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88)
- 2023(16839)
- 2022(13911)
- 2021(12943)
- 2020(10366)
- 2019(23684)
- 2018(23457)
- 2017(44017)
- 2016(24904)
- 2015(28159)
- 2014(28698)
- 2013(27398)
- 2012(25116)
- 2011(22453)
- 2010(22135)
- 2009(19426)
- 2008(18561)
- 2007(16082)
- 2006(13823)
- 2005(12103)
- 学科
- 济(91982)
- 经济(91886)
- 管理(66217)
- 业(62752)
- 企(50952)
- 企业(50952)
- 方法(39216)
- 数学(33689)
- 数学方法(33276)
- 中国(30167)
- 农(26759)
- 业经(24285)
- 财(22889)
- 学(21306)
- 地方(20982)
- 农业(18368)
- 技术(17948)
- 理论(17887)
- 制(16227)
- 贸(14878)
- 贸易(14867)
- 和(14571)
- 教育(14569)
- 易(14390)
- 银(14360)
- 银行(14317)
- 务(14147)
- 财务(14074)
- 财务管理(14051)
- 产业(13921)
- 机构
- 学院(340053)
- 大学(333990)
- 管理(128611)
- 济(123581)
- 经济(120567)
- 研究(113733)
- 理学(111700)
- 理学院(110375)
- 管理学(108143)
- 管理学院(107547)
- 中国(81458)
- 科学(73792)
- 京(72209)
- 所(57420)
- 财(57023)
- 农(56473)
- 研究所(52747)
- 业大(51950)
- 中心(51291)
- 江(50503)
- 范(48477)
- 师范(48023)
- 财经(45866)
- 北京(45261)
- 技术(44438)
- 农业(44206)
- 院(42110)
- 经(41790)
- 州(41485)
- 师范大学(38417)
- 基金
- 项目(238208)
- 科学(187189)
- 研究(177338)
- 基金(168895)
- 家(147468)
- 国家(146177)
- 科学基金(125114)
- 社会(107822)
- 社会科(101945)
- 社会科学(101920)
- 省(96088)
- 基金项目(90132)
- 教育(84415)
- 自然(81444)
- 划(81161)
- 自然科(79546)
- 自然科学(79526)
- 自然科学基金(78042)
- 编号(74984)
- 资助(68351)
- 成果(60245)
- 重点(54071)
- 课题(53087)
- 部(51610)
- 发(51440)
- 创(49900)
- 创新(46335)
- 项目编号(45213)
- 科研(45184)
- 教育部(44065)
共检索到4910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千波
非遗的数字化工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保护及传承的重要手段,地方性高职院校在非遗传承工作上有着地缘关系、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将非遗保护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对地方性高职实现传承文化、服务地方、特色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在国家级非遗蓝印花布的数字化传承中做到了基地化、课程化、规范化等"八化",对高职院校非遗的数字化传承工作具有示范性。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职院校 数字化 传承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瑶
学校是传承文明、培养人才的基地。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把"授业"与"育人"有效结合,传承民族文化是其应有的责任与使命。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它产生于民间,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信息和审美内涵。其对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道德素质、审美素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创新素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早在2013年,《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就提出,鼓励民间艺人、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职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谈国新 张立龙
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入手,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文化空间的数字化、定量分析和预测、数字化活态传承等问题;然后,研究了解决上述科学问题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包括语义本体与知识管理模型、时空建模与大数据挖掘、可视化模型与智能人机交互等技术。通过科学和技术两个层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的内容和方向,为建立健全适应数字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体系,为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胡学英 张泽荣
文章分析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与表现形式,理清了数字化赋能红色文化资源创新转化的逻辑机理。以深圳党史馆为例,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在深圳党史馆的应用。文章重点分析了数字赋能红色文化资源创新转化的困境,主要包括:数据治理难度大、数字技术应用难、数据安全隐患大、数字资源利用率低、缺乏专业人才、创新转化方式不够新颖。最后,文章提出数字赋能红色文化资源创新转化的路径: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靠性和安全性保护;确保红色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建立红色文化资源版权保护机制;培育红色文化保护和传承专业人才。
关键词:
数字化 红色文化 传承 深圳党史馆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慧真 庄云勇
南音也称为"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是连系闽台及东南亚华侨华人的精神纽带。通过调查分析南音保护传承的主要方式及其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将南音资料进行全面数字化,建立南音文化数据库,改变传统南音资料不易保存、不易传播的局限性,使南音突破时空障碍,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为推动"一带一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伟 许鑫 周凯琪
旨在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中的传承可视化研究,揭示其中的隐含信息和传承规律。首先讨论相关学科领域研究,继而尝试将时间维度传承可视化与空间维度传承可视化结合起来,实现一种新的可视化表达方式,即非遗数字资源中基于时空维度的传承可视化。在此基础上,以湖口青阳腔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例,对基于时空维度的传承可视化进行探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晓芬 宋高安
