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78)
2023(11680)
2022(9166)
2021(8669)
2020(6822)
2019(15307)
2018(14179)
2017(27209)
2016(14384)
2015(15977)
2014(15254)
2013(14905)
2012(13897)
2011(12406)
2010(12420)
2009(12205)
2008(11633)
2007(10429)
2006(9306)
2005(8799)
作者
(36684)
(30232)
(30119)
(28902)
(19268)
(14356)
(13668)
(11761)
(11592)
(10773)
(10478)
(10174)
(9810)
(9681)
(9450)
(9405)
(8894)
(8769)
(8703)
(8032)
(7503)
(7304)
(7055)
(6974)
(6904)
(6869)
(6627)
(6238)
(5957)
(5922)
学科
(59050)
经济(58990)
管理(45719)
(42142)
(36056)
企业(36056)
中国(27369)
(26839)
金融(26837)
(25790)
(24812)
银行(24812)
(23925)
方法(22381)
数学(19346)
数学方法(19258)
(17315)
(16647)
财务(16625)
财务管理(16581)
(16097)
企业财务(15989)
业经(15122)
(13460)
贸易(13445)
(13258)
地方(12451)
(11828)
中国金融(11359)
农业(10724)
机构
大学(199396)
学院(198500)
(93622)
经济(92065)
管理(71478)
研究(70774)
中国(63780)
理学(60092)
理学院(59495)
管理学(58967)
管理学院(58570)
(50375)
(41306)
财经(38610)
科学(35287)
(35274)
(33610)
中心(33503)
经济学(32568)
研究所(29800)
经济学院(29383)
财经大学(28951)
(28092)
北京(26946)
(25592)
师范(25451)
(25220)
(24703)
金融(24236)
(23533)
基金
项目(123140)
科学(98831)
研究(98285)
基金(91967)
(77961)
国家(77305)
社会(67565)
科学基金(66547)
社会科(64328)
社会科学(64312)
基金项目(46525)
教育(44174)
(43991)
编号(38543)
(37676)
资助(36942)
自然(36379)
自然科(35533)
自然科学(35528)
自然科学基金(34952)
成果(33984)
国家社会(30078)
(29625)
重点(28223)
(27679)
(27678)
课题(27211)
中国(27119)
教育部(26708)
(26588)
期刊
(103679)
经济(103679)
研究(70775)
(43375)
中国(41342)
(37425)
金融(37425)
管理(26558)
学报(25298)
科学(24655)
(23002)
财经(21504)
教育(21183)
大学(20883)
学学(19532)
(18561)
经济研究(18397)
农业(14841)
技术(13824)
业经(13763)
问题(13671)
(13649)
国际(12717)
世界(12125)
会计(10625)
财会(10338)
(9191)
理论(9077)
技术经济(8896)
现代(8613)
共检索到3191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郭玉清  薛琪琪  姜磊  
文章试图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演进逻辑和转型路径提供一个逻辑自洽的理论解释,揭开长期困扰学界的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之谜。文章认为,中国能够有效调动地方政府表外融资努力,且在传统预算软约束的体制环境中避免危机触发,是由于制度禀赋赋予中国特有的协调行动和政策试验等大国治理能力,其他理论思潮发展的"危机崩溃论"或"功能财政论",都不适于解读新时代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战略取向。为矫正传统模式隐含的制度性错配扭曲,新时代债务治理亟需从"激励导向"转型为"绩效导向",实施提质增效目标引领的项目甄别和绩效审计,从供给侧继续释放改革红利,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万里  
文章力求展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背后更加完整的行为规律和行为图谱,从而为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与化解重大风险奠定行为基础。研究表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的背后,分别呈现了"绕道逻辑"、"倒逼逻辑"和"机会主义逻辑"。"绕道逻辑"是指地方政府借助融资平台、影子银行、PPP新马甲等方式避开法律和中央政府监管要求而发债,使《预算法》和有关监管规范地方政府发债的"明规则"被事实上普遍隐性举债的"潜规则"强制替代;"倒逼逻辑"是指政治与财政双重压力迫使地方政府通过隐性举债开拓财源,并凭藉"大而不倒"的集体行动逻辑,倒逼中央对地方债务危机予以舒困;"机会主义逻辑"是指在多层级政府的委托代理过程中,地方政府基于自利动机,在救助预期与制度软约束的双重影响下隐性举债。文章引申的政策含义在于,治理地方政府隐性举债进而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应由当前的行政治理转向以"现实的具体的人"—地方官员—为政策出发点的行为治理模式;同时,在强调立法、规则、文件等"硬"工具手段的同时,也应强调助推等"软"治理手段的有效性,从而充分彰显分权架构内地方政府的正向激励作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武彦民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对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用事业发展筹集资金发挥了枳极作用。然而在其髙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平台债务规模增长过快、运作不规范、债务风险激增等问题。2011年,国家收紧银行贷款监管,实行"名单制"管理。然而2012年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券融资和信托融资规模继续扩大,导致债务风险显著增加。2014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钟培武  
从公共财政建设的视角,指出我国当前以融资平台公司为主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在规模、结构和市场信用等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的政府职能,对地方政府的行政考核财税制度安排和债务融资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科学的行政考核体系以及构建正式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制度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柏杰  
地方政府行为对债务积累起着关键作用。地方政府不但是地方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而且它更是一个组织,符合"经济人"假设。在垂直集中的选拔制度、以GDP作为主要指标的考核制度与中国特色的财政联邦制度等多重约束下,我国地方政府有着增加投资的巨大激励,并有典型的"利己主义"即腐败和"道德困境"即深信中央政府会"兜底"的特征,结果造成了地方债务高垒。构建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改变单纯以GDP为主要指标的考核制度及实施举债追责制是控制地方债务风险的解决办法。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尹世芬  罗志恒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中占比下降,支出上升,不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并未缓解地方政府的压力,财政资金并不能满足需求。《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能举债,因而成立地方融资平台举债就成为"制度创新"。本文针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可能引发的财政风险、金融和经济风险进行分析,从经济发展和资金来源分析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成因,最后从短期和中长期提出可能的治理路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徐玉德  李化龙  
