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26)
- 2023(8921)
- 2022(7810)
- 2021(7129)
- 2020(6332)
- 2019(14598)
- 2018(14542)
- 2017(28278)
- 2016(15700)
- 2015(17976)
- 2014(18148)
- 2013(17987)
- 2012(16887)
- 2011(15316)
- 2010(15448)
- 2009(14624)
- 2008(14848)
- 2007(13633)
- 2006(11742)
- 2005(10774)
- 学科
- 济(63673)
- 经济(63578)
- 管理(51454)
- 业(46614)
- 企(39376)
- 企业(39376)
- 方法(30498)
- 数学(27021)
- 数学方法(26756)
- 财(23059)
- 制(17620)
- 农(16938)
- 中国(16010)
- 务(14107)
- 财务(14075)
- 财务管理(14035)
- 业经(13481)
- 企业财务(13363)
- 学(12772)
- 地方(12071)
- 贸(11920)
- 贸易(11918)
- 体(11696)
- 易(11596)
- 银(11558)
- 银行(11531)
- 融(10888)
- 金融(10884)
- 行(10873)
- 农业(10700)
- 机构
- 大学(231302)
- 学院(229414)
- 济(96872)
- 经济(94840)
- 管理(87713)
- 研究(76348)
- 理学(75222)
- 理学院(74386)
- 管理学(73181)
- 管理学院(72728)
- 中国(59212)
- 财(49753)
- 京(47817)
- 科学(45571)
- 所(39176)
- 农(38852)
- 财经(38373)
- 中心(35714)
- 江(35557)
- 研究所(35110)
- 经(34647)
- 业大(33684)
- 经济学(30714)
- 农业(30637)
- 北京(29987)
- 财经大学(28394)
- 范(28201)
- 师范(27896)
- 经济学院(27839)
- 州(27698)
- 基金
- 项目(149099)
- 科学(117028)
- 基金(108804)
- 研究(108709)
- 家(94298)
- 国家(93543)
- 科学基金(79871)
- 社会(69504)
- 社会科(65899)
- 社会科学(65878)
- 省(58215)
- 基金项目(57792)
- 自然(51116)
- 教育(50576)
- 自然科(49894)
- 自然科学(49877)
- 自然科学基金(49017)
- 划(48948)
- 资助(44863)
- 编号(44003)
- 成果(36884)
- 部(34104)
- 重点(33806)
- 制(32040)
- 发(31390)
- 创(30867)
- 课题(30496)
- 教育部(29379)
- 创新(29028)
- 科研(28914)
共检索到343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邓晓兰 谢平 武永义
一、引言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政府再次启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组合,果断地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当中,于2009年发行20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冬梅
地方公债属于政府债务的范畴, 它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由于我国历史和国情的原因至今没有允许地方政府独立发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公共财政理论的深入发展, 这一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试图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我国地方公债发行的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慧英 应晓跃
中国的教育腐败已经成为社会强烈关注的热点,是导致和影响整个教育领域形形色色失范现象的主要矛盾源。文章认为,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中国的教育监管部门也出现了腐败。文章通过对教育监管者和政府反腐机构间的博弈分析,表明要有效防范教育监管腐败,反腐机构应在查办和惩罚两个方面加大力度,事前重威慑,事后抓惩治,降低腐败的期望收益。据此探讨了防范教育监管腐败的制度约束框架的构建。
关键词:
教育监管 监管腐败 博弈分析 制度构建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兰艳泽
本文首先对债务约束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解析 ,阐述债务约束的目的、手段以及债务约束的主客体。对于实现有效债务约束的内在制度背景在发达国家与我国之间进行了对比与分析 ,得出了结论 :明晰的产权、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良好的经理人职业道德是实现有效债务约束的内在制度要求。
关键词:
有效债务约束 制度背景 产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郑华
当前地方政府的巨额债务已成为影响我国公共财政安全和社会经济的重大隐患。本文以预算软约束理论为视角,从传统的预算软约束和变异的预算软约束两个方面对我国地方政府过度负债偏好行为进行了分析,以探求其制度性根源。从这一新的视角出发,本文认为上述问题实际上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辖区内组织等各方各有期待、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是经济体制弊端和政府体制弊端混合体,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是政府体制改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匡小平 蔡芳宏
