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36)
2023(12132)
2022(10027)
2021(8874)
2020(7713)
2019(17006)
2018(16718)
2017(32509)
2016(17650)
2015(19592)
2014(19260)
2013(19101)
2012(17292)
2011(15205)
2010(15476)
2009(14649)
2008(15047)
2007(13789)
2006(12115)
2005(11424)
作者
(49572)
(41417)
(41304)
(39117)
(26470)
(19642)
(18585)
(15653)
(15552)
(14850)
(14199)
(13897)
(13503)
(13128)
(13097)
(12444)
(12263)
(12062)
(11923)
(11692)
(10199)
(10139)
(10018)
(9459)
(9282)
(9187)
(9133)
(9111)
(8203)
(8089)
学科
(87016)
(80785)
企业(80785)
(76681)
经济(76556)
管理(76156)
(34803)
方法(33743)
业经(28646)
(26125)
数学(25634)
数学方法(25476)
(24941)
财务(24922)
财务管理(24877)
企业财务(23699)
(20909)
农业(18714)
技术(17323)
中国(17287)
(15866)
(15455)
(14945)
体制(13867)
理论(13785)
(13310)
企业经济(12403)
经营(12108)
(11806)
贸易(11800)
机构
学院(257800)
大学(251748)
(112774)
经济(110774)
管理(106323)
理学(91323)
理学院(90510)
管理学(89534)
管理学院(89026)
研究(77945)
中国(63717)
(60372)
(50932)
财经(46120)
(43446)
科学(43294)
(41787)
(40551)
(38278)
中心(36153)
业大(35959)
经济学(34884)
财经大学(33987)
农业(33983)
研究所(33688)
经济学院(31681)
北京(31212)
(31098)
商学(30611)
商学院(30350)
基金
项目(165228)
科学(132967)
研究(123343)
基金(123310)
(105524)
国家(104564)
科学基金(92669)
社会(82723)
社会科(78677)
社会科学(78655)
基金项目(65283)
(65022)
自然(57936)
自然科(56679)
自然科学(56665)
自然科学基金(55807)
教育(55509)
(52531)
资助(49434)
编号(48600)
成果(38831)
(37915)
(37777)
(37585)
(37577)
重点(36494)
国家社会(35243)
创新(34583)
(34445)
教育部(32993)
期刊
(129111)
经济(129111)
研究(77193)
(54380)
中国(50516)
管理(43993)
(41270)
学报(33795)
科学(33445)
农业(28126)
大学(27224)
学学(26243)
(25547)
金融(25547)
财经(24131)
技术(23045)
业经(22526)
(20713)
经济研究(20170)
教育(19569)
(17235)
问题(16658)
财会(16201)
技术经济(15201)
会计(14216)
现代(13229)
世界(12567)
(12486)
商业(12211)
(11761)
共检索到390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敏  曹婧  毛捷  
本文从企业层面考察地方公共债务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方公共债务增长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一个城市的地方公共债务余额占GDP比重(负债率)每提高1%,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下降约0.06%。区分企业所有制的估计结果显示,地方公共债务增长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明显异质性,负债率每增加1%,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提高约0.20%,而非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降低约0.07%。以上结果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保持稳健。机制分析显示,地方公共债务规模扩大通过放松融资约束促进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并通过提高企业税负、加剧信贷融资约束降低企业创新投入水平和研发设备更新速度,进而阻碍非国有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上述发现表明,地方政府应科学调控地方公共债务的总规模和增速,加大对非国有企业的信贷和投资支持力度,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潘   张子尧  
地方公共债务是中国宏观政策的重要工具,高企的债务规模也成为解释资源配置效率不可或缺的政策环境。本文借助微观数据考察了地方公共债务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地级市公共债务负债率每提升10个百分点,微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标准差提高1.28个百分点,表明地方公共债务增长显著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不利于宏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地方公共债务抑制资源配置效率的机制在于集约边际和外延边际两个维度:一方面在要素市场挤占金融资源,对产品市场产生非对称性冲击,带来企业“融资贵”的难题,更重要地是扩大了企业间融资成本和市场势力的差异;另一方面影响企业进入、退出市场,降低行业竞争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地方公共债务的抑制效果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财政透明度更低的地区更显著,对资本密集型的行业影响更大。本文直接回答了地方公共债务如何影响资源配置效率这一重要问题,并重新审视了地方公共债务导致的效率风险,有助于理顺政府—市场关系,寻找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谢申祥   初虹   刘金东  