隐性债务源于政府承担公共风险而产生的潜在支出义务,化解隐性债务的关键是治理诱发政府潜在支出义务的公共风险。隐性债务治理不仅要防范政府部门债务风险向私人部门的溢出,还要降低私人部门风险公共化对财政可持续性的冲击。公共风险视角下隐性债务治理的关键是从疏堵结合转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治理模式,核心是在厘清隐性债务内涵并明确政府权责边界的基础上建立风险分担与化解的制度体系,其中建立隐性债务报告制度、推进基础设施投融资向预算内转变、深化政府直接融资制度改革、加大隐性债务内外部监督力度、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巨灾保险制度等是构筑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的重要着力点。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封北麟  
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地方政府债务膨胀与地区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三者之间存在一个紧密的因果循环。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在地方政府财力增长有限和体制法律约束下,催生了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出现,为地方政府借用银行资金和资本市场融资,推动地区城市建设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鲁玉秀  
2015年《新预算法》的实施,开启了地方政府债券化融资的步伐。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面临从"债务融资"到"债券融资"的过渡期,如何消化吸收大量的存量债务,以及如何规范化管理债券融资,做好存量债务置换,避免形成投资冲动下的更大负债,是地方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建议从改革财税体制,完善"市场"化债券融资机制,积极引导市场力量参与公共投资等方面着手,规范化管理地方政府债务,有效化解债务风险。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经纬  吴永敏  
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因为其引发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而在近几年来一直备受关注。在今年新的预算法通过后,融资平台及其债务问题、未来命运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全面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构成和债务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债务重构和体制再造的风险治理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强  陈纪瑜  
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政府投融资制度张强,陈纪瑜国债的基本含义是政府依据信用原则通过发行政府债券或是借款形成的政府与其他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债务关系。将这一概念进一步分解:作为债务人的政府按我国宪法可划分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又可分为省级、市级、...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章贵桥   刘唯真   季伟伟  
后疫情时代,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地方政府举债的政策,助推经济恢复,增强发展后劲。数智化时代,如何将演进的政府会计契约和估值功能嵌入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机制,提升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绩效,是政府会计治理机制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治理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政府会计契约和估值功能的演进方向,重点探讨了政府会计契约和估值功能如何提升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治理绩效。研究结论对于促进地方政府科学确立经济增长目标、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举债危机、提升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治理绩效、优化地方政府财政生态环境、提升地方政府财政治理能力、助力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小林   司登奎  
文章基于2015年地方政府相继实施的债务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具有时序错列特征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收入效应。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呈现出明显的正向收入效应,且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加剧市场竞争以及提高人力资本是诠释该效应的核心作用机制。横截面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收入效应在融资依赖度较高、融资缺口较大、财政压力较小以及债务期限结构较长的样本中尤为显著。特别地,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不仅能够降低企业过度负债、抑制税收规避、提高企业的相对雇佣密度和风险承担能力,而且对于企业所在地区的创新创业活动具有显著的积极带动效果。因此,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不仅能够抑制经济金融风险的演化,而且有助于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以促进共同富裕,这对于实现“防风险”和“稳增长”双重目标并助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增福   徐晓珠   甘月  
文章以2015年逐步推向全国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就业效应。双重差分估计显示,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起到了吸纳就业的积极作用。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能够通过融资缓释机制、资产组合配置优化机制和公共服务提升机制,增加企业对劳动要素的投入,进而吸纳更多就业。随后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融资需求较大的企业、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较大地区中的企业、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中的企业,上述效应更为明显。研究还发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能够促进企业对生产、技术和财务岗位员工以及本科、高中和其他学历员工的雇佣。文章证实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对企业层面的就业有着积极作用,为深入挖掘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成效、解决就业难问题和增进民生福祉提供了重要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