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22)
- 2023(14327)
- 2022(11705)
- 2021(10956)
- 2020(8958)
- 2019(19994)
- 2018(19882)
- 2017(37651)
- 2016(20790)
- 2015(23757)
- 2014(23581)
- 2013(22606)
- 2012(20692)
- 2011(18506)
- 2010(18891)
- 2009(17744)
- 2008(17770)
- 2007(16586)
- 2006(14968)
- 2005(13577)
- 学科
- 业(90316)
- 济(81555)
- 经济(81445)
- 企(71676)
- 企业(71676)
- 管理(69450)
- 农(50556)
- 农业(33823)
- 业经(32833)
- 方法(27607)
- 财(27507)
- 中国(24876)
- 制(20648)
- 地方(19847)
- 数学(19371)
- 数学方法(19127)
- 务(17914)
- 财务(17880)
- 财务管理(17849)
- 技术(17754)
- 企业财务(16760)
- 策(16628)
- 理论(16219)
- 贸(16062)
- 贸易(16050)
- 易(15591)
- 体(14962)
- 和(14835)
- 划(14778)
- 发(13190)
- 机构
- 学院(288565)
- 大学(282655)
- 济(117658)
- 经济(114886)
- 管理(114741)
- 理学(97089)
- 理学院(96105)
- 管理学(94713)
- 管理学院(94146)
- 研究(92099)
- 中国(74204)
- 京(59427)
- 财(55832)
- 农(55500)
- 科学(51611)
- 江(48297)
- 所(44483)
- 中心(44241)
- 财经(42312)
- 业大(41989)
- 农业(41467)
- 范(40269)
- 师范(40076)
- 研究所(39164)
- 州(38546)
- 经(38000)
- 北京(37316)
- 院(33065)
- 经济学(32700)
- 经济管理(31856)
- 基金
- 项目(180537)
- 研究(145402)
- 科学(143735)
- 基金(127152)
- 家(106191)
- 国家(104960)
- 社会(92612)
- 科学基金(92404)
- 社会科(87124)
- 社会科学(87093)
- 省(75141)
- 基金项目(67692)
- 教育(66536)
- 编号(64027)
- 划(59400)
- 自然(54773)
- 自然科(53474)
- 自然科学(53466)
- 成果(53360)
- 自然科学基金(52528)
- 资助(49096)
- 课题(43579)
- 发(41304)
- 创(40387)
- 部(39534)
- 重点(39329)
- 业(37997)
- 性(37803)
- 制(37743)
- 项目编号(37583)
- 期刊
- 济(150534)
- 经济(150534)
- 研究(90818)
- 中国(68923)
- 农(59786)
- 财(46436)
- 管理(44717)
- 教育(43162)
- 农业(40326)
- 科学(35954)
- 学报(35230)
- 业经(32115)
- 大学(30407)
- 融(30076)
- 金融(30076)
- 学学(26562)
- 技术(26418)
- 业(20765)
- 财经(20708)
- 经济研究(20479)
- 问题(20102)
- 图书(19262)
- 经(18056)
- 农村(15962)
- 村(15962)
- 农业经济(15602)
- 世界(15321)
- 技术经济(15311)
- 现代(14781)
- 版(14685)
共检索到464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秦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这一战略实施进程中,以高等学校特别是涉农高校为支撑的科技创新体系的建构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农业高校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地理区位、人才供给和心理认同方面的优势表现突出,但也存在学科发展模式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综合支撑作用不强、人才培养模式与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对接不畅、社会服务破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困境实效性不强等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地方农业院校探索提升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效果的路径,应坚持农科主导,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全面振兴;"以本为本",创新培养模式,突破人才瓶颈;转变观念,创新社会服务模式,推动校地校企深度合作。
关键词:
农业高校 乡村振兴 优势 问题 路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华东 陈宇施
农业大学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产业振兴的生力军、人才振兴的培育地、文化振兴的策源地、生态振兴的新智库、组织振兴的孵化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提出并探索建立农业大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三种典型发展模式,即服务于贫困山区精准脱贫目标的"六个一"产业振兴模式、服务于平原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目标的"双水双绿"绿色农业发展模式、服务于城郊地区都市农业综合发展目标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针对不同的发展模式,探索出"可复制、易推广、能成型"的农业大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模式与路径。
关键词:
农业大学 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模式 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吴普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国家赋予农业高校的崇高使命。本文探究如何在服务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政利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国家赋予农业高职院校的光荣使命。农业高职院校应主动作为,顺势而上,抓住政策利好局面,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解决在服务意识、服务内容以及服务形式上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重视国家政策引领,强化服务主体意识;激发内生动力,提供服务支持;坚定文化自信,精诚育人;推动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开展精准服务;大力实施产教融合,创新职业培训模式。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璐 杨静波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是尊重现代化建设规律和积极推进落实高质量生活部署的关键一步,农业银行作为扎根"三农"的专业银行,更要抓住惠农、助农的战略发展契机,创新农村普惠金融业务机制,以助推乡村振兴为契机,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不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在加快形成乡村振兴战略多元投入格局中发挥中坚力量。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普惠金融 金融服务 “三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焦翔 辛绪红 郭泉 修文彦
乡村振兴要求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有机农业是重要途径和抓手,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有机农业管理架构、有机农业政策支持,并梳理有机农业认证规模、有机土地规模和有机养殖业生产规模现状,提出完善有机农业制度、加大力度出台政策、合理安排资金补贴和拓展有机全产业链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有机农业 发展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焦翔 辛绪红 孙布克
