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08)
- 2023(14148)
- 2022(12493)
- 2021(11761)
- 2020(9946)
- 2019(22853)
- 2018(22499)
- 2017(44016)
- 2016(23604)
- 2015(26561)
- 2014(26077)
- 2013(25353)
- 2012(23117)
- 2011(20441)
- 2010(20068)
- 2009(17792)
- 2008(16909)
- 2007(14362)
- 2006(12081)
- 2005(10011)
- 学科
- 济(88786)
- 经济(88683)
- 管理(70396)
- 业(64258)
- 企(54730)
- 企业(54730)
- 方法(45525)
- 数学(39987)
- 数学方法(39433)
- 财(26354)
- 农(23004)
- 中国(21617)
- 学(19836)
- 业经(19641)
- 地方(17764)
- 务(16338)
- 财务(16266)
- 财务管理(16235)
- 企业财务(15473)
- 农业(15434)
- 理论(15366)
- 技术(15165)
- 制(14811)
- 贸(14764)
- 贸易(14758)
- 和(14492)
- 环境(14389)
- 易(14316)
- 划(12987)
- 银(12045)
- 机构
- 大学(322142)
- 学院(320771)
- 管理(133415)
- 济(124449)
- 经济(121814)
- 理学(117535)
- 理学院(116310)
- 管理学(114172)
- 管理学院(113600)
- 研究(101167)
- 中国(74097)
- 京(66459)
- 科学(64184)
- 财(58059)
- 所(48759)
- 农(48674)
- 业大(48621)
- 财经(47212)
- 中心(47176)
- 研究所(44933)
- 江(44002)
- 经(43272)
- 范(41866)
- 师范(41437)
- 北京(41048)
- 农业(38085)
- 院(37705)
- 经济学(37071)
- 州(36022)
- 财经大学(35692)
- 基金
- 项目(234249)
- 科学(185733)
- 基金(172002)
- 研究(169946)
- 家(149760)
- 国家(148566)
- 科学基金(129344)
- 社会(107062)
- 社会科(101499)
- 社会科学(101474)
- 基金项目(92559)
- 省(90969)
- 自然(86073)
- 自然科(84094)
- 自然科学(84075)
- 自然科学基金(82548)
- 教育(78679)
- 划(76991)
- 资助(70131)
- 编号(69207)
- 成果(54227)
- 重点(52125)
- 部(51848)
- 创(49048)
- 发(48701)
- 课题(46417)
- 创新(45723)
- 科研(45523)
- 教育部(44795)
- 大学(44118)
- 期刊
- 济(124668)
- 经济(124668)
- 研究(88935)
- 中国(54175)
- 学报(50243)
- 科学(46893)
- 管理(46394)
- 财(44429)
- 农(41961)
- 大学(38656)
- 学学(36568)
- 教育(34231)
- 农业(29463)
- 技术(28107)
- 融(23055)
- 金融(23055)
- 财经(22176)
- 业经(20870)
- 经济研究(20050)
- 经(18773)
- 图书(16316)
- 问题(16204)
- 科技(15946)
- 理论(15484)
- 技术经济(14857)
- 资源(14802)
- 业(14780)
- 版(14579)
- 实践(14326)
- 践(14326)
共检索到439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永友 马孝红
如何在经济发展中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当下中国地方政府治理面临的重要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前提,在于判断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是否考虑其偿债能力。因为"是"与"否"将决定不同的债务风险防范策略。为了探究这一问题,本文选择了最能甄别地方政府融资行为特征的2010-2014年举债行为,以城市为样本构造面板数据。为了精准识别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行为特征,还选择了最能体现地方政府主动负债行为的城投债作为因变量。研究结果显示,地方政府举债受其偿债能力影响非常显著,偿债能力变化1%,举债规模就会相应变化至少0.1%。不
关键词:
偿债能力 主动负债 举债行为特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郭传辉
在对地方政府国有资产类型和特征进行梳理基础上,认为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动用地方政府存款、处置国有企业和挂牌已经收储的土地等方式来为地方政府债务偿还筹集偿债资金。为进一步分析地方政府通过处置资产偿还地方政府债务的具体情况,采用CCA方法利用2019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债务规模越大,在相同债务违约概率情况下,对资产变现能力要求越高,在相同资产变现情况下,债务违约概率越高;不同地区通过处置国有资产偿债的能力差异很大,部分欠发达地区债务风险值得高度警惕。在此基础上,从坚决遏制地方政府新增隐性债务、稳妥解决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进一步提高举债资金支出效率、加大违规举债处置力度等四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洪源 胡争荣
本文基于流量和存量双重维度的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框架,建立KMV修正模型来开展债务管理新政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研究。研究发现:如果不考虑地方政府债务存量置换问题,2015年和2016年各省(市、区)在偿债能力保守的情形下取值时,债务违约风险较高,中、西部地区各省(市、区)的债务违约风险要普遍高于东部地区,并且相比一般债务,各省(市、区)专项债务的违约概率要更低;如果考虑地方政府债务存量置换问题,从短期来看,债务置换的确能够大幅降低各省(市、区)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但从长期来看,这种置换并不会从根本上消除各省(市、区)债务的偿还责任和可能存在的违约风险;2017—2022年期间,不同偿债能力增长率变化对于地方政府债务违约风险有着不同的动态影响,可流动国有资产变现和财政可担保收入的影响较大,基金可偿债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基于政府预算计划的既定偿债能力增长情景下,相对于债务平均偿还期限为3年的情况,债务平均偿还期限为6年时,现有政府偿债能力能够大致覆盖当期预算设定的实际债务余额限额,由此测算的2017年地方政府债务安全规模有较明显提升,债务偏离率与违约风险则显著降低。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编者按: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居安思危,于治忧乱。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一环,既要清醒认识、充分估计,也要统筹兼顾、积极行动,防风险于未萌,化
关键词:
政府偿债能力 防范化解 地方政府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章彰
地方政府发行债券是当前复杂国内外形势下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发展、防风险的重要举措。商业银行作为承销和投资地方政府债券的主体,对地方政府偿债能力的评价不仅需要建立一套方法论,更需要长时间的观察。本文试图从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和债券发行价格的视角对地方政府偿债能力评价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潘琰 吴修瑶
