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08)
- 2023(11596)
- 2022(9279)
- 2021(8293)
- 2020(6932)
- 2019(15341)
- 2018(15243)
- 2017(30158)
- 2016(16204)
- 2015(18186)
- 2014(18272)
- 2013(17838)
- 2012(16116)
- 2011(14261)
- 2010(14753)
- 2009(13848)
- 2008(13425)
- 2007(12125)
- 2006(11006)
- 2005(10230)
- 学科
- 济(91862)
- 经济(91792)
- 管理(49462)
- 业(42510)
- 企(34294)
- 企业(34294)
- 方法(32452)
- 数学(29423)
- 数学方法(28923)
- 地方(24358)
- 财(23130)
- 中国(21989)
- 农(19997)
- 业经(17598)
- 学(15195)
- 地方经济(14889)
- 农业(13678)
- 务(13559)
- 财务(13516)
- 财务管理(13475)
- 制(13294)
- 企业财务(12834)
- 环境(11573)
- 发(11360)
- 融(11093)
- 金融(11092)
- 理论(10777)
- 银(10505)
- 银行(10494)
- 体(10224)
- 机构
- 学院(231809)
- 大学(228741)
- 济(106756)
- 经济(104728)
- 管理(87022)
- 研究(80562)
- 理学(74380)
- 理学院(73559)
- 管理学(72086)
- 管理学院(71646)
- 中国(62148)
- 财(50752)
- 京(47734)
- 科学(46540)
- 所(40349)
- 财经(38701)
- 中心(36048)
- 研究所(35989)
- 江(35972)
- 经(35000)
- 经济学(34717)
- 农(32295)
- 经济学院(30872)
- 北京(30140)
- 范(29303)
- 业大(29135)
- 师范(29061)
- 院(28955)
- 财经大学(28398)
- 州(28255)
- 基金
- 项目(148873)
- 科学(118381)
- 研究(110145)
- 基金(108513)
- 家(93453)
- 国家(92778)
- 科学基金(80481)
- 社会(73183)
- 社会科(69567)
- 社会科学(69549)
- 省(58676)
- 基金项目(55930)
- 教育(49977)
- 自然(49391)
- 自然科(48261)
- 自然科学(48253)
- 划(48041)
- 自然科学基金(47340)
- 资助(45024)
- 编号(44053)
- 成果(35863)
- 发(34014)
- 重点(33898)
- 部(32479)
- 国家社会(31159)
- 课题(30976)
- 创(30349)
- 创新(28638)
- 教育部(28219)
- 发展(28006)
- 期刊
- 济(126932)
- 经济(126932)
- 研究(74360)
- 中国(46390)
- 财(42615)
- 管理(33681)
- 学报(30425)
- 农(30126)
- 科学(29872)
- 大学(23950)
- 学学(22840)
- 融(22542)
- 金融(22542)
- 经济研究(22241)
- 技术(21956)
- 教育(21109)
- 财经(20188)
- 农业(20014)
- 业经(18205)
- 经(17489)
- 问题(15932)
- 统计(14772)
- 技术经济(13576)
- 策(13149)
- 决策(12004)
- 贸(10963)
- 商业(10844)
- 世界(10785)
- 财会(10493)
- 现代(10431)
共检索到3595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洁 刘盼盼
文章基于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两者交叉项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新型城镇化各自对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两者交叉项对区域经济增长起抑制作用;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但在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条件下,对经济发展水平相当地区的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助推效应。应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加强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探索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良性耦合,共同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朱文蔚 陈勇
根据债务审计数据,在对地方政府债务发展态势与结构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发现:二者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这意味着政府举债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产生了积极作用;随着负债率的提高,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也在加快,但增长速度具有收敛性特征。这表明地方政府债务还未触及债务阈值,但仍需要警惕与防范债务风险,在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同时,需要考虑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区域经济增长 债务阈值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韩健 程宇丹
基于中国各省市2010-2016年间的地方性政府债务数据,本文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比较了区域间的差异。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增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倒U型的,存在显著的阈值效应,当政府债务/GDP规模超过一定比例时,负面作用开始显现。我国西部地区、债务规模较高的地区,政府债务规模扩张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方政府债务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采取针对性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举措需要提上议事日程。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石子印 孙榕
伴随我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土地面积扩张与人口增长非同步发展的激进城镇化现象。为了厘清其形成机制以推动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文章将经济增长目标、地方政府债务和激进城镇化三者纳入同一研究框架中,基于2010—2020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并结合中介效应检验模型,探究经济增长目标对激进城镇化的影响及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激进城镇化存在较强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增长目标是推动激进城镇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而地方政府债务在经济增长目标影响激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基于此,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模式改革,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控,对治理激进城镇化现象、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哲希 任嘉杰 陈小亮
在提出测算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新方法的基础上,基于所测算的数据,从债务规模和债务结构的双重视角,全面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债务规模而言,当地方政府债务率相对较低时,增加债务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当地方政府债务率相对较高时,进一步增加债务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会减弱。就债务结构而言,当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占比过高时,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更为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主要是因为隐性债务对民间投资的挤出作用更强。因此,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应采取"一刀切"的策略,而应从债务规模和债务结构两个视角综合考量,为各地量身打造防范与化解债务风险的最优策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缪小林 伏润民
本文基于C-D生产函数和IS-LM体系建立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效应模型,并选择2005~2010年西部Y省106个县域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总体上促进县域经济增长,但相对于社会投资经济效应而言明显较弱。从分区域比较来看,由于存在挤出效应,地方政府债务的促进作用在高社会投资率样本中较小,在低社会投资率样本中较大。这表明,除了要提升债务资金配置效率,举借债务还要考虑辖区内的社会投资需求水平,而不能盲目扩张债务,否则会降低债务投入的有效性,进而加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陈会玲 魏世勇