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与北京故宫同时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历代长城担任着军事、经济、文化等功能,如今逐渐演变为文化遗产、旅游圣地。认识、了解长城,"读懂长城",能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有利于中国文化以更好的姿态"走出去"。帝都绘工作室主编的《长城绘》一书介绍如何结合现代科技对长城进行全方位的科普,并以长城信息图式的科普方式来分析数字文化传承的意义。
关键词:
《长城绘》 文物数字化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洁
数字化不仅使得家族企业可以拥有传承的"操作系统",更重要的是:二代企业家已从被动继承父辈历史成果转为主动创新,为自己赢得主动权,为企业赢得未来。改革开放40年,越来越多的"创一代"进入退休序列,今后5到10年间,将有越来越多的二代企业家从父辈手中接棒,继承家业。然而,新旧经济形态的快速交替以及互联网化、数字化带来的市场竞争环境变化,使得二代企业家在传承家业的
关键词:
家族企业 传承 创新 数字化 操作系统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贾翠玲
数字化保护是红色文献的有效保护方式。文章以《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全文数据库》建设为例,介绍了延安时期中共中央机关报数字化保护的意义、数据库组织实施、数据库功能及价值,并总结了数据库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以期对红色文献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何晓宁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提升文化自豪感,国家大力提倡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以南京为例,通过分析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从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3个方面阐述了非遗文创产品对传承非遗文化、打造城市品牌、弘扬地区精神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南京非遗文创产品的具体发展情况论述了创新性发展非遗文创产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
非遗 文创产品 城市文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明确提出数字中国战略。2019年,四川省被正式确定为六个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之一,为全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探索经验和路径。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以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为导向,以校企跨界科技研发为抓手,教师团队深入了解企业"硬核科技",实现了"数字技术+财经商贸"的融合,找到了服务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的切入点。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宁
在数字化的时代,数字传承成为了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措施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消费者观念的转变,非遗服饰既面临着被遗弃和淘汰的危险,又迎来了新的消费热潮。因此,本文将探讨非遗服饰的数字传承和消费意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数字化传承 非遗服饰 消费意愿 历史文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方巧玲 杨春瑞 张徐瑞 聂新来 徐慧
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传统企业亟需数字化转型;同时大量家族企业面临内部“更新换代”,传承是否成功是企业长久发展的重要前提。基于此,文章选取姚记科技这一典型家族企业,分析其如何在代际传承中通过战略重构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并讨论其战略重构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家族企业二代继承人会在企业战略层面实施重构,总体呈现战略重构和代际传承二者并行的模式;家族二代涉入程度越深,企业在转型和重构中就越有可能实施多元化战略,且短期业绩虽存在不确定性,但长期呈现螺旋式上升;代际传承能够为企业的渐进式战略重构提供机遇,而战略重构的成功能够加快实际控制权转移的速度,进而促进代际传承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家族企业 代际传承 战略重构 数字化转型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建伟
文章阐述全面收集梅州地区传统客家山歌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建设,构建数据库、利用多媒体文化平台进行特色艺术资源共享利用的实践过程。基于数据库平台构建和信息资源组织视角,探索依托特色数据库开展特色信息服务、进行地区传统民俗艺术文化保护传承的举措。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荣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机制。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有的传承场域、传承主体和传承方式遭受破坏和异化,并呈现出意识不明、实践缺失、资源匮乏等困境。鉴于职业教育与非物质文化传承存在互动的耦合效应,既能够推进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又能够达到传统与现代、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融合,因此,以布依族"八音坐唱"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缩影,积极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和实施路径,通过形成专业群落、构建课程体系、引入民间艺人、加强校企合作、运用现代技术等手段,能够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特色"体系的建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艺术类高职院校文化传承与创新探究——以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实践为例
高职院校生态化课程构建策略——以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以技能竞赛推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以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例
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南通理工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学生自卑心理调查与干预策略研究——以某职业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中的角色定位及功能重构研究
高职学生在线开放课程学习体验研究——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农类专业学生农业创业探索——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类学生学习情况研究——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初探——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