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70)
2023(13618)
2022(11826)
2021(11361)
2020(9289)
2019(21764)
2018(21669)
2017(40544)
2016(22578)
2015(25206)
2014(25257)
2013(24278)
2012(22143)
2011(19598)
2010(19877)
2009(17511)
2008(16946)
2007(14740)
2006(12632)
2005(10824)
作者
(62177)
(51309)
(51237)
(48610)
(32818)
(24669)
(23255)
(20334)
(19595)
(18520)
(17708)
(17221)
(16280)
(16252)
(15906)
(15710)
(15426)
(15368)
(14712)
(14637)
(12749)
(12741)
(12500)
(11747)
(11641)
(11604)
(11444)
(11347)
(10384)
(10245)
学科
(81626)
经济(81545)
管理(67360)
(61941)
(53816)
企业(53816)
方法(41328)
数学(35829)
数学方法(35187)
中国(22414)
技术(20549)
(20519)
(20072)
业经(18731)
理论(18409)
(18024)
地方(17061)
教育(13894)
农业(13870)
(13729)
(13494)
技术管理(13169)
环境(12712)
(12681)
贸易(12669)
(12546)
教学(12511)
(12385)
财务(12312)
财务管理(12287)
机构
学院(303327)
大学(300271)
管理(122566)
(110709)
经济(108005)
理学(106992)
理学院(105814)
管理学(103577)
管理学院(103023)
研究(94972)
中国(68960)
(63942)
科学(61326)
(50166)
(46623)
业大(45547)
(45300)
(44390)
中心(43773)
研究所(42715)
(41429)
师范(41036)
财经(40326)
北京(40315)
技术(37944)
(36939)
(36670)
农业(35307)
(35135)
师范大学(32656)
基金
项目(213329)
科学(167597)
研究(159043)
基金(151004)
(130850)
国家(129686)
科学基金(112450)
社会(96312)
社会科(91150)
社会科学(91127)
(87120)
基金项目(80336)
教育(76678)
自然(73853)
(72421)
自然科(72211)
自然科学(72199)
自然科学基金(70840)
编号(66558)
资助(62525)
成果(53513)
(48124)
重点(47908)
课题(47249)
(45983)
(44738)
创新(44105)
项目编号(41253)
大学(40302)
科研(40301)
期刊
(116476)
经济(116476)
研究(85315)
中国(62568)
教育(48710)
学报(46648)
管理(46594)
科学(42750)
(40129)
(37286)
大学(35551)
技术(33148)
学学(32960)
农业(28720)
(21285)
金融(21285)
业经(19352)
图书(18549)
财经(18426)
经济研究(18132)
科技(17241)
职业(15816)
(15718)
技术经济(15687)
(15585)
理论(14498)
问题(14359)
(13710)
论坛(13710)
统计(13673)
共检索到434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蒋毅坚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我国逐渐建立起培养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分类办学体制。学术型人才在精英教育阶段已积累丰富经验,技能型人才在政策推动下已取得一定成果,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方法还不够明确。地方工科院校立足地方、服务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永利  江涛涛  姜鸿  
以石化为背景的工科高校文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存在实力薄弱、发展缓慢、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应明确发展思路,彰显石化特色,发挥学科和地方经济发展优势,不断推进文科应用型创新人才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文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走出一条既不同于综合性大学和单科学院,又不同于纯财经类院校的人才培养之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冠中  谭平  王骏飞  
当前,在“新工科”的建设过程中,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必须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高质量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实际技术能力为基础,以当前产业所需为导向,创设相应的教学课程与培养计划,以此达到人才培养与产业所需的高度契合,保障“新工科”背景下的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柯勤飞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应围绕应用创新来确定自身发展的方向定位,将培养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作为使命追求。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以能够在真实情境下创造性解决复杂问题为典型特征,涵盖价值观念、能力体系和知识结构等多方面的融会贯通。培养这一类人才,需要从教育产出的角度梳理和聚焦其所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树立思教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创教融合、通专融合和跨学科交叉融合等理念,综合运用多种实践策略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斌  吴瑾瑾  韩作生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地方财经院校在规模、数量、办学质量和层次等方面都得到了质的提升和发展,但也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在"校校办财经"的格局中,众多重点大学(包括5所高水平财经大学)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和雄厚的办学资源,在财经高等教育竞争中抢占了优势。为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获取更多办学资源,许多地方财经院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顾永安  何东亮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创新人才的一种类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既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也是时代赋予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历史重任。本文以常熟理工学院的实践为例,从开展校园创新活动、推进学分制管理、重视课程改革、推进研究性教学、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坚持校企互动发展等六个方面,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宋广元  李永平  刘云利  
如何独辟蹊径,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成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能否达成的关键。应用型人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应用性,作为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其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以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为支撑,以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着力构建适应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宋广元  李永平  刘云利  
如何独辟蹊径,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成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能否达成的关键。应用型人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应用性,作为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其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以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为支撑,以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着力构建适应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许为民  张国昌  
我国的自主创新在目前阶段主要以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因此,应用型创新人才应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主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可以进一步分为理论性、设计性、技能性、操作性四个层次,不同层次的人才在自主创新中承担着不同的作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特点决定了其培养方式必须区别于传统的学术型教学,而强化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主要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宁兴旺  
市场经济潮流下的竞争激烈化和信息科技发展的高速化条件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逐步为社会所重视,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则是应用型人才的主力军,提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培养其成为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本文通过诠释应用型人才培养,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出发,探究如今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对于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有指导意义。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颜伟  袁清和  孙佳欣  欧龙飞  
培养符合创新型社会发展需求和与国际接轨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各高校工业工程专业需要长远规划的问题,因此测度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认证标准的响应契合程度是评价该模式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为了构建一套良好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基于能够全面表达模糊性和随机性特征的云理论,确立了7级测度云标尺,根据云理论扩展标度的层次分析法为培养模式各要素指标分配了权重,构建了响应云的测度模型,通过计算响应云与标尺云的贴近度确定隶属等级,实现了"培养模式—认证标准"响应性的有效测度。最后,将该测度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采用云理论构建了响应云的测度模型,实现了"培养模式—认证标准"响应性的评价,并客观表达了测度本身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包含的要素中,"教育理念B2"和"培养过程B4"占据了60%以上的比重,高校只有在这两个要素上取得较好的分值,才能提高培养模式对通用标准的响应契合程度。为今后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制定契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华峰  李清芳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文章围绕美国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进行了论述。作者认为,美国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其自身优势,我国应充分借鉴其特点,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育方法和手段,构建多元化教学体系,提高校企合作水平,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自己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甄增荣  张旭  
随着数字出版时代的来临,我国出版产业面临挑战的同时也伴随着机遇。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就成了出版业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的关键。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是由不同于传统型出版编辑人才的知识与实践架构而成。知识能力结构、高校培养、企业平台、社会培养模式,都是培养数字出版人才的关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家明  
本文基于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现状,从研究的重要意义、具体内涵、培养模式及其实践等三个方面重点开展研究,构建了基于专业定位和行业应用背景、适用于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新课程体系,探索建立了基于专业引导和项目驱动面向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高申  
应用型创新人才主要特征是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将科技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WSR系统方法是从系统的角度,综合考虑"物理""事理"和"人理"三方面因素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的方法。本研究运用WSR系统方法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要确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和以"应用"为导向的培养目标;要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重视专业教育,又要重视人文教育,使之相互融合,相得益彰;要改革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高度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抓好实践教学,并在实践教学中大力抓好校企合作,使学生具有新时代适应社会需求的真才实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