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地方政府公共债务规模持续走高的同时,非房地产企业不动产投资也在不断扩大的典型特征,而鲜有研究对此进行相应解释。本文结合2007—2018年上市公司数据,分析了地方公共债务对企业不动产投资的效应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公共债务扩张显著推高了企业的不动产投资倾向,其背后的影响机制是地方公共债务扩张挤占了信贷资源,从而加剧了企业间的融资竞争,为了获得更有利的融资地位,企业被迫增加不动产投资以提高融资所需的抵押品。异质性分析发现,地方公共债务扩张主要影响了成长期后的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的不动产投资。本文的研究对于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冀云阳  钟世虎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新口径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传导机制及异质性表现。研究发现:第一,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第二,由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导致的资本配置效率下降是造成上述负面影响的重要机制;第三,在土地融资依赖度和市场化程度更低的城市,上述影响表现得更为突出;第四,进一步分解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主要降低了规模效率。文章的研究结论对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和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旭超  宋敏  
被拖欠账款是民营企业发展的一大阻碍。本文以僵尸企业为切入点,探讨民营企业应收账款的形成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结果发现:(1)僵尸企业的应付账款明显高于正常企业,具有债务支付拖欠的性质。(2)僵尸企业显著拖欠了上游民营企业的账款,并且其应付账款主要是拖欠民营企业的。国有僵尸企业更容易拖欠上游民营企业的账款,而民营企业自身的市场势力强和所在省份的产权保护有助于减少被拖欠。(3)僵尸企业通过商业信用渠道显著拉低了上游民营企业的TFP,债务支付拖欠通过融资约束机制产生效率损失。治理僵尸企业政策应既要在僵尸企业生成过程中防止拖欠民营企业的债务,也要在清理僵尸企业过程中切实保护民营企业的债权。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赵煦风   崔小勇   闫昱   陈锐钒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地区间横向竞争、地方政府债务与土地出让行为的理论模型,解释了政府债务收入与土地出让收入之比存在地区间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影响债务—土地出让收入比的主要因素是全要素生产率和地方政府征地成本,而非文献中讨论较多的地区间政府横向竞争。本文进一步使用2006—2015年市级面板数据在实证上验证了全要素生产率、地区间政府竞争压力和宏观税负对债务—土地出让收入比的影响,并分析了东、中、西部“以地融资”能力的异质性来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秦光远  曾寅初  
基于1998年至2007年中国木制品企业层面数据,本文利用多种全要素生产率估计方法和计量经济学面板数据模型,从差异比较和效应验证两个方面对出口与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存在着显著的出口自选择效应,所以不同估计方法的结果都显示出口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普遍高于非出口企业,在木制品业中不存在所谓的"生产率悖论";木制品业中内销企业的生产率增长快于出口企业,出口企业存在的"惰性"和"惯性",而内销企业存在的"竞争效应""老鹰效应"和"干中学"效应,可能是导致了这种生产率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彭山桂  李敏  王健  张苗  
研究目的:测度土地资源错配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效应,分析土地资源错配的形成机制。研究方法:扩展的HK模型、面板计量模型。研究结果:(1)全国层面上,资源错配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效应平均值为19.03%且呈上升趋势。区域层面上,损失效应大小排序为西部、东部、东北、中部。(2)全国层面上,资源错配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主要症结在于土地资源错配。区域层面上,东部、中部地区的主要症结在于土地资源错配,西部、东北地区的主要症结在于资本错配。(3)全国层面上,机制障碍、数量结构均为土地资源错配的重要成因。区域层面上,土地资源错配的成因具有一定差异。研究结论:着力推动财税与政绩考核制度改革,调整基于地区、城市双重偏向的土地供给政策,有利于从机制障碍、数量结构两个维度化解土地资源错配,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春  孙英杰  
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双赢仍然是最为热门的议题之一。本文选择2000-2016年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从投资和费用角度构建环境规制指标,采用系统GMM估计方法来探讨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水平效应与增长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水平效应分析中,环境规制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水平效应,这种正向水平效应主要依赖于其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同时,在环境规制水平高的地区,环境规制(费用角度)的促进作用较大;而在环境规制水平低的地区,环境规制(投资角度)的促进作用较大。(2)增长效应分析中,环境规制(投资角度)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增长效应;环境规制(费用角度)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增长效应,这种增长效应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增长率的提高,且环境规制水平高的地区,拥有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因此,要实施和制定适度的环境规制政策对当前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杨秀云   韩奇  
数据要素开放是数字时代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本文从企业层面考察了公共数据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能够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城市的公共数据开放水平每提高1%,当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提升约0.18%。异质性分析发现,公共数据开放对民营企业、服务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最为明显,并且更高水平的公共数据开放能够更有效地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机制分析显示,公共数据开放有利于改善区域营商环境,盘活企业资产流转,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以及降低企业销售、管理成本,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地方政府应创造良好的数据要素开放环境,进一步提升公共数据开放水平,发挥数据要素赋能作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常亮  
