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47)
- 2023(18610)
- 2022(15762)
- 2021(14963)
- 2020(12061)
- 2019(27731)
- 2018(27760)
- 2017(51242)
- 2016(28152)
- 2015(31678)
- 2014(31602)
- 2013(30288)
- 2012(27529)
- 2011(24895)
- 2010(25489)
- 2009(23322)
- 2008(22225)
- 2007(19733)
- 2006(17155)
- 2005(14732)
- 学科
- 济(107075)
- 经济(106960)
- 管理(78705)
- 业(75437)
- 企(60759)
- 企业(60759)
- 方法(46923)
- 数学(40712)
- 数学方法(39962)
- 农(37298)
- 中国(31800)
- 业经(26623)
- 地方(26070)
- 财(25369)
- 农业(24801)
- 学(22239)
- 技术(21464)
- 理论(21388)
- 制(20742)
- 教育(18987)
- 贸(17007)
- 贸易(16992)
- 和(16847)
- 易(16439)
- 银(16352)
- 银行(16306)
- 环境(16209)
- 融(15718)
- 金融(15714)
- 行(15550)
- 机构
- 学院(384738)
- 大学(384231)
- 管理(150307)
- 济(144629)
- 经济(140997)
- 理学(130391)
- 理学院(128902)
- 管理学(126189)
- 研究(125875)
- 管理学院(125483)
- 中国(92166)
- 京(81454)
- 科学(79255)
- 财(65477)
- 农(62392)
- 所(61614)
- 江(58219)
- 中心(57942)
- 业大(57253)
- 研究所(56176)
- 范(55662)
- 师范(55189)
- 财经(51949)
- 北京(51326)
- 州(47455)
- 农业(47428)
- 经(47195)
- 院(46349)
- 师范大学(44007)
- 技术(43946)
- 基金
- 项目(266066)
- 科学(209525)
- 研究(200087)
- 基金(188765)
- 家(163183)
- 国家(161703)
- 科学基金(139471)
- 社会(124267)
- 社会科(117404)
- 社会科学(117377)
- 省(107556)
- 基金项目(99448)
- 教育(95074)
- 划(89620)
- 自然(88861)
- 自然科(86821)
- 自然科学(86802)
- 自然科学基金(85177)
- 编号(84254)
- 资助(76801)
- 成果(69306)
- 重点(60114)
- 课题(59648)
- 创(57910)
- 发(57746)
- 部(57573)
- 创新(53388)
- 项目编号(51120)
- 大学(50679)
- 国家社会(49958)
- 期刊
- 济(162561)
- 经济(162561)
- 研究(113335)
- 中国(84651)
- 教育(62723)
- 农(60749)
- 学报(59341)
- 管理(55244)
- 科学(55110)
- 财(48127)
- 大学(46653)
- 学学(42544)
- 农业(41384)
- 技术(37354)
- 融(31797)
- 金融(31797)
- 业经(29754)
- 经济研究(24938)
- 财经(23962)
- 图书(22651)
- 经(20511)
- 科技(20363)
- 业(20229)
- 问题(20166)
- 版(18751)
- 技术经济(18297)
- 职业(17672)
- 理论(17064)
- 统计(16799)
- 商业(16676)
共检索到567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夏现伟 张吉先
地方创生是乡村振兴、城镇统筹战略下的新理念和新实践,与乡村人才振兴之间存在目标、要素与过程的耦合性。日本在地方创生已经开展了大量实践,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地方创生人才培育政策与项目,取得了较好成效,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开放大学而言,可以发挥灵活的学习模式、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便捷的资源共享、强调终身学习理念等方面的优势,构建面向乡村振兴的课程体系、融合产学研的实践教学体系、灵活开放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人才培养评价与反馈机制等协同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并从办学理念更新、办学格局重塑、教学模式变革、品牌形象创设等方面探索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
地方创生 乡村振兴 开放大学 人才培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夏涵
地方开放大学服务乡村人才振兴具有诸多的逻辑依据,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可以开展系统化研究。以益阳开放大学为案例,调研发现,地方开放大学在服务乡村人才振兴中作了大量的工作,服务内容与项目、服务对象、服务平台和方式等方面都获得很多的经验和成就,但在服务主体的建设、服务项目的精细优化、服务的保障和督导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鉴于此,地方开放大学应集中抓好服务队伍建设、服务项目与对象的扩大与细化、服务保障与督导等三个方面的关键问题解决,力求建构自身服务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的人才培训体系。
关键词:
地方开放大学 服务乡村 人才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文静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高素质、高学历人才作为基础支撑。由于长期以来城市环境的优越性以及工商业发展的迫切性,目前的会计人才培养以工业制造企业为主,导致农村会计人才不能满足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因此,改变现有的农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多元力量整合的培养模式,传统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等,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更多的农村会计人才。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村会计 培养模式 优化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孙克伟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才。只有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才能给乡村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持续动力。既通过高中等教育来培养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推动乡村产业及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又要通过技能和业务培训一批新型农民,将新型职业农民纳入乡土人才数据库,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及乡村建设服务水平。各地要根据当地产业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相对应的人才供给。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慧青 邵文琪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根本落脚点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乡村振兴背景下,面对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职业教育应与政府、行业企业等主体携手建立"职业院校牵头,多方协同"的职业教育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并采取明确多阶段协同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政行校企协同的人才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国内外协同的人才培养资源库等措施,致力于培养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进而推进乡村振兴进程。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 协同理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亚迪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对于三农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为保障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优质的人才储备必不可少。