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06)
2023(13472)
2022(10901)
2021(9965)
2020(8291)
2019(18658)
2018(18145)
2017(35020)
2016(18411)
2015(20723)
2014(20187)
2013(20525)
2012(19316)
2011(17312)
2010(17489)
2009(16832)
2008(16595)
2007(14829)
2006(13280)
2005(12533)
作者
(51225)
(42878)
(42610)
(40824)
(27878)
(20339)
(19246)
(16394)
(16358)
(15426)
(15035)
(14340)
(14005)
(13652)
(13557)
(13082)
(12656)
(12382)
(12255)
(11671)
(10716)
(10374)
(10332)
(9913)
(9715)
(9565)
(9345)
(9170)
(8375)
(8373)
学科
(114234)
经济(114133)
(82365)
(74516)
企业(74516)
管理(69421)
方法(45349)
数学(37035)
数学方法(36919)
业经(31218)
(30365)
(28509)
中国(26106)
地方(22367)
(20989)
财务(20983)
财务管理(20956)
农业(20868)
企业财务(19920)
(18661)
(18510)
贸易(18499)
(17977)
技术(17195)
(16536)
(16146)
(16009)
(15624)
环境(14011)
理论(13864)
机构
学院(280552)
大学(275506)
(143015)
经济(141045)
管理(112790)
理学(96578)
理学院(95709)
管理学(94902)
管理学院(94354)
研究(93930)
中国(76938)
(65323)
(56422)
财经(51811)
科学(48255)
(47236)
经济学(46413)
(45509)
经济学院(41877)
中心(41383)
(41323)
研究所(40321)
(39266)
财经大学(38204)
北京(35983)
商学(33819)
商学院(33517)
(33206)
业大(33141)
(32147)
基金
项目(173731)
科学(141160)
研究(131936)
基金(131755)
(111386)
国家(110446)
科学基金(97875)
社会(91917)
社会科(87553)
社会科学(87531)
基金项目(68594)
(65134)
教育(58666)
自然(58404)
自然科(57127)
自然科学(57114)
自然科学基金(56242)
资助(54079)
(52862)
编号(50227)
(40770)
国家社会(40037)
成果(39646)
(38916)
(38802)
重点(38357)
(37071)
教育部(36394)
人文(35976)
创新(35555)
期刊
(165831)
经济(165831)
研究(91391)
(53978)
中国(51271)
管理(47946)
(36848)
科学(34685)
学报(31352)
(29295)
金融(29295)
经济研究(28458)
财经(28340)
大学(25983)
技术(25638)
农业(25515)
业经(25285)
学学(24989)
(24589)
问题(21572)
(19403)
技术经济(18961)
世界(18383)
教育(18008)
国际(16867)
(16235)
统计(14895)
商业(14259)
现代(14158)
经济管理(13800)
共检索到434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尔升  
在现行体制下,我国地方官员在区域经济增长中扮演重要角色,他们对于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不同来源渠道的省委书记、省长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有差异的。本文构造了1992—2007年我国省委书记、省长与其省份经济增长相匹配的面板数据,从个人层面考察了企业背景的省委书记、省长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绩效,定量识别了企业背景的地方官员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就整体而言,企业背景的地方官员对区域经济增长是弱负效应,引入控制变量后呈弱正效应,其影响在0.2个百分点之内。1992年以后来自企业的地方官员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0.8个左右的百分点,企业背景的地方官员对于推进产业发起到了明显...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现祥  王贤彬  舒元  
通常认为地方官员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积极角色,近来国家也有意通过干部交流促进省区平衡发展,但国内还没有定量识别地方官员影响经济增长的文献。本文基于1978—2005年间省长(书记)交流样本构造了省长(书记)与省区相匹配的面板数据,系统地实证分析省长(书记)交流对流入省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即省长交流效应),结果发现,整体而言,省长交流能够使流入地的经济增长速度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这种省长交流效应是通过在流入地采取大力发展二产、重视一产、忽视三产的产业发展取向实现的。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有助于增进对加强干部交流破解省区发展不平衡的理解。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贤彬  徐现祥  
本文尝试在省长省委书记个人层面上系统考察中国省份经济增长。当我们控制了时间固定效应、省份固定效应和常见的决定省份经济增长的因素后,不同类型的省长省委书记的经济增长绩效显著不同:从来源的角度看,来自中央部委的省长省委书记的经济增长绩效并不显著;从离任后去向的角度看,调任中央的省长省委书记在任期间并没有获得显著的更高的经济增长绩效;从任期内的经济增长轨迹看,一部分类型的省长省委书记的绩效显著地呈现倒U型变动,而其他类型的绩效则没有这一特征。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娟  张克中  
