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05)
- 2023(16570)
- 2022(13465)
- 2021(12387)
- 2020(10457)
- 2019(22951)
- 2018(22498)
- 2017(42983)
- 2016(23112)
- 2015(25635)
- 2014(24706)
- 2013(24042)
- 2012(21799)
- 2011(18873)
- 2010(19041)
- 2009(17574)
- 2008(17482)
- 2007(15745)
- 2006(13624)
- 2005(12398)
- 学科
- 业(97981)
- 济(97608)
- 经济(97502)
- 企(89882)
- 企业(89882)
- 管理(88448)
- 方法(43835)
- 财(36265)
- 数学(34876)
- 数学方法(34444)
- 业经(34312)
- 农(30293)
- 务(25831)
- 财务(25785)
- 财务管理(25734)
- 企业财务(24493)
- 中国(24095)
- 技术(23647)
- 农业(21430)
- 制(20604)
- 理论(17895)
- 划(17283)
- 和(16742)
- 地方(16710)
- 策(16434)
- 贸(15950)
- 贸易(15935)
- 体(15825)
- 易(15533)
- 银(14651)
- 机构
- 学院(318501)
- 大学(312122)
- 济(135274)
- 管理(134673)
- 经济(132815)
- 理学(115636)
- 理学院(114648)
- 管理学(113166)
- 管理学院(112525)
- 研究(95527)
- 中国(77651)
- 财(67399)
- 京(63716)
- 科学(53838)
- 财经(52100)
- 江(49826)
- 农(48098)
- 经(47382)
- 中心(46736)
- 所(45011)
- 业大(42948)
- 经济学(40863)
- 研究所(39928)
- 州(39060)
- 北京(39009)
- 财经大学(38487)
- 农业(37210)
- 经济学院(37000)
- 商学(36975)
- 商学院(36648)
- 基金
- 项目(211613)
- 科学(170423)
- 研究(159751)
- 基金(156188)
- 家(133749)
- 国家(132571)
- 科学基金(117898)
- 社会(105252)
- 社会科(100104)
- 社会科学(100083)
- 省(83820)
- 基金项目(82046)
- 自然(73850)
- 教育(73077)
- 自然科(72251)
- 自然科学(72237)
- 自然科学基金(71023)
- 划(68153)
- 编号(64272)
- 资助(62103)
- 成果(50601)
- 创(49059)
- 部(47302)
- 重点(46686)
- 创新(45226)
- 发(45215)
- 国家社会(44670)
- 课题(42958)
- 业(42818)
- 制(42523)
- 期刊
- 济(149498)
- 经济(149498)
- 研究(92134)
- 中国(63505)
- 财(59486)
- 管理(56246)
- 农(44374)
- 科学(40582)
- 学报(40234)
- 技术(33620)
- 大学(32860)
- 教育(31632)
- 学学(30918)
- 农业(30666)
- 融(30440)
- 金融(30440)
- 财经(26392)
- 业经(26170)
- 经济研究(23203)
- 经(22767)
- 技术经济(19493)
- 业(19203)
- 问题(19179)
- 财会(18284)
- 会计(16332)
- 现代(15623)
- 科技(15479)
- 图书(14817)
- 商业(14579)
- 版(14512)
共检索到4797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周阔 曲植 时运通 郜栋玺
提升民营企业关键数字技术突破能力,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本文将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视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系统考察了其对民营企业关键数字技术突破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后,民营企业在数字领域的关键技术专利显著增长,这一效应在财政压力大、银行竞争度低、教育投入多、交通基础设施弱的地区和高新技术行业更为凸显。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激发了关键数字技术创新的“源头活水”,即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能够有效缓解流动性约束,并通过人力资本效应、信息资源效应、数字战略效应实现关键数字技术突破。本文为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的数字创新效应提供了来自微观企业的经验证据,为进一步掌握发展数字经济自主权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有益参考。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冬林 丁文龙
新质生产力作为科技创新主导下的新生产力形态,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基于2008—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专利文本数据和国家出台的相关科技创新规划中划定的关键核心技术明细,运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方法识别关键核心技术,实证检验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核心技术能够显著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且主要通过提升企业供应链韧性和价值链位势来实现;知识产权保护和市场化程度在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此外,在高竞争行业企业、国有企业以及高数字化转型程度、高技术多元化程度的企业中,关键核心技术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显著。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政府既要完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又要提高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企业价值链位势攀升,还要深化知识产权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以各类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环境。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菲菲 刘宇星 黄解宇
