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8)
2023(1751)
2022(1619)
2021(1530)
2020(1383)
2019(3046)
2018(2924)
2017(5715)
2016(3339)
2015(3619)
2014(3502)
2013(3446)
2012(3194)
2011(2627)
2010(2678)
2009(2577)
2008(2962)
2007(2757)
2006(2269)
2005(2073)
作者
(7887)
(6366)
(6356)
(6110)
(4172)
(3039)
(2989)
(2481)
(2477)
(2435)
(2184)
(2177)
(2175)
(2012)
(1962)
(1917)
(1917)
(1898)
(1839)
(1799)
(1578)
(1572)
(1548)
(1523)
(1461)
(1430)
(1407)
(1392)
(1281)
(1268)
学科
管理(17582)
(14317)
(13097)
(12770)
企业(12770)
(9486)
财务(9484)
财务管理(9451)
(9318)
经济(9304)
企业财务(9132)
(7028)
国家(6947)
财政(4767)
方法(4166)
(4131)
国家机关(3578)
机关(3578)
数学(3480)
数学方法(3473)
(2849)
工作(2801)
(2796)
(2778)
(2750)
人事(2722)
人事管理(2721)
(2672)
中国(2671)
税收(2604)
机构
学院(41365)
大学(41000)
(16784)
经济(16437)
管理(16211)
(14631)
理学(13723)
理学院(13611)
管理学(13522)
管理学院(13432)
研究(12132)
中国(10866)
财经(9769)
(8803)
(8153)
财经大学(7198)
(6715)
(6047)
科学(5955)
中心(5861)
经济学(5506)
(5263)
会计(5257)
北京(5164)
经济学院(4994)
研究所(4913)
商学(4692)
商学院(4654)
(4285)
(4283)
基金
项目(23682)
研究(18638)
科学(18615)
基金(17523)
(14439)
国家(14325)
科学基金(12657)
社会(12219)
社会科(11670)
社会科学(11666)
基金项目(9215)
(8902)
教育(8430)
编号(7586)
自然(7480)
资助(7387)
成果(7322)
自然科(7294)
自然科学(7293)
自然科学基金(7173)
(7054)
(6050)
(5689)
项目编号(5434)
(5306)
教育部(5179)
人文(5128)
国家社会(5128)
重点(5115)
课题(5049)
期刊
(19727)
经济(19727)
(16793)
研究(14521)
中国(8469)
财会(6010)
会计(5924)
管理(5514)
(5491)
金融(5491)
财经(5333)
学报(4695)
(4427)
通讯(4225)
会通(4215)
科学(4039)
(4001)
大学(3840)
学学(3684)
经济研究(3292)
(3155)
教育(2864)
(2659)
财政(2659)
(2624)
之友(2376)
问题(2337)
(2326)
(2293)
技术(2175)
共检索到679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昊  
1.经济体制转轨所带来的改革成本或历史欠账。改革成本和历史欠账包括:(1)国有企业改革造成的下岗职工生活费和再就业支出,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破产兜底,分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机构及企业养老金等方面的支出。(2)粮食与棉花流通体制价格倒挂形成的亏损挂账。(3)1996年后,中央对城市信用社、农村基金会、信托投资公司等地方金融机构清理整顿,地方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与负债转化为地方政府债务。(4)乡村企业的泛滥以致破产,对农村教育投入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谭建立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既有政策原因又有体制原因,如此等等难以厘清。本文将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原因归纳为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求全面、系统、综合、深入、准确地总结其规律,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推进财政管理改革等提供参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芳  陈曦  
本文认为中央政府的信用担保其实是一种非排他性但有竞争性的公共资源,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竞相举债以至滥用公共资源的道德风险。作者在锦标赛模型基础上构建"赤字竞赛"模型,为解释我国大规模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提供新的视角。文章认为,只要中央政府无法实施有效的外部约束或惩罚机制,各级政府强烈的举债动机将使地方债务问题普遍存在,而且地方债务危机有可能在经济规模较小但赤字政策更为激进的地方政府率先爆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楚永生  蔡霞  
地方政府债务膨胀是内因与外因相互交织并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而官员晋升锦标赛竞争机制使地方政府债务膨胀具有制度的内生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官员晋升锦标赛与地方政府公司化;二是预算软约束与地方政府投资冲动;三是逆向预算软约束与土地财政金融化。地方政府债务膨胀一方面增加了地方政府对商业银行呆账、坏账的信用风险,影响到政府信用;另一方面,也可能会诱发潜在的金融风险和经济危机,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赵红漫  许静怡  陈庭强  