利用1996-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财政分权下省级官员异质性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发现:财政分权与碳排放存在正相关关系,分权度的提高不利于碳排放量的减少,这说明财政分权会降低官员对碳排放管制的努力。官员是影响碳排放的重要因素,省级官员职位、来源类别和任期长短的不同对碳排放控制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实证结果显示:相对于京官而言,本省晋升的省长不利于碳排放的减少;加入省级官员来源类别与财政分权的交互项后,本省晋升的省委书记和省长对碳减排的净效应都是正的。随着任期的增加省级官员对碳减排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本省晋升的省委书记对碳排放的影响在直辖市和非直辖市,自治区与非自治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贤彬  张莉  徐现祥  
现有文献已经证实了以经济绩效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的存在,但没有具体分析考核机制在不同类型地方官员中是否存在差异。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陆31个省区的地方官员数据进行检验,文章发现,在省长和省委书记层面,都存在着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相对绩效考核机制。同时,这种机制的强度在两者之间具有差异,在省长层面显得更加重要,而在省委书记层面则相对较弱。这个发现可以从我国政治体制安排的需要和特点上得到很好的解释。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苓玲  任斌  任文晨  
官员交流业已成为我国党政干部管理体制的常态与趋势。在理论上,官员交流对社会保障影响是不确定的,同时,不同性质官员的交流任职对社会保障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本文基于2003-2012年我国省长、省委书记交流任职样本与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评估我国官员交流对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省长、省委书记的频繁交流任职并不利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且省长交流对社会保障的影响强于省委书记交流对社会保障的影响;另外,官员任期与社会保障水平呈"U型曲线"关系。最后得出的研究结论是稳健的,并为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和深化干部管理制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尔升  胡国柳  
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高级化将是必然的趋势,它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中国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中,地方官员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如何定量识别地方官员的影响?本文以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标志,构造了1992-2007年间中国省委书记省长与其相匹配的面板数据。用计量模型方法,从个人特征(企业背景、专业禀赋)方面定量识别了地方官员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个人特征的地方官员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具有异质性:企业背景的地方官员的影响通常是通过控制变量发挥作用才显著的;专业禀赋的地方官员的影响不需要控制变量的作用就显著了,而在稳健性分析中,情况则相反。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今后在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中,如何激励地方官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海生  陈少凌  罗党论  佘国满  
以1999~2013年地级市官员变更为样本,本文实证考察了政策不稳定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官员变更所引发的政策不稳定性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不确定性预期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更为突出。(2)官员变更对经济增长的财政影响总体上要强于其信贷影响,但财政政策渠道传导的主要是官员短视性政策行为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而信贷政策渠道传导的则主要是官员变更引发的政策不确定性预期。(3)经济增长对官员变更有正向的刺激作用,但经济增长风险却是官员晋升体系中的一个负向考核指标。我们还发现,随着科学发展观对官员变更制度中的经济考核指标的弱化,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政策因素和政策风险显著减弱。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周晓慧  邹肇芸  
文章利用除港澳台地区外全国各省份任职的党政主要领导在1994年至2012年的详细信息与省级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省级领导人任期时长与经济增长等绩效指标,与政府开支等工具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地方经济增长率与省级领导人任期时长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而政府收支与任期时长的关系更为复杂。结果说明,以经济绩效考核为基础的政治晋升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地方官员的经济增长行为和财政行为,地方官员或许还面临着其它不同于经济绩效的激励和约束。这一发现契合了最近中央下发的不能简单把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唯一标准的规定,说明建立一个更加全面的官员治理和考核体系势在必行。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树忠  朱一鸣  