利用2014-2020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及地级市层面地方政府债务、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了地方政府债务与企业整体创新及异质性创新活动的关系,并考察了数字金融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整体上看,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创新产生了挤出效应。(2)相对于开发式创新,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探索式创新的挤出效应更强。(3)数字金融能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整体创新、探索式创新的挤出效应,而对于地方政府债务与开发式创新的关系不产生影响。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深入认识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如何科学制定债务管理措施、提高企业创新水平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斌 潘彤
近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南快北慢"的新态势,"南强北弱"的区域经济格局在持续增强。南北方经济差距拉大的关键原因可能在于创新能力的区域分化,而地方政府对创新的重视程度与实施效果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文章利用31个省份2008-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创新词汇数据,与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合并,考察南北方不同的政府创新驱动对企业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首先,政府创新驱动与企业生产率呈现高度正相关关系,南方地区的地方政府对创新更为重视,实施效果更好。其次,地方政府创新驱动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取决于该地区的创新投入、创新资源配置和创新环境。最后,由于南方地区具有更加公平高效的市场体系、活跃开放的社会创新思维和锐意进取的企业家精神,因此南方地区的地方政府创新驱动对企业生产率的助推作用更强。总之,文章从地方政府创新驱动的视角为缩小中国南北方经济差距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霍影 江晓林 孙辉
本文选择芯片行业巨头英伟达藉由“市场先制行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持续进行突破性创新的发展历程进行单案例探索。研究发现:英伟达从进入行业到深耕行业再到引领行业,依靠先于市场变化的突破性创新,依次形成了企业自有的关键核心技术、关键核心技术通用创新平台和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构建的创新生态系统。以此为演进节点,在关键核心技术、核心开发用户和关键核心市场3方面持续取得突破性创新,进而从后发企业发展成在位企业再演变成为领军企业。提出“市场先制行动”的多维构念,刻画出后发企业基于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进行突破性创新的演化过程模型,揭示出“核心用户”和“关键市场”才是拥有关键核心技术企业形成“卡脖子”优势的原因。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 市场先制行动 突破性创新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赵治纲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心,不是一个短期的、临时性的工作,也不是一个轻松的、简单的工作。各级地方政府党政负责人应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政治自觉性,高度认识到有效防范和精准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工作的战略性、长期性、紧迫性和复杂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财政部预算司考察团
最近,我们赴美国、加拿大,就州(省)、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进行考察。先后听取美国联邦财政部债务管理局、世界银行有关官员和专家的情况介绍,并深入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以下简称"特区")、洛杉矶市、华盛顿州和加拿大的温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密 邢明强 许龙
数字化转型能否及如何促进制造企业突破式创新、实现新质生产力提升,已有研究尚未达成共识,有待深入探究。基于人力资本的“能力-动机-机会(AMO)”框架,本文以2012—2022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并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突破式创新的理论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突破式创新;人力资本的AMO框架能有效解释上述效应,即数字化转型“倒逼”人力资本的能力升级、动机激活并机会增强,从而实现突破式创新。对国有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驱动企业突破式创新的边际效应更明显;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的提升效应强于中、西部地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陆铭
在当前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深度介入金融体系,既在商业银行体系中大量借贷,同时,也在影子银行中以高利率融资,而大量民营企业却出现融资难的问题。地方政府债务与GDP之比高企,反映的是相应投资的投入-产出效率差的现状,而这一问题又在欠发达地区更为严重。针对上述问题,去杠杆的关键是财政和金融分家。在长期,对于欠发达地区,降债务的关键是促进劳动力跨地区流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乐峥 吴晓斌
地方隐性债务的主要风险之一是通过市场化的渠道长期影响企业行为,对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造成负面影响。笔者立足于我国信贷市场中金融分割的特征,分析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背后的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地区企业债务成本与负债水平的联立方程,结果表明:在金融“结构分割”与“地理分割”的影响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仅加剧了本地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由于存在融资渠道的差异,相比于更具有隐性债务特征、以银行贷款为主的地方政府非标准债务,城投债等相对公开透明的地方政府标准债务并未影响本地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文章的机制分析还发现,基于中小银行发展的金融“结构分割”弱化,以及省内较弱的金融“地理分割”,均可以抑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加对本地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负面效应。以上研究为如何防范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进入实体经济中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小林 董礼媛 司登奎
