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29)
2023(12194)
2022(10871)
2021(10227)
2020(8641)
2019(19879)
2018(19809)
2017(38629)
2016(21218)
2015(23691)
2014(23767)
2013(23336)
2012(21298)
2011(18915)
2010(18903)
2009(17573)
2008(17394)
2007(15239)
2006(13244)
2005(11862)
作者
(59211)
(48858)
(48575)
(46337)
(31314)
(23433)
(22124)
(19135)
(18603)
(17681)
(16758)
(16448)
(15418)
(15415)
(15178)
(14943)
(14619)
(14536)
(13953)
(13921)
(12082)
(12023)
(11681)
(11190)
(10940)
(10917)
(10857)
(10786)
(9773)
(9495)
学科
(77997)
经济(77873)
管理(71757)
(63356)
(55521)
企业(55521)
方法(35936)
(30890)
数学(30726)
数学方法(30398)
中国(20106)
(19967)
(19961)
财务(19899)
财务管理(19848)
(19580)
企业财务(18933)
业经(18299)
(16798)
地方(15633)
理论(13575)
(13538)
环境(13291)
(13190)
技术(13026)
(12991)
贸易(12985)
(12977)
银行(12940)
农业(12926)
机构
大学(295990)
学院(293362)
管理(119440)
(114572)
经济(111953)
理学(103470)
理学院(102377)
管理学(100827)
管理学院(100278)
研究(94391)
中国(70769)
(62617)
(60028)
科学(57077)
(46463)
财经(46312)
(42829)
中心(42716)
(42215)
(41961)
研究所(41712)
业大(41694)
北京(39580)
(37403)
师范(37096)
(34551)
财经大学(34507)
(34456)
经济学(34093)
农业(32722)
基金
项目(199892)
科学(157393)
研究(149225)
基金(145388)
(124997)
国家(123960)
科学基金(107449)
社会(93665)
社会科(88768)
社会科学(88746)
基金项目(77782)
(77596)
自然(69307)
教育(68148)
自然科(67633)
自然科学(67621)
自然科学基金(66396)
(64876)
编号(61433)
资助(59520)
成果(50865)
(44648)
重点(43995)
课题(41768)
(41715)
(41196)
(40632)
创新(38922)
项目编号(38828)
教育部(38805)
期刊
(126751)
经济(126751)
研究(89403)
中国(56019)
(50271)
学报(43936)
管理(43711)
科学(40365)
(38247)
大学(33826)
教育(32296)
学学(31752)
农业(26304)
(25635)
金融(25635)
技术(24153)
财经(22840)
业经(19756)
经济研究(19305)
(19236)
问题(16178)
理论(15422)
图书(15242)
财会(14904)
实践(14168)
(14168)
科技(14066)
会计(14058)
(13579)
技术经济(13425)
共检索到4302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饶云清  
根据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地方政府筹集资金的模式及其市政债券发展模式的成功与否,不在于融资方式的选择,而在于合理地解决地方政府债务的清偿问题。从市政债券市场的发展角度来说,一个有效的模式更多地体现在设计出与本国经济发展实际相适应的且切实可行的偿还机制,并创造出稳定的宏观经济、借款人与债权人权利明晰、风险管理措施具有法律保障的环境。为此,本文从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入手,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券清偿的资金来源及偿还机制设计方面进行研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苗庆红  
债务关系从形成到终止包含"借、用、还"3个阶段,偿还性是债务的基本特征。因此,地方政府融资模式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地方政府是否具有偿债责任明确、偿债资金来源确定、偿还方式可行的债务偿还机制,而不是地方政府融资方式的选择。为此,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债务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的文本研究,分析不同举债融资模式下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机制及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下简称专项债)发行规模不断扩大,不少地方政府及其部门为争取专项债上马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项目建设、运营和市场风险不确定性较高,偿债风险不容忽视。专项债券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是专项债项目资本金管理缺乏刚性约束机制。资本金是专项债项目实施的"安全垫",也是项目建设管理的重要部分。国家多次下调资本金比例,以更好地发挥债务的杠杆作用,但是一些地方由于政府承担的资本金难以落实到位,于是在专项债申报发行中故意增大项目总投资估算,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傅笑文  傅允生  
近年来国内地方政府债务持续上升,从实践看,国内地方政府债务具有机制性扩张特征,即使有数据显示现实中地方政府债务水平仍在合理范围内,机制性扩张特征带来的债务持续快速扩张,使地方政府债务比预期更快突破合理水平,形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而且不可逆。同时,机制性扩张会助长违规融资,通常违规融资具有变通性与隐秘性,成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主要来源。由于隐性债务很难统计,现有的地方政府债务估算并不能反映地方政府债务的真实状况。机制性扩张与隐性债务,会放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与债务风险,因此,需要从机理上认识地方政府债务成因,从机制上规范地方政府债务。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朱玉明  周春雨  
地方政府债务是指地方政府为了履行职能需要,通过借款、转贷国债资金、担保、延期支付等方式产生的各种债务。本报告以安徽省为例,通过分析地方政府债务成因,提出了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新思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高晓辉  
