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65)
- 2023(16870)
- 2022(14002)
- 2021(13156)
- 2020(11113)
- 2019(25421)
- 2018(25542)
- 2017(46896)
- 2016(26643)
- 2015(30128)
- 2014(30530)
- 2013(29055)
- 2012(26410)
- 2011(23609)
- 2010(24270)
- 2009(22220)
- 2008(22662)
- 2007(20618)
- 2006(18334)
- 2005(16557)
- 学科
- 济(100548)
- 经济(100411)
- 业(97615)
- 管理(81514)
- 企(79816)
- 企业(79816)
- 农(48242)
- 方法(43254)
- 数学(34248)
- 数学方法(33516)
- 业经(33012)
- 农业(32187)
- 财(31681)
- 中国(28576)
- 制(24379)
- 理论(23663)
- 务(21579)
- 财务(21512)
- 财务管理(21468)
- 技术(20773)
- 企业财务(20275)
- 地方(19810)
- 体(18444)
- 策(17883)
- 学(17855)
- 和(17270)
- 贸(16473)
- 教育(16470)
- 贸易(16462)
- 划(16238)
- 机构
- 学院(368014)
- 大学(359341)
- 济(141206)
- 管理(139841)
- 经济(137854)
- 理学(119199)
- 研究(118001)
- 理学院(117882)
- 管理学(115395)
- 管理学院(114699)
- 中国(92102)
- 京(77097)
- 科学(72513)
- 农(71875)
- 财(68976)
- 江(60259)
- 所(59716)
- 业大(57114)
- 中心(55385)
- 农业(55170)
- 研究所(53408)
- 财经(52849)
- 范(50151)
- 师范(49698)
- 北京(48549)
- 州(47868)
- 经(47788)
- 技术(43707)
- 院(42298)
- 经济学(40922)
- 基金
- 项目(235306)
- 科学(184985)
- 研究(178571)
- 基金(165527)
- 家(142745)
- 国家(141288)
- 科学基金(122427)
- 社会(109439)
- 社会科(103130)
- 社会科学(103096)
- 省(97807)
- 基金项目(87060)
- 教育(85998)
- 划(79739)
- 自然(78574)
- 自然科(76801)
- 自然科学(76782)
- 编号(76540)
- 自然科学基金(75396)
- 资助(68047)
- 成果(62406)
- 课题(54294)
- 重点(53055)
- 创(51314)
- 部(51189)
- 发(51110)
- 创新(47145)
- 性(46594)
- 大学(45666)
- 业(45617)
- 期刊
- 济(171047)
- 经济(171047)
- 研究(110738)
- 中国(86444)
- 农(71860)
- 教育(60289)
- 财(57882)
- 学报(55039)
- 管理(54964)
- 科学(50539)
- 农业(48450)
- 大学(44078)
- 学学(40163)
- 技术(39298)
- 融(34826)
- 金融(34826)
- 业经(33513)
- 业(26374)
- 财经(25912)
- 经济研究(24382)
- 经(22427)
- 问题(21864)
- 技术经济(19338)
- 职业(19247)
- 版(19195)
- 图书(17766)
- 统计(17223)
- 财会(17212)
- 现代(16974)
- 科技(16717)
共检索到571816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雪莲 赵桂龙 高泽斌 郭俊先 韩长杰 张绢
以新疆农业大学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型转型发展的要求为依据,以构建能力本位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转型、提升"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为着眼点,从培养模式现状和存在问题入手,分析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改进的对策,探索实现的路径,确定了能力本位的适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构建了基于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培养新机制,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和模式探索更好的途径打下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
应用型转型 能力本位 应用型人才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崔德芹 彭军志
结合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从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应用型课程体系、规划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理论教学与成绩考核、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平台、强化素质教育环节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构建以职业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吴东立 谢凤杰
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目前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国内不少高校已经开始实施此项改革措施。以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首批实施大类招生的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为例分析改革实施效果,研究发现大类招生改革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认识程度、学生志愿专业与意愿专业有较高的匹配程度、学生入学后的成绩较往年提高明显但生源质量并未有明显提高。通过总结梳理大类招生改革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大类招生分流制度、完善本科生全员导师制、进一步拓宽大类招生口径以及做好非第一志愿专业录取学生引导及管理等建议。
关键词:
大类招生 实施效果 评价 分流意愿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金武 周文琪 王立军 权龙哲 李岩
立足为国家与区域农业工程领域培养高质量创新拔尖型、应用复合型人才,根据高等农业院校办学特色定位,聚焦农业工程产业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五位一体"教育理念,探究"四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一个基础,两个平台、三个层次、四个衔接、五个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平台,实现"一宗旨、一核心、三要素"的人才培养目标,辅以完备的软硬件设施,为农业工程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解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格、如何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实践能力、如何服务社会等系列问题。该研究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效益,在国内同类院校中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叶海江 杨胜波
农业院校专业外语人才培养定位应是培养出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即基础、能力和专业三方面的复合,这也是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的要求。文章以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定义和特点为基础,分析了农业院校外语人才现状,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建立具有特色的农业院校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农业院校 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于仁师 许海洋
