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17)
2023(11653)
2022(9774)
2021(9089)
2020(7391)
2019(16648)
2018(16056)
2017(30366)
2016(16753)
2015(18828)
2014(18563)
2013(18286)
2012(17283)
2011(15670)
2010(15922)
2009(15026)
2008(15027)
2007(13496)
2006(12122)
2005(11357)
作者
(45950)
(38537)
(38226)
(36855)
(24568)
(18208)
(17385)
(14789)
(14688)
(13895)
(13422)
(12694)
(12575)
(12503)
(12456)
(11966)
(11545)
(11244)
(11177)
(10919)
(9862)
(9412)
(9211)
(8754)
(8748)
(8723)
(8536)
(8420)
(7696)
(7603)
学科
(66749)
经济(66652)
管理(54330)
(47024)
(38416)
企业(38416)
方法(25611)
中国(23892)
(22749)
数学(22723)
数学方法(22473)
(19625)
(19376)
(15870)
贸易(15857)
(15611)
业经(14997)
(13613)
银行(13600)
(13118)
(12921)
(12888)
(12337)
金融(12335)
农业(12059)
(12040)
财务(12007)
财务管理(11974)
地方(11793)
企业财务(11392)
机构
大学(239427)
学院(237834)
(110863)
经济(108785)
管理(89572)
研究(87729)
理学(75650)
理学院(74849)
管理学(73959)
管理学院(73476)
中国(69709)
(56539)
(50792)
科学(46550)
(43049)
财经(42772)
中心(39201)
(39015)
研究所(38280)
(36322)
经济学(35868)
(34444)
北京(33037)
经济学院(32143)
(31818)
财经大学(31678)
(30053)
师范(29850)
业大(28984)
(27908)
基金
项目(150932)
科学(121077)
研究(115853)
基金(112352)
(96930)
国家(96178)
科学基金(82478)
社会(77153)
社会科(73406)
社会科学(73393)
基金项目(57049)
(54893)
教育(53500)
自然(49524)
自然科(48372)
自然科学(48356)
自然科学基金(47545)
(47419)
资助(46924)
编号(45365)
成果(39561)
(36367)
重点(34558)
(34542)
国家社会(33355)
(33036)
课题(32962)
教育部(31907)
(31127)
(31073)
期刊
(126437)
经济(126437)
研究(82428)
中国(54140)
(44605)
管理(35945)
(32620)
科学(31132)
学报(31039)
教育(28300)
(28224)
金融(28224)
大学(24951)
学学(23294)
财经(22468)
农业(22063)
经济研究(21351)
技术(19767)
(19402)
业经(17555)
问题(16455)
(16390)
国际(14744)
世界(14017)
(12186)
技术经济(11484)
现代(10821)
理论(10388)
统计(10202)
(10154)
共检索到3813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兆凌  
基于中国城市层面数据和世界银行调查数据,考察地方官员的基础设施供给行为。研究发现:地方官员中存在“生产型政府官员→基础设施数量→基础设施质量”的传导路径,同时生产型政府官员的角色越强,越有利于提升辖区基础设施数量,但是对基础设施质量的直接影响不确定,而且官员的能力特征对基础设施供给具有重要影响。其中,官员的学历提高有助于提升道路的数量和质量,但是对电力和通信质量具有负向影响;交流官员对基础设施质量具有正向影响,但是“空降型”官员整体上对基础设施数量和质量无提升作用,而在家乡任职的官员则更倾向于推行基础设施数量供给政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李鹏  樊纲  徐建国  
本文对已有基础设施测算文献中的偏误进行了修正,包括调整统计口径使得2003年前后数据可比,重新估算折旧率和基年的基础设施存量。然后,分析了中国基础设施的现状并讨论了未来基础设施投资的方向。测算结果显示,1978—2014年基础设施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9.3%。20世纪90年代以后,基础设施存量的增长速度显著快于GDP的增长速度,并且基础设施存量在资本存量中的占比逐年上升,2002年达到最高点后开始下降。东中西的比较显示,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占比、基础设施在总资本中的占比以及基础设施产出比都显著高于东部和中部。西部地区人均基础设施存量高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并且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率低于中部和东...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夏友富  俞雄飞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健  
中国基础设施投资政策及市场化改革许健中国基础设施投资不足的矛盾已经越来越突出。据统计。1981年至1990年间,中国的交通运输、邮电业的投资的比重只有13.1%,大大低于经济起飞阶段所要求的25%的比重。基础设施发展的超前系数停留在0.1一0.3之间...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秀云  王力  叶其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工业、农业、城市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随着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领域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基础设施投资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加剧、社会资本和民间机构参与度下降、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金融创新严重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波动风险应对机制不完善等。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领域的体制机制桎梏。为此,应进一步深化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超前规划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顶层设计,优化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渠道和运营模式,积极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金融创新,为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创造优良环境,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风险应对机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雪原   许景权   高国力  
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呈现越来越强的融合和关联复杂化趋势。基础设施的系统集成化虽然大幅提升了运行效率、取得了巨大综合效益,但也给基础设施扩展升级和安全防范带来不小挑战。目前,我国基础设施系统集成存在信息化程度不高制约系统集成优化,布局不合理导致连接节点存在间断,基础设施间连接界面柔性不足和应急状态相互支持不够,共建共享不足导致空间资源浪费和相互干扰,基础设施新技术演变不同步形成相互制约,管理体制独立性强、缺乏统筹制约各类设施间相互协作,不同基础设施之间标准不衔接、协议不互认、协调技术落后等问题。应面向正常、应急、升级三种状态,规划、建设、管理三个环节,区域、城市、乡村三类尺度完善基础设施系统集成优化思路。通过大力提升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打通断点,促进基础设施跨领域融合发展,提高基础设施跨领域、跨行业的韧性水平,推动基础设施枢纽、通道和站点共建共享,强化政府和企业管理的跨领域统筹与合作,以支撑我国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重大战略任务的实施。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丁从明  刘明  廖艺洁  
