化很大。这表明政府债务规模不仅可能受到一些易变的非结构因素影响,还可能受到某些相对稳定的结构性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国债负担率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支持政府债务的新政治经济理论,政府的稳定性越差、政府危机的次数越多,国债负担率就越高。本文的研究也支持李嘉图等价性文献所暗示的关于预期寿命影响的理论假说,预期寿命对国债负担率存在着显著且稳健的正影响,预期寿命越长,政府债务就越大。本文还发现政府支出规模、通货膨胀率和实际利率对政府债务规模也存在显著且稳健的正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锋  段然  何晓玲  
文章基于2013年我国审计署和各省市审计厅公布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数据,分析了我国省域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并利用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方法研究了政府性债务规模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省域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量大且增长速度快;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在东、中、西部地区呈梯度递减特征,区域不平衡性程度为东、西、中部依次递减;省域层面来看,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最高的是江苏,最低是宁夏,省份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省域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着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主要呈现出"高-高"与"低-低"集聚模式;国民生产总值、城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刚  
不断蔓延的欧洲债务危机,加重了各界对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的担忧。而近期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同样引人关注。尽管我国法律法规对地方政府举债限制比较严格,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合理。事实上,地方政府通过公开或隐蔽渠道,直接或间接地举借了大量债务。现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某些局部已经显现,潜在的风险也不可忽视。本文在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后,提出了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对策。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胜利  黄世润  
基于理论分析和典型事实,并利用2012—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以及东、中、西部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财政分权体制下,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影响因素存在区域差异。其中,地方政府的竞争形式、所处的转移支付地位、应对财政压力的态度、土地财政水平、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区域差异是影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存在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定差异化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控政策、改革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地方债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健  程宇丹  
基于中国各省市2010-2016年间的地方性政府债务数据,本文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比较了区域间的差异。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增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倒U型的,存在显著的阈值效应,当政府债务/GDP规模超过一定比例时,负面作用开始显现。我国西部地区、债务规模较高的地区,政府债务规模扩张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方政府债务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采取针对性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举措需要提上议事日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友华  朱卫东  吴勇  
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引发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亟须探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文章在明晰地方政府性债务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了影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关键因素。利用安徽省2000-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央政府财政集权程度、户籍登记人口数、低收入人口占比、失业率均对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产生正向影响,而人均年可支配所得对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产生负向影响。研究结论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防控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友华  朱卫东  吴勇  
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引发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亟须探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文章在明晰地方政府性债务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了影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关键因素。利用安徽省2000-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央政府财政集权程度、户籍登记人口数、低收入人口占比、失业率均对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产生正向影响,而人均年可支配所得对安徽省政府性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友华  朱卫东  吴勇  
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引发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亟须探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文章在明晰地方政府性债务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了影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关键因素。利用安徽省2000-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央政府财政集权程度、户籍登记人口数、低收入人口占比、失业率均对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产生正向影响,而人均年可支配所得对安徽省政府性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伏润民  王卫昆  缪小林  
近年来,地方各级政府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在自身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发行债券以外的其他形式举借了大量的政府债务,债务规模的持续膨胀将成为地方政府财政危机、经济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隐患。本文的目的是在综合评价国内外债务风险和可持续性规模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探讨适合我国地方政府的横向类比债务风险区间划分方法和单一主体当期可持续性债务预测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西部某省129个县(市、区)风险区间划分和单一主体A市的可持续债务规模进行实证研究。
[期刊] 征信  [作者] 魏博文  姜林  
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扩大,加上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政治激励的负面影响,以及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政策,加剧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膨胀。利用"资产净值"分析后发现,截至2010年底"地方政府资产净值"为正,说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尚可持续,但债务风险依然存在。因此,地方政府应当防止债务规模持续扩大演变成债务危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志安  于漾  
地方政府债务作为地方筹措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为支持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年,地方政府债务快速增长,特别是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兴起,地方政府债务呈井喷式增长,其中隐含的风险不断累积,部分地方政府不堪重负。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控制,有效控制债务规模。目前,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实践来看,由于受地方债历史原因和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吉富星  
近年来,地方政府违规举债方式多、隐蔽性强、规模大,导致隐性债务底数不清、风险累积较大,造成监管与治理难。隐性债务呈现形态多样化、复杂化趋势,识别要坚持"穿透"、"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从最终财政资金偿还这一本质及财政预算管理来界定。隐性债务实质是指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约定或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或违法提供担保,或以承担救助责任等方式举借的债务或表外负债。基于有息负债及债务矩阵视角的预估表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未来举债空间有限,局部风险、流动性风险较为突出。短期看,关键要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缓释存量债务风险。但长期看,更应关注债务的投资效率、债务可持续及相应制度安排。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李婷婷  赵树宽  戴志敏  
目前,地方政府性债务适度规模研究成为地方政府性债务亟需解决的重点,然而国内通用的警戒线标准单一,难以适用不同地区较大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主要成因是地方经济发展压力较大,财力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债务监管机制不健全。影响债务规模的主要因素为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收入、应付利息。以审计署对于C市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数据为样本,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政府性债务余额的增长率与财政收入的增长率呈正相关,与GDP增速呈负关,与债务利息增长率呈正相关。通过模型对C市地方政府新一期债务规模进行预测,发现预测的债务规模远高于警戒线限定值。建议相关部门...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子荣  
选取2002-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VAR模型考量地方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的关系,结果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间是长期均衡关系;地方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存在单项因果关系,即影子银行是地方政府债务的原因,而地方政府债务不是影子银行的原因;地方政府债务对自身的促进作用小于影子银行对地方政府债务的促进作用,影子银行对自身的推动作用大于地方政府对影子银行的推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