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71)
- 2023(3083)
- 2022(2587)
- 2021(2662)
- 2020(2239)
- 2019(4999)
- 2018(4863)
- 2017(9066)
- 2016(5238)
- 2015(5819)
- 2014(5739)
- 2013(5683)
- 2012(5247)
- 2011(4128)
- 2010(4212)
- 2009(3777)
- 2008(4045)
- 2007(3437)
- 2006(2886)
- 2005(2559)
- 学科
- 财(21531)
- 管理(19411)
- 济(16372)
- 经济(16356)
- 业(15241)
- 企(13427)
- 企业(13427)
- 财政(12144)
- 政(9778)
- 务(8728)
- 财务(8727)
- 财务管理(8680)
- 方法(8666)
- 企业财务(8323)
- 数学(7837)
- 数学方法(7745)
- 中国(6700)
- 制(6441)
- 地方(5301)
- 度(4803)
- 制度(4798)
- 农(4480)
- 体(4362)
- 策(4138)
- 体制(3866)
- 家(3840)
- 银(3787)
- 银行(3784)
- 国家(3676)
- 出(3659)
- 机构
- 大学(60414)
- 学院(59748)
- 济(24593)
- 经济(24077)
- 财(23202)
- 管理(22308)
- 研究(19566)
- 理学(19007)
- 理学院(18817)
- 管理学(18473)
- 管理学院(18358)
- 中国(17476)
- 财经(13749)
- 经(12476)
- 京(12390)
- 科学(11342)
- 中心(10298)
- 财经大学(9940)
- 江(9923)
- 所(9695)
- 财政(8987)
- 研究所(8187)
- 经济学(8170)
- 政(7952)
- 北京(7830)
- 省(7714)
- 农(7478)
- 经济学院(7440)
- 州(7340)
- 业大(7164)
- 基金
- 项目(38752)
- 科学(30111)
- 研究(29171)
- 基金(28368)
- 家(24350)
- 国家(24152)
- 科学基金(20911)
- 社会(18682)
- 社会科(17773)
- 社会科学(17765)
- 基金项目(14907)
- 省(14777)
- 教育(13547)
- 自然(12814)
- 自然科(12556)
- 自然科学(12551)
- 自然科学基金(12322)
- 划(12004)
- 资助(11673)
- 编号(11561)
- 成果(10400)
- 部(8880)
- 重点(8766)
- 性(8175)
- 国家社会(8173)
- 创(8100)
- 项目编号(7984)
- 教育部(7930)
- 课题(7844)
- 科研(7772)
共检索到1031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何加明 杨潇
财政幻觉(Fiscal Illusion)是存在于世界各国的一种经济现象。文章将财政幻觉理论和我国实际相结合,对财政幻觉的表现形式和财政幻觉的影响因素从理论和现实角度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显示:税制结构、通货膨胀率和地区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幻觉的重要因素。通过带协变量的财政幻觉模型测算出2007—2015年我国地方财政幻觉指数,结果发现,东、中部地区属于悲观幻觉区域,而西部地区属于乐观幻觉区域。最后,在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基于财政幻觉相关影响因素从税制结构调整、合理调控通货膨胀水平、促进地区均衡发展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闫伟 宫善栋
中国的宏观税负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历年《福布斯》发布的税负痛苦指数排名中,中国大陆排名均十分靠前,国内学者对于中国宏观税负水平高低也有不少争论。但在以往对宏观税负的研究中,纳税人的主观税负痛感往往被忽视。本文基于财政幻觉的视角,通过对政府各类收入施加权重来调整并重新测算税负痛感指数,借此来考察中国纳税人的主观税负痛感,并通过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来衡量中国实际税负痛感水平高低。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税负痛感在全球58个国家中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并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小悦 范辉政
财政信息问题非常重要。最优信息系统选择理论认为,决策系统由信源、信道和决策规则组成。决策系统的所有构成内容都与信息有关,决策实际上是对已知信息或未知信息的可能状态的判断和处理。信息是决策的依据,对信息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研究形成了风靡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诗举
财政幻觉(Fiscal Illusion)形成于纳税人(投票者)对税收负担的错觉。按照其对纳税人的影响不同,财政幻觉分为乐观幻觉和悲观幻觉:乐观幻觉是指纳税人低估公共品价格(税收),悲观幻觉是指纳税人高估公共品价格(税收)。按照其产生的原因划分,财政幻觉包括政府主动创造幻觉和财政制度派生幻觉:政府主动创造幻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群力 李永海
财政幻觉是世界各国(地区)普遍存在的一个经济现象。本文在对财政幻觉内涵重新界定的基础上,首次分析了我国地区财政幻觉的影响因素,采用MIMIC模型测算了我国30个地区2006-2013年的财政幻觉指数,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财政幻觉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西部地区最高,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低,各地区财政幻觉指数与人均GDP显著负相关。研究还发现,地方财政负担水平、间接税占比、税收HHI指数、自我就业率、教育水平和CPI指数是影响地区财政幻觉的主要因素,而较高的财政幻觉则不利于财政透明度的提升。因此,政府应降低财政负担,优化政府支出结构,改革完善税制结构,鼓励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提高居民受教育...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孟庆瑜 吕庆明
行为经济学与财政幻觉共同的基础是认知偏差,在此基础上财政幻觉具有乐观和悲观两种不同的类型。相较于乐观的财政幻觉而言,悲观的财政幻觉是实现财政民主的更优选择。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禀赋效应、现状偏见、锚定效应、心理账户理论可以解释财政幻觉产生机理,并深化对财政幻觉现象的认知。通过对上述行为经济学原理的正向或逆向应用,财税制度安排可以产生乐观或悲观不同的财政幻觉。在财政民主的背景下,制度选择过程中可以借助财税制度产生的悲观的财政幻觉来觉醒纳税人的民主观念和权利意识,为财政民主的实现奠定观念内核。
关键词:
财政幻觉 行为经济学 原理应用 制度选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铭洪 罗振华
