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95)
- 2023(4270)
- 2022(3619)
- 2021(3238)
- 2020(2794)
- 2019(6216)
- 2018(5792)
- 2017(11474)
- 2016(6105)
- 2015(6442)
- 2014(6046)
- 2013(6052)
- 2012(5715)
- 2011(4984)
- 2010(5126)
- 2009(4741)
- 2008(4852)
- 2007(4720)
- 2006(4047)
- 2005(3764)
- 学科
- 济(26364)
- 经济(26342)
- 管理(22672)
- 业(18062)
- 企(15728)
- 企业(15728)
- 财(14002)
- 方法(12586)
- 数学(11561)
- 数学方法(11510)
- 务(7678)
- 财务(7675)
- 财务管理(7660)
- 企业财务(7487)
- 家(7163)
- 国家(6996)
- 中国(6391)
- 财政(5902)
- 政(5114)
- 融(5084)
- 金融(5084)
- 制(5083)
- 地方(5026)
- 农(4957)
- 业经(4680)
- 出(4129)
- 银(4079)
- 银行(4069)
- 券(4007)
- 技术(3912)
- 机构
- 大学(87203)
- 学院(85501)
- 济(40826)
- 经济(40161)
- 管理(34117)
- 理学(29530)
- 理学院(29297)
- 管理学(28999)
- 管理学院(28830)
- 研究(27973)
- 财(24400)
- 中国(21757)
- 财经(18547)
- 经(17068)
- 京(16675)
- 财经大学(14134)
- 经济学(14031)
- 科学(13997)
- 所(13615)
- 经济学院(12906)
- 中心(12669)
- 江(12072)
- 研究所(11843)
- 农(10722)
- 北京(10605)
- 商学(10423)
- 商学院(10330)
- 融(10053)
- 院(9978)
- 业大(9824)
- 基金
- 项目(56013)
- 科学(45181)
- 基金(43273)
- 研究(41101)
- 家(37504)
- 国家(37240)
- 科学基金(32564)
- 社会(28586)
- 社会科(27469)
- 社会科学(27460)
- 基金项目(22663)
- 自然(20247)
- 省(20016)
- 自然科(19832)
- 自然科学(19824)
- 自然科学基金(19497)
- 教育(18797)
- 资助(17838)
- 划(17394)
- 编号(14977)
- 部(13697)
- 国家社会(12866)
- 重点(12541)
- 成果(12437)
- 教育部(12319)
- 人文(11893)
- 制(11729)
- 创(11706)
- 发(11262)
- 性(11122)
共检索到130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龙小燕 陈旭 黄亦炫
本文构建一般均衡理论模型,从融资约束角度分析政府债券、融资平台、税收收入、土地出让等因素与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的正相关关系,并利用中国2006-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评估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为首的融资渠道对基建投资的拉动效应,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融资平台融资规模对基础设施投资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尤其是专项债券的政策引导和杠杆效应能够拉动更大规模的基建投资;(2)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财力较弱的西部地区,政府债券的投资拉动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马凯
2018年,我国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突破1万亿元大关,此后发行量快速攀升,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但与其大规模发行存在背离的是,2018年-2021年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速持续下滑,表明新增专项债券拉动基础设施投资的作用还需提升。2022年,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影响,国务院果断出台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在继续保持新增专项债券大规模发行的同时,增设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调增政策性开发性银行信贷额度,用好专项债券结存限额,建立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在上述一揽子政策措施的刺激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速回升至合理区间。上述两个阶段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速的分化现象表明,单纯依靠财政政策发力和扩大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并不能起到有效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增速的效果,只有采取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联动、促进财政工具和金融工具形成合力的综合措施,才能为更好发挥新增专项债券拉动基础设施投资效果创造条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轶
市政债券融资作为国际上基础设施融资的主要途径之一,能为有巨大资金需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辟新的融资渠道,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发行市政债券的必要性和基本条件,因此可以考虑选择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财政收入有保障、债券市场发展较成熟、拥有较广泛的债券投资群体的城市作为试点,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债券融资 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永恒
2019年以来,我国经济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但外部环境进一步趋紧,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发挥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坚决落实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财政收支运行总体平稳。全国财政收入增幅总体呈回落态势,减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闫先东 廖为鼎
本文基于一个包含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家庭及企业四部门,具有内生增长机制的世代交叠模型,讨论了政府举债为基础设施投资进行融资时经济的长期均衡条件。同时,我们对1996-2016年我国分省的非基础设施行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行业资本存量规模进行了估算,通过面板计量模型估计了各类资本存量的产出弹性,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讨论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占GDP比重的最优区间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考虑隐性债务因素,当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可能已经超出最优区间[25.4%,47.7%]的上限,导致该结果的重要原因是由于基础设施支出中地方政府承担的比重过高。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薛长深
为了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中央就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作出部署,各地密集推出了新一轮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尽快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供给问题,既是贯彻落实"六稳"、"六保"工作的具体举措,也是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地方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供给模式包括国家预算资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和地方政府债券四种类型,每种类型在融资规模和落地效率方面各有优劣。在当前形势下,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供给模式选择应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规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地方政府债券"是现实可行的最优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娜 胡振华 马林
