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10)
2023(8489)
2022(7401)
2021(6632)
2020(5845)
2019(13438)
2018(12953)
2017(25571)
2016(13960)
2015(16174)
2014(16257)
2013(16175)
2012(15691)
2011(14434)
2010(14680)
2009(13860)
2008(13628)
2007(12706)
2006(11152)
2005(10251)
作者
(42127)
(35509)
(35323)
(34039)
(22515)
(16860)
(16274)
(13911)
(13213)
(12665)
(12271)
(11718)
(11338)
(11289)
(11250)
(11093)
(10628)
(10473)
(10269)
(10166)
(8877)
(8816)
(8665)
(8170)
(8154)
(7925)
(7770)
(7726)
(7168)
(7064)
学科
(81718)
经济(81649)
管理(40628)
(34661)
方法(31069)
数学(27852)
数学方法(27680)
(27561)
企业(27561)
地方(20133)
(18093)
(17328)
中国(17129)
(15060)
业经(13884)
地方经济(13176)
(12169)
农业(11290)
(10899)
贸易(10895)
(10466)
(10101)
(10054)
金融(10052)
环境(10048)
(9498)
银行(9472)
(9127)
(9070)
(8840)
机构
大学(214122)
学院(213132)
(101156)
经济(99246)
管理(79244)
研究(76603)
理学(67883)
理学院(67116)
管理学(66099)
管理学院(65678)
中国(57682)
(45959)
科学(44957)
(44369)
(39678)
(37255)
财经(35906)
研究所(35743)
中心(34735)
经济学(32935)
(32708)
(32483)
业大(30786)
经济学院(29556)
农业(29256)
北京(27964)
(26663)
师范(26428)
财经大学(26387)
(26318)
基金
项目(134084)
科学(104910)
研究(97929)
基金(97470)
(84316)
国家(83659)
科学基金(70749)
社会(63936)
社会科(60648)
社会科学(60630)
(52025)
基金项目(51281)
教育(44458)
自然(43719)
(43274)
自然科(42653)
自然科学(42637)
自然科学基金(41877)
资助(40543)
编号(39061)
成果(32699)
(30571)
重点(30382)
(30152)
(27159)
课题(27069)
国家社会(26807)
教育部(26242)
创新(25598)
科研(25590)
期刊
(117749)
经济(117749)
研究(66826)
中国(40600)
(37256)
(33784)
学报(32649)
科学(29454)
管理(28281)
大学(24576)
学学(23487)
农业(22589)
经济研究(20060)
(19529)
金融(19529)
财经(19236)
技术(18304)
教育(17424)
(16638)
业经(16299)
问题(15484)
技术经济(12969)
(12006)
统计(11882)
(11681)
世界(11351)
理论(10352)
(10237)
商业(10097)
经济问题(10095)
共检索到3253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甘林针  钟钰  普蓂喆  
确保粮食安全,不仅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还要激发地方政府稳粮积极性。我国粮食生产取得重大成就,离不开地方政府和主政官员的贯彻落实。通过官员激励,确保中央与地方在粮食治理上目标一致,是政策落实的重要方面,但鲜有研究关注。以晋升锦标赛理论为基础,利用2003—2019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官员晋升模型,从官员激励角度分析提高地方政府稳粮积极性的路径,考察粮食生产绩效是否是官员晋升的要素之一。结果显示,粮食生产绩效利于主产区官员晋升,而对产销平衡区、主销区和全样本的官员晋升作用不显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也验证了这一结论。证实在粮食生产“主战场”的主产区,地方官员稳粮晋升通道已建立,晋升锦标赛是稳定粮食生产的重要机制。未来应优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体系,提高官员在保障粮食安全工作的激励精准度和针对性;强化地方粮食安全考核结果运用,提高粮食安全官员激励强度;增强地方党政官员的稳粮责任意识,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林国庆  
在经济行政学文献中,政府一般是按层次划分的。当今世界任一国家,都是由多级政府组成的,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央与地方政治经济关系的演进,地方政府的职能表现为极为复杂的历史动态过程,其主要表现是:地方政府时而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时而仅仅是中央政府的行政派出机构。因此,要全面考察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动机就显得不是那么简单。 公共部门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组织,而是由多级政府和个别主体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正如布坎南所指出的那样:一方面,一切制度都包含公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莉  皮嘉勇  宋光祥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但是大量研究表明我国地方政府存在生产性支出偏向。本文基于"撤县设区"准自然实验,利用全国层面的县级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来识别撤县设区政策对于生产性支出偏向的影响,发现撤县设区减少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占比,增加民生性支出占比,但同时也使得政府行政管理费用上升。我们认为,原因是撤县设区减少了基层地方政府的竞争从而弱化了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动机和能力。本文的研究从地方政府竞争的角度理解撤县设区政策如何影响财政支出偏向;同时,对如何改变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提供了来自行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万里  李齐云  
从"援助之手"到"攫取之手"凸显了地方政府作为自我理性行为者行为差异问题,但该差异绝不仅仅源于地方政府及官员的激励机制,而是与地方政府所处的制度约束空间紧密关联。如果说激励机制是地方政府行为差异的内在诱因的话,那么,软化的制度约束则是地方政府行为差异的外因。本文认为,行政"以官治官"下的地方政府选择性政府职能和机会主义下的道德风险问题凸显了有效的官员治理制度机制缺失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委托代理视角下切实可行的公众和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问责制度机制的缺失凸显了对地方政府理性行为者和行为差异的强化作用;政企关系视角下有效廓清政府-市场边界制度机制的缺失和地方政府角色的多元化却进一步强化了地方政府理性行为者角色和行为差异。而进一步矫正和规范地方政府行为,不仅要对地方政府进行激励,还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约束,加快制度机制匹配,构建地方政府行为约束的制度机制空间,打造一个更加合意和守规的地方政府,回归政府本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万里  李齐云  
