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08)
- 2023(9010)
- 2022(8135)
- 2021(7787)
- 2020(6478)
- 2019(15195)
- 2018(15206)
- 2017(29639)
- 2016(16220)
- 2015(18264)
- 2014(18208)
- 2013(17978)
- 2012(16233)
- 2011(14497)
- 2010(14195)
- 2009(12742)
- 2008(12085)
- 2007(10274)
- 2006(8783)
- 2005(7472)
- 学科
- 济(60830)
- 经济(60762)
- 管理(46288)
- 业(42337)
- 企(35965)
- 企业(35965)
- 方法(30389)
- 数学(26175)
- 数学方法(25889)
- 财(15754)
- 农(15486)
- 中国(15082)
- 学(13992)
- 地方(13534)
- 业经(13507)
- 理论(11032)
- 和(10688)
- 农业(10426)
- 贸(10309)
- 贸易(10305)
- 技术(10058)
- 环境(9994)
- 易(9974)
- 制(9823)
- 务(9622)
- 财务(9564)
- 财务管理(9543)
- 企业财务(9050)
- 教育(8944)
- 划(8848)
- 机构
- 大学(223324)
- 学院(220927)
- 管理(93058)
- 济(83009)
- 理学(81812)
- 经济(81089)
- 理学院(80920)
- 管理学(79546)
- 管理学院(79155)
- 研究(70892)
- 中国(50694)
- 京(47581)
- 科学(45720)
- 财(37695)
- 所(34669)
- 业大(33832)
- 农(32927)
- 中心(32031)
- 研究所(31951)
- 财经(30877)
- 江(29924)
- 北京(29895)
- 范(29630)
- 师范(29394)
- 经(28171)
- 院(26249)
- 农业(25809)
- 州(25111)
- 师范大学(23917)
- 经济学(23722)
- 基金
- 项目(160027)
- 科学(125430)
- 研究(118067)
- 基金(115666)
- 家(100210)
- 国家(99379)
- 科学基金(85755)
- 社会(72384)
- 社会科(68511)
- 社会科学(68492)
- 基金项目(62712)
- 省(62401)
- 自然(56672)
- 自然科(55299)
- 自然科学(55289)
- 自然科学基金(54283)
- 教育(53787)
- 划(52650)
- 编号(48990)
- 资助(47351)
- 成果(39423)
- 重点(35193)
- 部(34972)
- 发(33336)
- 创(33308)
- 课题(32997)
- 创新(30941)
- 项目编号(30732)
- 科研(30661)
- 教育部(30005)
共检索到3052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唐文跃
游憩者通过对游憩地环境的感知而赋予这些地方特定的意义与价值;通过游憩活动的参与,游憩者与游憩地之间逐渐形成各种形式的情感联结关系,并影响到游憩者对这些地方和休闲服务提供者的态度及其游憩行为。这是地方感的研究范畴,也是国外游憩地理学的研究热点。本文阐述了国外地方感研究的主要领域及其进展,分析了地方感研究中主要概念的维度与态度要素构成,构建了地方感研究框架,同时讨论了我国地方感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指出了研究方向与重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檀学文 吴国宝
本文从时间利用与福祉的关系、时间利用的衡量以及福祉衡量中时间利用的角色三个方面概述了近期研究的进展,重点归纳了时间利用的日志调查及其拓展方法,福祉框架中时间利用的四类角色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相关研究对国内时间利用研究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时间利用 幸福 福祉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军泽 王帅 赵文武 刘焱序 傅伯杰
"地球界限(Planetary Boundaries)"是指用于界定"安全运行空间(safe operating space)"的边界值,是Johan Rockstr?m等近年来提出的旨在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概念框架。该框架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方面质疑者对这一概念框架的科学意义以及评估方法提出批评;另一方面支持者则对其评估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尺度进行了完善和扩展,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为了促进国内学者对该领域的了解和应用,论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地球界限"的概念内涵,并将其与中国学者所熟知的环境承载力等概念进行了比较分析;随后总结了该概念框架的争议观点,同时也对其近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评述;最后结合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地球界限"概念框架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借鉴意义,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包括①进一步了解不同地球系统过程的相互作用机制,完善"地球界限"的指标评估体系;②明确"地球界限"与生态系统服务以及人类福祉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③结合"地球界限"的评估结果,加强变革式环境治理的研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诗琪 冯健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化和科技力量的推动下,跨越地理边界的人口迁移变得空前频繁,全球性的迁移模式和新的迁移特征使移民话题重新获得学术界的关注,同时,地方作为纯粹、稳定、内生的文化想象逐渐受到批判。另一方面,丰富多元的社会思潮提升了“身份认同”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地位,基于地方的认同也被理解为是多样的、动态的且不断重构的。立足于流动性视角下地方理论的新发展,对1990年以来国内外关于移民地方感的研究进行回顾和梳理,总结为跨文化移民、城乡移民和生活方式型移民三大话题,并基于全球化和城镇化对中国人口流动的影响,尝试为中国移民地理学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关键词:
