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58)
2023(17648)
2022(15293)
2021(14622)
2020(12210)
2019(28480)
2018(28166)
2017(54561)
2016(29494)
2015(33250)
2014(33064)
2013(32373)
2012(29672)
2011(26721)
2010(26607)
2009(24326)
2008(23778)
2007(20553)
2006(17829)
2005(15452)
作者
(82048)
(68350)
(67801)
(64765)
(43722)
(32691)
(30942)
(26955)
(26163)
(24259)
(23307)
(23062)
(21521)
(21458)
(21176)
(21003)
(20334)
(20199)
(19572)
(19462)
(16799)
(16771)
(16515)
(15626)
(15269)
(15122)
(14933)
(14868)
(13799)
(13438)
学科
(120793)
经济(120658)
管理(84104)
(75537)
(62674)
企业(62674)
方法(56583)
数学(49837)
数学方法(49025)
中国(33792)
(30177)
(29442)
业经(24470)
(24314)
地方(22744)
(22169)
贸易(22156)
(21568)
(20762)
理论(20146)
农业(19792)
(18049)
环境(17670)
(17585)
财务(17496)
财务管理(17451)
技术(17346)
(16676)
银行(16638)
企业财务(16510)
机构
大学(411897)
学院(409514)
(165885)
管理(162833)
经济(162386)
理学(141797)
理学院(140238)
管理学(137421)
研究(136865)
管理学院(136688)
中国(102727)
(88004)
科学(84437)
(74756)
(67415)
(63153)
中心(62300)
研究所(61635)
财经(60461)
业大(60201)
(57253)
北京(55616)
(55314)
(53909)
师范(53417)
经济学(50827)
(49996)
农业(49548)
(46794)
经济学院(45862)
基金
项目(284030)
科学(224143)
基金(207905)
研究(206451)
(181377)
国家(179939)
科学基金(155305)
社会(130740)
社会科(123960)
社会科学(123926)
基金项目(109496)
(108275)
自然(101447)
自然科(99213)
自然科学(99191)
自然科学基金(97378)
教育(95663)
(91866)
资助(86962)
编号(83516)
成果(67501)
重点(63186)
(63052)
(59557)
(58456)
课题(57197)
创新(54581)
国家社会(54518)
教育部(54441)
科研(54177)
期刊
(173503)
经济(173503)
研究(118961)
中国(75698)
学报(63938)
科学(59313)
管理(58787)
(56829)
(56566)
大学(49343)
学学(46404)
教育(46005)
农业(39973)
技术(36971)
(32262)
金融(32262)
财经(29292)
经济研究(28897)
业经(26818)
(25154)
问题(23606)
图书(22625)
(21504)
统计(19771)
技术经济(19667)
(18879)
理论(18869)
科技(18768)
(18308)
现代(17726)
共检索到590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梁若冰  汤韵  
Tiebout模型阐述了地方公共品供给与居民居住地选择之间的关系。为检验该模型在中国的适用性,本文通过动态面板回归模型检验了35个中国大中型城市的住房价格与地方公共品供给之间的关系。计量结果发现,无论是以地方财政支出强度(intensity)指标,还是以地方公共服务的主成分分析指标表示的地方公共品变量,其对商品房价格都存在显著的正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中国出现了地方公共服务资本化的现象。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韩秀兰  李俊明  
本文构建了贝叶斯时空层次非线性模型和贝叶斯分域时空回归模型,并用该模型研究了2002-2015年中国35个主要城市住宅商品房价格时空演变规律和影响机制,通过研究新发现:(1)2002-2015年,35个主要城市的房价表现出高层级房价强增加和低层级房价弱增加的持续上涨模式,房价两极分异愈发严重;(2)除南京和深圳外,其他10个热点城市和靠近东部的5个温点城市房价的强增加速度在减弱,除重庆和成都外的7个冷点城市和靠近西部的9个温点城市房价的弱增加速度在增强;(3)在所考虑的影响因素中,职工工资收入对房价的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傅强  陈碧琴  
文章以重庆地区28个区县的数据为样本,在蒂布特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的基础上,用横截面数据的研究方法,检验了基于重庆地区数据的蒂布特—奥茨模型体系。文章发现:虽然重庆市的城市结构与美国城市结构有显著差异,并在模型中考虑到了这些差异的影响,但蒂布特的结论在重庆地区依然适用,从而佐证了蒂布特理论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在重庆地区提高财产税会降低住房价值,因而发生税收的负的资本化;改进地方公共服务的质量会抬高住房价值,因而发生公共服务的正的资本化。文章在对计量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翔  孔红枚  
文章选取我国安徽、江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中部六省1998-2010年房价与城市化率等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的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城市化率对房价的影响。研究显示:城市化水平深入推动住房价格的上涨,上一年的房价对当期房价有正影响;把握城市化进程,实行稳健的可持续战略,有助于抑制房价的非理性上涨。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丹  霍德明  
不同地区的房价受地区特定因素和社会普遍因素影响具有异质性和非独立性。本文同时考虑各城市房价、收入的异质性和非独立性,对中国中东部地区25个主要城市进行房价与收入的面板时空模型的估计与检验,克服了传统方法在模型估计和单位根检验时没有考虑变量非独立性而产生的谬误。实证结果表明中国房价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协整。通过因子载荷估计发现目前全国范围已出现泡沫迹象,杭州,宁波房价泡沫最严重。同时指出在衡量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时,房价收入比指标为非稳定序列,用此指标来衡量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缺乏依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邓元东  
本文运用马克思地租理论分析中国城市房地产经济现象,得到结论:城市房地产价格由生产过程中凝结的抽象劳动和地租资本化的加总决定;房地产价格可转化为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城市地租的购买价格三个部分,其中城市级差地租决定了房价趋势的形成;同时在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扩张中,级差地租受单个城市规模的限制给城市房价设定了一个运行区间。可见稳定房价需拉平城市房地产区位差异并对土地价值增值部分进行收入再分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修岩  李松林  