在现有"分权竞争,集权晋升"的官员治理模式下,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承载了地方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主要任务。文章基于省级官员的微观数据,实证研究了地方官员更替对辖区内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行为及地区投资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1)"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效应确实存在,官员更替显著增加了辖区内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官员变动频率的增加则显著带动了辖区内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波动;(2)省级官员的更替与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之间存在可识别的模式:任期初期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即将离任时的避免"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意味着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在官员任职初期逐渐增长,而后缓慢下降,呈现倒"U"形特征。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亮雄  林绍良  王贤彬  杨彩婷  
以目标引领经济发展是中国政府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的伟大实践。基于政府超前引领理论,论证了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增长目标管理,引领和驱动基础设施改善。采用2002—2018年全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基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构造经济增长压力指标,以度量目标引领程度,进而检验目标引领对基础设施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压力对基础设施数量存在正向促进的线性影响效应,而对基础设施质量存在先促进随后转为遏制的"倒U型"非线性影响效应。究其机制,基础设施数量始终能正向影响经济增长,但基础设施质量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门槛值,仅在质量较低时才成立。同时,基础设施数量的促进作用大于基础设施质量。进一步地,研究还发现了经济增长压力影响基础设施的效应只发生在发展程度较低的中西部地区以及2012年之前。研究深化了目标引领理论,厘清了目标驱动基础设施改善进而引领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为有为政府引领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证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智鹏  
文章利用2001~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以及信息基础设施的经济增长效应,并横向比较现阶段这三类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大小。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负向或者不明显的,可能存在过度投资问题;而信息基础设施和能源基础设施在统计上都显著为正,回归系数分别为0.05和0.2。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金戈  
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而深入考察基础设施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依赖于一套完整的全国及省际基础设施资本存量数据。为此,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基础设施投资范围进行了界定,并对官方统计数据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和调整,进而通过永续盘存法分别估算了全国层面1953—2008年以及省际层面1993—2008年各年末的基础设施资本存量。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健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利用外资问题,历来是我国利用外资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期发表的《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外资问题》,从我国的基础设施、基础工业发展规划,外商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潜力,我国制订的有关鼓励政策和措施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这一领域的投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魏新亚  
本文通过对大量统计资料的计算分析 ,直观的反映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构成的地区差异。相比经济发达地区 ,我国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更多的依赖中央投入、财政投入和国有经济投入 ,这种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阻碍了他们获得更多的建设资金。因此 ,更新观念、尽快改革、引入更多的民间资本共同承担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必然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郗恩崇  徐智鹏  张丹  
文章基于2001~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以及信息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探索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中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各个省份2001~2011年的TFP呈递增趋势,但部分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甚至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可能与外部冲击有关;交通基础设施的溢出效应不显著,而能源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存在溢出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永江  
BOT融资方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国际上普遍采用的集资方式。世界各国,特别是亚洲一些国家或地区普遍采用了BOT方式来吸引外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本国的投资环境。例如香港东区港九海底隧道和大佬山隧道,泰国的机场高速公路,马来西亚的南北干线公路等一批耗资巨大的项目,几乎都是通过BOT方式集资修建并投入营运的。据国际有关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昕竹  
基础设施部门是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它与经济增长,减少贫困和保护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因此,世界上各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发展基础设施做为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重要产业政策。 在中国,基础设施主要是由国家控制的。但是,随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