可流动性资产是地方政府债务偿还的重要基础和保证。通过对可流动性资产概念的分析并将其与发债成本、财政状况、地方经济发展等纳入研究框架,考察地方政府可流动性资产的偿债能力及其影响程度。以2006—2013年城投债的30个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可流动性资产对政府的发债成本有显著负向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相较于收支流量信息,资产存量信息更能反映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这一结论有助于规范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与债务报告改革探索。建议单独编制地方政府可流动性资产负债表,为信息用户处置存量资产或可变现资产提供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城投债 可流动性资产 偿债能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潘琰 吴修瑶
可流动性资产是地方政府债务偿还的重要基础和保证。通过对可流动性资产概念的分析并将其与发债成本、财政状况、地方经济发展等纳入研究框架,考察地方政府可流动性资产的偿债能力及其影响程度。以2006—2013年城投债的30个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可流动性资产对政府的发债成本有显著负向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相较于收支流量信息,资产存量信息更能反映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这一结论有助于规范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与债务报告改革探索。建议单独编制地方政府可流动性资产负债表,为信息用户处置存量资产或可变现资产提供决策有用的政策工具,也为准确分析评价其偿债能力提供依据。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城投债 可流动性资产 偿债能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司海平 魏建 刘小鸽
笔者将城投债作为地方政府债务的代理变量,运用2009年~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土地财政对地方政府发债行为和发债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出让收入越少的城市发债越多、发行债务利率越高,越有可能爆发债务危机。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地方财政支出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土地出让收入少的地方政府有更强动机大规模发债、进而由于土地收入少,偿债能力弱,会面临更大的偿债风险,更高的发债利率。
关键词:
地方债务 城投债 土地财政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罗云开
本文主要从预算约束和破产机制的视角,解释了地方政府为何会有过度举债倾向。软预算约束很难完全规避,决定了地方政府多少都存在过度举债的倾向,为了尽可能避免债务危机的发生,很多国家便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比如限制举债规模和用途等,以抑制过度举债行为。我国在硬化预算约束等方面已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就如何改进方面,本文提出了一些观点或建议,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实行不救助原则"并不是绝对的;逐步建立较为完善的地方政府破产机制;推动市县级政府发债方式由"代发代还"转变到"自发自还"等。
关键词:
软预算约束 破产机制 地方政府 过度举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韦小泉
为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有关问题的研究,在财政部预算司指导下,中国财政杂志社、政府债务研究与评估专项工作办公室联合开展为期一年的"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征文活动,诚挚向全国各级财政部门、金融机构、专家学者及广大从业人员征稿。本刊特开设专栏,择优刊登征文来稿,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水平、着力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平
从地方本级财政缺口、土地出让金收益及地方债务投资项目效益分析等方面对后土地财政时代的地方政府偿债能力进行了分析、梳理,指出由于地方官员晋升机制的影响、中央政府在与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三方博弈中的弱势以及相关制度的滞后,导致地方政府缺乏主动偿债动机。后土地财政时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发展趋势极有可能是进一步向中央财政转移。因此,必须通过做大做强地方财政能力、弥补相关制度缺失等途径,来谨防后土地财政时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向中央财政转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财政部预算司课题组 张志华 周娅 尹李峰 丁宏宇 闫峰 李铭章 范甲兵 郭俊清 李振群 陈晨 冯海虹 梁晨瑶
近年来,世界银行专家Liu Lili、Mohan Nagarajan、Jonathan Rodden、GunnarS·Eskeland、Jennie Litvack、Robert P·Inman、Steven B·Webb、Michael Waibel、Abha Prasad、Signe Zeikate和Elena lanchovichina等对各国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发展及债务管理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撰写了一系列研究报告,现综述其主要观点,供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冯圆圆
在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急速推进过程中,举债建设、负债经营切切实实为城市发展募集了巨量资金,并一度备受地方各级政府推崇。但是,政府举债多少合适、如何规避风险一直是未解的难题,很多学者、专家也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20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为应对这场危机制定4万亿投资计划、并由中央代发2000亿地方债,使我们不得不再次把目光聚焦到"政府举债"这一话题:期望地方政府在成功消减金融危机影响同时,多多考虑一下如何花好借来的钱、如何还这笔钱,使城市发展不为负债所累,保有更多后劲。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韶华
地方政府能否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与一国国家结构弱相关,而与国民政府①和地方政府之间是否存在财政分权高度正相关。本文从国家结构形式入手,通过分析不同国家结构形式下地方分权与自治的特点,比较财政联邦主义下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优劣,并结合中国财政分权的制度变迁历程,研究国家结构与财政权力配置之间的深层次关系,说明中国的单一制并不构成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的障碍,只要存在财政联邦主义,地方政府就有可能行使举债权,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进行融资。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任际 陈体贵
构建地方政府举债行为体系对于地方政府举债法制建设以及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具有急迫性、根本性、基础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构建地方政府举债行为体系、深化政府举债法治理论研究和实现政府举债法定需要体系性思维。通过类型化的研究方法提炼出地方政府法定举债行为、转贷行为、新增举债行为、应急举债行为四种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类型,由此构建起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行为体系,这是我国地方政府举债法制建设和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理论基础和基本依据。
关键词:
地方政府举债 行为体系 逻辑规则 类型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