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64)
- 2023(13370)
- 2022(11386)
- 2021(10785)
- 2020(9388)
- 2019(21345)
- 2018(20892)
- 2017(41069)
- 2016(22220)
- 2015(24689)
- 2014(24703)
- 2013(24005)
- 2012(22209)
- 2011(19612)
- 2010(19329)
- 2009(17936)
- 2008(18033)
- 2007(16194)
- 2006(13411)
- 2005(12040)
- 学科
- 济(87873)
- 经济(87777)
- 管理(69579)
- 业(65385)
- 企(55430)
- 企业(55430)
- 方法(46344)
- 数学(41427)
- 数学方法(40940)
- 财(31944)
- 农(22307)
- 务(21465)
- 财务(21419)
- 财务管理(21364)
- 中国(21035)
- 企业财务(20454)
- 业经(17926)
- 制(17897)
- 学(17387)
- 贸(16085)
- 贸易(16077)
- 易(15631)
- 地方(15122)
- 银(14597)
- 银行(14570)
- 融(14495)
- 金融(14492)
- 农业(14172)
- 行(13604)
- 技术(13097)
- 机构
- 大学(311571)
- 学院(310371)
- 济(128056)
- 经济(125510)
- 管理(123529)
- 理学(107116)
- 理学院(106039)
- 管理学(104198)
- 管理学院(103612)
- 研究(98470)
- 中国(77089)
- 财(64582)
- 京(63769)
- 科学(59151)
- 财经(50975)
- 农(50543)
- 所(48894)
- 中心(47892)
- 经(46398)
- 业大(45638)
- 江(45598)
- 研究所(44003)
- 经济学(40316)
- 农业(39807)
- 北京(39249)
- 财经大学(38235)
- 范(37031)
- 经济学院(36640)
- 师范(36604)
- 州(36065)
- 基金
- 项目(210724)
- 科学(166484)
- 基金(155823)
- 研究(151161)
- 家(135925)
- 国家(134830)
- 科学基金(116509)
- 社会(97189)
- 社会科(92357)
- 社会科学(92333)
- 基金项目(82357)
- 省(81252)
- 自然(76643)
- 自然科(74906)
- 自然科学(74881)
- 自然科学基金(73553)
- 教育(70340)
- 划(68741)
- 资助(64534)
- 编号(60408)
- 成果(48944)
- 部(47852)
- 重点(47267)
- 创(43903)
- 发(43355)
- 科研(41456)
- 教育部(41454)
- 创新(41140)
- 国家社会(40780)
- 课题(40399)
共检索到4461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雪莹 王玉琳
以城投债信用利差与民营企业债信用利差数据为样本,本文采用短时窗事件研究法及面板回归模型,考察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政策出台背景下,政府隐性担保对债券信用利差影响效果的变化。结果显示:政府隐性担保能够显著降低城投类债券的信用利差;而且债券主体信用评级越低,城投债信用利差低于民营债信用利差的程度越大,政府隐性担保对于债券信用利差的降低效果越明显。在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政策颁布的初期,市场对于"城投债具有政府隐性担保性质"的信仰预期并未出现明显的弱化,隐性担保对城投债信用利差的降低程度甚至有扩大的迹象。但随着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政策的逐步推进和落实,政策叠加效应开始显现,政府隐性担保对城投债信用利差的降低效果减弱。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施宇 沈坤荣
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于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地方政府隐性担保是否会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导致的银行风险造成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会导致银行风险增加,而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可以通过转移风险的方式掩盖部分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带来的银行风险,导致真实的银行风险被低估。进一步讨论发现,对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高的时期和金融发展水平更高的地区来说,地方政府的隐性担保作用会更加显著。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打破财政兜底幻想的政策取向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建议在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监管的过程中,需重点加快地方融资平台的转型,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汪莉 陈诗一
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包含代表性借款人和贷款人的无限期离散时间递归模型,并将一种特殊的政府-借款人关系—隐性担保纳入模型,以考察政府隐性担保对贷款人债务违约风险预期和债券利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政府隐性担保对利率的决定依赖于发行人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当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不理想时,债券利率并不受到政府隐性担保的影响,这时悲观的投资预期使得政府隐性担保变得不再可信,任何政府隐性担保的存在都无法通过改善投资者对债券未来违约风险的预期来降低债券发行企业的融资成本。相反,随着经济发展状况的改善,政府隐性担保变得更加可信并且它的存在有利于债券利率的降低。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运用2006~2011年我国城投...