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对农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此研究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农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等院校农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高等院校 农业人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翁国瑞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解决现实问题和满足地方发展需求出发,为乡村振兴培养和输送更多专业化、高素质人才。但对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进一步落实落地,仍有少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偏差问题,如专业设置上与乡村发展需求不符或滞后、课程上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培育方向上忽视“三农”情怀等。因此,高校要深入调查乡村产业结构,了解乡村发展需求特征,积极采用创新思维应对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关键词:
高校人才培养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玉龙
当下,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农村扶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同时,乡村振兴也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目前国内可供借鉴的乡村振兴模式主要有产业振兴模式、田园综合体模式、旅游+农业模式等,综观这些模式的背后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数字经济时代,电商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等教育视角出发,针对如何培养电子商务人才以助力乡村振兴展开深入探讨并提出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
电商人才培养模式 乡村振兴 可行性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菲 赵劲松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发展的人才瓶颈凸显。高职院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中具有明显优势。但现阶段地方高职院校在乡村人才培养上面临服务定位矛盾、专业结构失衡、课程内容脱节、乡村就业尴尬等问题。面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困境,地方高职院校应确立"精准招生—精准培养—精准就业"的乡村人才培养路径,推动面向乡村招生、就业政策的制定与完善,促进乡村高职教育保障体系的强化与建设,推进高职院校功能定位转型与改革。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精准培养 乡村人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海艳 唐礼智
乡村振兴战略对中国农村的发展至关重要,农村的产业发展决定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度。面对农村技术落后与人才流失较大等现状问题,应以培养农村创新创业型人才为核心,注重农业技术的开发与运用,引导农户掌握多种技术手段,加强农业型人才的引进力度,建立相关补助和激励政策,全面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提升农业经费投入力度,勇于创业创新,融合多渠道、多策略驱动乡村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才培养 培养路径 策略分析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郑程挺 张志宏 吴淑芳 陈露 吴亚楠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高校要明确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建设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质量,以培养社会所需专业人才为己任,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为目标,打造一批优质专业。文章结合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商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特征,分析新商科人才培养困境,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商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实施路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新商科 人才培养 实施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何燕 封梅姣 杜振芳
针对国内农村人才的整体资源薄弱、发展环境有限、人才培养机制单一等突出问题,文章以衡阳地区为例,对农村新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究,并从高校、企业、政府及个人四方面提供了相关建议,为加快培育农村新型技术人才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培养模式 新型技术人才 乡村振兴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春桃 柳松
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拥有大批优秀乡村人才,农业类高校是培养优秀乡村人才的主战场。目前农业类高校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诸多问题:学校定位模糊,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紧张,培养过程粗放,个性化指导不足,质量保障机制不完善等。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学校定位与市场脱节,扩招导致学生增速过快,资金筹措渠道有限,培养过程管理不到位,对个性化指导认识不足,质量保障重视不够。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农业类高校改革策略:明确学校定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宽经费渠道,优化培养过程,加强个性化指导和完善质量保障机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静 于艳丽 郭洪水
以三类新型农业创业者成功创业经验为案例,探讨乡村振兴视角下新型农业创业人才的培养路径。研究表明,新型农业创业者创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创业者领导特质及其庇护关系的有效获取,庇护关系的获取途径随创业者领导特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于庇护关系形成的各利益主体而言,庇护关系获取可归纳为政绩-经济利益型、经济利益-经济利益型、声誉-经济利益型、社区服务-经济利益型以及实践基地-人力资本型等五种。同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与实践中的五种庇护关系获取过程提炼出创业者创业过程中庇护关系实现路径的雪球效应模型,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婧 任金政 王蕾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围绕如何培养学农、知农、爱农的农村普惠金融专业人才这一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分析现有人才培养的主要瓶颈,紧密与行业前沿动向相结合,形成了"理论—实践—再理论"的三位一体实践模式,并以"同中有异"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建立综合评估考核模式,致力于使实践教学体系真正服务于培养农村普惠金融人才。从实施效果来看,实践课程改革帮助学生从思想上提升了历史感和使命感,从知识上掌握了现代农村普惠金融理论,从能力上培养了创新协作、沟通交流等一系列技能,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普惠金融人才的培养。这将为涉农高校推进农村普惠金融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