决定城市规模分布的关键因素有哪些?中国城市体系扁平化的形成机制又是什么?为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考虑异质性个体迁移决策和房价内生性的城市体系模型,将影响城市规模分布的因素分解为效率、舒适度、迁移摩擦和房价四个方面:较高的效率和舒适度会促使城市规模增加,但相伴而生的高房价和迁移摩擦等集聚负外部性会抑制大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张。进而基于结构式估计方法对中国城市的效率、迁移摩擦、房价和舒适度等特征进行了量化,并通过一系列反事实实验模拟了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效率、迁移摩擦和舒适度在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决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消除城市间的房价差异几乎不影响人口的再配置,而消除迁移摩擦则会导致大规模的人口重新配置和带来显著的福利增进效应,这意味着迁移摩擦的存在是造成中国城市体系扁平化的关键致因。因此,全面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放开城市的落户限制,进一步降低人口迁移中的空间摩擦,才能有效发挥市场的内生化力量,促进城市体系空间布局的优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修岩  李松林  
决定城市规模分布的关键因素有哪些?中国城市体系扁平化的形成机制又是什么?为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建立了一个考虑异质性个体迁移决策和房价内生性的城市体系模型,将影响城市规模分布的因素分解为效率、舒适度、迁移摩擦和房价四个方面:较高的效率和舒适度会促使城市规模增加,但相伴而生的高房价和迁移摩擦等集聚负外部性会抑制大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张。进而基于结构式估计方法对中国城市的效率、迁移摩擦、房价和舒适度等特征进行了量化,并通过一系列反事实实验模拟了这些因素的变化对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影响。研究发现,效率、迁移摩擦和舒适度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鹏  
不断上涨的房价为地方政府带来了更多的财政收益,并在地方公共产品与服务筹融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房价的上涨带动公共品供给的经营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本文采用中国35个大中城市2002-2010年的城市面板数据观察房价上涨与公共品供给之间曲线关系,实证结果支持了长期的房价和公共品供给之间关系满足倒U型曲线,拐点可能最快在2014年即将到来。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邵挺  袁志刚  
本文在传统的Tiebout—Oates理论框架中引入了住宅用地供应量这一变量,提出了土地供应量的增加会降低地方公共品供给对房价的资本化速度这一理论假说,并利用2001—2007年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地方公共品提供水平的高低对住宅价格有着显著的影响,另外住宅供地面积的增加会显著地降低地方公共品供给对房价的资本化速度。基于这一发现,本文认为,我国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地方公共品供给资本化的现象。另外,为了抑制这些大中型城市的住宅价格过快上涨,一方面需要尽快实现全国基本公共品服务提供的均等化,另一方面还要大量增加大中型城市的住宅供地规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斌  王莹  
以西安市商品房价格研究为例,通过建立动态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城市住房价格影响因素,指出住房价格和影响住房供求的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通过分析影响西安住房价格的最主要因素,提出稳定住房价格的具体建议,同时指出住房实际价格偏离均衡价格的变化趋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东月  
本文以全国历年房屋年平均销售价格作为原生时间数据序列,根据其特点建立了灰色-马尔柯夫预测模型和n次多项式模型,并比较了这两种模型的预测精度。算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预测房价时五次多项式模型比灰色-马尔柯夫模型的预测精度要高。故适当的n次多项式模型可为房价预测提供较准确一种预测模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学良  
尽管已经有许多研究试图从需求层面,如货币、利率、人口等角度来解释中国房地产价格的波动现象,但目前从供给层面研究中国房地产市场问题的文献则相对不足。尤其是中国的诸多城市大都享有相似的人口结构轨迹、经济周期、货币和利率等因素,但最终不同城市的房价表现却有着巨大的差异。本文试图利用住房供给弹性来分析这一问题。首先,我们估计了中国35个大中城市的分别的和加总的住房供给价格弹性,发现中国的总住房供给价格弹性为2.65,明显小于用美国大都会数据估计得到的约7.3,中国城市的住房供给能力明显小于美国市场;其次,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对中国城市的住房供给弹性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为每单位土地经济密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东月  马智胜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GM(1,1)模型来预测房地产价格,对模型的算法进行了调整与改进:对原始数据序列采用选取最近年份不同个数的样本数据(在序列中进行无间隔选取,即连续的)方式逐次建立相应的GM(1,1)模型,研究了选取的样本个数与误差之间的关系。通过具体算例即历年全国房屋的平均销售价格预测的验证,结果证明其误差与所选取最近年期的样本数据个数有一定的关系。可以根据所研究问题的特点适当选择样本个数,尽量减少预测的误差。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周华东  高玲玲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和相对收入假说,利用我国 29个城市 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构造了动态面板模型,可房价变化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消费支出与房价变化在经济上和统计上都不显著。进一步的分时间段的研究发现,2001—2005时段内房价变化较为平稳,房价变动和居民消费呈微弱的正相关关系,但回归系数在统计上极不显著;但 2005年之后的房价快速上涨对居民消费产生了较强的挤出效应,房价变动和居民消费有较强的负相关关系且在统计上较显著,这就意味着大多数家庭要为高房价缩减消费支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