地方政府债务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理论及实践方面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影响;其次,在与美国和日本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模式比较的基础上,就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苏忠林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地方政府自主权力的扩大,以及我国以GDP为主的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体系的导向,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由于财政收入的束缚以及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不完善,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出现了诸多问题。本文探讨了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形成原因和管理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云旗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实际上已是个老问题,1994年分税制以后就开始出现,主要表现为行政性支出欠账负债,其后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各种建设性项目的增加,债务规模和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发生引发了新一轮地方政府借债高潮。对于地方政府债务,2004年就引起财政部高度关注,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未能根本控制,目前债务规模的急剧膨胀成为全社会的焦点,需要深入全面地研究和切实有效地解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四川省财政厅财政科研所课题组  
或有债务是一种由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 ,它相当大程度上是以政府道德为基础产生的。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产生是经济生活中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 ,是国民经济深层次矛盾长期积累的结果。防范、化解地方财政或有债务的对策是 :逐步采取措施化解现有的或有债务即消化存量 ;从制度上防止新的或有债务产生即控制增量。同时 ,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 ,尤其要加快投融资体制和国企改革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提高财政的两个比重 ,增强财政实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虎  
自改革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一直是被禁止的,1994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得列赤字。"尽管如此,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加大了债务风险,影响地方政府财政的良好运行,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文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及其管理为研究对象,在介绍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的相关概念与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石涛  
近年来,地方政府性债务大幅攀升,从债务资金的来源和运用两个方面进行估计,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高达20万亿元。债务的平均期限约7年,平均利率约10%,每年需偿还4万亿元。从投资项目、抵押资产、地方政府综合财力、中央政府政策四个偿债来源看,每年还存在1万亿元的资金缺口。论文通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形成根源进行分析,提出转变政府职能、严控债务规模、开放融资渠道、维持土地政策不变、开展债务重组和财政重整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崔军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凸显,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及其债务只是其现阶段的形式体现,深层次的原因应从地方财政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探寻。针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先"治"后"理"是基本逻辑主线,近期目标是清理地方融资平台及其债务,但从长计议则应构建加强地方政府财力建设、规范地方债务管理的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磊   王宇   刘金硕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增长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妥善应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并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对实现经济增长与金融稳定至关重要。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财政部也强调,要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稳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隐患,确保财政可持续。笔者认为,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的治理,应结合我国当前发展阶段慎重而为,重点是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英杰  张良贵  
为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及债务风险,审计署三次摸底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引起各方关注,由于数据的缺失和信息的不对称,债务规模引起各方的猜测。本文认为,总量和规模只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一个方面,为能够全面深入分析债务问题,本文以审计署公布的2010年的数据为分析基础,从宏观经济基本面、金融系统以及政府部门三个层面分析风险的产生、可能的风险积聚,以及通过融资平台枢纽风险的金融、投资及政府三个传导路径,显然,防止局部风险的集聚、扩散以及切断传导途径是控制和化解债务风险问题的关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邓靖  
经济新常态下,有效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是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障,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从国内外实践看,要实现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有效管控,就需要构建起"开前门、堵侧门"的运行机制。因此,应在强调政府对债务规模、投资领域以及风险处置等进行有效监管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积极创新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