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叠加的复杂形势下,妥善处置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是确保当前我国经济稳定和发展安全的关键。文章以2010-2020年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样本,采用2015年新《预算法》的正式施行作为外生政策冲击构造准自然实验,深入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对实体企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通过杠杆失衡机制和信用关联机制,有效降低了实体企业的信贷错配、过度负债及杠杆操纵水平,显著弱化了实体企业间的担保关联和因影子银行与金融化活动引致的信用风险关联,从而有力缓释了实体企业的系统性风险。这一效应在政府隐性担保强、金融监管程度弱及城投债务期限长的地区尤为明显。经济后果上,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对实体企业系统性风险的积极缓释效应,最终有利于促进企业经营业绩的平稳增长。文章的研究揭示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具有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以及消除经济增长隐患的重要政策效果,对于深化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改革和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理论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胡玥 张涵萌 马文杰
地方政府债务是我国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引导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合理的政府债务治理模式对于微观企业正常经营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借助2015年施行的新《预算法》这一外生政策冲击,通过强度双重差分法检验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改革对企业人力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改革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提升企业风险承担能力,进而推动企业人力资本升级,表现为高技能劳动者占比上升;进一步研究发现,该优化作用在议价能力较低、所处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样本企业中更为突出,人力资本得以优化升级的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均得到明显提升。本文研究不仅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微观证据支持,还为如何以“有为政府”方式推动企业人力资本升级提供了经验借鉴和政策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高瀚 张斌 张明源 王凯
随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势在必行。文章以国务院2014年9月发布的43号文件为准自然实验,采用DID、PSM-DID等方法,检验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对企业操纵杠杆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通过企业融资约束和企业融资成本渠道促进了企业操纵杠杆率的动机,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对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小和东部地区的企业作用更为显著。拓展研究表明,企业操纵杠杆率提升会促进企业营业利润和长期投资增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金祥 吴世农 吴育辉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积聚的风险引起了政府监管者的关注,其产生的经济后果也成为了新的研究课题。文章基于全国266个地市数据,实证检验了2008-2017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对当地上市公司负债水平和债务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通过减少上市公司的短期负债和经营性负债来降低其负债水平。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对非国有、基础设施和公益行业和亏损上市公司负债水平的挤出效应更大。其次,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推高了上市公司债务成本。上述结果说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通过需求竞争机制降低了企业负债水平,通过价格机制推高了企业债务成本。文章的研究结果为地方政府财政政策的微观效应提供了证据,有助于监管层理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对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融资能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等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地方债 负债水平 债务成本 挤出效应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王桂虎 陈航 都闪闪
在数字经济时代,加强民营企业资产负债表韧性可以有效应对经济金融风险的冲击,而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对于民营企业资产负债表韧性的提升则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然后构建了民营企业资产负债表韧性指标体系,并且阐述了培育新质生产力和提升民营企业资产负债表韧性的逻辑链条,最后借鉴国外相关发展实践经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引导民营企业数据资产确权、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创新容错机制和加强诚信建设等政策建议,以提升民营企业资产负债表韧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