关键词:
城投债 隐性担保 债务违约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雪莹 焦健
本文采用城投债余额作为反映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市场化变量,基于2009—2018年6月的债券市场月度数据,考察地方债务扩张对国债收益率的溢出效应以及地方债务治理对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在2014年国务院"43号文"这一代表性的地方债务治理政策颁布之前,城投债规模扩张显著提升中短期国债收益率;"43号文"的颁布降低市场对城投债的隐性担保预期,导致城投债规模扩张对国债的溢出效应减弱。另外,地方财政实力、债务期限和融资平台行政级别差异对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影响。转移支付依赖度较高的地区债务规模扩张对国债的溢出效应显著高于转移支付依赖度较低的地区;长期债务扩张的溢出效应显著高于短期债务;市县级融资平台债务扩张的溢出效应显著高于省级融资平台。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博森 吕元稹 叶永新
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的违约现象呈增加趋势,如何合理估计债券价格,有效度量政府隐性担保,保障投资者权益成为市场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可违约债券CIR仿射定价模型基础上引入政府隐性担保作用,并运用卡尔曼滤波法对该隐性担保作用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表明:(1)自2011年地方国有企业债、中央国有企业债和民营企业债开始频繁交易以来,政府隐性担保长期显著存在于我国债券市场中;(2)市场对于隐性担保预期理性,具体表现为不同信用评级、不同债券种类间隐性担保水平有明显区别:AA评级中央企业债和地方国有企业债的定价中,分别隐含着对应政府以39.9%和6.7%概率进行的隐性担保,而类似隐性担保在AA+评级中央企业债和...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文君 刘兰星
从财政政治学的视角出发,单一制和较多政府层级这两个特征决定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权具有特殊的纵向府际分配关系。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发包—承包—代理"分析框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论证了省级政府而不是中央政府是地市政府预算软约束的实际支持体,即省级财政实力越强,所辖地市的城投债务规模越大。同时本文还发现,地市政府举债时还是相对谨慎的,主要体现在:地市举债融资的优先级低于"卖地"融资;地市债务规模大的地方,即使面临较大的晋升压力,地市"一把手"运用省级财政实力隐性担保进行债务融资的动机也变弱。最后,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一鸣 王立夫
"股价同步性"自2000年被提出以来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问题,其实债券市场中同样也存在着"同涨同跌"的现象,在2017年之前中国不同省份城投债信用利差具有高度同步性,2017年之后有所分化。本文试图探究分化伴随的两个问题:导致城投债信用利差分化的原因和决定不同省份城投债信用利差高低的因素。本文首先基于结构化模型推出隐性担保预期和债券信用利差的函数关系,隐性担保与显性担保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隐性担保存在于投资者预期之中,本文将这种预期分解为中央和地方政府隐性担保预期。通过梳理2014年底以来相关政策文件,发现中央政府隐性担保预期由政策松紧程度所决定,中央政府兜底预期的减弱使得投资者开始重视不同省份的特质信息,进而使得城投债信用利差分化。将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分解为担保能力和担保意愿,通过实证发现担保能力和担保意愿越强,城投债的信用利差越低,担保能力对信用利差的影响强于担保意愿。
关键词:
价格同步性 隐性担保 担保能力 担保意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珂 王涛
加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是维持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文章主要对我国地方财政收支可持续性及政府显性和隐性债务现状进行评估,运用财政非线性反应函数测算地方政府债务上限。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地方财政运行中存在"财政疲劳"现象;当前地方政府仍具有充足的债务空间,地方政府债务上限为191%;债务风险主要受经济增长速度和实际债务利率影响,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可以防范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应采取措施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文章最后提出创新地方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明晰政府职能与规范支出边界、构建差异化地方税体系、健全基层政府财力保障机制、加强政府投资绩效管理等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路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曾子炎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作为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主要创造主体,尽管过去三十多年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时代和外部环境的变迁,原有的发展模式所产生的负面作用逐步显现。作为金融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能否得到有效治理,将对金融风险的成功化解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隐性债务 税收收入 融资平台公司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温来成 李婷
