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25)
- 2023(14203)
- 2022(11625)
- 2021(10621)
- 2020(9283)
- 2019(20708)
- 2018(19932)
- 2017(39364)
- 2016(21245)
- 2015(23047)
- 2014(22253)
- 2013(22344)
- 2012(20527)
- 2011(17846)
- 2010(18198)
- 2009(17624)
- 2008(17359)
- 2007(15773)
- 2006(13669)
- 2005(12671)
- 学科
- 业(97305)
- 济(94638)
- 经济(94533)
- 企(89702)
- 企业(89702)
- 管理(81664)
- 方法(46620)
- 财(40083)
- 数学(38222)
- 数学方法(38081)
- 业经(31102)
- 务(29983)
- 财务(29969)
- 财务管理(29916)
- 企业财务(28703)
- 融(28181)
- 金融(28181)
- 农(27908)
- 中国(25782)
- 银(25494)
- 银行(25456)
- 行(24383)
- 制(23814)
- 农业(20899)
- 技术(18004)
- 体(17771)
- 地方(17242)
- 贸(16777)
- 贸易(16762)
- 易(16349)
- 机构
- 学院(302387)
- 大学(296526)
- 济(134544)
- 经济(132365)
- 管理(124509)
- 理学(107791)
- 理学院(106868)
- 管理学(105712)
- 管理学院(105165)
- 研究(90503)
- 中国(80225)
- 财(70310)
- 京(59336)
- 财经(55241)
- 农(52008)
- 科学(50725)
- 经(50369)
- 所(44818)
- 江(44735)
- 中心(43762)
- 业大(43054)
- 经济学(42483)
- 财经大学(41266)
- 农业(41011)
- 研究所(39746)
- 经济学院(38899)
- 商学(37762)
- 商学院(37461)
- 北京(36537)
- 州(35825)
- 基金
- 项目(195562)
- 科学(156570)
- 基金(147289)
- 研究(140308)
- 家(127322)
- 国家(126202)
- 科学基金(111236)
- 社会(94650)
- 社会科(90321)
- 社会科学(90296)
- 基金项目(78510)
- 省(76146)
- 自然(72072)
- 自然科(70526)
- 自然科学(70508)
- 自然科学基金(69420)
- 教育(63059)
- 划(62494)
- 资助(60300)
- 编号(53598)
- 创(44476)
- 部(44329)
- 重点(43511)
- 业(43434)
- 成果(41728)
- 发(41120)
- 创新(40814)
- 国家社会(40093)
- 教育部(38928)
- 人文(38559)
- 期刊
- 济(144975)
- 经济(144975)
- 研究(87082)
- 财(63101)
- 中国(52469)
- 管理(49958)
- 农(47156)
- 融(45465)
- 金融(45465)
- 学报(43589)
- 科学(40762)
- 大学(33857)
- 学学(33178)
- 农业(30844)
- 财经(29467)
- 经(25123)
- 业经(24577)
- 技术(23899)
- 经济研究(23873)
- 财会(19223)
- 问题(19069)
- 业(18943)
- 技术经济(17238)
- 会计(16911)
- 贸(15446)
- 商业(15414)
- 教育(15311)
- 现代(14720)
- 世界(14263)
- 国际(13943)
共检索到449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昌忠泽 李汉雄 毛培
利用我国A股2563家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218个城市的地方融资平台有息债务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并没有导致上市公司融资约束上升;非国有上市公司通过调整其融资结构有效弥补了政府债务对其债务融资的“挤出效应”,表现为政府债务扩张时银行借款下降,股权融资和内源融资增加,而国有上市公司不受债务挤出影响,表现为债券融资上升和内源融资下降;进一步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企业融资方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行业、城市和政府债务结构异质性;另外,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非国有上市公司银行借款的“挤出效应”具有明显的期限特征,即短期借款下降,而长期借款上升。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上市公司 融资结构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白雪莲 贺萌 张俊瑞
本文以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债权人的视角,考察企业金融化对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导致债务融资成本增加,且这种影响主要源于企业配置的长期金融资产而非短期交易性金融资产。从作用机制上看,企业金融化提升了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债权人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导致债务融资成本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缓解企业金融化对债务融资成本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 债务融资成本 内部控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劲松 邱静
由于市场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对经济活动干预广泛存在,地方政府干预会影响企业融资能力。本文以2008年至2010年A股上市中小企业为样本,分析了东部或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干预、企业业绩与企业外源融资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干预会影响中小企业融资能力,但企业业绩会弱化这种影响。
关键词:
政府干预 融资能力 企业业绩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范少君 陈娟