地方感 移民 地方 流动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黄曼慧 彭洁
[目的/意义]信息系统(IS)用户行为对IS成功具有关键性影响,是历年来IS理论研究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然而,目前尚缺乏对IS用户行为研究进展的系统、清晰梳理,以为未来进一步拓展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过程]基于工作行为理论,将IS用户行为分为角色内行为和角色外行为。通过对国内外研究进行系统回顾与梳理,提炼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结果/结论]分析结果表明IS用户行为的国内外理论研究进展主要体现为角色内行为向角色外行为的拓展,以及研究视角的不断丰富。随着IS在企业的广泛和深入应用,员工工作边界越发模糊,角色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龙花楼 李秀彬
土地利用转型研究是开展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综合研究的一条新途径。通过整合社会和环境变化的时间尺度与历史背景,开展中国耕地转型与土地整理方面研究,属于IGBP和IHDP联合发起的全球土地计划(GLP)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在综述土地变化科学(LCS)的理论与模型、土地利用转型、耕地变化与土地整理的研究进展基础上,提出中国耕地转型与土地整理的研究框架:运用GIS技术,通过综合分析遥感解译的土地覆被数据及建国以来国土资源系统的耕地面积变化数据,探讨中国耕地变化的空间格局,结合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分析耕地转型的影响因子;借鉴国外相关研究,通过分析特定时期内中国耕地变化的影响因素及相应的管理政策,在了解中国耕地变化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中国耕地转型的理论假设;结合中国耕地的时空变化模拟,进而确定中国耕地变化的区域类型及其所处的转型阶段,并以此作为指导我国耕地保护的重要举措——土地整理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荣华 朱婧 戴欣瑜
大数据审计是将新兴信息技术应用于审计业务活动中的新型审计模式。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审计日益受到关注,探究大数据审计模式的价值创造机理与路径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但是大数据审计的相关研究还未形成清晰的理论体系,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框架。基于此,本文梳理评述了2011—2023年发表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关于大数据审计的文献。首先,系统阐述大数据审计的起源、概念内涵与模式比较。其次,基于“核心环节—关键要素—基础保障—根本目的”分析框架,梳理了大数据审计思维、大数据审计流程、大数据审计技术以及大数据审计应用的研究动态,揭示了大数据审计的内在逻辑,并结合实际调研补充了相关证据。最后,构建了大数据审计研究的理论框架,并从审计取证模式、审计预警机制、审计风险防范机制以及审计效果等不同角度提出未来展望,为进一步推动大数据审计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李枫林 柯佳
【目的/意义】从大量非结构化文本中抽取出结构化的实体及其关系,是优化搜索引擎、建立知识图谱、开发智能问答系统的基础工作。【方法/过程】介绍了深度学习框架下不同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实体关系抽取的方法,比较了各种模型的优劣势,结合远程监督和注意力机制进一步提高关系抽取性能,最后指出了深度学习模型的不足及未来发展方向。【结果/结论】实验发现,卷积神经网络擅长捕获句子局部关键信息,循环神经网络擅长捕获句子的上下文信息,能反映句子多个实体之间的高阶关系,递归神经网络适合短文本的关系抽取。如果模型能结合自然语言的先验知识
关键词:
深度学习 神经网络 实体关系抽取 词向量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丁培
[目的/意义]科技资源深度融合背景下,学术图表知识发现是提供除文本知识发现外新的知识发现方式,是完善文献知识发现的重要一环,可提升科研人员科学发现及知识创造效能,推动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升级。[方法/过程]梳理学术图表知识发现的演进脉络,详细论证其技术框架内容,证明学术图表知识发现技术逐步成熟。结合学术图表知识发现应用服务,论证学术图表知识发现在科技创新多方面有广阔应用空间。[结果/结论]展望学术图表知识发现未来,我们需要:重视学术图表知识发现,将其融入文献知识发现体系内;完善学术图表语义知识组织体系,构建专门的学术图表语义知识库;开发新型学术图表知识发现应用。
关键词:
学术图表 知识发现 知识组织 信息抽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何炜 金晨远 李雅薇
