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71)
- 2023(16414)
- 2022(14206)
- 2021(13116)
- 2020(10929)
- 2019(25164)
- 2018(25127)
- 2017(46802)
- 2016(25915)
- 2015(29374)
- 2014(29906)
- 2013(29281)
- 2012(27897)
- 2011(25609)
- 2010(26223)
- 2009(24708)
- 2008(24609)
- 2007(22411)
- 2006(20068)
- 2005(18951)
- 学科
- 济(119889)
- 经济(119739)
- 管理(74350)
- 业(66838)
- 企(53929)
- 企业(53929)
- 方法(41455)
- 数学(35577)
- 中国(35432)
- 数学方法(35253)
- 农(31247)
- 地方(30725)
- 财(30511)
- 制(27225)
- 业经(26178)
- 学(24376)
- 银(20961)
- 银行(20922)
- 融(20726)
- 金融(20718)
- 农业(20434)
- 行(20195)
- 贸(19702)
- 贸易(19689)
- 体(19447)
- 易(18958)
- 理论(17365)
- 环境(17253)
- 地方经济(17249)
- 和(16814)
- 机构
- 大学(373428)
- 学院(373251)
- 济(160413)
- 经济(156864)
- 研究(138632)
- 管理(134631)
- 理学(112703)
- 理学院(111330)
- 管理学(109447)
- 管理学院(108720)
- 中国(107070)
- 科学(81679)
- 京(81416)
- 财(79506)
- 所(72105)
- 农(64497)
- 研究所(64249)
- 中心(62457)
- 江(60572)
- 财经(59718)
- 经(53799)
- 北京(52623)
- 业大(52245)
- 范(51364)
- 师范(50837)
- 农业(50114)
- 经济学(49757)
- 院(49315)
- 州(47566)
- 经济学院(44321)
- 基金
- 项目(231880)
- 科学(180747)
- 研究(173419)
- 基金(164525)
- 家(142764)
- 国家(141486)
- 科学基金(119351)
- 社会(109342)
- 社会科(103449)
- 社会科学(103423)
- 省(91914)
- 基金项目(85805)
- 教育(80213)
- 划(76987)
- 自然(73506)
- 自然科(71702)
- 自然科学(71679)
- 编号(71360)
- 自然科学基金(70394)
- 资助(67631)
- 成果(61089)
- 发(54757)
- 重点(53276)
- 课题(51585)
- 部(51552)
- 创(47648)
- 制(45295)
- 国家社会(45025)
- 创新(44724)
- 性(44694)
- 期刊
- 济(196683)
- 经济(196683)
- 研究(123772)
- 中国(90193)
- 财(64114)
- 农(60632)
- 学报(57763)
- 管理(52722)
- 科学(52394)
- 教育(48404)
- 大学(43886)
- 融(41381)
- 金融(41381)
- 学学(40787)
- 农业(40339)
- 技术(34344)
- 经济研究(31870)
- 财经(30947)
- 业经(30430)
- 经(26744)
- 问题(24996)
- 业(21616)
- 贸(20696)
- 技术经济(19188)
- 世界(18867)
- 国际(18612)
- 图书(18109)
- 理论(17642)
- 统计(17632)
- 版(17522)
共检索到6095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华 蒋伏心
该文以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为逻辑主线,回顾探讨了改革以来我国地方政府成为地方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的成因,以及经济转型进程中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所发生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评析了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行政推动 经济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党国英
我国30年的改革尽管以经济改革为主线,但政治发展并没有停顿。且经济与政治之间的互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存在。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在总结30年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探索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最终认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走渐进式道路。
关键词:
30年 政治体制改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白永秀 吴振磊
我国3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内部引入市场机制改革、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四个阶段。3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机制建设与制度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市场主体培育成果显著,人本主义理念和人力资本经营理念及培养机制初步形成,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与此同时,也还存在着改革理论滞后、国企改革滞后、非国有制经济发展滞后、农业发展滞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滞后、宏观调控体制滞后、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滞后、县域经济发
关键词:
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经验总结 市场经济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卫兴华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海涛 肖鹏
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税收制度改革和预算管理改革为主线,回顾了30年来我国在上述三大领域的重大改革措施,总结归纳了我国30年财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五大经验:改革与政府职能转换同步进行、坚持走渐进式改革道路、改革中强化政府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财税体制改革与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投资体制改革协调推进、预算管理内部的改革也需要坚持同步推进。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提出了未来一定时期内我国在财政体制、工商税收制度、预算管理制度领域的进一步改革思路与措施。
关键词:
财税体制 改革 经验回顾 展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双正
