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10)
2023(8901)
2022(7313)
2021(6969)
2020(6009)
2019(13187)
2018(12391)
2017(24618)
2016(13036)
2015(14294)
2014(14345)
2013(14210)
2012(13191)
2011(11403)
2010(11767)
2009(11586)
2008(10884)
2007(9714)
2006(8330)
2005(7876)
作者
(35844)
(29864)
(29103)
(28365)
(18863)
(14369)
(13633)
(11377)
(11321)
(10954)
(10168)
(10018)
(9679)
(9483)
(9371)
(9352)
(8653)
(8516)
(8383)
(8355)
(7284)
(7151)
(7026)
(6924)
(6761)
(6680)
(6632)
(6267)
(6005)
(5786)
学科
(45969)
经济(45915)
管理(43420)
(42338)
(34644)
企业(34644)
(32894)
(27853)
金融(27853)
(26397)
银行(26388)
(25271)
中国(22422)
方法(20888)
数学(18671)
数学方法(18517)
(17638)
(17504)
财务(17477)
财务管理(17422)
企业财务(16837)
财政(14527)
(12012)
地方(11727)
(11639)
中国金融(11382)
(11007)
(10939)
保险(10847)
(10655)
机构
大学(174011)
学院(173462)
(71780)
经济(70191)
管理(65643)
中国(57054)
研究(56162)
理学(55059)
理学院(54506)
管理学(53650)
管理学院(53331)
(50649)
(36336)
财经(35261)
科学(32384)
(32005)
中心(29505)
(28323)
(26957)
(26577)
财经大学(26499)
(25503)
金融(25036)
研究所(24836)
经济学(24260)
(23942)
业大(23151)
北京(23075)
银行(22960)
经济学院(22089)
基金
项目(111197)
科学(87274)
基金(82863)
研究(79883)
(71639)
国家(71056)
科学基金(61500)
社会(52232)
社会科(49729)
社会科学(49716)
基金项目(43193)
(42306)
自然(39748)
自然科(38829)
自然科学(38819)
自然科学基金(38158)
教育(35802)
(35462)
资助(35126)
编号(30642)
成果(25968)
(25110)
重点(25060)
(23909)
(23377)
(22358)
国家社会(22249)
创新(22020)
教育部(21823)
科研(21774)
期刊
(75682)
经济(75682)
研究(58666)
(45713)
(41848)
金融(41848)
中国(40394)
学报(26541)
科学(23840)
(23790)
管理(23278)
大学(20497)
学学(19837)
财经(18740)
(15720)
农业(14515)
经济研究(13171)
技术(12112)
财会(11727)
会计(10806)
教育(10741)
业经(9719)
理论(9609)
问题(9203)
(9076)
财政(9076)
实践(8588)
(8588)
(8246)
通讯(7753)
共检索到280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玉龙  
文章从地方政府债券和土地财政的视角,在一般均衡框架下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潜在机制。研究发现,外生冲击造成的总产出下降会抑制家庭和企业的土地需求,土地价格下跌会降低地方政府的土地相关收入。由于土地财政因素的存在,土地相关收入下降会减少政府支出,且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增大,债务风险上升,导致债券利率上升和价格下跌。债券价格下跌会影响金融中介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使其杠杆率上升和信贷紧缩,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增大。当金融风险上升和经济形势恶化时,由于企业债务的违约风险高于地方政府债券,金融机构会增持地方政府债券,由此带来的信贷挤出效应会进一步抑制企业投资,导致总产出和土地价格进一步下降。经济中存在"金融加速器"机制,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相互强化。文章研究表明,进一步拓展地方政府债券投资者,适当降低地方政府债券期限,且在必要时中央银行实施信用政策,可以降低金融风险和社会福利损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芳  滕秀秀  易媛  
文章基于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密切关联的事实,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借鉴DebtRank算法思想,构建地方政府债券网络级联失效模型,测度省级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土地财政与其关联关系。研究发现:(1)银行端系统性风险值显著小于政府端系统性风险值;东、中、西部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最高,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最低。(2)土地财政规模与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均存在二八效应;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高的地方政府节点,其自身脆弱度较低,不易发生系统性风险;自身脆弱度高的地方政府节点,其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较低,对整体债券网络的传染效应也比较有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芳  滕秀秀  王斯伟  
文章通过构建地方政府与银行之间的复杂网络,运用省级债券数据,研究地方政府债券网络整体性、结构性特征及系统性风险特征。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债券关系数量的规模和密度稳定,债务额度的规模与密度扩大,脆弱度上升,说明地方政府债务系统性风险不断累积,网络稳定性下降;网络内部存在较短的风险传导路径;银行节点间存在较大的中心性差异;政府间存在需要倍加风险控制的中心性异常节点;凝聚子群分派数量增多,政府核心区域数量增加,反映出债券网络系统性风险传染愈加复杂。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丁淑芳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矛盾,特别是在应对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债务规模更是快速上升,引发了各方对债务风险的担忧。对此,需要在立足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积极探索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的治本之道,有效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封北麟  
2015年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预计3.8万亿元,规模庞大的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发行一度引发市场的广泛关注,甚至被疑为是中国版的量化宽松政策。结合市场的关注点,本文从市场流动性、金融机构盈利能力、社会融资成本、道德风险四个方面分析我国地方政府置换债券发行可能带来的市场冲击。研究认为,地方政府置换债券的发行暂时不会对我国金融体系稳定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且从规范政府融资的角度看,长期有利于我国财政金融体系的持续稳定发展。但是,如果置换债券作为地方政府解决债务偿还问题的一种常设机制,可能形成的货币信贷扩张、道德风险以及不合理的中长期利率水平,将会对我国金融和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万里  张敏  
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是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笔者认为,其中隐性债务才是"房间里的大象",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是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借道"融资平台、土地抵押、影子银行、PPP"新马甲"等途径实现隐性债务扩张,在金融、财政、政治主体间的传导形成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隐患。此外,笔者的分析揭示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源于"财根""地根""银根"的"三根纠缠",本质上是地方官员主导下政治-财政-金融"动态关联"下的利益扩张,因此,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进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应基于"财政-金融-政治"的三维视角着手,确保财政金融政治改革的动态联动,为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思路。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韩健  向森渝  
