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51)
- 2023(10242)
- 2022(8722)
- 2021(7715)
- 2020(6503)
- 2019(14302)
- 2018(13411)
- 2017(26238)
- 2016(14377)
- 2015(15333)
- 2014(14626)
- 2013(14316)
- 2012(13266)
- 2011(11616)
- 2010(11367)
- 2009(10390)
- 2008(10368)
- 2007(9106)
- 2006(7637)
- 2005(6370)
- 学科
- 济(60688)
- 经济(60622)
- 管理(47942)
- 业(43762)
- 企(35861)
- 企业(35861)
- 方法(33567)
- 数学(31190)
- 数学方法(31041)
- 财(25029)
- 务(16399)
- 财务(16396)
- 财务管理(16353)
- 企业财务(15791)
- 农(14092)
- 中国(14013)
- 贸(11955)
- 贸易(11953)
- 易(11596)
- 业经(11543)
- 地方(11380)
- 学(10801)
- 环境(10234)
- 农业(9931)
- 制(9467)
- 技术(9218)
- 融(8776)
- 金融(8775)
- 家(8527)
- 银(8282)
- 机构
- 大学(203167)
- 学院(201569)
- 济(87249)
- 经济(85876)
- 管理(78889)
- 理学(70632)
- 理学院(69873)
- 管理学(68871)
- 管理学院(68519)
- 研究(64726)
- 中国(47516)
- 财(43705)
- 科学(40335)
- 京(39899)
- 农(38024)
- 财经(35146)
- 业大(33324)
- 经(32355)
- 所(32136)
- 农业(30481)
- 中心(30020)
- 研究所(29405)
- 经济学(29157)
- 江(27997)
- 经济学院(27040)
- 财经大学(26681)
- 北京(23542)
- 院(23424)
- 商学(23181)
- 商学院(22989)
- 基金
- 项目(147456)
- 科学(117989)
- 基金(112956)
- 家(101081)
- 国家(100346)
- 研究(99026)
- 科学基金(86912)
- 社会(68648)
- 社会科(65710)
- 社会科学(65693)
- 基金项目(61100)
- 自然(58132)
- 自然科(56935)
- 自然科学(56918)
- 省(56103)
- 自然科学基金(55971)
- 划(47753)
- 教育(45491)
- 资助(45258)
- 编号(35421)
- 部(33489)
- 重点(33271)
- 创(31237)
- 国家社会(30464)
- 发(30182)
- 科研(29395)
- 创新(29331)
- 教育部(29074)
- 人文(28133)
- 计划(28014)
共检索到272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新光 胡日东
文章通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中国地方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以及邻近省域地方债务风险的空间传染效应。结果显示,邻近省域之间的政府债务规模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传染效应;国内生产总值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弹性系数为负,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贷款、财政支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弹性系数为正;邻近地区国内生产总值、金融机构贷款及忽略掉的其他随机因素均对本地区政府债务存在显著的间接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锋 段然 何晓玲
文章基于2013年我国审计署和各省市审计厅公布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数据,分析了我国省域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并利用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方法研究了政府性债务规模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省域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量大且增长速度快;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在东、中、西部地区呈梯度递减特征,区域不平衡性程度为东、西、中部依次递减;省域层面来看,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最高的是江苏,最低是宁夏,省份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省域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着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主要呈现出"高-高"与"低-低"集聚模式;国民生产总值、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友华 朱卫东 吴勇
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引发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亟须探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文章在明晰地方政府性债务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了影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关键因素。利用安徽省2000-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央政府财政集权程度、户籍登记人口数、低收入人口占比、失业率均对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产生正向影响,而人均年可支配所得对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产生负向影响。研究结论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防控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友华 朱卫东 吴勇
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引发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亟须探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文章在明晰地方政府性债务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了影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关键因素。利用安徽省2000-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央政府财政集权程度、户籍登记人口数、低收入人口占比、失业率均对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产生正向影响,而人均年可支配所得对安徽省政府性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友华 朱卫东 吴勇
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引发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亟须探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文章在明晰地方政府性债务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了影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关键因素。利用安徽省2000-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央政府财政集权程度、户籍登记人口数、低收入人口占比、失业率均对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产生正向影响,而人均年可支配所得对安徽省政府性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刚
不断蔓延的欧洲债务危机,加重了各界对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的担忧。而近期中国各级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同样引人关注。尽管我国法律法规对地方政府举债限制比较严格,但这并不意味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合理。事实上,地方政府通过公开或隐蔽渠道,直接或间接地举借了大量债务。现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某些局部已经显现,潜在的风险也不可忽视。本文在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后,提出了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