会计信息一致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0-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构建数学模型定量测算企业会计信息一致性,并以资本成本作为中介变量,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会计信息一致性对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之后,会计信息一致性显著增加了企业的债务融资。具体从传导路径来看,通过使用逐步检验法发现,较高的会计信息一致性降低了企业的资本成本,而较低的资本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债务融资额,说明资本成本在其中发挥了中介效应。进一步从所有权性质的角度发现,这些影响在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中程度有所不同,体现了所有权性质在其中发挥的调节效应。上市公司应提高会计信息的一致性,改善会计信息的披露质量,使会计信息发挥治理机制的作用,从而提高在资本市场中的融资能力。
关键词:
会计信息 一致性 债务融资 资本成本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刚 朱凯
本文利用中国社科院披露的我国247座城市地方政府性债务对金融稳定影响的评价指数,分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对上市企业债务融资与资本性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理。研究发现,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较好地区相比,处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较差地区的地方政府控股国企,其杠杆率均显著较高,但企业资本性投资效率却显著较低,企业产能过剩的财务特征十分明显。这表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会显著影响微观企业的投融资,并且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越差,透过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或干预,通过预算外举债,政府"杠杆"有转化为企业"杠杆"的风险。本文明确了"去杠杆"究竟应去谁的"杠杆"问题,对理解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转变为"内涵型"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刚 朱凯
本文利用中国社科院披露的我国247座城市地方政府性债务对金融稳定影响的评价指数,分析了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对上市企业债务融资与资本性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理。研究发现,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较好地区相比,处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较差地区的地方政府控股国企,其杠杆率均显著较高,但企业资本性投资效率却显著较低,企业产能过剩的财务特征十分明显。这表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会显著影响微观企业的投融资,并且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越差,透过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或干预,通过预算外举债,政府"杠杆"有转化为企业"杠杆"的风险。本文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碧连
本文使用2007年-2013年在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信息传递角度和资本结构理论出发,探究了在我国资本市场内部人交易相关监管措施缺位的情况下,内部人交易是否有助于公司获得外部债务融资。研究发现,内部人净买入与债务融资规模并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内部人净卖出则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这可能是由于我国相关监管制度不完善,导致投资者对内部人交易传递出的好信号缺乏信心,而对于坏消息表现出高敏感性。
关键词:
内部人交易 债务融资 信号传递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余冬根 张嘉兴
以2010-2014年沪深两市主板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审计师声誉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和融资能力的影响。研究显示:高声誉的审计师向金融机构传递着上市公司良好质量的信号,显著降低了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提高了债务融资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金融市场欠发达地区相对于发达地区,审计师声誉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负相关性和统计显著性均更强。这些结论为审计师声誉在资本市场上的经济后果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余冬根 张嘉兴
以2010-2014年沪深两市主板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审计师声誉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和融资能力的影响。研究显示:高声誉的审计师向金融机构传递着上市公司良好质量的信号,显著降低了公司的债务融资成本,提高了债务融资能力。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金融市场欠发达地区相对于发达地区,审计师声誉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负相关性和统计显著性均更强。这些结论为审计师声誉在资本市场上的经济后果研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吴庆源 王聪
本文以1999—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为样本,从分企业规模、分企业性质、分行业以及分时间节点等多个角度对异质性的债务和股权融资周期性进行估计,从微观企业资产增长的视角探讨债务和股权融资周期性的结构特征,研究发现:第一,债务融资周期性最强,小规模企业债务和股权融资显著逆周期,大规模企业显著顺周期,扩展分析发现并非国有企业的存在导致了大规模企业融资的顺周期性,而分行业的回归表明并非制造业企业主导了规模的异质性;第二,在周期视角下企业资产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债务和股权融资等外部融资手段而非内部融资,对于大规模企业更是如此,并且明显超过投资实物资产的增长,不可避免地驱动金融资产增长,造成资金空转现象;第三,2008年金融危机后,企业债务和股权融资的周期性特征较危机前明显淡化,企业层面融资波动加剧,且中小规模企业的波动明显要大于大规模企业,实物投资对资产增长贡献大幅减少。