以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名校建设为契机,针对软件产业的发展对软件工程教学和软件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从教学理念、师资队伍、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校企合作等方面论述了学校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采取的具体措施。提出了通过产教结合、校企持续合作,在软件工程教学模式改革中,兼顾理论与实践,强调培养学生的软件应用开发技能,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软件工程 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 校企合作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侯加林 李天华 傅臣家 王震 张军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山东农业大学农业工程类专业充分发挥农机农艺相结合的优势,紧紧围绕大众化教育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把握好专业发展方向。按照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彰显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创业能力和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教育培养的基本原则,对农业工程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体系、教学保障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以及专业配套条件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使农业工程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成效。
关键词:
农业工程 专业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戴青华 丁永前 陈卫 姚雪霞 薛金林
农业院校工程类专业应借势新工科建设与新农科建设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研究分析了农业院校工程类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动因,归纳了农业院校工程类跨学科人才培养存在"五化一失"六方面制约因素,指明了农业院校工程类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基本遵循与关键举措,提出了农业院校工程类跨学科人才培养路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已任,构建"工农融合"的跨学科育人体系;以"三农"问题与现代农业需求为导向,创新"工农融合"的跨学科培养模式;以管理机制为抓手,培养"工农融合"的跨学科思维意识与能力。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宫元娟 田素博 王强 王丹阳 秦军伟
分析了我国高等农业工程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以"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理论知识学习为根基,以完成专业综合创新设计、毕业设计和机械设计大赛为手段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农业工程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中,专业课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改革育人过程和教育方法,全程参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取得良好的效果。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瑞强 李瑞军 张维宏 赵春辉 董建臻
在我国地方高等院校、主要是农林高校中,植物保护本科专业建设面对生源基础差,专业思想不稳,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共性问题。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本科专业通过综合改革,创建了稳专业思想,强实践能力,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高校农科专业建设提供了借鉴。该模式主要包括:"三轨"同行的专业思想教育机制;"一改三园两路径"的实践教学和能力培育体系。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植物保护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然 梁永平 王永章 王富 杨英杰 吴礽超
针对现代园艺产业发展特点和社会对园艺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变化以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在校生专业相关的成长背景、学习现状以及就业期望等问题。结合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名校工程建设,开展新形势下的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突出实践教学的系统性、先进性和可拓展性,以期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
园艺专业 应用型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体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慧 李富宽 张桂玲 陈现伟 吕慎金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创业人才的规模与质量。随着国家提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战略规划,这就更需要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与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需要,同时也是新时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历史使命之一。而设置农科专业的地方性高校,也应立足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实际,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为自身责无旁贷的使命。研究立足于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结合现代农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着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多样化"与"个性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完善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方法和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团队,不断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资源,最终解决地方综合性高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协调与适应。不断加强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瑞丽 白晓虎 秦军伟
工程试验设计课程主要讲授农业工程科学的试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方法,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学位论文中应用较多。结合多年工程试验设计课程的教学经验,对工程试验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强调课程重要性、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等进行教学改革实践。通过教学理论研究及实践发现,在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相似板块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网络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工程类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高春起 聂庆华 谭会泽
当前我国正加快推进创新性国家建设,并积极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的有效衔接。在新时代和争创“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研究生报考人数急剧增加,社会对高层次畜牧人才需求不断提高。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诸多高校对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缺乏区分,背离国家需求导向,无法满足国家对专业人才需求。华南农业大学畜牧学学科与温氏集团精诚合作30年,创建了鲜明特色的动物生产类研究生分类培养新模式,已成为国内同类学科产学研合作的典范。本文对华南农业大学创建的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提供借鉴。
关键词:
动物生产类 研究生 分类培养 协同育人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黄金光 李凌绪 赵川德 王彩霞
2014年青岛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获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复合应用型改革试点项目,以此项目建设为契机,明确了植保专业建设思路和目标,确立了"12345"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分类培养,即1个理念(IPM)、2个类型(学术型、应用型)、3个环节(理论课、实践、双创)、4种能力(学习、思维、实践、创新)和5个保障(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方法、质控体系、配套制度)。通过这些系列改革措施,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