地方债风险虽然尚处于安全范围,但是禁止举债型的地方债管理模式已经失效。地方债的债务负担率增长很快,规范其管理已成为防范地方债风险的关键。建议通过建立相关预算管理制度对地方债予以约束。首先,确定预算中地方债管理目标是举债规模限制、遵从宏观经济目标与追求成本最小化。其次,建立规则控制为主,市场约束为辅的地方债管理模式。最后,以预算报告附录形式把融资平台预算管理纳入预算制度。
关键词:
预算制度 地方债 管理模式 控制指标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马骏
地方政府债务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本文认为,引入市政债券市场和配套改革可以硬化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长期来看,地方债应该逐步取代当前政府融资平台中的贷款、信托等较不透明的融资方式,成为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来源,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还可降低地方政府融资的期限错配风险,避免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体系,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
关键词:
地方政府 财政预算 市政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彩霞 陈金库
在我国经济发展放缓的背景下,中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引入地方公债制度是我国推行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可行选择,然而,它的引入会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因此,我国地方公债的制度安排必须以债务风险控制为核心,遵循行政监管与市场化发行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政府投融资体制和投资决策责任制,这也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地方公债 风险 防范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金永军 陈柳钦 万志宏
就地方债发行的法理基础、制度约束以及地方债属性而言,地方债趋同于公司债而非国债。我国在地方债发行的法理基础和相关配套约束制度缺位的前提下,2009年发行的地方债实质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国有银行等多方博弈的短期制度均衡,其发行机制和市场表现必然趋同于国债。完善我国地方债发行制度的现实路径应分两步走,即先完善地方债发行配套制度支持,后确立地方政府相对独立的财权。
关键词:
地方债 制度博弈 准国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廖家勤 石琳
中国地方政府存在过度负债的行为倾向,这与预算约束呈现了背离之势。研究地方政府突破预算约束而过度负债的行为机制,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入手:客观上,由于分税制、项目制、晋升激励机制等体制的不完善,导致地方政府负债过度;主观上,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经济人"的本质诱发道德风险而使地方政府过度负债。抑制地方政府过度负债的行为,关键在于建立规范的地方融资举债机制,避免金融道德风险。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软预算约束 道德风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康宁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凤荣 何柏霖
在碳达峰碳中和约束下,碳税博弈中的政府和企业作为利益双方,其决策行为的选择主要受其决策成本和收益决定,且博弈双方决策行为互相影响。对于企业来说,企业信息系统的完善、政府监管成本的下降与低碳产品销售量的增加可以提高企业生产低碳产品的概率;而对于政府来说,当普通产品的净利润高于低碳产品时,政府实行碳税制度的可能较大。因此,推动建立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制度、降低地方政府的监管成本、合理设定碳税、促进低碳产品增加销量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低碳转型。这不仅有助于我国碳税政策的实施,也对企业的精准碳减排和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碳税 博弈论 政府 企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邱风 张青
独立董事制度自20世纪末引入我国以来,并未带来公司绩效的显著改善,究其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独立董事制度失效的深层次原因,并相应提出了若干解决对策,以期对我国构建有效的独立董事制度有所裨益。
关键词:
独立董事 激励约束机制 博弈分析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邓晓兰 廖凯
作者认为 ,地方公共品需求的扩大和财政收支压力提出了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问题 ,而监督地方政府的民主机制建设落后 ,我国现阶段赋予地方政府独立举债权尚不现实 ,目前只能采取渐进式过渡性的办法———建立中央政府监管下的地方公债制度 ,以中央监管代替民主监督来解决地方政府在公共产品供应上资金不足的问题。据此 ,本文提出了中央政府监管下的地方公债制度构架及相关配套的改革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