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业数字经济指数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赋能效应,并从要素错配角度探究其背后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且这主要体现在技术效率改善和技术进步上。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改善资本错配和土地错配赋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而通过缓解劳动力错配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尚不明显。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东部地区、农业生产率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省份,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更为突出。进一步的空间计量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赋能效果具有显著且正向的空间外溢性,并且这种溢出更易发生在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之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温继锦  
财务柔性提升了企业应对高竞争环境的能力。全要素生产率体现了企业系统性的综合资源利用效率。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研究如何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2010-2021年上市零售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财务柔性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重点探讨了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供应链特征是零售企业利用财务柔性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机制渠道。具体而言,具备财务柔性能够使零售企业更大程度地利用供应链金融、降低供应链集中水平,从而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两类供应链特征的机制作用在具体的现金柔性与负债柔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中有所不同。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丰  杨上广  金环  
当前,数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基于2011—2019年中国城市层面的数字经济指数和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并且该结论在经过工具变量、双重差分模型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发展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创新水平和促进数字化转型作用机制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对国有企业和大规模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更大,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激励效应并未表现出显著差异。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春瑜  
利用PSM匹配样本并结合DID方法 ,本文检验了2018年5月份推出的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决定机制改革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研究了这一影响的作用机制和调节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工资决定机制改革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改革通过提升劳动效率进而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劳动效率在改革影响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而经济效益和收入公平的中介作用并不存在。研究还发现:在政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过程中,企业劳动密集型程度和所处行业竞争度两个因素起到了调节作用。本文首次用数据检验了工资决定机制改革的政策影响,为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深化依据。本文提出用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更全面地衡量工资制度改革效果,并说明了作用机制和调节因素,丰富了收入分配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理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薇  
在互联网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时代下,数字物流成为流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采用2010-2021年A股105家流通上市企业经验数据,分析数字物流对流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物流能显著提升流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对不同板块流通上市企业的赋能效应存在一定差异性,表现为对中小板流通上市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强、主板流通上市企业次之、创业板流通上市企业最弱。此外,企业规模、资本密集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变量均对流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作用。据此,应打造物流数字化新模式、推动流通企业转型升级、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