为了防范地方政府债务的潜在风险,十九大报告以及财政部文件对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提出了新的指导和要求。尽管如此,地方政府仍然通过多种举债形式进行融资,由此产生的隐性债务存在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因此,通过详细分析"债务置换""PPP融资模式"和"变相担保"这三种可能诱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导路径,并从人才、制度、流程等多个角度剖析这些传导路径形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从培养专业人才、规范政府发债行为、调整政绩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防范潜在风险累积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毛锐  刘楠楠  刘蓉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扩张导致金融和经济杠杆率快速上升,债务风险引致的潜在系统性金融风险成为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领域。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地方政府债务作用于商业银行流动性约束和私人信贷投资的DSGE模型,模拟债务—金融风险的累积迭加机制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研究表明:地方政府投资冲动驱使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呈现顺周期特征,商业银行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大量认购使债务风险转化为金融风险,商业银行是地方政府债务扩张所致风险的载体。在中央隐性担保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金融风险的累积性质扭曲了信贷配给效率,并使得居民和金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海峰  朱慧萍  
防范及化解银行系统性风险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32家上市银行年度数据,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对地方政府债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地方政府债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具有促进作用。相对于非国有银行部门,地方政府债务对国有银行部门系统性风险的促进力度更大。(2)土地财政、僵尸贷款及期限错配在地方政府债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关系中承担着多重中介作用,地方政府债务主要通过增大土地财政效应、提高银行僵尸贷款规模及加大银行期限错配渠道来促进银行系统性风险,“地方政府债务-土地财政/僵尸贷款/期限错配-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渠道均有效。(3)政府金融干预与财政纵向失衡对地方政府债务与银行系统性风险关系均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政府金融干预度与财政纵向失衡度的提高均会加剧地方政府债务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促进作用。该成果将为科学设定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防控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提供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乔天锋  任亚娟  李保东  
1994年我国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土地出让金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地方政府在土地转让中获得了大量收入,又通过财政担保和土地抵押等方式获取巨额银行贷款,造成了潜在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土地财政"逐渐演变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之一。定西市"土地财政"现状一是土地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攀升。随着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的实行,我国大多数城市建起了土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乔天锋  任亚娟  李保东  
1994年我国实施分税制改革以来,土地出让金逐渐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地方政府在土地转让中获得了大量收入,又通过财政担保和土地抵押等方式获取巨额银行贷款,造成了潜在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土地财政"逐渐演变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之一。定西市"土地财政"现状一是土地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不断攀升。随着土地出让"招拍挂"制度的实行,我国大多数城市建起了土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咏梅  王翠  
借鉴行为学的相关理论构建了政府干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动机(财政压力)-能力(政银关系)-结果(利率的非市场化现象)"分析框架,以2017—2019年我国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为样本,研究政府干预影响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机制。研究发现,地方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越大,越有动机干预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利率越低;政银关系在财政压力导致地方政府债券利率较低的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表明财政压力越大,地方政府越有动机促使政银关系更紧密,从而降低地方政府债券利率。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财政分权体制,减少财政压力,降低地方政府干预的动机;加强对地方国库现金管理招标的监督;促进地方政府债券承销主体多元化等政策建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咏梅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不断扩大,其融资成本对地方政府财政的影响逐步显现。以我国201 5—201 6年间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全样本对地方政府信息披露质量(财政透明度)、信用评级与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成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财政透明度提高能显著降低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成本,其中政府信用评级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这说明政府信息披露质量与信用评级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投资者对政府债券信用风险的判断,进而影响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成本。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竹志奇   武彦民   史亚甜  
自2019年起,地方政府债券可以通过柜台销售的方式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商业银行持有地方政府债券对信贷资源的挤占,或对财政投资政策有效性产生积极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公共资本、公共消费与基建项目建设周期的G-K框架DSGE模型,研究了地方政府债券柜台发行对财政投资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主要结论为:(1)在商业银行持有地方政府债券的条件下,财政投资政策会通过挤占商业银行信贷资源产生挤出效应;(2)地方政府债券的柜台发行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投资带来的挤出效应,从而提高积极财政政策的有效性;(3)项目建设周期的延长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融资挤占,从而提升政府财政投资政策的有效性。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建议进一步优化投资者结构,加大地方政府债券柜台发行工作力度;适度延长项目建设周期,更加审慎地使用债务筹集资金;强化地方政府债券的信用评级和市场化定价机制,提高地方政府债券的流动性和吸引力。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朝财  刘尚希  赵全厚  孟艳  封北麟  龙小燕  余贞利  王珊珊  
财政作为宏观管理主体在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管理方面承担重要职责,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与救助机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国际经验,财政部门可通过救助问题金融机构,稳定预期,增强信心,刺激经济,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等措施,防范与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