本文在回顾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程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30年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改革本身所表现出的主要特点,并对三种粮食流通体制进行了比较和评价。接着,深入阐述了30年来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带给我们的几点启示,这对于指导今后粮食经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后,在明确提出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未来目标、主要原则的基础上,详细论证了当前我国粮食生产、市场中仍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可能会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最后,结合我国国情、粮情,对今后顺利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当前中国社会经济问题的症结在公共领域,这涉及到一个整体性的制度安排问题,从而要求我们一方面遵循从本质到现象的分析思路,另一方面还需要建立起整体性的视野。但学术界却表现出两种极端对立的倾向:一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另一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教条。前者发展了探究社会事物内在本质的思路,却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来作学术判断;后者提供了剖析现状的具体方法工具,却局限于西方理论来指导中国的改革实践。显然,两者都没有遵循完整的从本质到现象的分析线路,这是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日益相脱节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周杰
20世纪90年代,中国出现以"强县扩权"为代表的地方政府间的分权化运动,如何理解这一现象的发生?本文在维护市场联邦制、政治锦标赛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考察中国行政分权的特点、方式,以及县域经济在中国现阶段的重要性等方面,构建内生政府分权理论予以解释。同时,本文也对政府间分权主体和分权方式的选择进行了分析说明,认为省政府对县(市)的分权有其必然性,并且"省直管县"是政治交易成本最低的一种分权方式。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分权 行政体制改革 经济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昊 段康 蔡春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选取基于这一目标而实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体制改革为准自然实验,实证考察了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的实体经济效应。研究发现,政府性债务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后,企业显著降低了金融资产的投资比例,同时提高了实业资产的投资比例,表明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有效促进了企业“脱虚向实”;随着政府审计监督力量的增强,上述正向驱动效应进一步强化。机制检验发现,债务管理体制改革一方面有助于规范政府债务资金的举借,缓解信贷市场资源错配,降低企业部门融资成本,进而提高实体项目投资的净现值,形成促进企业进行实业投资的“市场推力”;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改善政府债务资金的使用方向,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财政扶持力度,进一步增加投资实业的获利空间,形成激励企业进行实体投资的“政府拉力”。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对企业“脱虚向实”的促进作用在民营企业、财政压力较大以及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作用的相关研究,为进一步释放财政金融监管制度改革红利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迎秋 刘霞辉
本文在简要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非国有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突出特点和主要成就及其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基础上,分析和阐明了非国有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经验,指出了非国有经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问题,对其未来发展做出了趋势性展望。城镇集体经济可望在转型转制基础上迎来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将迈上新台阶,外资企业将沿着进一步增加经济技术投入、提高产出技术含量的方向继续平稳快速发展等。
关键词:
非国有经济 改革与发展 30年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强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在我国地方政府治理变革中扮演着十分活跃的角色。本文先概述理论研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西方经验对于我国的启示和借鉴。在此基础上,阐述我国现阶段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目的和意义,讨论评估主体多元化和公众参与,价值标准和指标体系设计问题,及数量工具的应用。最后,简要分析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实践及其不足之处。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昕竹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是我国政府认可的四大职能。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和机构设置,是严格市场监管的重要保证,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设置更多的专业化监管机构和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高培勇
财税体制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中国财税体制改革30年的回顾与展望,描述了以往的改革轨迹,总结了以往的改革经验,并揭示了改革的规律。最后,文章指出,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主线即由"非公共性"的财税运行格局及其体制机制不断向"公共性"的财税运行格局及其体制机制靠拢和逼近;其基本取向即构建并实行既与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又与财政的本质属性相贯通的公共财政制度体系。
关键词:
改革 财税体制 公共性 市场经济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方志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央银行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我国中央银行体制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未来我国的中央银行体制改革仍然任重道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