根据中国1990—2012年省级官员任职信息的数据,考察具有金融背景的地方官员对辖区金融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总体而言那些具有金融背景的官员到地方任职,会对当地金融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在中国金融改革的不同阶段,这种影响的效果存在差异,在1990年至2000年,不存在显著的影响,而在2001年至2012年,这种影响效果却是比较显著的。进一步讨论这种影响的滞后性和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具有金融背景的官员在地方任职,其执政业绩通常会在2至3年中体现出来。因此,虽然"市场加政府干预"的模式在中国经济转轨期发挥了较大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地方政府的发展职能终会让位于市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朱建军  张蕊  
本文通过构建晋升Probit模型,采用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2000—2014),实证分析了传统经济增长、新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对地方官员晋升的影响。结果发现,近15年来,以固定资产增速反映的传统经济增长与省级官员晋升无显著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与省级官员晋升呈U型曲线关系;互联网经济与省委书记晋升正相关,与省长晋升无关;环保绩效与省级官员晋升呈"倒U"型曲线关系;民生支出与省委书记晋升呈U型曲线关系,与省长晋升无关。这些发现说明经济增长作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激励结构的重要内容,激励指标已经开始逐渐回归理性,民生改善与社会公平也在地方激励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地位,经济社会转型中地方政府围绕GDP...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海洋  林令涛  黄顺武  
由于中国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强大影响力,政府官员变更可能会影响当地部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其中的影响机制有:政策不连续性、官员贪腐行为以及政企关系重新调整等。为此,本文收集了中国1999—2009年2000多任地级市市长和市委书记的数据,并与辖区内的企业匹配来识别地方官员对企业生存的影响。运用Kaplan-Meier乘积限估计方法绘制的生存函数和风险函数图显示,官员变更时企业的生存时间更短、倒闭风险更高。在此基础上运用生存分析模型进行更为精确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官员变更会显著增加企业的倒闭风险,并且这一风险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海洋  林令涛  黄顺武  
由于中国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强大影响力,政府官员变更可能会影响当地部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其中的影响机制有:政策不连续性、官员贪腐行为以及政企关系重新调整等。为此,本文收集了中国1999—2009年2000多任地级市市长和市委书记的数据,并与辖区内的企业匹配来识别地方官员对企业生存的影响。运用Kaplan-Meier乘积限估计方法绘制的生存函数和风险函数图显示,官员变更时企业的生存时间更短、倒闭风险更高。在此基础上运用生存分析模型进行更为精确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官员变更会显著增加企业的倒闭风险,并且这一风险存在多期滞后效应;但官员变更引致的退出风险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有所不同,其中,对国有企业、尤其是非中央国有企业的风险增加尤为明显;任期的稳定有助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并且任期对官员变更导致的风险有调节作用。本文还特别关注了官员自身特征对变更引致风险的影响,发现本地晋升的官员、在出生地任职的官员、学历水平较高的官员引致的企业倒闭风险较低。本研究为如何降低官员变更引发的企业经营风险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决策依据,同时为科学制定官员选拔和任用制度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王贤彬  徐现祥  李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省长、省委书记更替成为一种常态,现有文献忽视了其对辖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在理论上,我们讨论了多种地方官员更替影响短期经济增长的机制,强调省长、省委书记更替会对辖区经济增长带来短期的负面影响。在实证上,我们采用1979—2006年间我国29个省区的官员更替样本进行检验。结果发现,省长省委书记更替对辖区经济增长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的程度因地方官员更替频率、更替的地方官员的年龄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地方官员更替主要影响辖区的短期经济增长波动,并非长期经济增长趋势。本文的发现是稳健的,能够增进对如何现实省区经济平稳增长的理解。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树  高珺  黄世琦  
本文使用中国2000-2013年1 130位地级市市长的信息,探讨了官员晋升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影响官员晋升速度的因素。研究发现,官员晋升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临界值为1/26(即工龄为26年时),且中部地区官员晋升速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强于东西部地区。对官员晋升速度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官员个体特征和政治关系对晋升速度的影响显著为正。具体而言,官员参加工作时的年龄、学历、汉族身份等个体特征对晋升速度有显著影响,性别、专业背景的影响不显著;跨省交流和省级任职经历对官员晋升速度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中央任职经历的影响却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