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78)
- 2023(12075)
- 2022(10104)
- 2021(9247)
- 2020(7963)
- 2019(17553)
- 2018(17273)
- 2017(34032)
- 2016(18095)
- 2015(19883)
- 2014(19456)
- 2013(18936)
- 2012(17322)
- 2011(15076)
- 2010(15570)
- 2009(15333)
- 2008(15799)
- 2007(14740)
- 2006(13137)
- 2005(12436)
- 学科
- 业(86750)
- 企(81112)
- 企业(81112)
- 管理(77819)
- 济(71166)
- 经济(71043)
- 财(34421)
- 方法(28918)
- 制(28206)
- 业经(27729)
- 务(24486)
- 财务(24466)
- 财务管理(24417)
- 农(23633)
- 企业财务(23257)
- 银(22583)
- 银行(22438)
- 行(20948)
- 数学(20661)
- 数学方法(20534)
- 技术(19830)
- 中国(18682)
- 农业(17116)
- 体(16921)
- 融(15902)
- 金融(15900)
- 体制(15079)
- 划(14663)
- 理论(14480)
- 策(14416)
- 机构
- 学院(250964)
- 大学(246387)
- 济(109807)
- 经济(107690)
- 管理(104790)
- 理学(88290)
- 理学院(87569)
- 管理学(86750)
- 管理学院(86255)
- 研究(75095)
- 中国(71458)
- 财(61921)
- 京(50616)
- 财经(46296)
- 经(41866)
- 江(41403)
- 科学(38812)
- 农(37418)
- 中心(37062)
- 所(35845)
- 财经大学(34112)
- 经济学(33555)
- 州(32728)
- 北京(31676)
- 研究所(30942)
- 银(30740)
- 商学(30727)
- 业大(30474)
- 商学院(30465)
- 经济学院(30209)
- 基金
- 项目(152847)
- 科学(123695)
- 研究(118357)
- 基金(113271)
- 家(94786)
- 国家(93893)
- 科学基金(84318)
- 社会(78783)
- 社会科(74885)
- 社会科学(74867)
- 省(60620)
- 基金项目(59599)
- 教育(53050)
- 自然(51614)
- 自然科(50498)
- 自然科学(50487)
- 自然科学基金(49708)
- 划(48227)
- 编号(46709)
- 资助(44994)
- 创(38713)
- 成果(38285)
- 制(36846)
- 业(35196)
- 创新(35090)
- 部(34833)
- 重点(33313)
- 国家社会(32789)
- 发(32168)
- 课题(31942)
- 期刊
- 济(130983)
- 经济(130983)
- 研究(83259)
- 财(56442)
- 中国(55416)
- 管理(46483)
- 融(44684)
- 金融(44684)
- 农(36173)
- 科学(29543)
- 学报(27676)
- 财经(24622)
- 大学(23505)
- 技术(22726)
- 农业(22712)
- 学学(22386)
- 业经(22276)
- 教育(21764)
- 经(20984)
- 经济研究(19853)
- 财会(16768)
- 问题(16068)
- 会计(15427)
- 技术经济(14860)
- 业(14096)
- 现代(13503)
- 理论(12371)
- 贸(12354)
- 科技(12085)
- 世界(11959)
共检索到4072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喜和 叶静 楼倩
地方政府债务的累积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风险问题,更是一个贯穿“财政-经济-金融”的系统性命题。基于2010—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银行信贷配置与制造业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地方政府债务与制造业创新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即在阈值内,地方债务上升能够刺激制造业创新,一旦超过阈值,则对制造业创新起到抑制作用,其中对垂直创新影响的阈值高于水平创新;银行信贷配置在地方政府债务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对制造业创新的影响关系存在区域异质性、所有制异质性,东部地区阈值较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阈值最低,且对非国有企业的挤出效应较强。因此,未来应上移地方政府债务的审批权限,并建立有效的投资效率评价机制。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胡援成 张文君
国际金融危机后实施的"金融救市"政策是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迅速扩张的外部因素,地方政府债务的迅速扩张又反过来加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为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埋下隐患。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危机后实施的救市政策构成了商业银行"对政府债权"的显著差异与结构突变;商业银行"对政府债权"对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存贷比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债务扩张 信贷风险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喜和 黄灵醒
选取91家区域商业银行样本,采用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区域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影响。实证分析发现:第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水平与区域商业银行脆弱性呈正相关关系,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水平的上升加剧区域商业银行脆弱性程度。第二,信贷配置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区域商业银行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水平的上升通过增加区域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投向地方国有经济部门的比例进而加剧区域商业银行脆弱性程度。第三,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水平提高使得城市商业银行、政府控股银行、非上市区域商业银行脆弱性程度上升更为显著。未来应强化区域商业银行的外部监管制度,优化区域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配置,对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行为建立追责制度,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累积。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平 陈倩雯
