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52)
- 2023(11647)
- 2022(9783)
- 2021(8909)
- 2020(7839)
- 2019(18004)
- 2018(17760)
- 2017(34815)
- 2016(19166)
- 2015(21450)
- 2014(21592)
- 2013(21468)
- 2012(19971)
- 2011(17634)
- 2010(18098)
- 2009(17248)
- 2008(17971)
- 2007(16524)
- 2006(14193)
- 2005(13165)
- 学科
- 济(88823)
- 经济(88711)
- 业(87807)
- 企(80956)
- 企业(80956)
- 管理(75366)
- 方法(41907)
- 财(35027)
- 数学(32738)
- 数学方法(32525)
- 业经(28967)
- 农(28129)
- 务(25351)
- 财务(25334)
- 财务管理(25279)
- 企业财务(24061)
- 农业(19482)
- 中国(18847)
- 制(17937)
- 技术(17436)
- 理论(16249)
- 和(16159)
- 策(15147)
- 划(15012)
- 贸(14947)
- 贸易(14942)
- 易(14484)
- 地方(14141)
- 体(13618)
- 学(13507)
- 机构
- 学院(283241)
- 大学(278600)
- 济(123979)
- 经济(121665)
- 管理(115674)
- 理学(99211)
- 理学院(98309)
- 管理学(97150)
- 管理学院(96618)
- 研究(86926)
- 中国(70719)
- 财(63379)
- 京(57241)
- 科学(49717)
- 财经(49052)
- 农(46859)
- 经(44445)
- 江(44067)
- 所(43996)
- 中心(40710)
- 研究所(39014)
- 业大(38811)
- 经济学(38256)
- 农业(36966)
- 财经大学(36120)
- 北京(35890)
- 经济学院(34809)
- 州(34221)
- 商学(32885)
- 商学院(32624)
- 基金
- 项目(176148)
- 科学(140232)
- 研究(131863)
- 基金(129373)
- 家(110133)
- 国家(109118)
- 科学基金(95642)
- 社会(85593)
- 社会科(81241)
- 社会科学(81219)
- 省(69453)
- 基金项目(68585)
- 自然(60398)
- 教育(59913)
- 自然科(58998)
- 自然科学(58978)
- 自然科学基金(58020)
- 划(56575)
- 编号(53760)
- 资助(52966)
- 成果(43362)
- 部(40285)
- 创(39645)
- 业(39144)
- 重点(39059)
- 发(37721)
- 创新(36247)
- 课题(35590)
- 国家社会(35301)
- 教育部(35052)
- 期刊
- 济(140546)
- 经济(140546)
- 研究(83133)
- 财(56673)
- 中国(50968)
- 管理(44985)
- 农(43259)
- 学报(36859)
- 科学(35787)
- 农业(29290)
- 大学(28626)
- 学学(27365)
- 融(26599)
- 金融(26599)
- 财经(25511)
- 技术(25311)
- 业经(23854)
- 教育(22587)
- 经济研究(21990)
- 经(21919)
- 问题(18459)
- 业(18438)
- 财会(17297)
- 技术经济(17220)
- 会计(15236)
- 理论(14855)
- 贸(14604)
- 世界(14271)
- 商业(14171)
- 现代(13961)
共检索到4240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雷文妮 宋清 张春敏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对宏观经济发展和微观经济主体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2008—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地级市政府债务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讨论了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价格加成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债务显著降低了企业的价格加成。机制分析结果显示,企业融资成本和劳动力成本增加是地方政府债务抑制企业价格加成的重要传导渠道。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规模较小、信息不对称程度高、成本节约能力较弱的企业受到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对其价格加成的负面影响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显著提高了地区内企业价格加成的离散度,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世愚
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中国政府高度关注包括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内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首先回顾了分税制改革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发展阶段,随后围绕现有债务治理权责框架,提炼出隐性担保和隐性金融分权作为分析视角,从表内和表外两个角度考察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主要特征。其中,表内债务风险特征主要体现为专项债风险隐患的集聚,表外债务风险特征主要体现为风险载体的多元化和风险来源的分散化。最后,本文展望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化解路径,主张以债务风险评估预警的深化为基础,针对表内和表外不同的债务风险特征,差异化地进行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促进地方债务权责框架的完善,切断地方举债行为转化为财政金融冲击的可能渠道。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金祥 吴世农 吴育辉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积聚的风险引起了政府监管者的关注,其产生的经济后果也成为了新的研究课题。文章基于全国266个地市数据,实证检验了2008-2017年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对当地上市公司负债水平和债务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通过减少上市公司的短期负债和经营性负债来降低其负债水平。