品牌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发展区域公用品牌是农业品牌化的重要手段,品牌农业能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可以增强居民美好生活幸福感并提升农民荣誉感。在"三品一标"农产品的发展基础上,农产品品牌化尤其区域公共品牌发展恰逢其时,品牌建设应做好策划和定位,搭建系统组织架构,从品种、品质、品味和品牌四方联动创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秦俊丽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村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发展休闲农业可以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改善农业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山西自然资源独特,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具有发展休闲农业良好的资源条件和环境优势。在剖析休闲农业发展原则和动力模式基础上,分析了山西休闲农业总体发展布局、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山西特色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以期突破瓶颈、寻求机遇、科学规划,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谋求休闲农业发展的最优路径。
关键词:
休闲农业 乡村振兴战略 发展模式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宏伟 仝红亮
乡村振兴战略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驱动力。农业产业链金融发展能够有效发挥金融对乡村振兴的赋能效应,持续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农业产业链金融概念、发展现状为研究切入点,对农业产业链金融助推乡村振兴进行系统论证。进而立足金融服务模式、产品体系、现代科技应用三方面,梳理总结了各地开展农业产业链金融业务的实践情况。最后,基于农业产业链金融发展面临的顶层设计尚不完善、涉农金融配置不健全、农业产业链基础薄弱等难题,提出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农业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夯实农业产业链基础建设等政策建议,以实现农业产业链金融持续健康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婧 任金政 王蕾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围绕如何培养学农、知农、爱农的农村普惠金融专业人才这一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分析现有人才培养的主要瓶颈,紧密与行业前沿动向相结合,形成了"理论—实践—再理论"的三位一体实践模式,并以"同中有异"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建立综合评估考核模式,致力于使实践教学体系真正服务于培养农村普惠金融人才。从实施效果来看,实践课程改革帮助学生从思想上提升了历史感和使命感,从知识上掌握了现代农村普惠金融理论,从能力上培养了创新协作、沟通交流等一系列技能,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普惠金融人才的培养。这将为涉农高校推进农村普惠金融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婧 任金政 王蕾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围绕如何培养学农、知农、爱农的农村普惠金融专业人才这一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金融学专业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分析现有人才培养的主要瓶颈,紧密与行业前沿动向相结合,形成了"理论—实践—再理论"的三位一体实践模式,并以"同中有异"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建立综合评估考核模式,致力于使实践教学体系真正服务于培养农村普惠金融人才。从实施效果来看,实践课程改革帮助学生从思想上提升了历史感和使命感,从知识上掌握了现代农村普惠金融理论,从能力上培养了创新协作、沟通交流等一系列技能,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普惠金融人才的培养。这将为涉农高校推进农村普惠金融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萍 李柔萱
加快乡村经济文化建设、推进乡村治理、发扬乡村文化,营造良好的乡村就业环境等是解决乡村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现状的重要举措,也是破除城市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中"虹吸"高层次人才,实现乡村逆"虹吸效应"的关键。振兴乡村,除了注重硬件建设以外,更要注重软件建设,而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本则是振兴乡村、促进乡村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探讨了缓解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逆"虹吸效应"的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于 高倩
数字农业是通过对农业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化管理,从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一种手段,作为当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式,数字农业不仅是我国由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更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就数字农业的发展基础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作简单介绍,并主要分析了数字农业对于促进乡村振兴的价值优势及实践策略,从而为未来农业发展方向及发展趋势奠定基础,为乡村振兴及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关键词:
数字农业 乡村振兴 价值优势 实践策略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岳斌 刘春霞
发展青岛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沿海现代农业示范区,关键是要构筑青岛农业科技人才高地。农业高校肩负着培养农业领域科技人才的重要责任。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对都市型现代农业背景下地方农业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从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崇峰
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实现有机衔接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大连市通过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形式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但仍然存在着对小农生产的合理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建议通过政策支持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分工体系,强化小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的利益关系,健全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小农户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壮大集体经济组织服务小农户的实力及培育小农户有机衔接现代农业的“三农”人才体系等方面发力,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实现有机衔接。
关键词:
小农户 现代农业 有机衔接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