从信息经济学角度,运用博弈理论,构建了中央政府监管和地方政府举债的博弈模型,探讨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收益、中央政府监管行为策略、地方政府举债成本、中央政府监管成本等因素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具有积极影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志勇  毛晖  张佳希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规模不断扩张,债务与资产期限错配导致流动性风险突出。其风险特征主要体现为:债务期限以中短期为主,而资金投向回收期限较长,从而导致债务融资与偿还高度依赖土地收入以及"借新还旧"等现象相当普遍。本文的理论模型分析表明,利率的期限结构、金融市场发生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状况、地方政府筹措资金的能力以及政府投资项目的收益状况等因素,均会影响银行和地方政府对于贷款期限的偏好,而在我国的情形下,这些因素更可能引起贷款期限中短期化,从而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期限错配。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期限错配风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柃沂  许光建  许坤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长,且存量规模大、结构复杂,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新一轮以减税降费为主要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有可能给地方财政带来更大压力和挑战。财政分权、预算软约束、经济绩效晋升激励、政府担保和金融市场效率,是一些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理论机制;道德风险是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机制的本质。建议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的转移支付结构,建立财政转移支付的有效监督机制,"堵旁门""开正门",加快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设。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崔治文  刘丽  周世香  
地方债务规模过度膨胀引发的现实和潜在风险已严重影响到我国政府财政和国民经济运行。从经济体制和政策环境等宏观层面和地方政府举债动机等微观层面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机理,可以有针对性地探索有效控制和规避债务风险的途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烝  
2016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财政部认真落实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精神,积极采取措施规范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既发挥了政府规范举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也有利于防范财政金融风险。构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制度框架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增福   徐晓珠   甘月  
文章以2015年逐步推向全国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就业效应。双重差分估计显示,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起到了吸纳就业的积极作用。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能够通过融资缓释机制、资产组合配置优化机制和公共服务提升机制,增加企业对劳动要素的投入,进而吸纳更多就业。随后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融资需求较大的企业、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较大地区中的企业、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中的企业,上述效应更为明显。研究还发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能够促进企业对生产、技术和财务岗位员工以及本科、高中和其他学历员工的雇佣。文章证实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对企业层面的就业有着积极作用,为深入挖掘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成效、解决就业难问题和增进民生福祉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朱玉明  周春雨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为了履行职能需要,通过借款、转贷国债资金、担保、延期支付等方式产生的各种债务。本报告以安徽省为例,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债务成因,提出了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新思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周娅  张志华  尹李峰  
新西兰属于君主立宪制国家,有着发达的经济和以英国国会制度为基础的政府结构。长期以来,新西兰地方政府坚持"非负债经营"的理财理念,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相对较小、资产负债率低、地方财政运行情况良好。从目前到2012—2013财年,地方政府债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志华  周娅  尹李峰  吕伟  刘谊  闫晓茗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增磊  
随着新《预算法》的正式施行,地方政府债务"大开前门,严堵后门"的政策指向愈加明晰,原有隐性债务融资渠道被逐一封堵,大量隐性债务开始置换为债券形式,地方债已成为地方政府核心的且唯一合法的融资渠道。而随着地方债发行规模屡创新高,对相应的潜在债务风险也应给予进一步的关注和分析。总的来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运行情况及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从总体性、结构性和管理性三个维度进行思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志华  周娅  尹李峰  刘谊  闫晓茗  陈志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