从"援助之手"到"攫取之手"凸显了地方政府作为自我理性行为者行为差异问题,但该差异绝不仅仅源于地方政府及官员的激励机制,而是与地方政府所处的制度约束空间紧密关联。如果说激励机制是地方政府行为差异的内在诱因的话,那么,软化的制度约束则是地方政府行为差异的外因。本文认为,行政"以官治官"下的地方政府选择性政府职能和机会主义下的道德风险问题凸显了有效的官员治理制度机制缺失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委托代理视角下切实可行的公众和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问责制度机制的缺失凸显了对地方政府理性行为者和行为差异的强化作用;政企关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万里  
本文从代表性个人的效用最优化问题出发,通过构建动态最优化模型,深入分析财政分权影响收入分配的作用机制与传导途径,并通过模型扩展,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论证财政分权框架内不同政治激励与财政激励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效果,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耿曙  庞保庆  钟灵娜  
本文基于政治经济周期理论,通过地方领导的基建投入,考察任期制度如何塑造官员的行为激励。作者利用全国省级、地市与江苏县级数据,逐一检测官员任期影响政府行为的多项假说。发现由于缺乏明确任期,职务随时可能调整,地方领导十分类似"试用期"任职。也因此,官员甫任新职,便不断加码拼搏。由于缺乏任期保障,上级得以充分激励下级,中央也能有效调动地方,官员政绩压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中国经济增长因而不断拔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公丕宏  公丕明  
稳中求进总基调的经济学学理支撑来自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文章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阈下,对"稳"的内涵与作用、"进"的质量与速度、总基调的原则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稳中求进在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视阈下的历史演进,提出贯彻稳中求进总基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主线,坚持解放、发展、保护生产力的原则。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田涛  王贤彬  
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都是一国发展的重要目标,这里在一个理论框架中分析了政府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共容。地方官员追求适度的经济增长能够带来社会和谐进步,但过高的经济增长会给社会和谐进步带来负面影响——经济高增长负效应。在双重考核机制下,中央要约束地方官员对于社会和谐进步的态度,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需要和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选择与设置合适的官员考核机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慧中  胡志平  
新中国60年来历经了几次严重的物价水平的波动,但在总体上,我国的物价水平都保持了基本稳定,这在于国家正确把握了稳定物价的目标、原则、方法、手段和物价变动的"中国式"政治经济规律。根据60年稳定物价的经验教训,必须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三农"基础地位的加强、公共服务等基本民生类价格改革力度的加强和价格宏观调控体系的完善四个方面来稳定物价水平,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段小茜  
金融稳定是现代社会中政治经济的决定过程,实质上反映了金融利益的不一致性与政治经济均衡的演化过程。这种政治—经济均衡的维持或破裂,主要取决于金融稳定实现过程中政治体制及其决策结构与经济机制的作用关系及其力度的大小。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深受政治—经济体制和决策结构的影响和制约,成为采用新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金融稳定的现实基础。影响中国金融稳定的关键在于经济转轨进程中现行体制或格局下政治—经济主体之间的不对称影响及其利益联结和共生态势下的脆弱性制度结构和制度安排。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毕秀水  
政府行为作为现代经济过程变迁的内生要素,影响经济运行绩效,对强政府色彩的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本文结合政治学与经济学原理,对政府行为展开成本-收益分析,并基于市场规制视角考察政府行为的合理性,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为规范进行匡定,为深化经济改革提供有效的政治保障。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潘辉  
美国的政治体制和贸易政策形成的机制,表明其"碳关税"政策是国内利益集团和政府博弈均衡的结果。文章在Grossman-Helpman(1994)"销售保护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碳关税博弈模型,构建利益函数对利益集团和政府的行为进行博弈模拟。结果显示,如果美国政府是一个自利政府,同时存在利益集团政治捐献的情况下,政府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会提高碳关税税率,以保护利益集团和自身的利益。同时,利益集团在政府收益函数中的权重越高(即政府获得的政治捐献越高),碳关税政策将更多地受到利益集团游说的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增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和部分OECD国家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经历了较长时期的稳步上升,然后上升幅度大大缩小,甚至略有下降。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此变化趋势进行了政治经济学分析,认为:(1)政府规模并非越大越好,但也并非越小越好;(2)政府规模变化与政府职能的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密切相关;(3)利益集团和官僚体制造成政府规模扩大;(4)选民的财政幻觉为政府规模扩大留下了余地;(5)政府规模过大不利于执政者的再次当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董静  
以往对激励的研究主要着眼于激励的形成、表现形式和技术手段 ,较少涉及激励的经济学内涵 ,即激励何以并在何种程度上导致组织绩效的提高。本文将致力于以经济学的新视角分析激励何以使组织不断获益、突破增长极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