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对非国有、基础设施和公益行业和亏损上市公司负债水平的挤出效应更大。其次,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推高了上市公司债务成本。上述结果说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通过需求竞争机制降低了企业负债水平,通过价格机制推高了企业债务成本。文章的研究结果为地方政府财政政策的微观效应提供了证据,有助于监管层理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对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融资能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等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地方债 负债水平 债务成本 挤出效应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陈宇 王茜茜
作为产品内贸易的主要实现形式,专业化分工是企业参与“双循环”的重要微观基础。中国信贷市场的“地理分割”容易使地方政府债务阻碍企业的标准化融资,进而对企业专业化分工造成不利影响,但仅从标准化融资视角出发可能会忽略供应链融资的重要影响。本文基于标准化融资和供应链融资的双重视角,发现在理论上地方政府债务扩张既可能阻碍企业标准化融资、抑制专业化分工,也可能激活企业供应链融资、促进专业化分工。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期内地方政府债务扩张抑制了企业专业化分工。影响机制检验证实了标准化融资渠道和供应链融资渠道并存,但过高的前期成本导致供应链融资渠道受阻。本文研究表明降低前期成本是有效解决地方政府债务扩张抑制企业专业化分工问题的重要思路。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专业化分工 前期成本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赵旭霞 田国强
近年来,我国银行同业业务规模迅速扩张,随之滋生的同业空转和同业异化等金融乱象,已成为触发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源头。首先,本文构建包含银行异质性特征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数值模拟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会造成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增加;福利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水平越高以及同业业务风险越大,地方政府债务扩张造成的福利损失越多。随后,本文实证检验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会诱使银行更多地从事同业业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静 石才良
伴随着财政分权,世界范围内,地方公共债务的日渐膨胀以及拖欠或违约已不是个别现象, 情况严重的甚至引发了一国宏观经济的不稳定。但是,要全面考察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和中央政府救助动机绝非易事。本文试图梳理解释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的博弈理论,分析地方债务违约博弈中,双方的动机,以探索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的制度、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基本因素。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违约 博弈理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裴育 欧阳华生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应该从显性债务开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进行,论文从理论的高度,阐述了预警目标以及组织管理体系构建,列举了一般性的预警工作流程,并对流程中几个关键的环节,如指标体系构建、指标值风险区间设置、指标权重确定、风险值测度、综合风险评价的原则与方法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关键词:
财政安全 地方政府 债务风险 预警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孔丹凤 谢国梁
基于财政金融联动视角,使用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渠道。结果表明,随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增加,企业金融化程度越高,且该效应在经济不确定性更强以及内部控制质量更差的分组中更明显。机制检验表明地方政府债务可以经由企业预期和地区房地产市场两个渠道加剧企业脱实向虚程度。但是,地方政府债务结构调整可以弱化政府债务与企业金融化二者间的正向关系,政府债务融资对金融体系依赖程度越小,其对经济脱实向虚的影响越弱。研究对协调政府、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金融化 债务结构 企业预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育辉 莫一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张引起高度关注,其对企业的影响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本文以并购为视角,基于手工搜集整理的全口径地方政府债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第一,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张会抑制企业的并购行为,具体表现为降低并购概率、并购频率且缩小并购规模;第二,由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导致的企业融资约束加剧、风险承担能力降低和投资机会减少是造成上述负面影响的重要机制;第三,上述影响在非国有、融资需求大、高管风险偏好程度低和非市政相关行业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第四,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会降低企业的长期并购绩效。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深化了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影响的认识,还能够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与加强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提供实践指导和证据支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昌忠泽 李汉雄 毛培
