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69)
- 2023(13511)
- 2022(11423)
- 2021(10482)
- 2020(8607)
- 2019(19670)
- 2018(18866)
- 2017(37270)
- 2016(19875)
- 2015(22154)
- 2014(21938)
- 2013(21873)
- 2012(20744)
- 2011(18785)
- 2010(19568)
- 2009(18515)
- 2008(18088)
- 2007(16580)
- 2006(14992)
- 2005(13975)
- 学科
- 济(89124)
- 经济(89041)
- 管理(63512)
- 业(63199)
- 企(51928)
- 企业(51928)
- 方法(34419)
- 中国(32475)
- 银(32356)
- 银行(32347)
- 财(31822)
- 行(30956)
- 融(30657)
- 金融(30657)
- 数学(30513)
- 数学方法(30288)
- 地方(26231)
- 农(24486)
- 制(24207)
- 业经(20655)
- 务(20177)
- 财务(20139)
- 财务管理(20088)
- 企业财务(19330)
- 贸(17125)
- 贸易(17105)
- 农业(17020)
- 易(16528)
- 策(14439)
- 度(13741)
- 机构
- 学院(278070)
- 大学(274626)
- 济(124917)
- 经济(122274)
- 管理(107562)
- 研究(94856)
- 理学(90249)
- 理学院(89333)
- 管理学(88386)
- 管理学院(87808)
- 中国(84569)
- 财(66693)
- 京(57690)
- 财经(49949)
- 科学(49819)
- 所(46377)
- 中心(46239)
- 经(45163)
- 江(44764)
- 研究所(40610)
- 经济学(39381)
- 农(39372)
- 北京(37274)
- 财经大学(36872)
- 州(36632)
- 银(36129)
- 经济学院(35518)
- 范(35051)
- 银行(34772)
- 师范(34742)
- 基金
- 项目(168741)
- 科学(134346)
- 研究(131293)
- 基金(122495)
- 家(102689)
- 国家(101743)
- 科学基金(88961)
- 社会(85577)
- 社会科(81569)
- 社会科学(81550)
- 省(65816)
- 基金项目(63113)
- 教育(60148)
- 划(54140)
- 编号(53977)
- 自然(53080)
- 自然科(51866)
- 自然科学(51859)
- 资助(51561)
- 自然科学基金(50971)
- 成果(45965)
- 发(41155)
- 部(38605)
- 课题(38112)
- 重点(37609)
- 创(35638)
- 国家社会(35309)
- 性(35139)
- 发展(34498)
- 教育部(34348)
- 期刊
- 济(146237)
- 经济(146237)
- 研究(95551)
- 中国(62029)
- 融(56075)
- 金融(56075)
- 财(54782)
- 管理(42402)
- 农(37082)
- 科学(32163)
- 学报(31865)
- 教育(30344)
- 财经(26089)
- 大学(26074)
- 学学(24385)
- 经济研究(24010)
- 技术(23614)
- 业经(23521)
- 农业(23213)
- 经(22192)
- 问题(18691)
- 贸(16525)
- 国际(15608)
- 理论(14310)
- 技术经济(13704)
- 世界(13692)
- 会计(13448)
- 商业(13329)
- 财会(13133)
- 现代(13091)
共检索到4599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路
在提供"隐性担保"之外,中国地方政府是否会采取更加"主动"的措施来通过融资平台扩张债务?这些措施会对地方债务规模和成本造成哪些影响?本文基于微观数据,针对地方政府在"城投债"发行前后对融资平台的多种(显性)"财务支持"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在融资平台首次发行债券前,地方政府会显著增加对融资平台的注资(增资),以达到快速扩大其规模的目的;融资平台获得的土地资产规模显著增加,其中,可能包括地方政府的土地注入;地方政府会增加政府补贴数量,帮助融资平台达到债券发行的"门槛"要求;部分"财务支持"行为有助于"城投债"获得更高的外部信用评级,但对其发行利差没有显著影响。本文为分析地方债务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对深入理解融资平台运作机制和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具有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沈红波 华凌昊 张金清
本文探索了银行授信在地方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过程中发挥的贯穿性作用。研究发现:(1)在融资平台发行城投债的过程中,银行授信向债券市场提供了增量信息,拥有更高的授信额度将显著提升城投债的信用评级,降低发行成本。(2)获得授信额度越高的融资平台,发行城投债主动置换银行贷款的倾向越强,置换规模越大。进一步,随着融资平台的市场化转型,授信额度对主动债务置换行为的影响逐渐强烈。本文的政策建议在于,地方融资平台应进一步提升其盈利能力,发挥授信额度积极的信号传递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应通过财税改革划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建立金融机构主导的监督机制,促进融资平台从银行贷款依赖的主体切实转向融资成本敏感的市场化主体。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子怡 陈志斌
