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66)
2023(8837)
2022(7791)
2021(7261)
2020(6420)
2019(15056)
2018(14730)
2017(29620)
2016(16252)
2015(18575)
2014(18841)
2013(18791)
2012(17861)
2011(16058)
2010(16161)
2009(15420)
2008(16018)
2007(14643)
2006(12493)
2005(11432)
作者
(46391)
(38496)
(38427)
(37004)
(24855)
(18567)
(17977)
(15001)
(14745)
(14021)
(13102)
(13082)
(12408)
(12266)
(12159)
(12021)
(11721)
(11318)
(11235)
(11111)
(9669)
(9572)
(9379)
(8821)
(8803)
(8734)
(8620)
(8603)
(7852)
(7642)
学科
(71123)
经济(71041)
管理(51366)
(48349)
(41223)
企业(41223)
方法(39083)
数学(34692)
数学方法(34481)
(27514)
(20795)
银行(20650)
(19951)
(19118)
(17954)
财务(17938)
财务管理(17883)
企业财务(17147)
中国(17033)
(16422)
(14868)
金融(14866)
(13381)
业经(13263)
地方(12826)
(12819)
贸易(12813)
(12455)
制度(12450)
(12408)
机构
大学(238362)
学院(234679)
(102118)
经济(100057)
管理(92537)
理学(79345)
理学院(78560)
管理学(77549)
管理学院(77090)
研究(74568)
中国(65482)
(54353)
(48774)
科学(42239)
财经(42157)
(38298)
(37548)
(37537)
中心(36701)
(35823)
经济学(33714)
研究所(33437)
财经大学(31587)
业大(31475)
经济学院(30812)
北京(30738)
农业(29787)
(28844)
(28332)
师范(28079)
基金
项目(148125)
科学(116772)
基金(109458)
研究(109192)
(93285)
国家(92522)
科学基金(79942)
社会(70691)
社会科(67194)
社会科学(67176)
基金项目(57697)
(56266)
教育(51372)
自然(50400)
自然科(49228)
自然科学(49212)
自然科学基金(48375)
(47405)
资助(46590)
编号(44090)
成果(37316)
(35077)
重点(33141)
教育部(30811)
(30744)
(30529)
课题(29771)
人文(29661)
国家社会(29417)
大学(29098)
期刊
(107114)
经济(107114)
研究(73371)
(47276)
中国(42039)
(37789)
金融(37789)
学报(33615)
(32465)
管理(30393)
科学(30221)
大学(25692)
学学(24305)
财经(22554)
教育(20379)
农业(19873)
(19116)
技术(18110)
经济研究(17642)
业经(15080)
问题(14552)
财会(13054)
理论(13036)
(12397)
会计(12359)
技术经济(12157)
统计(11802)
实践(11718)
(11718)
(11099)
共检索到355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赵旭霞  田国强  
近年来,我国银行同业业务规模迅速扩张,随之滋生的同业空转和同业异化等金融乱象,已成为触发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源头。首先,本文构建包含银行异质性特征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数值模拟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会造成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增加;福利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水平越高以及同业业务风险越大,地方政府债务扩张造成的福利损失越多。随后,本文实证检验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会诱使银行更多地从事同业业务。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崔兵  陈梦冬  
本文以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书记为研究对象,从微观层面研究"地方主官"的个人特征对地方政府举债动机和举债行为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一是"地方主官"的年龄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变动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年龄相对较低的"地方主官"有相对较强的举债倾向;二是"地方主官"的任期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变动具有正向影响,即"地方主官"任期越长,其举债偏好和意向性越强;三是与中央政治纽带关系较强的"地方主官",其行为受到"跟随效应"的影响较为明显,不热衷于通过扩张债务来发展地方经济;四是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地方主官",倾向于运用债务杠杆来发展地方经济,容易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大。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一是要合理配置"地方主官"年龄结构,优化"地方官员"考核和晋升机制,注重对"地方主官"长期综合政绩的考察,避免"地方主官"通过短期大规模举债发展地方经济以获取晋升"筹码";二是要优化"地方主官"的任期制度,加强和改进地方党委决策机制,实行重大决策"终身追责",强化对"地方主官"重大决策行为的监督,避免由于"地方主官"长期任职而在决策过程中形成"家长制作风"和"一言堂";三是要完善"地方主官"的培养机制,加强中央与地方、企业与非企业等领域干部的交流,通过多领域任职锻炼,提升"地方主官"管理经济的综合能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毛文峰  陆军  
本文基于一套新口径城投债数据,从土地资源在不同行业和用途的扭曲配置视角探究其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将土地资源错配、城市蔓延和地方政府债务置于统一分析框架,就其中的作用机理进行刻画。研究发现,整体来看土地资源错配显著推升了城投债的发行概率和发行规模,尤其在中西部区域人口流出的中小城市,该影响更为显著。城市蔓延在土地资源错配对城市债务的正向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其通过降低土地产出效益、增加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管理维护支出等渠道增加地方政府债务。本文为解释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推进土地要素渐进式市场化改革,坚持"内涵式"的高质量城市空间增长模式,是未来债务风险长效治理的重点方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友华  朱卫东  吴勇  
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引发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亟须探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文章在明晰地方政府性债务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了影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关键因素。利用安徽省2000-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央政府财政集权程度、户籍登记人口数、低收入人口占比、失业率均对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产生正向影响,而人均年可支配所得对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产生负向影响。研究结论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防控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友华  朱卫东  吴勇  
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引发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亟须探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文章在明晰地方政府性债务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了影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关键因素。利用安徽省2000-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央政府财政集权程度、户籍登记人口数、低收入人口占比、失业率均对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产生正向影响,而人均年可支配所得对安徽省政府性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友华  朱卫东  吴勇  
