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07)
- 2023(13915)
- 2022(12165)
- 2021(11591)
- 2020(9518)
- 2019(22003)
- 2018(21825)
- 2017(42350)
- 2016(23245)
- 2015(25711)
- 2014(25767)
- 2013(25139)
- 2012(23158)
- 2011(20899)
- 2010(20792)
- 2009(18983)
- 2008(18554)
- 2007(15998)
- 2006(13952)
- 2005(12007)
- 学科
- 济(87802)
- 经济(87684)
- 管理(63656)
- 业(59953)
- 企(50456)
- 企业(50456)
- 方法(41414)
- 数学(34193)
- 数学方法(33744)
- 财(23038)
- 农(23008)
- 学(22495)
- 中国(22175)
- 业经(20556)
- 理论(17900)
- 地方(17794)
- 农业(15802)
- 制(15581)
- 和(14955)
- 贸(14842)
- 贸易(14837)
- 易(14374)
- 务(14181)
- 财务(14114)
- 财务管理(14088)
- 技术(13833)
- 环境(13668)
- 融(13595)
- 金融(13593)
- 银(13585)
- 机构
- 大学(330049)
- 学院(327179)
- 管理(128461)
- 济(123612)
- 经济(120816)
- 理学(112150)
- 理学院(110798)
- 研究(109456)
- 管理学(108775)
- 管理学院(108171)
- 中国(78947)
- 科学(70591)
- 京(70010)
- 财(58513)
- 所(55014)
- 农(52457)
- 研究所(50743)
- 业大(49180)
- 中心(48490)
- 财经(47587)
- 范(46532)
- 江(46136)
- 师范(46097)
- 北京(43922)
- 经(43331)
- 农业(41404)
- 院(39881)
- 州(38180)
- 师范大学(37658)
- 经济学(37480)
- 基金
- 项目(228484)
- 科学(179640)
- 研究(166524)
- 基金(165971)
- 家(145319)
- 国家(144123)
- 科学基金(123161)
- 社会(104075)
- 社会科(98453)
- 社会科学(98430)
- 基金项目(88756)
- 省(88680)
- 自然(80754)
- 自然科(78838)
- 自然科学(78816)
- 自然科学基金(77411)
- 教育(76447)
- 划(75479)
- 资助(68058)
- 编号(67438)
- 成果(55649)
- 重点(51203)
- 部(50391)
- 发(48513)
- 创(47453)
- 课题(46444)
- 创新(44179)
- 科研(43841)
- 教育部(43095)
- 国家社会(42487)
- 期刊
- 济(132225)
- 经济(132225)
- 研究(93652)
- 中国(55916)
- 学报(54634)
- 科学(50171)
- 农(47557)
- 管理(44599)
- 财(42733)
- 大学(40718)
- 教育(38336)
- 学学(38267)
- 农业(33585)
- 技术(25273)
- 融(25071)
- 金融(25071)
- 财经(22564)
- 业经(21733)
- 经济研究(20805)
- 经(19216)
- 图书(17655)
- 问题(17342)
- 业(17027)
- 科技(15856)
- 版(15792)
- 理论(15621)
- 实践(14400)
- 践(14400)
- 现代(14378)
- 技术经济(14217)
共检索到4598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钱俊希
什么是地方性?在传统的区域地理学研究中,我们习惯于将地方看作是一系列彼此间具有显著差异的区域单元。通过识别特定的地理空间中独特的属性或要素,区域地理学家通过特定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人为地划分出地方的边界。无论是经济地理学研究中对于经济区的划分,还是传统的文化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陶伟 程明洋
在西方文化中,关于空间的主流观点在很长一段时间由一种被称为"伽利略-笛卡尔"(Galilean-Cartesian)的哲学所统治。这种观点首先是从笛卡尔(Descartes)全面而清晰的理性学说中产生的,其通过定义物质客体的第一属性"外延"(即物质的可测量属性,如长度、深度、宽度),而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威
以“地方”为单位的研究在当代人类学领域已经公认为一种对传统研究单位的范式革命。社会现实使得人们在心理上对个性化、特色化、地缘化、族群化的地方性文化有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在区域旅游中,旅游的景观大都属于地方性的文化内涵,具有明确的“地方知识”色彩。旅游文化远比身体上的旅行更为丰富。作为一种旅游的客观,它事实上是游客“准备”到其他地方去观察和体验。以及那些被观光的人民和地方所做的“准备”。旅游有助于提升对地方化知识的了解。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东道主社会对自己地方化知识的自我认同程度。
关键词:
区域旅游 地方性知识 地方性表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唐文跃
地方性是指一个地方拥有的特质,是一个地方所具备的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独特性。独特性是地方性的基本含义,自然地理环境的独特性是自然形成的,社会文化方面的独特性则需要长期的积累并得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邓勇勇 魏向东
记忆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也与我们日常生活及社会发展紧密相关。近些年,记忆研究在旅游学中逐步得到关注,并成为旅游体验中的热点话题。文章梳理了旅游体验中记忆研究的基本概况和相关议题,从难忘的旅游体验、记忆的影响因素、记忆的作用、记忆的建构机理与模型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展现旅游体验视角下记忆研究的发展脉络和丰富意义。英文文献研究以心理学领域为主,以记忆中的情感话题为核心,形成了“难忘的旅游体验”这一特定概念,研究注重理论的实践指导价值。中文文献研究偏重于社会学领域,以社会文化领域的记忆研究理论为基础,以记忆的主客构建和外部环境因素为核心。文章通过中英文文献比较,归纳研究思路、方法和理论,总结差异形成共识,旨在反映旅游体验中记忆研究的基本态势,并为后续研究提供经验借鉴和思路启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包军军 白凯 黄清燕
