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04)
- 2023(7942)
- 2022(6531)
- 2021(6164)
- 2020(4858)
- 2019(10986)
- 2018(10605)
- 2017(19673)
- 2016(10623)
- 2015(11629)
- 2014(11607)
- 2013(11010)
- 2012(9960)
- 2011(9073)
- 2010(9224)
- 2009(8915)
- 2008(8809)
- 2007(8010)
- 2006(7186)
- 2005(6760)
- 学科
- 济(39394)
- 经济(39306)
- 管理(36334)
- 业(32930)
- 企(26658)
- 企业(26658)
- 财(15093)
- 农(14282)
- 方法(14012)
- 制(13754)
- 中国(11876)
- 业经(11502)
- 数学(10777)
- 数学方法(10606)
- 农业(10283)
- 体(9670)
- 理论(8501)
- 学(8490)
- 体制(8135)
- 银(8048)
- 银行(8041)
- 融(7915)
- 金融(7912)
- 务(7757)
- 财务(7735)
- 财务管理(7709)
- 行(7701)
- 地方(7664)
- 企业财务(7352)
- 划(6928)
- 机构
- 大学(151530)
- 学院(151452)
- 济(62654)
- 经济(61309)
- 管理(56212)
- 研究(49973)
- 理学(48113)
- 理学院(47598)
- 管理学(46894)
- 管理学院(46594)
- 中国(38580)
- 财(35129)
- 京(30949)
- 科学(27591)
- 财经(26435)
- 经(23877)
- 所(23783)
- 江(23247)
- 中心(22615)
- 研究所(21018)
- 经济学(20408)
- 范(20076)
- 农(20019)
- 师范(19917)
- 财经大学(19602)
- 北京(19419)
- 业大(18633)
- 院(18544)
- 州(18435)
- 经济学院(18184)
- 基金
- 项目(98392)
- 科学(78774)
- 研究(76841)
- 基金(71856)
- 家(61180)
- 国家(60622)
- 科学基金(52595)
- 社会(50942)
- 社会科(48115)
- 社会科学(48104)
- 省(38367)
- 基金项目(37260)
- 教育(35920)
- 划(31865)
- 编号(31238)
- 自然(30863)
- 自然科(30095)
- 自然科学(30087)
- 自然科学基金(29570)
- 资助(27872)
- 成果(27203)
- 制(25607)
- 重点(22593)
- 课题(22582)
- 部(22440)
- 国家社会(21415)
- 发(21210)
- 创(21093)
- 性(20923)
- 教育部(20008)
共检索到2334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鑫 任大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造了减贫史上的奇迹,扶贫制度创新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当前国家层面的扶贫立法呈现出破碎性、多价值融合性等特征,因此,在整个扶贫开发过程中,地方扶贫立法成为重要的制度支撑。从地方立法的文本出发,结合理论和实际调研经验,解构构成当前地方立法的思想基础,批判性审视当前扶贫法律规范的社会性和逻辑性,发现各地区的扶贫立法呈现出趋同化、政策化和泛原则化的现象。未来的扶贫立法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尊重各地的区域差异和扶贫经验,在法律的框架内,促进扶贫立法与其他法律制度相衔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中共河北省委党校课题组
我国近20年的扶贫开发工作主要侧重于对财、物的投入, 致使各级财政总觉力不从心、捉襟见肘,而贫困地区却感杯水车薪、于事 无补。产生这种状况的根源就在于当前众多贫困地区发展的首要障碍不是 财物的匮乏,而是有效扶贫制度的缺失,这一点在环首都地带表现尤为突 出。本文以该地区的制度建设为切入点以期另辟扶贫开发蹊径。
关键词:
环首都贫困县 扶贫 制度建设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唐任伍 肖彦博 唐常