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引发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亟须探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文章在明晰地方政府性债务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了影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关键因素。利用安徽省2000-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央政府财政集权程度、户籍登记人口数、低收入人口占比、失业率均对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产生正向影响,而人均年可支配所得对安徽省政府性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卢洪友  朱耘婵  
文章从人口城镇化视角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探讨城镇化、人口流动对地方政府债务水平的影响,并利用2010~2014年中国地级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城镇化过程中,大量人口由农村向城市流动,短期内为满足市政建设、公共品供给等资金需求,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加,地方债务规模边际增长;城镇人口密度增加的公共品拥挤效应大于人口集聚的规模经济效应,人口流动过程中公共支出刚性需求增长成为诱发政府举债水平上升的重要原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质量是化解地方政府长期债务风险的决定性因素。据此,中央政府应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与使用监管,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城市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加快城市产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等,以促进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子怡  陈志斌  
文章以2009-2013年27个省份的城投债发行额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影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内部激励因素(信号传递激励)和外部压力因素(政府治理因素)均会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产生影响,并且腐败程度越高、财政透明度越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大;财政分权程度越低、晋升激励越高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大。因此,构建廉洁高效、公开透明的地方政府,发挥信号传递的激励作用,有助于维持债务规模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完善政府债务治理机制,通过优化官员年龄结构、保持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世愚  
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中国政府高度关注包括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内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首先回顾了分税制改革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发展阶段,随后围绕现有债务治理权责框架,提炼出隐性担保和隐性金融分权作为分析视角,从表内和表外两个角度考察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主要特征。其中,表内债务风险特征主要体现为专项债风险隐患的集聚,表外债务风险特征主要体现为风险载体的多元化和风险来源的分散化。最后,本文展望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化解路径,主张以债务风险评估预警的深化为基础,针对表内和表外不同的债务风险特征,差异化地进行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促进地方债务权责框架的完善,切断地方举债行为转化为财政金融冲击的可能渠道。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子荣  
运用VAR模型,通过收集2002-2017年数据,研究影子银行和地方政府债务间的关系。结果如下:无论全国还是广东、河南、陕西的影子银行和地方政府债务间均是长期稳定关系;全国、广东、河南的政府债务受影子银行影响,而影子银行变动主要是受自身的影响;陕西地方政府债务的变化主要是受自身影响,影子银行的变化也主要是受自身影响;经济发达地区(广东)的影子银行占比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河南和陕西)的影子银行占比,但没有超过其经济增长占比;经济不发达地区(陕西)的影子银行占比高于经济中等地区(河南)的影子银行占比,且陕西影子银行的占比超过其经济增长占比。因此,应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对影子银行的依赖性以及加强监控经济欠发达地区影子银行的风险。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姚耀军  彭璐  
源于财政分权与晋升激励的制度安排,地方政府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角。在"为增长而竞争"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对银行业进行干预以攫取廉价的金融资源。分税制改革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能力,增强了地方政府对银行业进行干预的动机。借助于各种行政手段,尤其是通过对地方金融机构的操控,地方政府对银行业的干预得以实现。地方政府干预导致大量信贷资金财政化,将带来明显的通货膨胀后果。地方政府干预推动了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崛起。尽管地方性金融机构崛起有助于打破银行业由国有大银行所主导的高度垄断局面,但由于地方政府对地方性金融机构的深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柏杰  
基于Hana(1998)的政府债务矩阵以及我国1994年的预算法,创造性地构建了我国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同时以七个资源型省份2003—2015年的数据为样本,采用估算法估计了资源型省份的显性负债,并借鉴压力测试的思想,分别以0.3、0.6和0.8为压力系数,估算了包含或有负债的债务规模以及中央-地方"父子关系"下的债务规模。研究结果表明,比照国际通行的3%的债务标准赤字率和0.6的债务规模/GDP比率,全国的政府性债务是总体可控的,但资源型省份的债务风险凸显,需要加以警惕。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菁  李建发  
本文从城投债的视角来研究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行为,通过对2005-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来探析推动我国城投债规模持续扩张的制度性因素。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固定资产投资、财政转移支付等潜在影响因素后,财政分权程度与晋升激励强度对我国各省区的城投债规模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在不同模型设定下,估计结果依然稳健。最后,在该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深化财政分权改革、改革官员考核与晋升制度、完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及债务信息披露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子荣  
选取2002-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VAR模型考量地方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的关系,结果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间是长期均衡关系;地方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存在单项因果关系,即影子银行是地方政府债务的原因,而地方政府债务不是影子银行的原因;地方政府债务对自身的促进作用小于影子银行对地方政府债务的促进作用,影子银行对自身的推动作用大于地方政府对影子银行的推动作用。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文妮   宋清   张春敏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对宏观经济发展和微观经济主体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2008—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地级市政府债务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讨论了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价格加成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债务显著降低了企业的价格加成。机制分析结果显示,企业融资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增加是地方政府债务抑制企业价格加成的重要传导渠道。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规模较小、信息不对称程度高、成本节约能力较弱的企业受到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对其价格加成的负面影响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显著提高了地区内企业价格加成的离散度,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