制造业升级离不开制造业融资的支撑。作为制造业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银行信贷对制造业升级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基于2001—2018年全球8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检验了银行信贷扩张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并且从研发创新的角度探究其影响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信贷扩张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升级;但随着银行信贷扩张,制造业升级速度逐渐放缓。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分析后仍然显著。进一步的影响路径分析发现,银行信贷扩张通过提升企业的研发创新水平,推动了制造业升级。在异质性分析中发现,银行信贷扩张对制造业升级的作用因金融市场类型、信息技术水平和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研究结论揭示了"银行信贷扩张—研发创新提升—制造业升级"的作用路径,表明银行信贷在推动制造业升级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对于当前我国制造业升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振 向辉 赵奇锋
目前大量文献研究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和资金需求方企业经营的影响,但缺乏对资金供给方银行行为影响的研究。本文使用2005—2017年中国147家地方银行数据,考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与银行流动性创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会抑制银行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分析均证明本文结论是可靠的。(2)中介效应表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通过信贷资源挤出效应对银行流动性创造产生抑制作用。(3)异质性分析发现,随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持续扩张,上市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均会增加流动性创造,政府部门作为大股东的银行会减少流动性创造。(4)调节效应表明,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较低地区或产权制度环境较好地区的银行以及在地方债置换时期的银行,随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均会创造更多的流动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晓斌
通过构建基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地方债置换分析框架,研究表明,地方债置换将通过商业银行资产结构在贷款与债券之间的配置调整影响货币供给,它将使银行可贷资金增加,并导致贷款规模的变化,在贷款创造存款的信用放大机制下,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进而造成货币政策的扩张(收缩)。贷款市场的供求弹性将决定地方债置换的扩张效应或收缩效应。在经济增长放缓、银行为弥补持有地方债收益下降、地方债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的抵押品和质押品范围的情况下,地方债置换具有货币政策扩张效应。为减少地方债对金融市场的冲击,央行需密切监测商业银行资金运用情况,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针对性,并加强同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天时 祝继高
本文分析了地方政府产业政策对城市商业银行贷款行业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未受地方政府产业政策支持的行业和企业,受地方政府产业政策的行业和企业,其贷款额度在城市商业银行贷款总计中占比更低;并且,上述影响在商业银行市场集中度较高的地区更显著。这说明,地方政府产业政策对大型商业银行的贷款引导作用,会对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配置产生挤出。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未实施薪酬延付的城市商业银行,已实施薪酬延付的城市商业银行向产业政策支持行业企业发放的贷款更有利于提高银行绩效。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评估产业政策的微观经济后果,提高中小银行经营效率,以及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真 陈天明
金融部门与实体部门协同耦合发展已成为新常态下创新强国总体战略的核心任务之一。文章基于银行信贷偏向性视角,采用2007-2018年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研究了银行信贷偏向对企业创新形成的分化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银行信贷在配置方面具有显著偏向性,即更偏向于固定资产规模、投资回报率和金融化程度较高的制造业企业。银行信贷供给规模的扩大虽然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及内部现金流约束总体上显著促进了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但银行信贷偏向也导致了企业创新分化的问题。国有企业信贷配置所带来的研发投资弹性要显著高于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更具有"数量"优势。东部和南部沿海、长江和黄河中游区域、非高科技企业的信贷偏好对制造业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文章为银行信贷主导下的金融市场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功能本源,加速产业创新链和金融资本链协同重构提供了一定的政策依据。