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模型实证分析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城镇化水平间的关系,并运用公共经济学理论分析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城镇化水平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是城镇化水平的格兰杰原因,两者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是需求作用机制、公共福利作用机制和新城建设的财政机会主义偏好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中央政府应该实施审慎的地方政府债务政策,约束地方财政机会主义偏好,建立地方政府债券制度,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和债券市场,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债务规模 财政机会主义偏好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志刚 吴国维
日益膨胀的地方政府债务是否仍然能促进经济增长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然而在实证中却面临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互为因果关系所导致的内生性难题。本文采用我国各省区政府信息平台2010-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真实数据,以地方政府"招拍挂"出让价款作为工具变量剔除内生性,探讨了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二者呈现倒U型关系,债务率较低地区地方债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而债务率高地区这种作用不明显。同时,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还因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挤出效应和政府投资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林 侯欢
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耦合关系为逻辑起点,展开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研究后发现:财权事权不对等格局下建设新型城镇化,催生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风险;以融资平台为建设新型城镇化的筹资渠道,突增地方政府债务的结构风险;偿债主体责任意识模糊引致地方政府债务的管理风险;以土地为杠杆的融资模式加剧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风险。在此基础上,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风险、结构风险、管理风险、偿债风险四个方面构建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我国30个省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行测度,并针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演进态势,提出风险防范对策。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地方政府债务 债务风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刁伟涛
整理我国30个省份在2010年底、2012年底、2013年6月底和2013年底4个时间点的地方债务数据,构建相应的面板模型对其适度规模进行实证分析和估测。结果表明,在2012年以后地方政府债务对于地区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日趋弱化,而负面影响则逐步显现,这一时点上的债务规模基本可以对应为适度规模。因此,地方债务的举借和投资要转变从"需求侧"拉动经济增长的思路,更多地从"供给侧"谋划和发力。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经济增长 适度规模 供给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曾莲 郝佳赫
本文基于31个省(区、市)2003~2015年的动态面板数据,采用差分GMM估计方法研究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金融发展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以及二者交叉项均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呈显著正相关,这说明随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程度提高,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也会相应增多,且金融发展会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对政府规模的正向影响。而第三产业比重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将产业结构向第三产业调整有助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控制。在实践中,因为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代表地区经济及金融水平朝良好方向发展,故我们不能通过抑制两者正向发展来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所以要重点坚持"调结构"的举措,在地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充分发展第三产业,使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得以有效控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金宇 钟玮
政府债务是财政政策的重要工具,文章利用201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倒U”型,存在使经济增长最大化的最优债务规模。若债务规模按最低增长率变动,将在2025年超过最优水平。(2)隐性债务过高将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经济增长效果产生挤出效应,这种挤出效应至少为12.7%,并且随着整体债务规模的增加而增加。(3)由于隐性债务的挤出效应,最优债务规模降低24.6%。(4)观察数据样本,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超过最优水平的地区数呈增加趋势,债务管理面临着规模控制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韩健 程宇丹
地方政府性债务影响经济增长的路径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这种异质性研究有利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有效性。公共投资、私人投资与公共支出是地方政府性债务影响经济增长的三条主要路径。本文在提出债务规模对三条路径影响都是非线性、且作用可能存在异质性假设的基础上,选取我国2010-2016年30个省份的相关数据,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影响经济增长的三条路径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增加对公共投资无显著的影响,对私人投资有倒U型影响(拐点约为19%),对公共支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中部地区的政府性债务规模增加对公共投资、私人投资的影响都是倒U型的(拐点分别约为30%和28%),对公共支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西部地区的政府性债务规模增加对公共投资、私人投资和公共支出都存在倒U型影响(拐点均在70%以上)。
关键词:
地方政府性债务 经济增长路径 区域异质性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王桂花 许成安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地方政府债务的多年累积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根据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表现形式、产生机理及传导机制,文章以违约债务为基点,构建基于熵模型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模型指标体系。在量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基础上,提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建议,比一般的线性预警方法更能有效而合理地反映债务风险规模,在理论上提供了一种新的债务风险控制思路。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汪川 张明进
通过将一般债务、专项债务和城投债纳入地方政府债务的统计范畴,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而言,地方政府债务增加对经济增长呈现轻微的负面效果;对于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债务增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负;东部地区由于债务负担率较低,地方政府债务增加对经济增长仍呈现正向促进作用。采用面板门槛模型进一步验证了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影响,发现地方政府债务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重门槛效应。根据上述结论,我国东中部地区债务负担率处于门槛值之内,仍有一定的债务空间;与此同时,面对快速增长的地方政府债务,应密切关注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规范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积极预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财政风险的系统化演变。
关键词:
政府债务 经济增长 地区差异 门槛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