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06)
2023(12758)
2022(11066)
2021(10421)
2020(8892)
2019(20024)
2018(19898)
2017(38980)
2016(21607)
2015(24256)
2014(23844)
2013(23404)
2012(21855)
2011(19936)
2010(20445)
2009(19301)
2008(19285)
2007(17893)
2006(15832)
2005(14033)
作者
(61616)
(51817)
(51678)
(49204)
(32851)
(24759)
(23452)
(20009)
(19376)
(18753)
(17682)
(17226)
(16364)
(16329)
(16191)
(15919)
(15912)
(15127)
(15020)
(14988)
(13067)
(12844)
(12708)
(11956)
(11855)
(11723)
(11721)
(11501)
(10560)
(10550)
学科
(86988)
经济(86900)
(62267)
管理(57005)
(48349)
(40567)
企业(40567)
方法(35386)
农业(31843)
数学(31257)
数学方法(30861)
(24122)
中国(23174)
业经(21838)
地方(19348)
(18667)
(17756)
(17381)
贸易(17376)
(16903)
(15063)
(14069)
银行(14036)
(13445)
(13078)
金融(13075)
(12565)
环境(12554)
(12492)
及其(12212)
机构
学院(308328)
大学(302602)
(127797)
经济(125067)
管理(115631)
研究(105740)
理学(99383)
理学院(98298)
管理学(96490)
管理学院(95908)
中国(81114)
(69765)
科学(65210)
(62847)
(60708)
(54794)
农业(54015)
业大(50308)
中心(49998)
研究所(49458)
(48950)
财经(46780)
(42392)
(41256)
师范(40894)
北京(38844)
经济学(38649)
(38289)
(36679)
经济学院(35027)
基金
项目(199935)
科学(156728)
研究(149506)
基金(143506)
(124143)
国家(123015)
科学基金(104436)
社会(93820)
社会科(88492)
社会科学(88467)
(80147)
基金项目(75465)
教育(68356)
(66468)
自然(65896)
自然科(64314)
自然科学(64289)
编号(63482)
自然科学基金(63118)
资助(58549)
成果(52647)
重点(45207)
(44884)
(44782)
课题(43601)
(41352)
(38892)
创新(38699)
科研(38273)
国家社会(38072)
期刊
(148774)
经济(148774)
研究(90250)
(70877)
中国(60980)
学报(48167)
农业(47766)
(46207)
科学(44870)
管理(37111)
大学(36471)
学学(34650)
(32681)
金融(32681)
教育(32593)
业经(29506)
技术(25183)
(23374)
经济研究(22521)
财经(22315)
问题(20553)
(19146)
(17125)
世界(15867)
农村(15376)
(15376)
技术经济(15087)
(14850)
农业经济(14844)
统计(14072)
共检索到4629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竹  
农地转用决策理论能为农地保护制度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但经典的决策模型并不适用于我国地方政府主导农地转用的现状。本文基于地方政府行为理论,构建了适用于国内背景的农地转用决策模型,以分析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决策的特征。结果表明,建设用地对经济产出的边际贡献、土地出让金水平是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决策的重要依据,地区经济质量和农地资源禀赋对地方政府决策弹性分别起到负向和正向的影响,由于地方政府在决策时可能存在的偏好和非理性因素,农地转用的最优规模无法仅仅依赖于外部性内化政策实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龙开胜  杜薇  
农地转用审批是中国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制度安排,对控制农地非农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构建中央和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动力机制的理论框架,并运用2000-2012年省级层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中央和地方农地转用审批动力机制差异。结果表明,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均受到经济和财政等因素的共同驱动作用,但中央和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的资源管控机制和目标导向机制差异明显。总体上,中央政府倾向于严格遵守国家农地管控规则进行审批,地方政府却具有应对管制规则扩大审批规模的倾向。较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更容易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龙开胜  杜薇  
