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31)
- 2023(15513)
- 2022(12181)
- 2021(10897)
- 2020(9066)
- 2019(20057)
- 2018(20457)
- 2017(38149)
- 2016(21256)
- 2015(23841)
- 2014(24013)
- 2013(23061)
- 2012(20667)
- 2011(18176)
- 2010(18525)
- 2009(17783)
- 2008(18175)
- 2007(16850)
- 2006(15278)
- 2005(14542)
- 学科
- 业(90412)
- 管理(86144)
- 企(83976)
- 企业(83976)
- 济(82916)
- 经济(82777)
- 财(35056)
- 业经(33940)
- 方法(28992)
- 农(28013)
- 制(26666)
- 中国(25015)
- 务(24383)
- 财务(24331)
- 财务管理(24286)
- 企业财务(23064)
- 体(20515)
- 数学(20017)
- 数学方法(19854)
- 农业(19664)
- 技术(18069)
- 理论(17931)
- 策(17334)
- 银(17122)
- 划(17119)
- 银行(17100)
- 体制(16646)
- 行(16226)
- 和(15899)
- 融(14983)
- 机构
- 学院(296679)
- 大学(291442)
- 济(120511)
- 经济(117830)
- 管理(117484)
- 理学(97609)
- 理学院(96674)
- 管理学(95452)
- 研究(95216)
- 管理学院(94851)
- 中国(79869)
- 财(66863)
- 京(62195)
- 科学(53825)
- 江(49683)
- 财经(49447)
- 农(47711)
- 所(47286)
- 经(44702)
- 中心(44675)
- 研究所(41537)
- 业大(39339)
- 州(39005)
- 北京(38987)
- 农业(36916)
- 经济学(36112)
- 财经大学(36106)
- 范(35771)
- 师范(35381)
- 院(34612)
- 基金
- 项目(182898)
- 科学(145194)
- 研究(140929)
- 基金(131400)
- 家(112084)
- 国家(111002)
- 科学基金(97284)
- 社会(89998)
- 社会科(85176)
- 社会科学(85156)
- 省(73462)
- 基金项目(68434)
- 教育(64682)
- 自然(59553)
- 划(59367)
- 编号(58381)
- 自然科(58168)
- 自然科学(58152)
- 自然科学基金(57186)
- 资助(51910)
- 成果(49110)
- 创(40969)
- 课题(40941)
- 重点(40684)
- 制(40532)
- 部(40174)
- 发(39273)
- 业(39044)
- 创新(37487)
- 国家社会(37304)
- 期刊
- 济(149937)
- 经济(149937)
- 研究(93612)
- 中国(71162)
- 财(59839)
- 管理(52734)
- 农(46011)
- 学报(40082)
- 科学(38339)
- 教育(36766)
- 融(35114)
- 金融(35114)
- 大学(32144)
- 农业(30562)
- 学学(29919)
- 技术(28734)
- 业经(26111)
- 财经(26024)
- 经济研究(22569)
- 经(22447)
- 业(19199)
- 问题(18616)
- 财会(17206)
- 会计(16027)
- 技术经济(15451)
- 现代(15451)
- 世界(13911)
- 版(13842)
- 图书(13764)
- 商业(13744)
共检索到479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逸飞 曹策 楚尔鸣
本文以2015年开始的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匹配2010—2019年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显著促进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该结论经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主要通过投资效应、人才效应和数字技术创新效应影响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异质性分析表明,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在融资约束大、研发密集度高的企业和在人才集聚度高、数字化环境和政商环境较好的城市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研究评估了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的微观经济效果,也为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因素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熊家财 黄玲
提升劳动收入份额是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以2015年实施的新《预算法》作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冲击,实证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显著提升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在财政压力较大地区、制度环境较差地区以及融资约束较严重企业,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应更为显著。作用机制方面,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能够降低政府的税收与非税收征管强度、抑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长,这有助于提升企业融资可得性、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此时,企业会将更多资源投向劳动要素,进而提升劳动收入份额。上述结果不仅丰富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领域的研究,也为优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以及改善初次分配结构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群群 梁若冰
不同于以往从地方政府债务对民企金融资源挤出角度剖析民企违约的原因,本文关注地方政府通过拖欠款项、“民借官用”方式建立的特殊关联,对基建民企违约产生影响。2015年,我国开始实施的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硬化地方政府预算约束来规范其债务融资行为,进而影响了政企间的特殊关联。本文以此次改革作为政策冲击,采用强度双重差分方法,考察改革对于基建民营企业的债务违约欠款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地方债改革有效降低了基建民企违约欠款,侧面反映出改革对控制政府债务风险向微观主体扩张的政策效果。通过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本文发现:一方面,地方债改革减少了政府对基建民企的欠款,进而从资金来源上缓解了企业的信用危机;另一方面,改革也通过减少政府依托基建民企来举借银行贷款的行为,从资金去向上堵住了流失的缺口。
关键词:
地方债改革 基建民企 债务违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云平
在高度集中的产品经济体制下,传统的企业工资计划管理体制对保证国家重点建设,保障全体职工基本生活水平发挥过积极的作用。然而,随着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劳动、工资、社会保险等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化,传统的企业工资计划管理体制与新机制的形成发生了碰撞。因此,改革传统的企业工资计划管理体制已迫在眉睫。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许远莲 黄爱平
目前,外汇体制改革已进入实质性阶段,一些新的外汇管理政策与具体操作办法都相继出台并正式实施。新体制运行后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不足?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走访了一些外贸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汇指定银行及用汇大户。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外汇体制改革给企业带来的好处 这次外汇体制改革对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扩大进出口贸易都十分有利,具体归纳于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许远莲 黄爱平