文章归纳了美国市政债券运行管理的主要经验,对比分析中国和美国地方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的各自特点与彼此差异。研究认为,应立足我国国情,从建立健全法律约束、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打破传统限额管理、实行发行主体和偿债主体统一、引入债券保险和项目破产机制、推行利率差异化市场机制、丰富发行品种和期限结构等方面,为我国专项债券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初宜红 张鑫
本文利用2011~2015年全国22个省级面板数据构造固定效应模型检验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地方政府税费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看,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与地方政府税费显著正相关;就税费结构而言,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与地方政府收费的相关度显著高于地方政府税收;从公共基础设施行业分布看,经济性基础设施投资与地方政府收费的相关度显著高于社会性基础设施;从地区分布看,东部地区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与地方政府收费的相关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在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刚性增长下税费结构性调整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贤彬 张莉 徐现祥
本文建立一个一般均衡模型刻画了中国地方政府出让土地、投资基础设施和主导经济增长的行为。模型发现,在政治集权和经济分权的体制下,中国地方政府官员为了追逐政治晋升收益与私人经济收益,会利用土地处置权。在垄断的土地市场上策略性地设定土地出让价格与土地出让规模,进而利用土地出让收入与相关税收收入,投资公共基础设施以推动经济增长与获取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官员的晋升动机越强、向中央发送能力信号的效率越高、提供基础设施的效率越高、受到的监管越严格、地方政府税收留存比例越高、土地原始征用价格越低,则地方政府官员倾向于出让更多的土地、提供更多的公共基础设施,实现更高的经济产出。各种经济与政治因素在影响最终产出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沈沛龙 苗居楠 张文龙
基础设施投资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利用2003~2012年的31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双对数模型估计了基础设施的投资乘数效应。全样本回归结果表明教育投资对国内总产出的促进作用最大,培育人才对促进经济的作用显著。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能源基础设施投资对中部地区总产出的促进作用最大,教育投资对西部地区总产出的促进作用最大,水利基础设施对东部地区总产出的促进作用最大,表明基础设施投资在各区域存在不均衡效应,各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进行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
关键词:
基础设施 投资效率 投资结构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升 杨武 凌波澜
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受到宏观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影响,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债务风险,这一点已得到了广泛的共识。但也应看到,基础设施投资同时也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有助于降低债务风险,因此基础设施投融资活动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基于此,文章对基础设施投融资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假设,即虽然近年来基础设施强劲的融资需求直接助推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急剧上升,但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间接降低了相应债务风险。基于此假设,文章利用实证数据,运用面板的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方法进行检验,而且实证回归结果也通过了稳健性检验。文章的研究结果证实了上述假设,而西部地区由于其债务资金使用效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等原因,使得其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实证关系并不具有直接关联性。在政策建议上,文章认为地方政府债务使用用途应遵循"黄金法则",在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率方面应当"用之有度"。
关键词:
基础设施 投融资活动 地方政府 债务风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韦小泉
为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有关问题的研究,在财政部预算司指导下,中国财政杂志社、政府债务研究与评估专项工作办公室联合开展为期一年的"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征文活动,诚挚向全国各级财政部门、金融机构、专家学者及广大从业人员征稿。本刊特开设专栏,择优刊登征文来稿,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水平、着力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蔡伟贤
本文探讨了我国地方政府偏重基础设施投入的原因,认为财政分权与相对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混合激励结构为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内在激励。分析了这种激励机制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失衡所带来的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丁兆君
与其他一般性公共服务相比,由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具有经济发展先导性以及对地方经济明显的拉动效应,地方政府在公共基础设施投入方面的资金规模与增长速度要远远高于其对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投入。而单纯依靠政府的"卖地"收入以及政府债务来维持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是难以持续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凸显已然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本文在对部分地区的地方融资平台调研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地方政府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利用"市场化"理念建立"双主体"的地方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体制的具体构想。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田进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是为防范政府债券风险,诸如有效控制政府债券快速增长、对其融资行为进行监管,从而保障其合理融资需求的大背景下出现的。文章首先从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地位作用进行阐述,分析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蕴含的风险,提出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
地方政府 专项债券 财政金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