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其内涵外延认识不一,争论较多,成因复杂,且2015年后财政、审计等业务主管部门没有发布相应的统计数据。但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等债务主体城投债等数据观察,债务仍呈蔓延趋势,成为现阶段我国财政金融风险亟需治理的重点领域。笔者分析了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面临的紧迫形势,梳理了国内外研究文献,界定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内涵,论述了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特殊的形成机制,并厘清了边界治理风险中的难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厘清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边界,建立全国统一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统计、监测和发布制度,建立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管理的阶段性目标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隐性债务 边界厘清 风险治理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汪伟立
本文利用票面利率与相同期限国债收益率之差和当月最后一天的到期收益率与相同期限国债收益率之差,分别构造风险溢价模型,并研究其与是否存在显性担保虚拟变量、城投债发行地区人均财政收入规模和地方政府制度质量等构造的地方政府隐性担保变量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城投债是否存在显性担保对其风险溢价无显著影响,城投债发债地区的人均财政收入规模对其风险溢价无显著影响,但是城投债发债地区的地方政府制度质量对其风险溢价存在显著负相关,从而提出城投债市场化运营以发挥显性担保的作用、地方财政对城投债隐性担保的长效机制和建立地方政府担保
关键词:
隐性担保 城投债 风险溢价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胡悦 吴文锋
现有文献对地方政府能否降低城投债的发行利差的问题存在着争议。本文采用我国债券市场2010-2015年间发行的1713只企业债和中期票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地方政府信用在财政状况较好的地区表现为隐性担保降低了城投债的发行利差,而在财政状况较差的地区却表现为隐性担忧提高了城投债的发行利差。信用评级则没有充分考虑地方政府信用对城投债发行利差的差异化影响。本文为现有研究的争议提供了解释,并且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转型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城投债 隐性担保 隐性担忧 信用评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晓蕾 吕元稹 余凡
由于1994年《预算法》限制了中国地方政府凭借自身信用发行政府债券的能力,地方政府通过设立融资平台的方式发行了大量城投债券。虽然城投债被普遍认为是含有政府隐性担保的,但隐性担保主体认定尚未有共识。本文通过加总地方政府下属融资平台有息债务总额的方法,构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指标,并通过分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对城投债一二级市场信用利差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市场对城投债隐性担保责任主体的认定。研究发现,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高的地方城投债信用利差偏高,并且这种影响随政策以及宏观形势而变化。自滇公路违约函事件后,投资者在城投债定价中开始普遍关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的信息;而在43号文明确了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措施后,省级政府的隐性债务负担率开始成为城投债定价的重要影响因素。这说明投资者认可的地方隐性担保的责任主体是随时间变动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金林 程凡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造成的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使得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再次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暴露时间和规模的极大不确定性,使其监管和治理的难度较显性债务难度更大。基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理论研究及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演进过程,明确界定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内涵,系统分析基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PPP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形成原因,总结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举债方式违法违规性、表现形式隐蔽性、表外负债性、债务规模不确定性等特征,以期为我国政府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关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统计及风险管控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訸
文章梳理了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态转变的过程,以2015年新预算法的颁布为分界点,通过规定地方政府增量债务的具体形态以及发行置换债券对存量地方政府债务进行转换,实现了地方政府债务的债券化。文章进一步从债务人地方政府和主要债权人商业银行的角度,阐述了债务债券化机制的经济效果。文章最后对债务债券化进程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债券化 双赢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