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12)
2023(17483)
2022(15279)
2021(14227)
2020(12174)
2019(27762)
2018(27249)
2017(53008)
2016(28922)
2015(32095)
2014(31814)
2013(30965)
2012(28208)
2011(25014)
2010(24925)
2009(22756)
2008(22083)
2007(19080)
2006(16166)
2005(13685)
作者
(82172)
(68228)
(67715)
(64414)
(43438)
(32864)
(30718)
(26979)
(25968)
(24201)
(23150)
(22882)
(21514)
(21240)
(21132)
(20960)
(20674)
(20406)
(19559)
(19462)
(17044)
(16751)
(16377)
(15539)
(15398)
(15061)
(15024)
(14905)
(13652)
(13596)
学科
(110990)
经济(110861)
管理(86557)
(81068)
(68222)
企业(68222)
方法(57600)
数学(51254)
数学方法(50490)
(34902)
(28784)
中国(27269)
业经(23972)
(23395)
(22904)
财务(22819)
财务管理(22763)
企业财务(21669)
地方(21249)
(20497)
贸易(20488)
(19887)
农业(19498)
(18741)
理论(18311)
技术(17923)
环境(16809)
(16676)
(15676)
银行(15610)
机构
大学(399522)
学院(399157)
管理(160131)
(155802)
经济(152617)
理学(140842)
理学院(139344)
管理学(136539)
管理学院(135835)
研究(127022)
中国(93650)
(83235)
科学(81425)
(73370)
(67499)
业大(63627)
(62947)
财经(59119)
中心(58703)
研究所(57748)
(55935)
(54028)
农业(53459)
北京(51513)
(49890)
师范(49273)
经济学(47411)
(46561)
(45326)
财经大学(44459)
基金
项目(284459)
科学(223051)
基金(207449)
研究(201271)
(182692)
国家(181240)
科学基金(156133)
社会(126725)
社会科(120291)
社会科学(120260)
(111082)
基金项目(110050)
自然(104814)
自然科(102450)
自然科学(102422)
自然科学基金(100566)
(93965)
教育(93595)
资助(86736)
编号(80859)
成果(63566)
重点(63556)
(62350)
(59267)
(59077)
科研(55346)
创新(55338)
课题(55094)
教育部(53454)
大学(52961)
期刊
(156728)
经济(156728)
研究(109081)
中国(68167)
学报(68142)
科学(59573)
(59389)
(58538)
管理(55705)
大学(51343)
学学(48888)
农业(40996)
教育(39703)
技术(34305)
(30890)
金融(30890)
财经(28268)
经济研究(26434)
业经(26246)
(23991)
(21404)
问题(20277)
(19968)
科技(19723)
统计(19386)
技术经济(18726)
图书(18354)
(18070)
理论(17909)
商业(17907)
共检索到553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子怡  陈志斌  
文章以2009-2013年27个省份的城投债发行额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影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内部激励因素(信号传递激励)和外部压力因素(政府治理因素)均会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产生影响,并且腐败程度越高、财政透明度越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大;财政分权程度越低、晋升激励越高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大。因此,构建廉洁高效、公开透明的地方政府,发挥信号传递的激励作用,有助于维持债务规模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完善政府债务治理机制,通过优化官员年龄结构、保持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傅天  姚东旻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在地方政府面临财政、金融及土地等制度因素之外,本文创新性地探讨了“城投部门”(市内城投公司汇总)的自身激励、自发行为,及其在债务扩张过程中发挥的特殊作用。在国资增值的规模导向、隐性担保导致债务成本低等制度背景之下,“城投部门”存在过量举债的自发倾向。并且由于其在城市建设及土地出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债务扩张问题中,“城投部门”对于面临救助压力、债务风险的地方政府能够产生议价能力。在新《预算法》所代表的“防范债务风险”政策冲击中,“城投部门”能够通过更强的议价能力,持续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从而相对提高了债务扩张速度。本文通过双重差分法识别了这一因果效应,并从显性债务角度进行验证。债务限额能够对这一过程产生调节。控制内生性后,土地使用权在该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本文将研究视角下探至“城投部门”,从议价能力的视角为理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以及规范、管理地方政府债务工作提供了参考借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毛文峰  陆军  
本文基于一套新口径城投债数据,从土地资源在不同行业和用途的扭曲配置视角探究其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将土地资源错配、城市蔓延和地方政府债务置于统一分析框架,就其中的作用机理进行刻画。研究发现,整体来看土地资源错配显著推升了城投债的发行概率和发行规模,尤其在中西部区域人口流出的中小城市,该影响更为显著。城市蔓延在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债务的正向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其通过降低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管理维护支出等渠道增加地方政府债务。本文为解释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推进土地要素渐进式市场化改革,坚持"内涵式"的高质量城市空间增长模式,是未来债务风险长效治理的重点方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金秀  张亮  
人大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预算审查监督已成为我国政府债务治理的重要手段。为约束债务规模无序扩张,文章以各地区省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修订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人大监督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在该条例修订前后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修订后,能够显著降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其中,显性债务规模下降约为0.217%,隐性债务规模下降约为0.121%。这一结论在考虑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可能性解释后仍然成立。人大监督约束债务规模扩张的具体途径主要包括对债务预算软约束的治理以及对地方政府官员晋升激励的约束。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市场化水平越高的地区,人大监督约束效果越好;而人大监督与媒体监督相互补充,媒体关注度能影响债务的监督约束效果。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秦凤鸣  李明明  刘海明  
以城投债信用利差来衡量城投债风险,并利用2010—2013年地级市面板数据考察房价对地方政府城投债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当期和上期房价越高,城投债风险越低。房价较高时,土地财政依赖度越高,房价对城投债风险的影响力越大;房价低迷时,信用评级越低,城投债风险受房价的影响越强。揭示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行为模式,对于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一定启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菁  李建发  
本文从城投债的视角来研究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行为,通过对2005-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来探析推动我国城投债规模持续扩张的制度性因素。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固定资产投资、财政转移支付等潜在影响因素后,财政分权程度与晋升激励强度对我国各省区的城投债规模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在不同模型设定下,估计结果依然稳健。最后,在该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深化财政分权改革、改革官员考核与晋升制度、完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及债务信息披露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友华  朱卫东  吴勇  
