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11)
- 2023(9025)
- 2022(7353)
- 2021(7040)
- 2020(5564)
- 2019(12308)
- 2018(12217)
- 2017(21763)
- 2016(12301)
- 2015(13596)
- 2014(13192)
- 2013(12201)
- 2012(10896)
- 2011(9973)
- 2010(10149)
- 2009(9247)
- 2008(8895)
- 2007(8727)
- 2006(7623)
- 2005(6399)
- 学科
- 农(44777)
- 业(43483)
- 济(39413)
- 经济(39384)
- 管理(31600)
- 农业(29969)
- 企(23337)
- 企业(23337)
- 技术(16773)
- 业经(16234)
- 中国(14168)
- 技术管理(11361)
- 地方(10964)
- 农业经济(10281)
- 方法(10073)
- 教育(9738)
- 制(9649)
- 发(9129)
- 村(8960)
- 农村(8953)
- 理论(8432)
- 数学(8431)
- 数学方法(8322)
- 策(8248)
- 财(8089)
- 教学(8071)
- 体(7716)
- 发展(7695)
- 展(7670)
- 土地(7194)
- 机构
- 学院(160606)
- 大学(153676)
- 济(62472)
- 管理(61481)
- 经济(61093)
- 理学(53170)
- 理学院(52720)
- 研究(52107)
- 管理学(51857)
- 管理学院(51573)
- 农(46441)
- 中国(39281)
- 农业(34526)
- 业大(32014)
- 科学(31598)
- 京(31581)
- 江(26907)
- 财(25980)
- 中心(25296)
- 所(25158)
- 范(23302)
- 师范(23154)
- 研究所(22786)
- 农业大学(21318)
- 州(21101)
- 经济管理(20038)
- 财经(19598)
- 北京(19501)
- 省(19199)
- 技术(19153)
- 基金
- 项目(110198)
- 研究(90435)
- 科学(86719)
- 基金(73811)
- 家(63398)
- 国家(62642)
- 社会(55032)
- 科学基金(53775)
- 社会科(51600)
- 社会科学(51584)
- 省(49668)
- 教育(42625)
- 编号(40284)
- 基金项目(40051)
- 划(38585)
- 成果(32551)
- 自然(31385)
- 自然科(30643)
- 自然科学(30639)
- 自然科学基金(30112)
- 创(29505)
- 课题(28790)
- 农(27708)
- 资助(26743)
- 创新(26438)
- 发(26351)
- 重点(24825)
- 年(24259)
- 制(23456)
- 部(23432)
共检索到249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禧 邓良基
地方农林高校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新形势下,必须突出学校的特色和优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要进一步突出办学优势特色,创新教育观念;实施质量工程,夯实本科创新人才培养基础;丰富实践教学,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关键词:
创新人才 培养 地方高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霄鹏
对于大学本科教学而言,如何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既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的现实需要,更是大学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一所地方院校,西安石油大学在谋划学校科学发展中,坚持育人为本,大力实施质量立校战略,积极探索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本科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15年保持在92%以上,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蒋远胜 陈文宽 钟秀玲 胡杰 王冲
总结和分析了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近年来构建具有农林院校特色的经管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经验:建设"农林特色、经管相融"的课程体系,"两次循环、虚实结合"实践教学体系,"校院结合、院级为主"的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和"依托学科、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关键词:
农林院校 专业特色 创新人才 培养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顾永安 何东亮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创新人才的一种类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既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也是时代赋予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历史重任。本文以常熟理工学院的实践为例,从开展校园创新活动、推进学分制管理、重视课程改革、推进研究性教学、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坚持校企互动发展等六个方面,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应用型本科高校 创新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袁旦
创业型创新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在于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支撑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深化高等教育领域产教融合,推动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地方高校实施创业型创新人才培养,应加快理念转变、加强课程建设、重视师资培养、完善资源保障。
关键词:
创新人才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 地方高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国丽
创新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培养创新人才是高校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两个困境,它们影响了人才的价值实现。本文从困境出发,探索人力资本视角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人力资本 高校 创新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邢莉娜 赵海军 刘奇
创新教育是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它把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作为教育的核心内容和追求的基本目标,把教育过程变为创新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创新人才不仅具有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优良的心理品质,还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要为更好地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目标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高校 创新人才 培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吕德宏 李佳欣 张无坷
基于学生个体认知的584份有效样本数据,研究农林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其次序性,并对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创新能力、创新条件、创新氛围、创新品质和创新基础,其中学生个体对创新品质的认同度是所有创新人才培养因素中最高的,关键影响因素又包含5个有次序性的子因素。提出应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放在第一要务,积极培养复合型经管类专业创新人才,改善教学范式,提升教学质量,重视关键环节的次序性。
关键词:
个体认知 创新人才 影响因素 经济类专业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辉
目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探索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为认知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以适应并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这种模式的确立已使教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菁
如何培养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是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命题。鉴于传统教学模式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足,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国内一些高水平大学陆续开始实施本科生科研计划、参与国家举办的各类创新实验计划、开展研究性学习等,试图在不同层面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上述举措虽然取得一些成绩,但就现实而言,实际可参与到科研的机会仍仅限于少数大学尤其是高水平大学中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乐平
创新型人才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得以进步的永续资源,当今各国都把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制高点。本文探讨大学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实现途径。重点探讨人文通识课程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人文通识课程体系的初步构想,使人文类通识课程教学实践真正成为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广阔视野的创新型人才不可缺少的实现途经之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曾秋菊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途径探讨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构建适应当代经济、科技及管理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需要解决理念、定位和实施三个层面上的问题,初步分为基于能力导向的理论教学、基于综合技能和创新导向的实践教学、基于素质导向的开放教育。对于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普通本科院校来说,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至关重要,课程教学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改变以往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多层次、多样性、个性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途径 定位策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克武 胡中波 郑伦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针对我国较长时间内杰出人才培养不足的问题,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引发了社会各届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的高度关注。高等教育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史秋衡 李瑞
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既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引领,又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支撑,其价值目标在于实现社会价值导向与个体发展需求的统一。当前,高校在探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仍存在不足,需从高校分类发展、学科特色建设、个性化课程、一流师资以及通识教育等育人要素上着力优化,培养具有完整知识结构、浓厚专业志趣、杰出创新能力、深厚家国情怀的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在教育高质量体系建设要求和新时代人人成才、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诉求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必须转变观念,从系统化、全局性的思维出发,考虑从加强理论研究与政策设计引领、多元分类实践模式创新、协同贯通网状体系构建等路径建设适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制度体系和教育生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桂云 王明明
地方本科高校应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以内融外协为导向,革新培养模式;以能力与素养融合发展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以双创能力与专业能力融会贯通为导向,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以双聘双岗、交融互动为导向建设师资队伍,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关键词:
地方本科高校 应用型人才 应用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