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32)
- 2023(18656)
- 2022(16014)
- 2021(14824)
- 2020(12425)
- 2019(28075)
- 2018(27700)
- 2017(52731)
- 2016(28823)
- 2015(31772)
- 2014(31599)
- 2013(31310)
- 2012(29093)
- 2011(26339)
- 2010(26481)
- 2009(24360)
- 2008(23860)
- 2007(21131)
- 2006(18721)
- 2005(16816)
- 学科
- 济(128602)
- 经济(128481)
- 管理(85071)
- 业(78463)
- 企(64069)
- 企业(64069)
- 方法(50349)
- 数学(43437)
- 数学方法(43033)
- 中国(34484)
- 财(33802)
- 农(31580)
- 地方(31339)
- 学(27586)
- 业经(27473)
- 贸(21801)
- 农业(21794)
- 贸易(21787)
- 制(21473)
- 务(21071)
- 易(21037)
- 财务(20993)
- 财务管理(20943)
- 企业财务(20003)
- 环境(19432)
- 银(18547)
- 银行(18478)
- 技术(18379)
- 和(18312)
- 融(18185)
- 机构
- 大学(411504)
- 学院(409690)
- 济(169573)
- 经济(166033)
- 管理(157806)
- 研究(145418)
- 理学(135980)
- 理学院(134388)
- 管理学(132128)
- 管理学院(131393)
- 中国(107523)
- 科学(90694)
- 京(88561)
- 财(78710)
- 所(74529)
- 农(71714)
- 研究所(67710)
- 中心(64704)
- 业大(63219)
- 财经(61748)
- 江(60919)
- 北京(56267)
- 农业(56197)
- 经(56062)
- 范(54277)
- 师范(53671)
- 院(52637)
- 经济学(51531)
- 州(49136)
- 经济学院(46226)
- 基金
- 项目(277650)
- 科学(217475)
- 基金(201123)
- 研究(198290)
- 家(177611)
- 国家(176144)
- 科学基金(150064)
- 社会(126333)
- 社会科(119876)
- 社会科学(119846)
- 省(108450)
- 基金项目(107197)
- 自然(98419)
- 自然科(96123)
- 自然科学(96100)
- 自然科学基金(94352)
- 划(91614)
- 教育(90158)
- 资助(82501)
- 编号(79181)
- 成果(64030)
- 重点(62538)
- 发(62171)
- 部(60471)
- 创(57249)
- 课题(55074)
- 创新(53477)
- 科研(52946)
- 国家社会(52153)
- 教育部(51534)
- 期刊
- 济(192510)
- 经济(192510)
- 研究(124914)
- 中国(81613)
- 学报(69752)
- 农(64640)
- 科学(61965)
- 财(61392)
- 管理(58063)
- 大学(51734)
- 学学(48937)
- 农业(44441)
- 教育(43096)
- 融(36578)
- 金融(36578)
- 技术(33924)
- 经济研究(31831)
- 财经(30673)
- 业经(30372)
- 经(26332)
- 问题(24589)
- 业(22895)
- 图书(21158)
- 技术经济(20713)
- 科技(20228)
- 版(19409)
- 理论(18769)
- 商业(18583)
- 贸(18190)
- 现代(18145)
共检索到616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曾莲 方娜
本文选取2010—2018年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与地方政府债务宏观经济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关联网络的特征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空间关联关系,重点研究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关联特征影响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关系和传导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网络的关联性普遍存在,且关联性较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在两者之间发挥中介效应。显性债务率和隐性债务率都存在三重门槛效应,但两者一旦超过门槛值,都不利于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这些结论为提升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有效地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桂君 田宗博 宋砚秋
地方政府债务是连接财政与金融政策的重要工具,研究其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笔者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通过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得到的中国2006—2019年279个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与利用收支相抵法估算得到的中国地级市政府性债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有利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且该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第二,地方政府债务对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和阶段上的异质性。第三,机制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能够显著提升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但未能增强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质,且不利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转换。第四,不同债务存量规模下,税收征管和地方举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非线性影响,进一步明确了债务存量规模的“适度区间”。研究结论对探索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产业结构 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新民 侯伟凤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攻关期,人力资本在提升经济质量方面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财政教育支出作为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支撑力量,其增加却没有带来经济效率的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陷入瓶颈,背后原因值得深入研究。文章通过探究财政教育支出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关系并利用中国2005—2016年284个地级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财政教育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而地方政府债务对财政教育支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产生了抑制效应;机制检验表明财政教育支出通过人力资本水平影响全要素生产率,而地方债务通过挤出私人投资和挤压地区私人经济规模阻断财政教育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途径产生抑制作用;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财政教育支出的促进作用和债务的抑制作用在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同水平下具有异质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新民 侯伟凤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攻关期,人力资本在提升经济质量方面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财政教育支出作为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支撑力量,其增加却没有带来经济效率的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陷入瓶颈,背后原因值得深入研究。文章通过探究财政教育支出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关系并利用中国2005—2016年284个地级市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财政教育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而地方政府债务对财政教育支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产生了抑制效应;机制检验表明财政教育支出通过人力资本水平影响全要素生产率,而地方债务通过挤出私人投资和挤压地区私人经济规模阻断财政教育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途径产生抑制作用;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财政教育支出的促进作用和债务的抑制作用在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同水平下具有异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云晓 赵文举
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地方政府债务遵循适度与良性发展原则。文章采用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地方政府显性、隐性与综合债务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呈“倒U”型关系;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主要通过影响经济增长效率、增长结构以及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三个层面最终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地方政府债务具有长期动态性,在政府债务的正向影响阶段,显性债务的积极影响具有较好的持续性,而隐性债务在长期则抑制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伟江 王虎邦
在Barro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基础上引入平滑迁移机制,考察地方债务影响经济发展的平滑迁移特征及其区域异质性,以期在防范地方债务风险进程中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平均新增债务率的门槛值为8. 11%;低于该值时,地方债务增加会显著提高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该值时,地方债务对经济的发展将从高速影响机制平滑转向低速影响机制。此外,东、中、西部地区债务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区域不均衡程度明显且省级分化特征突出。
关键词:
地方债务 高质量发展 平滑迁移回归模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贾俊雪 罗理恒 顾嘉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其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选择。本文以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政策为契机,从要素配置视角构建一个相对统一的分析框架,剖析了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机理及其蕴含的理论内涵。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总体上有利于遏制环境污染的同时,会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弱“U”型(近乎“L”型)影响;这体现在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城市政策对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随着规制力度增加,不利影响明显减弱、趋于消失。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分析也得到了类似结果,为基准结论提供了良好的微观证据支持。这表明地方政府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可较好地实现“鱼与熊掌兼得”。要素配置机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方政府环境规制会影响企业自融资机制,进而对要素配置效率产生弱“U”型影响。本文对于完善地方环境治理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汤莹滢 周耀东
新发展阶段下,交通网络和城市群发展成为带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支撑。本文以三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交通网络对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其一,城市的交通网络地位和形态显著影响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位于中心和次级网络的城市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位于网络中介位置的城市则显示出具有一定的空间替代效应。其二,三大城市群交通网络的空间效应因经济和交通网络发展程度不同具有异质性,其中,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地位在弱化,而长三角的中心城市作用仍在不断增强;京津冀和珠三角的交通紧密性有助于推动城市间经济高质量发展;长三角各城市间交通紧密性的空间效应有所弱化,表现为竞争替代关系,但处于中介地位的城市正扮演着调配资源的作用,有助于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董浩然 周全林
数字经济发展是建设数字政府、推动财政数字化改革的重要驱动力,其对打造地方财政新增长点,提高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5—2020年我国24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地降低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有效措施。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升财政分权度与财政透明度间接降低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和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抑制作用。同时,内外部环境条件在该影响机制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受金融支持和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正向调节作用,数字经济发展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抑制作用更大。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隐性债务风险同样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应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强化地方财源建设,提高政府财政透明度,加强金融资源支持和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从而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长瑶 雷洪博 杨永生
经济融合是城乡深度融合的关键,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兼顾质量与效率双重标准,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是推动城乡经济融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2008—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港澳台藏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在我国东部、西部、东北地区表现显著,在中部地区表现不显著;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促进作用是非线性的,受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相比于本地区,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在邻近地区表现得更明显。因此,应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与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因地制宜制定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战略,注重各地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与管理制度,破除制约人力资本要素城乡双向流动的障碍;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优化农业生产资源配置,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提高农村金融资源利用效率。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长瑶 雷洪博 杨永生
经济融合是城乡深度融合的关键,是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兼顾质量与效率双重标准,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是推动城乡经济融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基于2008—2020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港澳台藏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在我国东部、西部、东北地区表现显著,在中部地区表现不显著;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促进作用是非线性的,受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相比于本地区,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在邻近地区表现得更明显。因此,应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与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能力;因地制宜制定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战略,注重各地区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与管理制度,破除制约人力资本要素城乡双向流动的障碍;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优化农业生产资源配置,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提高农村金融资源利用效率。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刁伟涛
当前对于政府债务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基本上忽视了空间关联性这一因素,尤其是以中国省份或县市为样本的研究,不考虑地区经济增长和地方政府债务在空间上的关联性,可能会使其相关结论出现偏差。通过搜集整理中国30个省份的地方债务数据,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到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性之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对于经济增长仍是具有促进作用的,但是其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这一基本结论也为中国地方债务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菁
以2007-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地方债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并存在唯一的门槛值。当地方债务水平低于这一门槛值时,它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影响,一旦超出该门槛值,则会抑制经济增长。同时,欠发达地区相较于发达地区而言,地方债务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且强度更甚,其门槛值也更高。一旦地方债务水平超出门槛值,地方债务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也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加明显。因此,"以债务促增长"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应充分考虑地区特质,因地制宜地管控地方债务,构建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地方债务控制与风险预警机制,推进存量债务置换,并加强地方债务信息的核算与披露。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郭敏 姚依宁
基于政府和企业部门互动关系的研究框架,使用2009-2019年的宏观数据和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企业面板数据,就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对企业杠杆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地方政府债务的增加对企业杠杆存在显著的挤出效应,其影响程度在微观层面受到企业所有权性质、融资约束、内部资金充足度的影响,在宏观层面与经济环境密切相关。这一债务主体结构的变化意味着杠杆结构的良性调整,有利于提升企业发展质量、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研究结论为正确认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推进企业结构性去杠杆进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群洋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冲击,与此同时,许多国际经济组织认为,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受到财政透明度的影响。财政的透明度是否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取决于财政效率是否具备合理性,公共财政由于受到市场效率的影响,因而也具有同等的财政效率。可以说,财政效率的高低是评判公共财政机制有无经济发展成绩及潜力的依据,高水平的财政效率不仅能够推动从自上至下的公共财政体制建设,还能促进全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