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74)
- 2023(12192)
- 2022(10039)
- 2021(9279)
- 2020(7723)
- 2019(17767)
- 2018(17324)
- 2017(34084)
- 2016(18177)
- 2015(19987)
- 2014(19567)
- 2013(18960)
- 2012(17130)
- 2011(15207)
- 2010(14821)
- 2009(13242)
- 2008(12566)
- 2007(10442)
- 2006(8685)
- 2005(7201)
- 学科
- 济(80277)
- 经济(80207)
- 管理(53243)
- 业(48819)
- 企(40564)
- 企业(40564)
- 方法(38573)
- 数学(34691)
- 数学方法(34155)
- 中国(21665)
- 农(18769)
- 财(18194)
- 地方(18050)
- 业经(17463)
- 学(13273)
- 产业(12826)
- 农业(12745)
- 制(12370)
- 技术(12298)
- 环境(12127)
- 和(11626)
- 理论(11614)
- 贸(11397)
- 贸易(11391)
- 务(11193)
- 财务(11149)
- 财务管理(11125)
- 易(11015)
- 企业财务(10605)
- 划(10256)
- 机构
- 学院(247822)
- 大学(246331)
- 济(104490)
- 经济(102515)
- 管理(101996)
- 理学(90253)
- 理学院(89321)
- 管理学(87553)
- 管理学院(87082)
- 研究(79130)
- 中国(56511)
- 京(50543)
- 科学(48498)
- 财(44488)
- 所(37326)
- 中心(37184)
- 财经(36931)
- 业大(36130)
- 农(36004)
- 研究所(34381)
- 江(34115)
- 经(33851)
- 经济学(33241)
- 范(31474)
- 师范(31149)
- 北京(30383)
- 经济学院(30312)
- 院(29134)
- 农业(28282)
- 财经大学(27931)
- 基金
- 项目(183422)
- 科学(147458)
- 基金(136199)
- 研究(132089)
- 家(118533)
- 国家(117649)
- 科学基金(103636)
- 社会(87565)
- 社会科(83440)
- 社会科学(83418)
- 基金项目(72635)
- 省(71881)
- 自然(67379)
- 自然科(65849)
- 自然科学(65836)
- 自然科学基金(64638)
- 教育(60576)
- 划(60260)
- 资助(55201)
- 编号(51682)
- 重点(41375)
- 部(40664)
- 发(40597)
- 成果(39203)
- 创(39149)
- 国家社会(37427)
- 创新(36568)
- 教育部(35427)
- 科研(35071)
- 人文(34838)
- 期刊
- 济(102513)
- 经济(102513)
- 研究(66547)
- 中国(41047)
- 管理(36395)
- 学报(35422)
- 科学(35259)
- 财(33335)
- 农(30778)
- 大学(27455)
- 学学(26140)
- 技术(22625)
- 农业(21510)
- 教育(20022)
- 业经(17882)
- 财经(17687)
- 经济研究(17453)
- 融(15937)
- 金融(15937)
- 问题(15552)
- 经(15329)
- 统计(13681)
- 资源(13099)
- 策(12928)
- 技术经济(12582)
- 业(11656)
- 科技(11587)
- 商业(11413)
- 现代(11390)
- 决策(11341)
共检索到335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娜 赵康杰 景普秋
基于人口集聚的研究视角,利用2006—2020年我国113个资源型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品质对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效应及影响机制,并结合地理区位、发展阶段、发展类型等城市属性和生活、安全、社会、人文、创意等品质属性,多维度全方位考察其异质效应。结果显示:相较于自然地方品质,人造地方品质的提升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作用效果更强,良好的社会品质和创意品质是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因素。分城市类型来看,人造地方品质对东部和南部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合理化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对成熟型和再生型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作用效果更强,对煤炭、森工和综合类城市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作用机制方面,人造地方品质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主要通过人才集聚效应和生产率增长效应两条路径进行有效传导,本地市场放大效应目前尚未显现。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安树伟 魏后凯
针对东北资源型城市存在问题的严重性以及产业转型的紧迫性,以煤炭、石油、森林等资源型城市为重点,探讨资源型城市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战略重点,提出国家对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援助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毛成刚 杨国佐 范瑞
数字金融能支持资源型地区转型升级。通过采用来自109个资源型城市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并运用相关模型探究数字金融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促进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但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并未产生显著影响。还通过异质性检验方法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是促进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关键因素。在我国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尤其是2013年之后的中西部地区,数字金融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效应更大;推动传统金融发展和技术创新是数字金融促进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数字金融 资源型地区 产业结构 转型升级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石琳
资源型城市转型在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从产业结构高度化和资源类产业的投入产出关系两个维度,对东北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产业结构升级问题进行评估和分析,研究发现:东北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高度发展相对滞后,大部分仍处于工业化加速阶段,产业结构转型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和产业结构高度发展不充分的双重挑战。东北资源类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推动作用低于全国水平,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发挥关键作用,但配置效率不高,从而加剧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困难。从分省情况看,辽宁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高度较高,但资源型产业的行业间作用较大,转型压力总体较小;吉林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较小,产业结构高度次之,转型面临一定压力;黑龙江产业结构高度较低,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程度大,转型压力最为艰巨。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转型 产业结构高度化 东北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建林 张思锋 王嘉嘉
西部资源型城市因资源型产业一业独大,“资源诅咒”效应更加凸显,转型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供给侧改革的提出,为西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向指引。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西部地区15个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能力及其转型的供给侧支撑能力、经济社会支撑能力和生态环境支撑能力进行评价。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戴昕晨