反思性研究是20世纪以来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特征,然而在旅游者行为研究中有所或缺。为此,文章选取了反思性研究的重要概念——主位(emic)与客位(etic),在历时性梳理其诞生与发展的基础上,利用范式的3个基本结构剖析了其内涵,提炼了有益于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启示。研究发现,主-客位视角具有一致的本体论追求目标,且是新型的认识论组织原则和特殊的方法论理解框架。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其对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启示:在本体论层面,需要重视和宽容对待旅游者主位知识并充分结合主-客位知识的优势;在认识论层面,需要厘清不同研究取向间的差异和联系,实现他学科理论的"旅游化"过滤和特有理论的建构;在方法论层面,其分别为方法的区分和应用提供了一种相对的意义性认知标准和互补的实践逻辑。此外,文章还分析讨论了其在旅游者行为知识产出过程中(识别研究对象、采用适宜方法、获得可靠知识)的重要作用,用以响应社会科学发展中的反思性要求,勉力促进旅游者行为研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韩磊 徐菲菲 李心茹
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新时代旅游研究要求融合本土要素,探索具有时代性、中国特色的知识体系。地方性知识是民族学和科学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最初由人类学家格尔茨提出,表明了对西方传统科学价值观的反思,该视角的引入有助于理解、解构中国旅游研究的本土知识系统。研究表明,地方性知识观念形成了原初民族学意义、微观权力塑造的政治学意义到劳斯科学哲学意义的概念连续谱,旅游研究与其双向互动,可构成“描述、发掘、创新”不同内涵地方性知识的二元连续谱。文章统计和梳理了2011—2021年8本代表性中文和英文期刊的中国旅游研究文献,并结合“二元连续谱”和旅游知识论对其中与地方性知识紧密相关的591篇文献进行主题分析,归纳出18个有关的中国旅游研究版块。文章最后指出了地方性知识谱系对旅游知识论的意义及进一步研究的可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程进 陆林 晋秀龙 黄剑锋
为探讨山地旅游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在参阅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山地旅游研究进展。从研究内容、研究结果等方面论述了国外山地旅游研究进展,按时间进展将国内山地旅游研究划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深化阶段,每一阶段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表现特征都有较大差异。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分析了国内外山地旅游研究差异。从山地旅游发展及研究现状来看,今后山地旅游研究应创新和改进研究方法以及技术路线,加强旅游发展条件下的山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研究新的要素在山地旅游发展中的作用过程和作用机制,加强不同时空尺度条件下的山地旅游发展特征、演化过程和演化规律研究。
关键词:
山地旅游 研究进展 比较研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静 章锦河 刘泽华 周晶 杨璐
作为现实旅游者分享旅游经历和情感的虚拟平台,旅游博客逐渐成为潜在旅游者出游决策的参考依据,已引起学术界和旅游管理者的高度关注,成为旅游研究新的重要对象。通过对国内外旅游博客研究的相关文献的梳理,从旅游博客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两个角度进行评析。在研究内容方面,目前国内外主要从博主、博文、博客技术等3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中,博主研究包括博主的人口学分析、博文写作分析和旅游行为分析,博文研究包括博文对潜在旅游者的作用分析、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的作用分析及对旅游营销的作用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国外相关研究比较深入,而国内主要是借鉴国外研究方法进行实证研究以及旅游博客的营销作用分析。在研究方法方面,国内外主要通过网站搜集渠道进行信息获取,应用内容分析法与叙事分析法进行博客分析。最后,文章提出3点研究展望:①在研究尺度方面,需加强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的博文对比分析;②研究内容方面,应拓宽研究视角,充分利用博客中的图片等有用信息,通过实地调研数据的佐证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③研究方法方面,国内研究应该在引介国际前沿理论和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增强区域性研究,构建中国特色的旅游博客研究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千慧 陆林
文章分析旅游用地的概念,研究近30年国内外旅游用地文献。研究发现,国外旅游用地研究起步较早,成果较多,主要集中在旅游用地模式及空间分布、旅游用地评价、旅游用地相关者态度、旅游用地开发及可持续管理等方面。国内近年来开始关注旅游用地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用地评价、旅游用地土地变化、旅游房产、旅游度假区土地利用、旅游用地类型及功能结构、旅游用地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等六大方面。文章对今后我国旅游用地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旅游用地 进展 启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钟士恩 张捷 张宏磊 柯立 尹力杰 李倩
