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65)
- 2023(4917)
- 2022(3823)
- 2021(3785)
- 2020(2880)
- 2019(6530)
- 2018(6176)
- 2017(8843)
- 2016(6751)
- 2015(7904)
- 2014(7977)
- 2013(6562)
- 2012(6157)
- 2011(5657)
- 2010(6022)
- 2009(5030)
- 2008(4816)
- 2007(4550)
- 2006(4083)
- 2005(3889)
- 学科
- 教育(21374)
- 中国(12817)
- 管理(12281)
- 济(11722)
- 经济(11715)
- 教学(7915)
- 理论(7659)
- 业(6428)
- 学(5887)
- 财(5250)
- 企(5004)
- 企业(5004)
- 研究(4516)
- 思想(4376)
- 政治(4257)
- 学校(4242)
- 发(4213)
- 思想政治(4048)
- 政治教育(4048)
- 治教(4048)
- 高等(4031)
- 德育(4023)
- 发展(3882)
- 学法(3864)
- 教学法(3864)
- 方法(3796)
- 展(3759)
- 革(3746)
- 改革(3609)
- 地方(3487)
- 机构
- 大学(83655)
- 学院(73844)
- 研究(31748)
- 教育(30922)
- 范(23415)
- 师范(23348)
- 京(20460)
- 济(19493)
- 师范大学(19415)
- 经济(18694)
- 管理(18586)
- 科学(18051)
- 中国(15702)
- 理学(15570)
- 所(15284)
- 理学院(15208)
- 管理学(14596)
- 管理学院(14422)
- 北京(14352)
- 研究所(13788)
- 江(13665)
- 中心(12655)
- 技术(12570)
- 职业(12568)
- 院(12436)
- 财(11652)
- 教育学(11581)
- 州(10483)
- 研究院(10051)
- 业大(9511)
- 基金
- 项目(46993)
- 研究(43527)
- 科学(38104)
- 教育(30717)
- 基金(28818)
- 家(24153)
- 社会(24028)
- 国家(23785)
- 社会科(22389)
- 社会科学(22382)
- 成果(20826)
- 编号(20386)
- 省(20276)
- 划(19504)
- 科学基金(19349)
- 课题(19210)
- 年(16536)
- 基金项目(13824)
- 规划(13801)
- 重点(12656)
- 项目编号(12397)
- 部(12379)
- 性(12232)
- 度(11982)
- 大学(11955)
- 资助(11687)
- 研究成果(11539)
- 教育部(11500)
- 发(11195)
- 一(10853)
共检索到1335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秉琦 贾鹏
地方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提高地方大学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顾客需求说"、"社会需求说"、"知识传承说"三种教育理念支撑下的教育质量观有其合理性与局限性,地方大学应树立满足目标公众要求、着眼人的全面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并存、动态发展、内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教育质量观。
关键词:
地方大学 教育质量观 合理性分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冯超 潘新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而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当前社会上普遍流行着分数论教育质量观、人本论教育质量观、能力论教育质量观等片面的教育质量观,需要我们反思。新时期我们应该立足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内在要求,树立现代教育质量观。现代教育质量观的树立需要从国家、学校、学生三个层面着手进行。
关键词:
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观 社会发展 人的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德红在9月18日的《科学时报》撰文认为,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实践中,应建立起大学教育是一种整体与均衡的完整教育的理念,树立整体知识观,并以此为指导改革大学教育中存在的过度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弊端,使大学教育不仅重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更要培养学生宽广的人生视野和独立成熟的人格,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和谐、健康地发展,毕业后能成功和满意地生活。所谓整体知识观,即认为全部知识是相互关联的,并且可以整合成为一个统一的知识体系。当今社会,在专业知识日趋丰富的同时,也常常导致知识的分离。在大学教育中主要表现为:学生学到的知识处于一种分散、零碎的状态,影响了学生对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伦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人才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人才质量包括“人才”的质量和“教师”的质量两个方面的要求。提高教师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人才质量的不断提高,关键是推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其基本思路是:坚持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服务、为基础教育服务,重构教师教育的理论性课程体系和实践性课程体系。为保证改革后的教师教育课程方案的有效实施,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提供实施课程方案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教师质量 课程体系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邱洪斌
首先从哲学角度提出研究生教育科学质量观的理念,引领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进而以黑龙江省省属高校为例,提出构建由地方政府主导、高校内部监督和社会中介组织参与的地方高校"三位一体式"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最后阐明实现途径与实施策略,保证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建华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既十分鲜明,也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当前社会结构、体制、机制都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在各个领域成为支配资源分配的主要途径,人才资源的配置也将顺从于这个体制的基本规律,未来能够适应这个体制的人才必将更加凸显其综合能力、应变能力、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能力的作用。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家浚
伴随着我国远程教育的蓬勃发展,也产生了许多针对其质量问题的争论与质疑。本文从远程教育的特点出发,对当前存在的将远程教育质量强行向普通学校教育质量看齐的观念与做法进行了简单分析,指出其不合理性,并就建立起符合我国远程教育实际的新型的质量观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
远程教育 质量 质量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和忠
随着近几年全国高校连续扩招,招生人数急剧增加。200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12%,这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但这种持续扩招也引起了社会上和教育界不少人士对教育质量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担心。一方面是高等教育需求持续大幅度上升,另一方面,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彭时代
开放办学是在牢固坚持教育“三个面向”的基础上,使高校办学走出封闭状态,拓展办学思路,拓宽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对内、对外全方位的开放。在新的历史时期,地方院校应树立面向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面向国际的开放办学观念。
关键词:
地方院校 开放办学 观念 教育改革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向东
2019年,我国正式启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的修订工作。本次修订工作首次凝练了义务教育素养模型,研制了素养本位的学业质量标准,明确了新时期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育人要求,为育人方式和评价模式的转型提供了上位的理论依据。合理把握标准所秉持的教育理念,树立素养本位的学业质量观,是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标准,深入推进素养本位课程改革的关键。什么是素养本位学业质量观?
关键词:
学业质量 形成和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翟博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关于发展问题的重大创新。科学发展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各项事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树立并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全面、协调、持续发展,也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期编发一组有关文章,以飨读者。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家学
教育的发展和质量问题,关系国运民生。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也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向未来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高等学校正是这三大战略的交汇点。高等学校一定要深刻领会十八大精神实质,以时不我待和改革创新的精神抓好高等教育工作,为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地培养出符合党的要求和国家需要的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学华
校长应树立发展式现代职责观●赵学华一中小学校长的职责旧中国一般概述为“综理校务”、“主管一切教育事宜”。新中国在沿袭中有所变化。1952年《中学暂行规程(草案)》中概述为“负责领导全校工作”。1978年《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中概述为“校长是学校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永君
领导干部树立求真务实的政绩观,是党的根本性质、面临的任务和从严治党的需要。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种种不正确的政绩观。要树立求真务实的政绩观,领导干部必须加强理论学习,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将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建章立制,建立和完善监督、评价、考核等方面的机制。
关键词:
求真务实 政绩观 树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