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进入以相对贫困、精神贫困为特征的后精准扶贫时代。贫困韧性和迁移性导致后精准扶贫时代的贫困发生转型,出现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一维贫困向多维贫困、生存性贫困向发展性贫困、收入型贫困向消费型贫困、原发性贫困向次生性贫困、农村贫困向城市贫困转移等六大特征。后精准扶贫时代贫困发展的动态性和贫困成因的多源性,决定了贫困治理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加大了贫困治理难度,产生了新的贫困治理诉求。贫困治理需要围绕"相对贫困""精神贫困"的治理重心,以"攻心"为上,克服贫困治理碎片化、重塑整体性治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施城乡一体化治理,摒弃运动式治理、建立制度性治理体系,实施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双轮驱动,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多维动态识别标准,出台"贫困治理法",加强"贫困耻感文化"建设,发挥社会企业在贫困治理中的潜力,发掘贫困者内在的正能量,克服"穷人心态",扩展相对贫困者"带宽",矫正个体失灵,消除代际贫困,实现贫困的最优化治理。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孙涌
小额扶贫贷款是具有阶段性的金融产品,这项制度将随着贫困的逐步消灭而退出历史舞台,但它的演进具有路径依赖的属性。无论扶贫方式如何变化,“贫困地区资金供求矛盾”都是对扶贫制度发生长期影响的内生性制约,然而小额扶贫贷款制度的引入是外生性的,是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缺乏内生性的自我增长约束和激励机制。因而,重建自主增长机制是推动小额扶贫贷款制度创新的重要环节,应在组织、资金、管理等方面引入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安排,构成制度集合,在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诸方面进行整体创新。
关键词:
小额扶贫贷款 制度变迁 路径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绍祥
在近20年的扶贫实践中,制度因素在我国扶贫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扶贫实践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贫困人口总量的不断减少,我国贫困问题的特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给我国的扶贫工作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扶贫工作之所以问题重重,主要是因为制度短缺。因此,应加强扶贫制度建设,相应地调整我国的扶贫战略、制度设计和政策,农村扶贫有待制度创新。
关键词:
扶贫 制度 机制设计 政策选择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戴妍
教育对相对贫困治理具有关键性作用,优化教育扶贫政策是为后扶贫时代教育扶贫行动探寻路径的最佳战略抉择。贫困的"多维性""动态性""相对性"与"持久性"构成了后扶贫时代教育扶贫政策优化的逻辑前提。在后扶贫时代,教育扶贫开发道路的理论优势构成了教育扶贫政策优化的逻辑起点,贫困与教育反贫困的理论关照揭示了其政策优化的理念探寻,教育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理论支点指明了其政策优化的价值理路,立体交融式战略格局的理论图景表达了其政策优化的发展走向。在后扶贫时代,教育扶贫政策要基于"共识""共融""共生""共建""共享"五个维度全面升级,趟出政策优化的创新路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曦 罗洪群 成卓
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内涵提出了中国农村扶贫机制改革的思路,针对现行农村扶贫机制在法律保障、管理机制、纵向传递、资源整合、社会参与和监督评估等方面存在的弊端,结合机制设计理论的要求,重点从确立法律保障、规范管理体制、拓展横向传递、整合扶贫资源、完善社会参与和加强监督评估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农村扶贫机制改革的路径安排。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曲蕴 马春
基于扶贫、文化扶贫、精准扶贫的相关概念,对文化精准扶贫进行定义,阐述文化精准扶贫的手段、原则、目标等内涵。同时,围绕精确识别、精确帮扶和精确管理三方面,探讨开展文化精准扶贫的具体要求并重点从人、资源、环境、经济等四个纬度,分析实现文化精准扶贫的关键路径。
关键词:
文化精准扶贫 理论内涵 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姚遂 汪小勤 陈卓淳
本文以茅于轼先生在山西省的信贷扶贫案例为考察对象 ,以制度经济学为主要分析 方法 ,指出了茅式扶贫成功的制度背景以及茅式扶贫本身所存在的制度缺陷。本文认为 , 农村金融结构自身的孱弱与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要之间的矛盾 ,是茅式扶贫得以成功的 基本条件 ;茅于轼本人的权威主义与龙水头基金管理人的精英管理 ,是这一制度得以在当 地顺利推行的重要保障 ;茅于轼在基金制度设计上的独具匠心 ,是基金可持续发展的坚实 基础。同时 ,茅式扶贫也面临着制度构架上的不足和外部制度环境的制约
关键词:
农村金融结构 信贷扶贫 制度创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吴本健 马九杰 丁冬