如何理解地方政府债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影响作用是当前学术界与政府部门关注的焦点议题。本文采用2009—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基于融资结构视角实证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导致了非国有上市公司实体投资下降和金融投资上升,而对国有上市公司投资没有显著影响;第二,这一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区、行业和企业个体异质性;第三,在地方政府债务攀升下非国有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变化,是导致企业投资“脱实向虚”的潜在影响机制;第四,从发展角度来看,金融投资收益率会随着地方政府债务增加而下降,因此长期持续增加金融投资不利于企业经营发展和国民经济运行,而政府债务资金投向基建民生领域能够缓解实体投资下滑。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投资 金融化 融资结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易玄 刘诗若
以我国2010~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企业注册所在省份政府债务规模对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影响,结果显示:从产权性质来看,地方政府债务会加重国有企业投融资期限错配问题,而非国有企业并没有受到地方政府债务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显示,地方政府债务可能通过挤占地区信贷配额,推高国有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进而加剧国有企业短贷长投行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必果 夏蜀 刘志强 韩文轩
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税负效应视角探究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投资水平的影响机制及后果。研究发现,相较于国有企业,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加重了非国有企业的实际税负;地方政府债务的税负效应对非国有企业投资的抑制更显著;尤其是在财政压力较大的地区,地方政府债务的税负效应对非国有企业投资的抑制更显著。该研究结论在进行了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尤其是在控制了地方政府债务的信贷挤占效应之后,依然成立。最后,经济后果分析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会明显抑制非国有经济占比较高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地方政府债务和税收征管对企业经营影响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有助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并为深化税收制度改革、规范税收征管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税负效应 企业投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澜飚 陈晨 王博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发行期限呈现快速长期化趋势,为探究地方政府债务长期化对实体企业部门的影响,本文借助2015—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期限结构变动对实体企业部门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的长期化会对实体企业部门的债务融资产生期限挤出效应,地方政府债务的长期化会促使企业部门债务融资期限趋向于短期,且偏短期的债务期限结构将进一步抑制企业的研发投入,从而从“地方政府债务长期化→企业债务期限结构受到挤出效应→企业研发投入决策发生调整”的渠道揭示了地方政府债务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跳出了现有文献大多基于规模挤出效应考察地方政府债务对实体企业部门影响的局限,拓展了地方政府债务挤出效应方面的相关研究,也为有关部门合理设计地方政府债务期限结构提供了新的关注点。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付莉 王訸
与2000年左右国有企业债务处置不同的是,本次地方政府的债务处置采取了首先进行债券化的方式,这是我国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一项创新。本文的目的是对这项创新应用进行理论解释,着重回答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地方政府债务债券化是否是帕累托改进的?能否促进社会福利提高?本文首先对Qian和Roland(1998)的预算约束模型进行形式化,在此基础上引入区域产业结构、土地资源、地方政府积极程度及地方政府破产成本等因素,通过一个多期局部均衡模型,探讨地方政府项目收益、预算约束规则与社会总福利的关系。我们发现:硬约束条件下的地方政府项目收益大于软约束条件;硬约束条件下的社会总福利大于软约束条件,而对于硬约束内部分类,本文区分了一般硬约束与严格硬约束,两种情况下社会总福利的大小与地方政府税收、政府积极程度、土地禀赋等因素有关;引入地方政府的破产成本之后,为了避免地方政府破产而引发极大的政府信用危机,在经济新常态与房价滞涨时期,一般硬约束而非严格硬约束可能是地方政府防范破产成本发生的最优选择,这也与财政部近期开始允许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可用于偿还存量债券债务的政策实践相一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郝佳
本文在分析国外地方政府融资和监管模式经验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审计存在的问题与改进路径。研究发现:由于审计部门的双重领导体制、债务主体的内控体制和宏观配套体制的不健全,使得地方政府的债务审计存在独立性和权威性缺失,财务和绩效审计低效以及审计权限不能充分发挥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短期完善地方融资平台内控制度、中期推进地方政府债券、长期引入私营部门的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改进路径。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政府审计 地方债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