文章以2009-2013年27个省份的城投债发行额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影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内部激励因素(信号传递激励)和外部压力因素(政府治理因素)均会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张产生影响,并且腐败程度越高、财政透明度越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大;财政分权程度越低、晋升激励越高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越大。因此,构建廉洁高效、公开透明的地方政府,发挥信号传递的激励作用,有助于维持债务规模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完善政府债务治理机制,通过优化官员年龄结构、保持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傅天 姚东旻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在地方政府面临财政、金融及土地等制度因素之外,本文创新性地探讨了“城投部门”(市内城投公司汇总)的自身激励、自发行为,及其在债务扩张过程中发挥的特殊作用。在国资增值的规模导向、隐性担保导致债务成本低等制度背景之下,“城投部门”存在过量举债的自发倾向。并且由于其在城市建设及土地出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债务扩张问题中,“城投部门”对于面临救助压力、债务风险的地方政府能够产生议价能力。在新《预算法》所代表的“防范债务风险”政策冲击中,“城投部门”能够通过更强的议价能力,持续获得地方政府的支持,从而相对提高了债务扩张速度。本文通过双重差分法识别了这一因果效应,并从显性债务角度进行验证。债务限额能够对这一过程产生调节。控制内生性后,土地使用权在该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本文将研究视角下探至“城投部门”,从议价能力的视角为理解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以及规范、管理地方政府债务工作提供了参考借鉴。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一花 李林巍 王一迪
中央主导债务置换极易强化地方政府的救助预期。本文将通过依申请公开途径收集整理的241个城市2015—2018年置换债券和融资平台新增城投债数据相匹配,研究债务置换对融资平台债务扩张的影响。结果发现,债务置换导致融资平台城投债净发行额增多,其内在机制在于债务置换激励了地方财政支出(尤其是投资性支出)过度扩张并且降低了投资支出效率,由此助长了新增城投债的举债需求。异质性分析发现,上述影响主要存在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尚未落实、出现专项债券用途调整、PPP项目融资规模较小、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不完善和金融监管力度较弱的城市。拓展分析表明,债务置换阻碍了融资平台的市场化转型,不利于提升融资平台的自生能力。本文的分析为研究债务置换与地方隐性债务风险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同时对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飞鸣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弥补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财力不足而兴起。随着地方政府投资项目的大规模推开,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规模大肆扩张。本文在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扩张的原因进行文献梳理的基础上,从金融约束理论的视角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扩张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存贷款利率管制下,地方融资平台与商业银行一起分享这种金融约束政策创设的租金,并提示应警醒地方融资平台的风险,尤其是道德风险因素;治本之策在于利率市场化。
关键词:
金融约束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债务扩张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若鸿 邓晓兰 鄢伟波 许晏君
本文通过匹配2011—2018年地级市经济增长目标与地方融资平台样本发现,在财政压力和晋升压力的驱动下,经济增长目标显著促进了地方政府对融资平台的财务支持,并且在策略上更倾向于采取"资产负债表"端的土地资产注入,而非"利润表"端的政府补贴。旨在规范地方政府预算内债务的债务限额管理制度加剧了地方政府借道融资平台展开预算外融资活动来实现经济增长目标的动机。基于"经济增长目标→财务支持→隐性债务"的逻辑链条,本文进一步估算了经济增长目标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数量关系,发现经济增长目标每加码1%,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长约4.11万亿元。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佟岩 李鑫 徐国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地方融资平台通过持股上市公司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产业化转型。本文在债券定价理论的框架下,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2007—2021年城投债发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融资平台持股上市公司显著降低了城投债的发行利差,并且相较于参股上市公司,控股上市公司可以帮助融资平台在更大程度上降低发行利差。机制检验发现,融资平台持股上市公司对城投债发行利差的影响是通过增强自身的造血能力、风险抵御能力和提高媒体监督力度实现的。异质性检验发现,当融资平台公益性职能较强、地方政府救助能力较弱、地区制度环境较差,以及持股公司的财务状况较好、市场竞争地位较高、股利分配较多时,融资平台持股上市公司降低城投债发行利差的作用更为明显。本文从融资平台持股上市公司这一新颖的角度切入,丰富了城投债发行定价和融资平台转型领域的研究,对于我国完善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也具有政策启示作用。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菁 李建发
