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26)
2023(4332)
2022(3586)
2021(3213)
2020(2661)
2019(5709)
2018(5177)
2017(10362)
2016(5797)
2015(6108)
2014(5746)
2013(5389)
2012(4962)
2011(4173)
2010(4205)
2009(3895)
2008(4160)
2007(3795)
2006(3156)
2005(2897)
作者
(13663)
(11381)
(11070)
(10787)
(7199)
(5352)
(5015)
(4353)
(4256)
(4104)
(3820)
(3768)
(3680)
(3654)
(3370)
(3368)
(3348)
(3319)
(3238)
(3168)
(2696)
(2656)
(2634)
(2608)
(2602)
(2533)
(2439)
(2291)
(2271)
(2220)
学科
管理(25234)
(20685)
(19931)
经济(19903)
(18462)
企业(18462)
(17028)
(11156)
财务(11154)
财务管理(11118)
企业财务(10756)
方法(9543)
数学(8415)
数学方法(8391)
(7948)
国家(7799)
中国(7404)
财政(5534)
(5214)
(5192)
(4765)
业经(4701)
(4274)
工作(4209)
国家机关(4142)
机关(4142)
地方(3945)
(3871)
人事(3843)
人事管理(3842)
机构
学院(74767)
大学(73960)
(33185)
经济(32647)
管理(30149)
理学(26480)
理学院(26277)
管理学(26067)
管理学院(25908)
(22336)
研究(22033)
中国(17476)
财经(16491)
(15096)
(13929)
财经大学(12442)
经济学(11643)
经济学院(10739)
(10660)
科学(10609)
中心(10547)
(9888)
商学(9030)
商学院(8941)
研究所(8473)
北京(8435)
(8342)
(8091)
(7977)
师范(7928)
基金
项目(49869)
科学(40549)
研究(38475)
基金(38176)
(32236)
国家(31973)
科学基金(28552)
社会(27441)
社会科(26189)
社会科学(26183)
基金项目(19998)
(18593)
教育(17620)
自然(16553)
自然科(16200)
自然科学(16197)
自然科学基金(15928)
(15188)
资助(14915)
编号(14739)
成果(12465)
国家社会(12273)
(12012)
(11296)
教育部(11088)
重点(11066)
(10935)
人文(10873)
(10574)
大学(10063)
期刊
(34104)
经济(34104)
研究(24182)
(22369)
中国(13684)
管理(10121)
学报(9239)
财经(8807)
科学(8533)
(7825)
金融(7825)
大学(7818)
学学(7543)
(7521)
财会(7052)
(6769)
会计(6731)
经济研究(6440)
教育(5933)
通讯(4892)
会通(4885)
(4595)
农业(4518)
业经(4507)
技术(4386)
问题(4367)
(3947)
(3393)
(3320)
财经大学(3262)
共检索到109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增福   徐晓珠   甘月  
文章以2015年逐步推向全国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就业效应。双重差分估计显示,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起到了吸纳就业的积极作用。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能够通过融资缓释机制、资产组合配置优化机制和公共服务提升机制,增加企业对劳动要素的投入,进而吸纳更多就业。随后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融资需求较大的企业、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较大地区中的企业、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中的企业,上述效应更为明显。研究还发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能够促进企业对生产、技术和财务岗位员工以及本科、高中和其他学历员工的雇佣。文章证实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对企业层面的就业有着积极作用,为深入挖掘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成效、解决就业难问题和增进民生福祉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小林   司登奎  
文章基于2015年地方政府相继实施的债务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具有时序错列特征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收入效应。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呈现出明显的正向收入效应,且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加剧市场竞争以及提高人力资本是诠释该效应的核心作用机制。横截面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收入效应在融资依赖度较高、融资缺口较大、财政压力较小以及债务期限结构较长的样本中尤为显著。特别地,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不仅能够降低企业过度负债、抑制税收规避、提高企业的相对雇佣密度和风险承担能力,而且对于企业所在地区的创新创业活动具有显著的积极带动效果。因此,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不仅能够抑制经济金融风险的演化,而且有助于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以促进共同富裕,这对于实现“防风险”和“稳增长”双重目标并助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章贵桥   刘唯真   季伟伟  
后疫情时代,国家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地方政府举债的政策,助推经济恢复,增强发展后劲。数智化时代,如何将演进的政府会计契约和估值功能嵌入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机制,提升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绩效,是政府会计治理机制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治理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政府会计契约和估值功能的演进方向,重点探讨了政府会计契约和估值功能如何提升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治理绩效。研究结论对于促进地方政府科学确立经济增长目标、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举债危机、提升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治理绩效、优化地方政府财政生态环境、提升地方政府财政治理能力、助力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劲松  
文章针对我国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过程中暴露出的会计治理功能的严重缺失这一现象,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对政府会计的需求出发,分析了政府会计对地方政府性债务所具有的信息披露与监督、成本核算与控制、绩效评价与考核等治理功能,进而提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合法化、地方政府性债务信息嵌入政府会计体系、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与行政和司法监管等有利于政府会计治理功能发挥的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温来成  云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政府建设投资需求逐渐加大,财政支出日益增加。为弥补资金缺口,各地政府通过举借债务筹集资金,继而形成大量政府债务。地方债务管理问题也伴随债务规模的增大日益凸显,增加了地方政府的管理压力,成为政府治理的一大隐患。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地方债务问题的治理,多次出台针对性文件进行理论与实践指导。