农地转用审批是中国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制度安排,对控制农地非农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构建中央和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动力机制的理论框架,并运用2000-2012年省级层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中央和地方农地转用审批动力机制差异。结果表明,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均受到经济和财政等因素的共同驱动作用,但中央和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的资源管控机制和目标导向机制差异明显。总体上,中央政府倾向于严格遵守国家农地管控规则进行审批,地方政府却具有应对管制规则扩大审批规模的倾向。较之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更容易受到区域耕地资源禀赋、土地利用比较效益和财政支出、收入等因素的影响。此外,中央和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动力还表现出东中西部之间的差异性。东部地区中央和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动力因素差异最明显,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最不明显。今后,应加强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农地转用审批上的分工合作,优化中央与地方政府农地转用审批权限,因地制宜地实施农地转用审批管理措施,促进农地转用制度发挥作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竹  张安录  黄凌翔  
尽管不少文献对农地转用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但我国农地转用政策在农地-市地配置优化中的作用却较少受到关注。论文从外部性内化的视角出发,利用地方政府农地转用模型对土地用途管制、税费政策的作用机制和配置效应进行研究。在考虑多项政策影响的基础上,对湖北省地方政府决策函数进行拟合,并结合近年来农地外部性测算的结果实证分析了农地转用政策的合理性及其对农地转用数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土地用途管制和税费政策均能显著地抑制农地转用数量,但政策的影响效果则存在差异。其中,税费政策的数量标准与外部性数量基本一致,但土地用途管制对农地转用的抑制效果已经超出了外部性内化的目标。根据这一结果,结论部分讨论了相应的政...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宝库  杨欣鹏  徐维隆  
在营销渠道的管理中,企业通常会通过设计一系列契约条件对中间商进行监督和激励,整个过程很少考虑来自市场第三方——消费者的信息反馈。本文指出和分析了消费者信息在三方经济关系中的作用。通过企业、消费者和中间商的定量模型,分析了消费者信息对企业激励与监督营销渠道中间商行为的影响,以及提高营销渠道的效率影响因素和条件。本文的结论是:当消费者偏好和企业偏好不一致时,过多的消费者反馈信息会降低渠道管理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韡韡  常超  
文章以北京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结合养老机构相关的投入与产出指标,分析比较北京市17个区县的服务效率情况。通过K-means聚类分析进行分类,再通过回归分析找出养老机构与选择偏好之间的关系。发现影响养老机构的因素为专业技术技能人员、床位数,并研究得出影响养老机构效率的不同因素。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彭旺贤  叶蜀君  
本文运用博弈模型研究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内在机理。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分别分析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的动态博弈过程,解释了在有限次博弈条件下,地方政府过度举债和金融机构争相放贷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有限次博弈推广至无限次博弈,从而得出抑制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严酷策略和纳什均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旺贤  叶蜀君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生成有其特定的经济背景和制度环境,但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喜好是其内因。本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偏好的演化机制和演化路径。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在与金融机构等利益相关方的动态演化博弈中不断调整债务风险偏好以最大化自身收益,但博弈参与人的最优策略组合在演化系统中是不稳定的,其理论含义是地方政府最优债务风险水平不能长期维持。因此,中央政府应该不断地择机修正政策促使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水平逼近到最合理区间。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孙蕾  孙绍荣  
在公共事务决策中公众参与正影响着地方政府决策。基于博弈视角在地方政府与公众的策略互动中,博弈收敛速度的提高能够降低双方的成本从而提高社会效率。建立基于大工程议案决策的地方政府与公众动态博弈过程,应用马尔可夫决策研究博弈收敛的条件并分析了基于折扣准则下地方政府采取妥协策略时的最优停止条件。讨论了地方政府对不稳定的容忍度、地方政府选择妥协的概率与博弈收敛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大工程预期经济收益指标与地方政府对地方不稳定的容忍度呈正向关系,地方政府对地方不稳定的容忍度与双方关于大工程议案决策博弈的收敛速度呈反向关系,且公众支持度对地方容忍度的影响依概率分布变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吕萍  卢嘉  