地方财政 债务负担 风险化解 债务风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丁姣 白贵
地方政府性债务包括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以及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这三类债务的影响因素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财政缺口是造成这三类债务膨胀的共同因素,虽然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但是方向是一致的。财政能力较强的地区都倾向于举借更多债务。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竞争冲动在模型中的显著性水平不高,且在不同模型中作用的方向不一致;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竞争程度与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的关系十分显著并且较为稳健,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方政府的负债水平。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丁姣 白贵
地方政府性债务包括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以及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这三类债务的影响因素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财政缺口是造成这三类债务膨胀的共同因素,虽然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但是方向是一致的。财政能力较强的地区都倾向于举借更多债务。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竞争冲动在模型中的显著性水平不高,且在不同模型中作用的方向不一致;而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竞争程度与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的关系十分显著并且较为稳健,地方政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芳 滕秀秀 易媛
文章基于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密切关联的事实,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借鉴DebtRank算法思想,构建地方政府债券网络级联失效模型,测度省级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土地财政与其关联关系。研究发现:(1)银行端系统性风险值显著小于政府端系统性风险值;东、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最高,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最低。(2)土地财政规模与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均存在二八效应;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高的地方政府节点,其自身脆弱度较低,不易发生系统性风险;自身脆弱度高的地方政府节点,其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较低,对整体债券网络的传染效应也比较有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增福 徐晓珠 甘月
文章以2015年逐步推向全国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就业效应。双重差分估计显示,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起到了吸纳就业的积极作用。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能够通过融资缓释机制、资产组合配置优化机制和公共服务提升机制,增加企业对劳动要素的投入,进而吸纳更多就业。随后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融资需求较大的企业、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较大地区中的企业、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中的企业,上述效应更为明显。研究还发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能够促进企业对生产、技术和财务岗位员工以及本科、高中和其他学历员工的雇佣。文章证实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对企业层面的就业有着积极作用,为深入挖掘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成效、解决就业难问题和增进民生福祉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小林 司登奎
文章基于2015年地方政府相继实施的债务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具有时序错列特征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收入效应。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呈现出明显的正向收入效应,且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加剧市场竞争以及提高人力资本是诠释该效应的核心作用机制。横截面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收入效应在融资依赖度较高、融资缺口较大、财政压力较小以及债务期限结构较长的样本中尤为显著。特别地,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不仅能够降低企业过度负债、抑制税收规避、提高企业的相对雇佣密度和风险承担能力,而且对于企业所在地区的创新创业活动具有显著的积极带动效果。因此,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不仅能够抑制经济金融风险的演化,而且有助于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以促进共同富裕,这对于实现“防风险”和“稳增长”双重目标并助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璇 张梅青 唐云锋
基于中国金融安全战略,本文选取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数据,构建动态SDM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均存在空间依赖性,并且数字金融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存在负向直接影响和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从结构异质性看,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分别存在负向和正向的直接影响,以及正向和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使用深度仅存在负向直接影响。从区域异质性看,东部地区的影响效应为正向,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影响效应均为负向,而西部地区存在负向直接影响和“由促转抑”的空间溢出效应。本文从动态视角揭示了数字金融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机制,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了新视角。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冀云阳 吕柃瑶
利用新口径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和工业用地出让微观数据,检验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土地资源空间配置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的无序扩张导致了行业层面的土地资源配置呈现空间分散化趋势,这意味着生产的地理集中度下降,而地区间“以地引资”竞争是导致此种空间扭曲效应的主要机制;以上影响在重点产业和财政分权度较高的地区表现更明显。未来应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融资行为和土地供给行为,提高土地供给的市场化水平和配置效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培石
现阶段,针对PPP与地方政府债务之间的研究普遍是对实证结果进行直接阐释,仍然需要对影响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PPP与地方政府支出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通过两个方式进行:一是减少政府支出,将债务余额约束在可控的范围内,使总量规模不再增长,进一步采用多种工具对债务风险进行化解;二是增加收入,用于匹配相应债务的本息偿付资金,使债务人资金状况更加稳健。根据PPP模式的原理,PPP可以通过承担原先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