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引发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亟须探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文章在明晰地方政府性债务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了影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关键因素。利用安徽省2000-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央政府财政集权程度、户籍登记人口数、低收入人口占比、失业率均对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产生正向影响,而人均年可支配所得对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产生负向影响。研究结论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防控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友华  朱卫东  吴勇  
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引发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亟须探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文章在明晰地方政府性债务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了影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关键因素。利用安徽省2000-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央政府财政集权程度、户籍登记人口数、低收入人口占比、失业率均对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产生正向影响,而人均年可支配所得对安徽省政府性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友华  朱卫东  吴勇  
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引发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亟须探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文章在明晰地方政府性债务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了影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关键因素。利用安徽省2000-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央政府财政集权程度、户籍登记人口数、低收入人口占比、失业率均对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产生正向影响,而人均年可支配所得对安徽省政府性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路  
在提供"隐性担保"之外,中国地方政府是否会采取更加"主动"的措施来通过融资平台扩张债务?这些措施会对地方债务规模和成本造成哪些影响?本文基于微观数据,针对地方政府在"城投债"发行前后对融资平台的多种(显性)"财务支持"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在融资平台首次发行债券前,地方政府会显著增加对融资平台的注资(增资),以达到快速扩大其规模的目的;融资平台获得的土地资产规模显著增加,其中,可能包括地方政府的土地注入;地方政府会增加政府补贴数量,帮助融资平台达到债券发行的"门槛"要求;部分"财务支持"行为有助于"城投债"获得更高的外部信用评级,但对其发行利差没有显著影响。本文为分析地方债务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对深入理解融资平台运作机制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具有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斌斌  刘薇娜  
本文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民生发展为研究对象,基于2003—201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检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地区民生发展呈现显著倒U型关系,且存在一个适度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若达到这个规模即可实现地方政府债务对地区民生发展水平提高的最优效果。因此,在分税制框架下,需要把促进地区民生发展作为一条重要的基本原则纳入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需要与满足社会公共需求和实现民生发展相匹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柳  屈小娥  
本文利用城投债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城投债扩张的影响,并探讨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否也改变了城投债扩张动因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冲击激发了地方政府扩大城投债规模以维持其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导致城投债扩张。(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环境下,财政压力和发展压力与城投债扩张负相关,晋升压力对城投债扩张正向促进作用被显著削弱。(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环境下,财政压力、晋升压力和发展压力对不同地区城投债扩张影响存在异质性。本文为理解城投债扩张提供新的视角,并为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了借鉴。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傅笑文  傅允生  
近年来国内地方政府债务持续上升,从实践看,国内地方政府债务具有机制性扩张特征,即使有数据显示现实中地方政府债务水平仍在合理范围内,机制性扩张特征带来的债务持续快速扩张,使地方政府债务比预期更快突破合理水平,形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而且不可逆。同时,机制性扩张会助长违规融资,通常违规融资具有变通性与隐秘性,成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主要来源。由于隐性债务很难统计,现有的地方政府债务估算并不能反映地方政府债务的真实状况。机制性扩张与隐性债务,会放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债务风险,因此,需要从机理上认识地方政府债务成因,从机制上规范地方政府债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侯世英  宋良荣  
利用2010—2018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财政-金融关联与政府竞争行为结合的综合视角探讨了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空间关联。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不仅推动了本区域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还刺激了邻近区域的债务扩张;而金融分权则抑制了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进一步考虑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下分权规制对债务扩张的影响发现,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行为的交互作用推动了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和空间溢出。研究结论对于科学管理地方政府债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推动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伟强  
政府支出对产出增长的影响表现为促进效应还是抑制作用,与政府规模的大小存在密切关联。文章基于1995~2015年中国31个地区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PSTR)模型,以政府规模作为转换变量,对政府支出与产出增长之间关系的门限转换特征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随着中国地方政府规模的变化,地方政府支出对其产出增长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效应。当政府规模达到16. 841%前后,政府支出对产出增长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政府规模大多处于适度区间,政府支出对产出增长仍保持正向影响;政府规模过度扩张的省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由于政府规模的过度扩张,导致西部地区政府支出对产出增长造成了负向影响。此外,伴随政府规模的扩大,政府消费对产出增长的影响同样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但政府投资对产出增长始终保持负向作用,并且政府投资对产出增长的不利影响会伴随政府规模的扩大而不断恶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