本文主要采用调查分析法、理论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城市扩张中农地转用利益分配关系呈现的失衡状态以及需要建立有效的土地利益分配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适于农地转用制度改革的土地利益分配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而近期目标则以建立征地收益金制度为具体措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光  钟方媛  明翠琴  周贤永  
创新是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方式,我国各级政府均高度重视并出台系列政策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四川省承担着西部地区转型探索的重任,为全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贡献了宝贵经验。从政策文本分析视角,构建政策工具—企业生命周期二维分析框架,借助NVIVO11和UCINET等软件对2012—2020年四川省颁布的82份创新政策文件进行政策内容量化分析,研究发现四川省对创新给予了全方位激励和规制,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政策发布数量呈现平稳到快速增长再到缓慢回落的趋势,政策效力偏低且可操作性不强;政策颁布主体虽呈现多元化态势但联系不够紧密,形成两个小群体,即以科技厅、财政厅、发改委为代表的执行主体,以及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委办公厅为代表的规划主体;政策工具应用存在过溢或缺失,呈现重供给、轻需求的工具偏好,政策工具作用目标取向模糊;工具应用与创新主体生命周期不匹配,工具内部结构分布不均衡。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杜传忠  张丽  
本文将地方政府对不同产出目标的偏好引入传统DEA模型,提出了一个能够体现不同产出目标相对重要性的偏好型DEA模型,以期能更准确地评价多重目标约束下的我国省级地方政府效率。研究结果显示:在全国层面上,促进经济增长仍然普遍是我国地方政府公共管理的首要目标,但部分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也越来越关注保护环境和区域创新等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地区层面上,除了东部沿海地区在四种偏好类型下均完全有效之外,东北和北部沿海地区更偏好提供公共物品和社会保障,长江中游和南部沿海地区更偏好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黄河中游地区更偏好公共服务和经济增长,大西北和大西南地区等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则仍将发展经济作为政府职能的首要目标。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郭晗  任保平  
城乡二元市场分割来自于城乡购买力不平衡与城乡消费偏好差异,而城乡消费偏好差异反映在城乡消费结构变迁中。本文通过一个反映城乡消费结构差异的AIDS模型对中国2004—2010年的八类商品消费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进一步计算城乡居民消费的支出弹性、价格弹性和边际消费份额。研究结果表明,除食品类消费均体现为"必需品"特征外,城乡其他消费品类均存在性质上的差异,城市居民更偏好"享受型"消费而农村居民更加偏好"安全型"消费。要建立统筹城乡的商贸流通体系,应通过提高农民收入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来缩小城乡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差异。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郑谊英  
从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视角出发,对我国地方政府非正式财权偏好形成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建立一个由制度环境、政绩考核体制以及约束机制共同构成的解释分析框架。认为非正式财权偏好是地方政府为了突破预算限制,凭借公权力在其管辖范围内自主获取和支配公共财政体制外资金的行为。它是地方政府受制于财力不足现状,在面临行政主导的财政分权制度环境以及"唯GDP主义"的错误政绩观和预算软约束机制的制度安排下的必然选择。要真正化解地方政府非正式财权偏好带来的不良影响,应从其形成根源出发,从法律层面优化调整财政分权制度环境,改革有关激励和约束机制并完善法律监督体系,从根本上构建解决地方政府非正式财权偏好问题的长效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蔡永龙  李文辉  陈琪  陈忠暖  
探究地方政府创新偏好对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意义重大。本文使用2011—2020年中国29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剖析地方政府创新偏好的区域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政府创新偏好较强的地区集聚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以及高行政级别城市。高行政级别城市比普通地级市有更强的政府创新偏好意愿。回归分析表明,财政能力、创新潜力和政府竞争是解释地方政府创新偏好存在区域差异的关键因素。财政能力越强和创新潜力越大城市的地方政府,更加偏好增加财政科技支出。政府竞争会促进地方政府增加财政科技支出,提升政府创新偏好。本研究为规范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以及引导地方政府从“为创新而竞争”的发展理念转向“为创新而竞合”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