本文从分析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非营利性组织、社会公众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加强地方债务管理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海军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高企正在威胁中国金融系统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成为重要议题。本文以国务院43号文的出台为契机,采用2012—2018年的城市面板数据,基于预算软约束理论,使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不同地理禀赋的城市对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反应。研究发现:(1)当中央政府要求融资平台债务与政府信用脱钩后,相较于地理禀赋好的城市,地理禀赋差的城市的城投债发行得到了抑制,但是,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非标债务却逆向扩张,最终使得其总体债务水平并未下降,甚至显著上升;(2)官员晋升压力会促使地理禀赋差的城市更显著地扩张融资平台债务,特别是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非标债务,但是,一旦城市财政压力较大、土地抵押担保力度不足,则地理禀赋差的城市也难以大规模扩张非标债务;(3)债务治理后,地理禀赋差的城市的非标债务扩张行为在中央转移支付水平低的城市以及行政级别高的城市表现更为明显,甚至它们还会显著扩张以基建投资为目的的城投债。本文的研究表明,中央政府在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时,应当充分考虑不同地理禀赋城市和不同债务的特征,因时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异化政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钟培武  
从公共财政建设的视角,指出我国当前以融资平台公司为主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在规模、结构和市场信用等方面存在的潜在风险,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的政府职能,对地方政府的行政考核财税制度安排和债务融资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科学的行政考核体系以及构建正式的地方政府债务融资制度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潘迎喜  董素  
目前,日益沉重的政府性债务已成为束缚地方财政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立足地方财政实际,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可能引发的财政风险、金融和经济风险进行分析,从经济发展和资金来源分析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成因,最后从短期和中长期提出可能的治理路径,全面阐释了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途径和措施。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郭建华  
近年来,地方政府为支持经济发展,缓解财政压力,推进公共服务建设,通过政府投融资杠杆大量举债,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伴随高速膨胀的债务规模,地方政府性债务潜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审计署对全国所有涉及地方政府性债务的25590个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崔军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凸显,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及其债务只是其现阶段的形式体现,深层次的原因应从地方财政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探寻。针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先"治"后"理"是基本逻辑主线,近期目标是清理地方融资平台及其债务,但从长计议则应构建加强地方政府财力建设、规范地方债务管理的长效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珂  王涛  
加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是维持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文章主要对我国地方财政收支可持续性及政府显性和隐性债务现状进行评估,运用财政非线性反应函数测算地方政府债务上限。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地方财政运行中存在"财政疲劳"现象;当前地方政府仍具有充足的债务空间,地方政府债务上限为191%;债务风险主要受经济增长速度和实际债务利率影响,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可以防范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应采取措施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文章最后提出创新地方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明晰政府职能与规范支出边界、构建差异化地方税体系、健全基层政府财力保障机制、加强政府投资绩效管理等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路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骅  陈涵  
地方政府债务存在主体多元、规模庞大、形式隐蔽三大特征。本文针对性地构建包含协同审计机制、审计治理机制和信息互动机制在内的协同治理审计模式,进而采用演化博弈理论作为分析工具,设计地方政府债务协同治理审计演化博弈模型,对审计方和地方政府策略的演化稳定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置入计算实验方法"情景—应对"思想进行仿真计算,模拟博弈双方采用不同策略的初始概率以及协同治理审计三个子机制的完善程度对演化博弈结果的影响。最后,基于模拟仿真分析结果,从强化协同审计机制、完善审计治理机制和建立信息互动机制三个方面提出通过地方政府债务协同治理审计,更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尹世芬  罗志恒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中占比下降,支出上升,不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并未缓解地方政府的压力,财政资金并不能满足需求。《预算法》规定地方政府不能举债,因而成立地方融资平台举债就成为"制度创新"。本文针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可能引发的财政风险、金融和经济风险进行分析,从经济发展和资金来源分析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成因,最后从短期和中长期提出可能的治理路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金荣学  宋菲菲  周春英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探讨地方政府性债务成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迫在眉睫。本文从分税制视角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成因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利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的税制改革建议,其主要措施包括: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分税制;加快房地产税制改革,构建以财产税为主的地方税体系;在统一税政的前提下,赋予省级政府适当税政管理权限;完善省以下的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俞乔  范为  
本文探讨了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过程、规模及构成,并分析了地方政府包括财政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企业净资产、国有非经营性资产以及资源性资产等各种可偿债资产的状况,认为地方政府出现资不抵债、破产清算风险的可能性不大;但由于许多项目投资收益低下,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而存在着较大的流动性风险与支付风险。文章还研究了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根源及治理方式,提出提高地方债务透明度,量化债务指标,制定相关法规,以形成法律规定与市场约束的双重机制来控制债务总量;通过资产证券化、"售后返租"、公私合营(PPP)等方式来化解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