一、财政幻觉假说的发展历史财政幻觉(Fiscal Illusion)假说是用以解释政府规模增长的公共选择理论之一,它认为由于财政收支过程的混沌性产生的对税收负担的错觉,投票者-纳税人往往低估税收价格,导致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增加,以至于支持了较高的公共支出水平。财政幻觉假说可以追溯到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穆勒认为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邹洋 闫浩 纪慧美
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7-2015年的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验证直接税和非税收入的财政幻觉效应在我国是否存在。结论表明:对于人均各类财政支出,特别是人均第二类(民生性)支出和第三类(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支出,直接税和非税收入的财政幻觉效应突出,其中企业所得税的财政幻觉效应最大,其次是非税收入,个人所得税最小。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直接税 非税收入 财政幻觉 财政支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琳 汤蛟伶
本文试图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来分析由税制结构导致的财政幻觉所起的作用,解释财政幻觉是通过何种途径影响到政府规模的变化,并运用一些计量处理,验证财政幻觉与政府规模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对我国目前应该如何限制政府规模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税制结构 财政幻觉 政府规模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金全 潘雷 何筱薇
在财政支出中,由于公众无法正确识别公共物品价格,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预期幻觉"和"赤字幻觉"。这些"财政幻觉"导致公众低估公共物品价格,从而形成公共物品一定程度上的供给短缺,体现在政府投资需求快速增长,最终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实证检验发现,我国经济当中同时存在"预期幻觉"和"赤字幻觉",为此需要适当降低公共物品支出,注重财政支出的产出效果,以增强积极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财政幻觉 预期幻觉 赤字幻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一花 乔敏 董旸
土地财政是"财政分权"与"政绩竞争"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土地财政影响预算内支出结构的研究发现,土地财政并没有减轻预算内投资建设的激励,"重投资、轻服务"的支出结构也没有得到矫正,这对建立全口径预算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出严峻挑战。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龚锋 陶鹏
本文基于我国县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和非对称反应模型,考察了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地区间税收竞争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存在显著的税收竞争行为,并且以“竞次”特征为主,而转移支付制度整体上能够有效地缓解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同时,转移支付的政策效应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当转移支付力度过高时,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行为没有显著影响。从不同类型转移支付的影响来看,一般性转移支付能够发挥弱化地区间税收竞争行为的作用,税收返还在考虑经济因素后则会加剧地区间的税收竞争,专项转移支付则没有显著影响。机制检验的结果表明,转移支付对地区间财政支出竞争具有显著的激励效应,从而有助于降低地方政府参与税收竞争的力度。本文的研究对于完善中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及引导地区间良性税收竞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何代欣
振兴实体经济与实现财政转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两项重要工作。从政策层面的供给侧改革切入,有助于厘清实体经济与财政转型的互动关系与内在机制。实体经济面临全要素生产率及投资收益率降低、区域分割与垄断导致市场边际增量减小、开放经济条件下消费溢出等严峻现实。财政转型亦遭遇为工业国打造的财政制度不适用、碎片化市场主体影响分税制财政体制运行、国际税收竞争与定价机制变化的冲击等结构性难题。研究认为应致力于实现实体经济与财政转型的有效互动。建议积极探索新经济下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稳妥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发挥产业政策
关键词:
实体经济 财税改革 供给侧 现代财政制度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何代欣
振兴实体经济与实现财政转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两项重要工作。从政策层面的供给侧改革切入,有助于厘清实体经济与财政转型的互动关系与内在机制。实体经济面临全要素生产率及投资收益率降低、区域分割与垄断导致市场边际增量减小、开放经济条件下消费溢出等严峻现实。财政转型亦遭遇为工业国打造的财政制度不适用、碎片化市场主体影响分税制财政体制运行、国际税收竞争与定价机制变化的冲击等结构性难题。研究认为应致力于实现实体经济与财政转型的有效互动。建议积极探索新经济下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稳妥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发挥产业政策与金融改革的润滑作用。
关键词:
实体经济 财税改革 供给侧 现代财政制度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兰 汪应宏 徐春鹏 王健 彭山桂
以广东省为例,利用2007-2013年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和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模型,从财政分权和地方官员晋升考核机制两个制度因素视角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以分税制为代表的财政分权和以晋升锦标赛为特征的地方政府竞争均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产生负向影响;由于两者内在的交互影响,财政分权加剧了地方政府竞争对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负向作用强度,这些结果在分别将其他控制变量加入模型时均稳健成立。调整中央—地方政府间财权—事权不对等的局面,改变集中于财政增收和经济增长的政绩考核方式是改善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可行制度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