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21)
2023(8635)
2022(7593)
2021(6890)
2020(6175)
2019(14236)
2018(14217)
2017(28043)
2016(15490)
2015(17578)
2014(17746)
2013(17606)
2012(16587)
2011(14999)
2010(15206)
2009(14435)
2008(14693)
2007(13599)
2006(11695)
2005(10785)
作者
(44745)
(37535)
(37470)
(36011)
(23766)
(17975)
(17341)
(14599)
(14068)
(13424)
(12723)
(12600)
(11961)
(11914)
(11903)
(11769)
(11583)
(11092)
(11024)
(10761)
(9316)
(9276)
(9131)
(8545)
(8486)
(8451)
(8428)
(8370)
(7541)
(7464)
学科
(62280)
经济(62181)
管理(51149)
(44926)
(37749)
企业(37749)
方法(29248)
数学(25852)
数学方法(25645)
(23853)
(17645)
(16846)
中国(15823)
(13404)
财务(13374)
财务管理(13330)
业经(13147)
企业财务(12681)
(12050)
地方(11929)
(11705)
(11338)
贸易(11336)
(11231)
银行(11206)
(11023)
(10632)
金融(10628)
农业(10611)
(10556)
机构
大学(226625)
学院(224577)
(95231)
经济(93202)
管理(85871)
研究(74899)
理学(73329)
理学院(72538)
管理学(71485)
管理学院(71033)
中国(58126)
(50498)
(46910)
科学(43966)
(38416)
财经(38365)
(37414)
(35170)
中心(35119)
(34649)
研究所(34217)
业大(32128)
经济学(30373)
北京(29522)
农业(29368)
财经大学(28340)
经济学院(27547)
(27505)
师范(27233)
(27202)
基金
项目(143962)
科学(113005)
研究(106485)
基金(104808)
(90256)
国家(89525)
科学基金(76414)
社会(68142)
社会科(64589)
社会科学(64569)
(56158)
基金项目(55577)
教育(49408)
自然(48071)
(47103)
自然科(46905)
自然科学(46889)
自然科学基金(46084)
编号(43401)
资助(42969)
成果(36884)
(33294)
重点(32596)
(31786)
(30439)
课题(30015)
(29927)
教育部(28774)
国家社会(28203)
(28201)
期刊
(106270)
经济(106270)
研究(68338)
中国(45793)
(43059)
学报(34059)
(33920)
科学(30663)
管理(30394)
大学(25973)
学学(24539)
(23232)
金融(23232)
农业(21931)
教育(21572)
财经(19918)
技术(18671)
(16944)
经济研究(16918)
业经(16099)
问题(14332)
理论(11577)
(11531)
(11428)
技术经济(11324)
财会(11216)
(11048)
实践(10324)
(10324)
统计(10142)
共检索到3387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郑良海  
作为地方两大融资方式,地方政府专项债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均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地方政府专项债允许作为项目建设资本金后,其与PPP结合成为可能。从二者的发展背景和国内外研究入手,对其发展主要脉络与内涵进行辨析。分析过程表明,在地方融资监管制度变迁和PPP融资规范后,两者可以建立激励相容机制,通过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合理确定支出责任和项目收益边界,强化信息披露,实施动态监测,融资方式创新等手段,提高项目资金使用与建设效率。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韦小泉  
为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有关问题的研究,在财政部预算司指导下,中国财政杂志社、政府债务研究与评估专项工作办公室联合开展为期一年的"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征文活动,诚挚向全国各级财政部门、金融机构、专家学者及广大从业人员征稿。本刊特开设专栏,择优刊登征文来稿,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水平、着力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下简称专项债)发行规模不断扩大,不少地方政府及其部门为争取专项债上马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项目建设、运营和市场风险不确定性较高,偿债风险不容忽视。专项债券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是专项债项目资本金管理缺乏刚性约束机制。资本金是专项债项目实施的"安全垫",也是项目建设管理的重要部分。国家多次下调资本金比例,以更好地发挥债务的杠杆作用,但是一些地方由于政府承担的资本金难以落实到位,于是在专项债申报发行中故意增大项目总投资估算,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英杰  张良贵  
为控制地方政府债务及债务风险,审计署三次摸底地方政府债务情况,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引起各方关注,由于数据的缺失和信息的不对称,债务规模引起各方的猜测。本文认为,总量和规模只是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一个方面,为能够全面深入分析债务问题,本文以审计署公布的2010年的数据为分析基础,从宏观经济基本面、金融系统以及政府部门三个层面分析风险的产生、可能的风险积聚,以及通过融资平台枢纽风险的金融、投资及政府三个传导路径,显然,防止局部风险的集聚、扩散以及切断传导途径是控制和化解债务风险问题的关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王泽彩  郑金宇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关键在于项目管理与风险控制。基于绩效将项目管理与风险控制有机结合,对专项债券项目实施绩效管理,是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尽管当前我国专项债券项目绩效管理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专项债券加快发行和使用的过程中仍出现了一定的风险隐患。用好专项债券需要在项目源头把控、差异化绩效管理、财政与金融协同、风险防控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本文立足我国国情,提出特殊时期完善专项债券绩效管理体制、机制的总体构建,具体包括:明确项目性质定位、完善绩效指标体系、加强绩效监控、建立财政与金融协同机制以及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我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绩效管理水平。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禾  袁杨  