扶贫贴息贷款是对农村信贷市场的一种人为干预,可能导致信贷市场扭曲。自扶贫贴息贷款制度实施以来,国务院扶贫办会同其他部门对这项制度进行了多次改革。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扶贫贴息贷款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以及不同贴息方式对贷款质量、贫困瞄准等的影响,然后利用武陵山区某贫困县扶贫贴息贷款管理体制改革与运行的动态数据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发现,在扶贫贴息贷款管理模式由利率管制转向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拥有更大的决策自主权、采取贷款偿还后向借款农户直接贴息的方式之后,扶贫贴息贷款规模增加,金融机构寻租问题得到初步缓解,贷款质量有所提升,但是贫困农户和农业产业受到排斥、贫困瞄准目标偏离等问题依然存在。文章的政策...
关键词:
反贫困 贴息贷款 贫困瞄准 农村金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方慧
国家扶贫已进入攻坚阶段。职业教育因具有提升贫困人口的职业技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功效而受到重视。本研究依托文献法和开发研究法,深入分析了"互联网+"的时代背景,梳理了信息化在职教扶贫中的价值与诉求,提出了以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扶贫路径的精准设计、扶贫过程的适应性调节、扶贫效果的精准反馈为着力点,构建以信息化推进职教精准扶贫的层次机制、形式机制和功能机制,并基于此设计了依托信息化推进职教精准扶贫的实施路径,以期为国家实施基于信息化的职教精准扶贫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精准扶贫 信息化 机制 路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利平 姜嘉伟
教育扶贫的作用机制是指教育扶贫作为制度规范或措施以及相应的制度体系或结构对相关客体(贫困群体、贫困群体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的影响及影响程度,并随着时间的变化产生互动关系。教育扶贫在逻辑趋向上是在其理论愿景和现实图景映射下政策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亦是围绕"教育属性"和"贫困属性"两条主线形成教育扶贫切实可行的逻辑合力。教育扶贫作用机制的发挥需以聚合地方性和全球性力量为核心载体,以重塑"知识资本"为预设目标,以注重"文化自觉"为指引方向,以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为技术支撑。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扶贫需要从优化战略定位、识别扶贫对象、保障资本投入、提升文化能力和助力全球减贫五个维度构建教育扶贫作用机制的新路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忠军 曹宏丽 侯玉霞 韦俊峰
在旅游精准扶贫政策背景下,以机制设计理论为研究范式,阐明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的架构目标、各主体理性、约束条件和实现路径,并提出从旅游精准识别信息体系、旅游精准帮扶激励体系、旅游精准管理协调体系、旅游脱贫考核激励体系、旅游脱贫监督保障体系对我国旅游精准扶贫机制进行调适与路径研究,以期进一步厘清旅游精准扶贫机制的设计骨架,明确机制建构对旅游精准扶贫的引领性作用。
关键词:
旅游精准扶贫 机制设计 调适与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倬
精准扶贫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目前,扶贫工作面临攻坚阶段,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文章对扶贫的路径选择进行研究,认为扶贫工作聚焦精准发力,对扶贫对象精准识别、精准分析、精准帮扶。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精准脱贫 路径选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明星
1.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既要从发展全局出发,加强总体谋划,在战略和规划层面对区域扶贫的目标、任务、重点和政策进行系统设计和部署,明确区域脱贫攻坚的时间表、路线图和总体方案;又要结合实际,充分尊重发挥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赋予地方和基层的试验空间,允许微观层面的政策创新,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点领域和关
关键词:
精准扶贫 相结合 适度竞争 内源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