文章以安徽省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北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认为当前淮北市的转型应当采取产业延伸和产业更替的复合模式,同时进行传统产业的改造和三次产业间的调整,并根据本地实际选择替代产业。同时,文章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些思考,对其他的资源型城市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姜海宁 张文忠 余建辉 张建伟
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3年和2016年山西资源型城市创新环境与产业结构转型的空间耦合关系。结果表明:不同优势的城市创新环境质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高水平创新环境骤降,中等水平稳步升高,而低水平创新环境并未实现突破性的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数均呈增大趋势,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较高且变化相对复杂;原创新环境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耦合度指数均较高且均为高度耦合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城市逐渐下降;协调发展度较低,整体始终表现为"南北中度失调、中间严重失调"的格局;大部分城市相对发展度指数逐渐上升,山西"南北"区域属于创新环境超前型或同步发展型,而"中间"区域主要为创新环境滞后型的格局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应当充分依托城市创新环境或产业结构转型现有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分类指导其资源型城市建设发展,从而实现创新环境与产业结构转型的并进协同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姜东
以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平顶山市为例,利用1978—2016年时间序列数据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财政、金融政策对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效率。结果表明:财政支出政策抑制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应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信贷政策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推手和动力要素,但在产业结构优化上依然存在深化的空间;在横向比较上,金融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作用效率明显优于财政,二者应注重协调配合,充分发挥各自政策优势,构建财政诱导撬动金融资源合理配置的良性互动机制,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惠娟 龙如银 史彩玲
资源型城市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必须转型。文章从力学视角分析了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熵,首先指出资源型城市产业系统的开放性,定义了产业转型熵,然后从力学视角分析其推动力、牵引力、支撑力和压力四大影响因素,构建力学模型分析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熵,最后提出应营造更加开放的发展环境、增强政策的指导性与实践性、大力发展中小型企业,为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产业转型 力学分析 熵 资源型城市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燕 赵德海
本文从破解资源型城市"资源诅咒"入手,提出以服务外包产业作为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的战略构想。以服务外包资源的收益递增,突破矿产资源耗竭性的刚性约束;通过服务外包产业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资源型城市发展方式的转变;以服务外包业网络结构衍生特征,促进区域自组织能力的形成。从生产性服务外包演进的理论逻辑中,探寻资源型产业的价值链条与开发范式,进而挖掘了多种类的工程技术生产性服务外包项目。并据此提出了资源型城市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诱致性变迁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经济转型 服务外包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帅 周明生 钟顺昌
如何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资源型地区绿色可持续增长面临的关键问题,而产业活动的空间布局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提供有效的路径选择。文章基于产业空间布局的视角,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的方式研究山西省制造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制造业集聚可有效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但会制约产业合理化发展进程;制造业集聚中的政府干预程度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均呈现出促进作用,表明产业活动的空间集聚是政府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路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滞后于经济增长,资源型地区依靠矿产资源和生产要素投入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不利于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因此,以山西省为代表的资源型地区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制造业集聚的推动作用,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合理化 高级化 泰尔指数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曾龙 李燕凌 刘远风
土地资源配置是地方政府引导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利用中国2003—2016年28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以低地价、协议出让方式为主的粗放型土地资源配置行为对产业集聚特征的影响,并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协议出让方式的建设用地出让比重越高,其产业集聚发展的多样化程度越低,且土地资源错配对产业集聚多样化发展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区域分化、时间段以及行政层级的差异性;同时,土地资源错配程度越高越不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因此,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地实施土地出让政策和优化土地出让结构以促进中国产业集聚的多样化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敏 闫士浩
我国资源型城市作为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动力源,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资源型城市本身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其发展,因此找出我国资源型城市存在的问题的原因以及对症下药,制定对策来加快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实现其健康发展就显得很有必要。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城市转型 对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夏青
基于可得的产业数据,从生态指数、环境指数、生态环境治理指数和生态环境综合影响指数四个方面,分别分析了四者与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生态环境影响因素与产业结构组成要素之间存在强相关性。结合分析结果,明确了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结合对生态环境的评价,提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生态环境 综合评价 产业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