资本是中小银行(1)经营实力的反映,对中小银行稳健发展、损失吸收和风险抵御至关重要。近年来,受经济增速放缓,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冲击,中小银行资本持续承压,资本补充引发各方高度关注,国务院2020年决定安排一定额度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为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提供新的模式和资金来源。以全国20个省份地方政府专项债定向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实践为基础,深入研究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的机制及路径,剖析典型案例,分析专项债的主要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从保持政策连续性、加强效果评价、完善配套体系以及建立多层次资本补充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丽珍  
PPP模式的工具性特征使其具备政府债务治理功能,但在其运作过程中可能产生新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结合文献研究、政策法规梳理和专家访谈,对PPP模式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边界、认定标准进行明确界定,从项目合规性、融资机制、回报机制、运营机制、地方政府行为动机以及融资平台转型等多维视角分析PPP模式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独特形成机理,建议针对PPP模式加强规范化管理、巩固债务治理功能、促进提质增效、强化绩效管理、优化风险共担机制、完善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制度等隐性债务规避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隽  
1.分类管理地方债务,改变债务融资分类模式。地方政府债务将从原来以融资平台公司为主的融资模式,逐渐转变为以一般政府债务、专项政府债务、PPP债务和企业债务结合的分类模式。根据项目不同的收益情况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项目没有收益、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计划偿债来源主要依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项目,如义务教育债务等,将由政府发行债券进行融资而作为一般政府债务。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谭天骄  李亘  
专项债用于新增债务需求和置换到期债务需求,纳入政府预算管理,项目收益对应项目发行,还款资金由对应项目支付,实行"封闭"运行管理。同时,项目收益债在规模管理、项目要求、发行方式、信息披露等方面要求严格,有利于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以发行专项债替代隐性债务,一方面有助于透明化、市场化,另一方面有助于国家调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财政部预算司课题组  张志华  周娅  尹李峰  丁宏宇  闫峰  李铭章  范甲兵  郭俊清  李振群  陈晨  冯海虹  梁晨瑶  
近年来,世界银行专家Liu Lili、Mohan Nagarajan、Jonathan Rodden、GunnarS·Eskeland、Jennie Litvack、Robert P·Inman、Steven B·Webb、Michael Waibel、Abha Prasad、Signe Zeikate和Elena lanchovichina等对各国地方政府财政可持续发展及债务管理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撰写了一系列研究报告,现综述其主要观点,供参考。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廖家勤  石琳  
中国地方政府存在过度负债的行为倾向,这与预算约束呈现了背离之势。研究地方政府突破预算约束而过度负债的行为机制,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入手:客观上,由于分税制、项目制、晋升激励机制等体制的不完善,导致地方政府负债过度;主观上,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经济人"的本质诱发道德风险而使地方政府过度负债。抑制地方政府过度负债的行为,关键在于建立规范的地方融资举债机制,避免金融道德风险。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茂媛  
选取国际通用的债务负担率、偿债率、债务依存度和债务率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即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预测、评估地方政府债务的各风险指标,并在综合参考众多学者经验值设定风险评估的标准区间建立风险预警体系,最后运用实证分析该预警体系的实用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黄国桥  徐永胜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增长迅速、规模庞大,但同时管理使用不规范、体制机制不健全,债务风险的不断积累通过财政、金融和信用等途径进行传导,对我国财政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本文从财政安全的视角,通过分析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生成机理,揭示深层次的体制原因,提出多策并举、标本兼治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培石  
现阶段,针对PPP与地方政府债务之间的研究普遍是对实证结果进行直接阐释,仍然需要对影响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PPP与地方政府支出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通过两个方式进行:一是减少政府支出,将债务余额约束在可控的范围内,使总量规模不再增长,进一步采用多种工具对债务风险进行化解;二是增加收入,用于匹配相应债务的本息偿付资金,使债务人资金状况更加稳健。根据PPP模式的原理,PPP可以通过承担原先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赵全厚  
近年来,我国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越来越大。扩大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成为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发力点,以实现"稳经济、稳投资"。与此同时,专项债券制度要求债券资金主要用于自求平衡项目,以达到防风险的目的。这就要求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管理处理好"稳经济和防风险"的矛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