企业对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反映许远莲,黄爱平目前,外汇体制改革已进入实质性阶段,一些新的外汇管理政策与具体操作办法都相继出台并正式实施。新体制运行后效果如何?笔者通过对湖南省湘潭市主要外贸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汇指定银行及用汇大户的调查,回答了这些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亚青
经济体制的改革使企业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尝试正将企业导入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对企业的科技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企业中的科技管理体制是在旧的经济体制基础上所形成的,满足不了经济发展对企业科技进步的要求,妨碍着企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进展。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封闭型的科技管理体制不能适应开放式的市场变化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窦炜 赵蕾 马莉莉
以2015年末我国实施的省以下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试点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1—2020年A股地方国有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对地方国有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有效抑制了地方国有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规模。区分金融资产类别后研究发现,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对企业显性金融资产规模的抑制效果较明显,但与隐性金融资产配置规模间无明显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力度以及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强度越大时,政府审计对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抑制作用越明显。机制分析发现,地方审计管理体制改革通过规范政府干预缩减了地方国有企业显性金融资产配置规模,且在财政压力较大的地区这一抑制效果更为明显。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昊 段康 蔡春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选取基于这一目标而实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体制改革为准自然实验,实证考察了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的实体经济效应。研究发现,政府性债务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后,企业显著降低了金融资产的投资比例,同时提高了实业资产的投资比例,表明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有效促进了企业“脱虚向实”;随着政府审计监督力量的增强,上述正向驱动效应进一步强化。机制检验发现,债务管理体制改革一方面有助于规范政府债务资金的举借,缓解信贷市场资源错配,降低企业部门融资成本,进而提高实体项目投资的净现值,形成促进企业进行实业投资的“市场推力”;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改善政府债务资金的使用方向,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财政扶持力度,进一步增加投资实业的获利空间,形成激励企业进行实体投资的“政府拉力”。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对企业“脱虚向实”的促进作用在民营企业、财政压力较大以及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丰富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同作用的相关研究,为进一步释放财政金融监管制度改革红利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克崮
作者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角度,提出了改革国有企业产权管理体制的系统意见。认为新框架应分四个层次:人大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政府行使国有资产管理权;政府和基层生产企业之间形成一批资本经营性母公司,母公司在政府资产管理机构的授权下对基层企业行使直接的资产所有权;基层企业行使企业经营权。为此,还必须积极推进相关的各项改革。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董富华
在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国有企业并购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国企并购的有效进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对国有企业并购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并使之呈现出若干新的趋势:国企之间并购将推陈出新,大量外资、民营企业将参与到国企并购中来,作为国有企业各行业龙头的上市公司将成为并购的重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泉信
围绕着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这个中心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了第14个年头了。15年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在政策调整上做文章:先后实行扩权放权、减税、让利;对老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在强化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创造出各种资产经营责任制形式,如第二步利改税,承包经营,等等。但无论采取何种经营方式,如何调整政策,国有企业的活力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出现一些老大难问题。主要有:一是经营效益低下,亏损企业面大;二是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三是企业资金严重困难;四是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困难重重;五是产业结构调不过来;六是新的企业组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冯晓明
企业集团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探讨冯晓明我国的企业集团发展很快,目前,全国称之为企业集团的已有约两万户,列人国家和各省市试点的有上千户,集团中包括了众多的成员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人们比较关注的是界定政府和企业...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安民 候永庭 李素平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探讨王安民,候永庭,李素平企业国有资产管理问题是具有普遍性的世界问题,尽管各国都有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但也都同时存在着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没有一种适应所有国家的统一模式。我国自建国以来,企业的国有资产已形成4万亿元以上的规模。...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郭复初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至今已有30周年。由于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与实现改革的目标相适应的方针、政策、制度与办法也有一个探索的过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也就呈现出阶段性,这也决定着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也具有阶段性。研究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的经验,对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财务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