专业主义研究源于职业社会学,随着组织管理要素在专业机构的出现,专业主义的研究视角逐渐向组织管理转变,进而凸显了专业主义在组织管理领域的研究价值。尽管组织管理视角下专业主义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专业主义概念方面的认知较为匮乏,且研究结论较为分散,故有必要对相关研究进行述评。本文通过介绍专业主义研究的概述、测量和概念的核心属性,整理其前因、结果及作用机制,对已有研究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评述,形成了组织管理视角下专业主义研究的整体框架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本文发现,已有研究在专业主义概念测量、作用机制研究、研究对象和背景、研究实践价值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本文从专业主义测量的完善、挖掘专业主义在组织管理视角下的作用机制、专业主义在新兴领域的拓展、组织和个体专业主义的提升四个方面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并探讨了专业主义对组织管理的实践启示。本文为深化组织管理视角下专业主义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组织管理视角 专业主义 概念 研究框架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荣华 朱婧 戴欣瑜
大数据审计是将新兴信息技术应用于审计业务活动中的新型审计模式。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审计日益受到关注,探究大数据审计模式的价值创造机理与路径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但是大数据审计的相关研究还未形成清晰的理论体系,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框架。基于此,本文梳理评述了2011—2023年发表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关于大数据审计的文献。首先,系统阐述大数据审计的起源、概念内涵与模式比较。其次,基于“核心环节—关键要素—基础保障—根本目的”分析框架,梳理了大数据审计思维、大数据审计流程、大数据审计技术以及大数据审计应用的研究动态,揭示了大数据审计的内在逻辑,并结合实际调研补充了相关证据。最后,构建了大数据审计研究的理论框架,并从审计取证模式、审计预警机制、审计风险防范机制以及审计效果等不同角度提出未来展望,为进一步推动大数据审计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荣华 朱婧 戴欣瑜
大数据审计是将新兴信息技术应用于审计业务活动中的新型审计模式。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审计日益受到关注,探究大数据审计模式的价值创造机理与路径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面临的重要课题。但是大数据审计的相关研究还未形成清晰的理论体系,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框架。基于此,本文梳理评述了2011—2023年发表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关于大数据审计的文献。首先,系统阐述大数据审计的起源、概念内涵与模式比较。其次,基于“核心环节—关键要素—基础保障—根本目的”分析框架,梳理了大数据审计思维、大数据审计流程、大数据审计技术以及大数据审计应用的研究动态,揭示了大数据审计的内在逻辑,并结合实际调研补充了相关证据。最后,构建了大数据审计研究的理论框架,并从审计取证模式、审计预警机制、审计风险防范机制以及审计效果等不同角度提出未来展望,为进一步推动大数据审计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与情报
[作者]
刘越男 闫慧 杨建梁 刘彬芳
文章回顾了大数据与政府治理领域的主要学术进展,梳理了大数据对政府治理核心要素的影响、大数据对政府治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汇总了已有公开文献中大数据提升政府治理的案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大数据情境下的政府治理体系的理论框架,包括政府治理主体、政府治理客体和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治理方法和流程,并以贵州省习水塌方事故中应用大数据完成抢险救灾任务的案例来描述该理论框架的解释力。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向国成 毛雨浩 邝劲松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劳动力市场形成巨大冲击,但相关理论研究尚未形成体系,难以准确刻画数字经济对就业的影响机制及效应。文章将“就业规模—就业结构—就业质量”与“就业机会—就业行为—就业决策”分别作为主线、支线,构建了数字经济就业效应的分析框架;其后,从就业规模、就业结构、就业质量、就业保障四个维度对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并归纳其逻辑链条以验证上述分析框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通过就业机会和就业决策对就业规模产生影响,并在确保一定就业规模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就业结构来提升总体就业质量。数字经济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涵盖产业结构、技能结构、年龄结构和区域结构等多个层面,需要差异化的就业保障政策以适应不同就业形态。为推进数字经济时代的就业效应研究进路,应拓展数字经济对就业心理、对就业的作用机理、对就业的综合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学理支撑和政策参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踪家峰
地方保护是建设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的重要阻碍,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从地方保护的表现形式、产生发展原因、经济效应以及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地方保护 地区一体化 综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