本文从城投债的视角来研究地方政府的债务融资行为,通过对2005-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来探析推动我国城投债规模持续扩张的制度性因素。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固定资产投资、财政转移支付等潜在影响因素后,财政分权程度与晋升激励强度对我国各省区的城投债规模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在不同模型设定下,估计结果依然稳健。最后,在该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深化财政分权改革、改革官员考核与晋升制度、完善政府财务报告体系及债务信息披露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温来成 张偲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由来已久,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大量举借银行贷款和发行城投债,该问题进一步凸显。本文对2012年以来我国学术界对城投债问题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与总结,论述了推进《预算法》修改、允许地方发行市政债券的财政体制条件研究等今后城投债管理还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并从提高中央财政本级收入占全国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保证中央财政对全国债务风险的调控能力、为城投债向市政债券等规范的地方债转化创造体制条件等方面,对城投债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投融资平台 城投债 发展前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柳 屈小娥
本文利用城投债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城投债扩张的影响,并探讨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否也改变了城投债扩张动因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经济增长的负向冲击激发了地方政府扩大城投债规模以维持其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故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会导致城投债扩张。(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环境下,财政压力和发展压力与城投债扩张负相关,晋升压力对城投债扩张正向促进作用被显著削弱。(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环境下,财政压力、晋升压力和发展压力对不同地区城投债扩张影响存在异质性。本文为理解城投债扩张提供新的视角,并为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了借鉴。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秦凤鸣 李明明 刘海明
以城投债信用利差来衡量城投债风险,并利用2010—2013年地级市面板数据考察房价对地方政府城投债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当期和上期房价越高,城投债风险越低。房价较高时,土地财政依赖度越高,房价对城投债风险的影响力越大;房价低迷时,信用评级越低,城投债风险受房价的影响越强。揭示地方政府债务融资行为模式,对于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
房价 城投债风险 土地财政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复昌
近年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债务主体,债务规模不断增长,举债方式不断创新,隐性债务比例上升,政府资源、资产和债务信息披露存在缺陷,债务风险不断聚集,防控难度加大,对地方政府财政稳定构成潜在的威胁。基于宏观管理视角,应对症下药,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产生的根源;多方努力,加强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管理。
关键词:
地方政府 投融资平台 债务特征 风险管理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潘俊 王亮亮 沈晓峰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近年来不断累积,导致担负一方经济建设重任的地方政府背负着巨大的偿债压力。金融生态环境决定了市场主体的外部融资条件,势必也会影响到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成本,然而鲜有学术文献尝试探讨二者间关系。鉴于此,本文以2006-2012年期间的省级城投债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了金融生态环境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能够为地方政府筹措资金创造条件,有效地降低了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成本;地方的经济基础越好,当地政府债务融资的成本越低,这在财政分权程度也比较高的地区更为明显;地方政府治理水平越高,政府债务融资的成本越低,尤其是在法律环...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穷志 刘夏波
地方政府债券自2015年起进入常态化、大规模发行阶段,其发行定价亟待研究。本文构建了地方经济结构、政府债务风险状况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成本的作用机制,运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数据,对其发行利率和同期国债的利差,与发行人经济结构、政府债务率、债券特征及市场资金供给等变量进行了实证研究。定量分析表明,地方的固定资产投资率、政府债务率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差显著正相关,但因为区域经济异质性,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率、东北地区的地方债务率与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利差呈显著负相关;定向承销的发行方式显著增大了发行利差,但Shibo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券 固定投资率 地方政府债务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