关键词:
银行信贷 配置偏向 创新分化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祝继高 岳衡 饶品贵
基于2005—2015年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样本,本文研究省级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是否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投向和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财政压力是影响城市商业银行信贷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省级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越大,省内城市商业银行投向地方国有经济部门的贷款比率越高。然而,信贷资源更多投向地方国有经济部门的银行有更高的不良贷款率和更差的会计业绩。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财政压力大的省份,城市商业银行投向地方国有经济部门的贷款比率越高,则贷款拨备率越低,这表明城市商业银行会通过盈余管理行为来应对监管压力。本文研究结论对商业银行监管以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重要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雷 吴文英 周忠明 吴素芳
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是新常态下我国地方债务治理过渡到新框架的重要举措,其对银行的影响路径亟待研究。通过梳理地方债务相关政策,以A省为例,可归纳当前地方债务的新特点,在此基础上以新制度经济学"强制性制度变迁"理论为框架,结合某法人银行案例,全面分析了地方债务新政对银行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实质为"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提高银行资产流动性、安全性;银行利润有望呈现"U"型反转,短期内降低营利性,长期有利于利润增长。面对上述新常态,银行要积极转型升级,实现从规模扩张的外生增长到效率优化的内生增长。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子荣
选取2002-201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VAR模型考量地方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的关系,结果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间是长期均衡关系;地方政府债务和影子银行存在单项因果关系,即影子银行是地方政府债务的原因,而地方政府债务不是影子银行的原因;地方政府债务对自身的促进作用小于影子银行对地方政府债务的促进作用,影子银行对自身的推动作用大于地方政府对影子银行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地方政府债务 VAR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子荣
运用VAR模型,通过收集2002-2017年数据,研究影子银行和地方政府债务间的关系。结果如下:无论全国还是广东、河南、陕西的影子银行和地方政府债务间均是长期稳定关系;全国、广东、河南的政府债务受影子银行影响,而影子银行变动主要是受自身的影响;陕西地方政府债务的变化主要是受自身影响,影子银行的变化也主要是受自身影响;经济发达地区(广东)的影子银行占比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河南和陕西)的影子银行占比,但没有超过其经济增长占比;经济不发达地区(陕西)的影子银行占比高于经济中等地区(河南)的影子银行占比,且陕西影子银行的占比超过其经济增长占比。因此,应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对影子银行的依赖性以及加强监控经济欠发达地区影子银行的风险。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地方政府 债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胡娟
地方政府债务因4万亿元刺激计划而迅速膨胀,影子银行近年又给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提供了渠道,使得地方财政风险剧增。本文认为,在地方政府债务日益加重的情况下,改革政府会计,已成为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举措。
关键词:
影子银行 地方政府债务 政府会计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熊虎 沈坤荣
本文基于地方政府债务来源、投向及偿债依赖三个方面分析了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影响技术创新的理论机制,并利用2010—2016年30个省份的宏观数据以及1 296个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实证考察地方政府债务对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样本期内,地方政府过度负债显著挤出了地区整体和企业个体的技术创新产出。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地方政府过度负债降低了企业信贷资金的可得性,加剧了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进而挤出了创新活动;地方政府债务膨胀增加了基础设施投资,过度的基础设施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从而抑制了创新活动;但没有证据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激增会通过扭曲企业投资对创新活动产生挤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阳 薛冲 冯银虎 胡丽娜
文章运用2015—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债务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显著为负,即财政分权不利于促进区域创新。中介效应检验发现,财政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为负,地方政府债务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为正,“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债务-区域创新”中介路径有效。亦即财政分权会抑制地方政府债务,而地方政府债务的适度扩大有助于促进区域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