关键词:
周期性 外部融资 异质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马树才 华夏 韩云虹
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从微观层面实证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对实体企业信贷融资的挤出效应,并利用多重中介模型,对地方政府债务挤出实体企业信贷融资的内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对实体企业信贷融资具有挤出效应,挤出效应具有显著的企业规模异质性和所有制异质性特征。政府干预与土地财政对挤出效应具有助推作用。公共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是地方政府债务挤出实体企业信贷融资的两个重要路径,但更大程度上归因于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本身的直接挤出效应。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项东 田婷婷 李楠
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投融资的影响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2006—2015年地级市地方债数据与中国新三板企业数据,量化分析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的挤出效应会加剧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具体表现为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一方面提高了企业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也加大了企业融资缺口。经过检验,上述结论在地区层面同样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挤出效应对现金流较低、规模较小、融资约束较高的企业作用更显著;挤出效应仅存在于私营企业中;在市场化程度以及信贷配置效率较高的非西部地区,挤出效应更为显著。本文为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兆国 曾牧 刘永丽
从我国的市场与制度背景出发,对政治关系、债务融资与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我国上市公司2005~2009年的经验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有政治关系的企业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银行借款;从总投资看,有政治关系的企业的银行借款更容易导致投资过度;从各类别投资看,有政治关系的企业的银行借款更容易导致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过度,而对固定资产和研发投资的非效率投资则未产生实质性影响;不同类别投资之间存在挤占问题,即有政治关系的企业对不同类别投资的偏好顺序是无形资产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研发投资。这些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投融资以及政企关系和银企关系方面的研究,同时也为进一步完善社会资源的市场交易机制、建立健全债务约束机制、规范企业投资行为提供了理论与经验依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原盼盼 丁竞男 卢爽
降低创新成本,增加创新资本供给是激励企业创新发展的关键。与已有文献探讨内外部融资来源、债务工具结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不同,本文从企业外币债务融资的角度,利用2014—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外币债务融资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币债务融资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是形成外币债务融资创新促进效应的主要原因;外币债务融资在融资需求较高企业、高技术行业企业以及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情况下更能促进企业创新。本文丰富了外币债务融资对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为我国外汇体制改革、资本跨境监管以及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供了理论借鉴。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四海 罗月乔
本文选择2007年至2009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在我国转轨经济背景下,西方财务理论界研究发现的债务能够发挥治理作用的结论是否仍然适用,是否存在能有效增强债务治理作用的外部治理机制,研究的结果发现由于预算软约束的存在,在西方财务理论界已经研究发现的负债治理作用在我国制度背景下受到严重削弱,而外部审计也没有能有效改善这种状况。这为我们从保护债权人利益和优化信贷资源的配置角度出发,如何进行相关制度和体制的改革以促使负债约束硬化和外部治理机制的治理作用实现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
债务融资 企业投资 外部审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政治联系、债务融资与企业研发投入——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社会信任环境与民营企业债务融资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社会道德与债务融资——来自民营上市公司的证据
债务融资方式会影响企业创新吗?——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社会地位会影响企业融资约束吗?——来自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社会资本对农产品加工企业银行债务融资的影响——来自中小企业板农产品加工上市公司的证据
持股金融机构对企业负债融资与债务结构的影响——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政府补贴、融资约束与民营企业创新——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地方政府债务与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
地区信任会如何影响债务融资成本?——来自农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