随着旅游全球化趋势的增强,边缘地区越来越被整合到整个世界旅游体系中。边缘地区的原野性和未被破坏的自然环境符合了旅游者对"基于自然的旅游"的需求。边缘地区往往想通过发展旅游,改变落后的现状,但边缘地区的若干先天不足则构成制约条件,限制其可持续发展。边缘发展旅游面临的问题是什么?会产生哪些经济、社会、环境影响?能否缩小区域差异?是否已有一些成熟的经验?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国外边缘旅游的概念、特征、发展的主题、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熟经验进行了回顾,以期对我国旅游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旅游的可持续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程平平 杨效忠 彭敏
伴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以及出游意愿的增强,旅游大众化、常态化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黄金周"假期期间,游客出行数量激增,造成部分景区游客数量暴涨,旅游拥挤现象十分严重,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旅游拥挤造成的景区生态环境恶化、游客满意度下降等问题亟待解决。文章在国内外旅游拥挤相关文献的检索和分析基础上,总结了国外关于旅游拥挤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国外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于旅游拥挤与密度、影响旅游拥挤感知的因素、旅游拥挤准则等方面;而国内旅游拥挤相关研究关注点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异,更加侧重于旅游容量、社会承载力等
关键词:
旅游拥挤 研究进展 启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新歌 孔钦钦 席建超
作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边境旅游的发展对繁荣边疆经济、巩固边疆稳定、促进国家对外开放、国际经贸合作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边境旅游业迅速发展,有关边境旅游的学术研究文献也逐渐增多,也有不少学者做了相关文献的综述。但是,这些综述多集中在国内边境旅游方面,很少关注到国外边境旅游的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界对我国边境旅游发展的综合理解。因此,本文在梳理国内外边境旅游文献的基础之上,对国内外边境旅游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该综述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①基础理论研究;②边境旅游需求研究;③边境旅游供给研究;④边境旅游综合效应研究;⑤边境旅游管理与调控研究。通过五个方面的研究,本文发现:与...
关键词:
边境旅游 研究进展 启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邓涛涛 王丹丹 刘璧如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其经济贡献日渐突出,目前对"旅游经济"的学术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尽管"旅游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假说"已成为旅游经济学的主流观点,然而一些地区的实践却表明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持续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当前国内外学者主要是借鉴资源经济学中的"资源诅咒"理论,来探究为何一些地区旅游业发展在长期可能会面临风险与挑战。通过对相关文献梳理,文章对旅游业"资源诅咒"现象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框架和实践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整合与分析,并对旅游业"资源诅咒"现象产生原因进行了归纳。文章认为针对"旅游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假说
关键词:
旅游发展 经济增长 资源诅咒 “荷兰病”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邓涛涛 王丹丹 刘璧如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其经济贡献日渐突出,目前对"旅游经济"的学术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尽管"旅游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假说"已成为旅游经济学的主流观点,然而一些地区的实践却表明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持续促进作用并不明显。当前国内外学者主要是借鉴资源经济学中的"资源诅咒"理论,来探究为何一些地区旅游业发展在长期可能会面临风险与挑战。通过对相关文献梳理,文章对旅游业"资源诅咒"现象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框架和实践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整合与分析,并对旅游业"资源诅咒"现象产生原因进行了归纳。文章认为针对"旅游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假说"研究,今后应该加强更深层次的影响机制的讨论,研究重点要从"能否促进"向"如何规避风险、持续促进"转变。
关键词:
旅游发展 经济增长 资源诅咒 “荷兰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