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42)
- 2023(17668)
- 2022(15517)
- 2021(14400)
- 2020(12389)
- 2019(28675)
- 2018(28347)
- 2017(54871)
- 2016(30168)
- 2015(33964)
- 2014(34142)
- 2013(33680)
- 2012(31138)
- 2011(28039)
- 2010(27815)
- 2009(25597)
- 2008(25152)
- 2007(22369)
- 2006(19139)
- 2005(16640)
- 学科
- 济(118606)
- 经济(118471)
- 管理(84418)
- 业(80520)
- 企(66761)
- 企业(66761)
- 方法(59404)
- 数学(51576)
- 数学方法(50885)
- 农(31640)
- 财(31321)
- 中国(29160)
- 学(28645)
- 业经(25594)
- 地方(23756)
- 农业(21311)
- 贸(21245)
- 贸易(21240)
- 理论(20670)
- 易(20597)
- 制(20549)
- 务(19985)
- 财务(19903)
- 财务管理(19858)
- 企业财务(18832)
- 和(18489)
- 技术(18106)
- 环境(18008)
- 银(16971)
- 银行(16892)
- 机构
- 大学(432775)
- 学院(431651)
- 管理(167282)
- 济(165044)
- 经济(161346)
- 理学(145832)
- 研究(144178)
- 理学院(144130)
- 管理学(141161)
- 管理学院(140412)
- 中国(104665)
- 科学(95262)
- 京(91902)
- 农(79209)
- 财(75064)
- 所(74252)
- 业大(71022)
- 研究所(68373)
- 中心(65821)
- 江(62980)
- 农业(62940)
- 财经(60862)
- 范(57484)
- 北京(57396)
- 师范(56769)
- 经(55313)
- 院(52216)
- 州(51016)
- 经济学(49409)
- 技术(47166)
- 基金
- 项目(300854)
- 科学(234294)
- 基金(217110)
- 研究(211556)
- 家(192241)
- 国家(190702)
- 科学基金(162042)
- 社会(130726)
- 社会科(123782)
- 社会科学(123746)
- 省(119318)
- 基金项目(115628)
- 自然(109457)
- 自然科(106901)
- 自然科学(106864)
- 自然科学基金(104941)
- 划(100776)
- 教育(98389)
- 资助(90927)
- 编号(85483)
- 成果(68756)
- 重点(67950)
- 部(65287)
- 发(63676)
- 创(61744)
- 课题(59334)
- 科研(58823)
- 创新(57664)
- 计划(57297)
- 大学(55416)
- 期刊
- 济(173487)
- 经济(173487)
- 研究(118265)
- 学报(77957)
- 中国(76873)
- 农(70380)
- 科学(68722)
- 管理(58039)
- 财(57704)
- 大学(57645)
- 学学(54551)
- 农业(48609)
- 教育(45930)
- 技术(37098)
- 融(31978)
- 金融(31978)
- 业经(29207)
- 财经(29069)
- 经济研究(27960)
- 业(25284)
- 经(24816)
- 问题(22928)
- 版(22250)
- 图书(21981)
- 科技(20951)
- 技术经济(20590)
- 业大(20371)
- 理论(19636)
- 统计(19580)
- 资源(19078)
共检索到6093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潘莉 张梦 张毓峰
地方依恋是个体与特定地方之间形成的情感关联。本文从旅游体验的视角,以青年游客为例,通过图片对地方依恋的有形展示和游客对图片背后独特故事和意义的讲述,分析了游客的地方依恋元素的构成,探讨地方依恋强度的递进演变以及特征。研究表明:(1)游客地方依恋元素包括背景元素和符号元素两类,背景元素体现地方氛围情境,符号元素凸显象征意义;(2)游客的地方依恋存在强度差异,由低到高依次为基于工具性依附的地方依赖、基于情感性依附的地方认同和基于精神性依附的根情结;(3)根情结的形成既源于游客多次对旅游地的深度涉入,在时间序列
关键词:
地方依恋 依恋元素 依恋强度 隐喻提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天宇 乌恩
游客感知价值的强化与地方依恋的培育对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游客感知价值和地方依恋的维度出发,对婺源的488位游客问卷进行分析,构建了游客感知价值对地方依恋的影响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了婺源游客感知价值与地方依恋的结构性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游客感知价值对地方依恋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环境价值、情感价值、品牌价值、成本价值维度显著正向影响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功能价值与服务价值对地方依赖和地方认同的影响不显著。并对婺源旅游提出建议:加强婺源的文化内涵,增强体验性;降低交通成本,提升游客感知成本价值;加强景区环境治理,提升感知环境价值;强化品牌建设,增强感知品牌价值,进而培养游客地方依恋感。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静 王安茹 田淑慧
随着国内冰雪旅游市场的升温,不同冰雪旅游目的地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深入理解冰雪旅游目的地的游客选择意愿及影响因素,对于旅游管理者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提升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分析游客选择冰雪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因素,构建冰雪旅游目的地的游客选择意愿和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在"目的地属性—游客感知"作用路径中,冰雪自然资源等核心吸引物、基础设施等附加吸引物和对目的地声誉的认知会影响游客感知;在"游客感知—选择意愿"作用路径中,游客选择意愿受服务质量、需求满足和旅游安全感知的影响。
关键词:
冰雪旅游 目的地选择 游客感知 扎根理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昕阳 赵媛 宋航
旅游地文化元素的游客感知偏好已经成为旅游研究的新热点,本研究根据网络游记内容对游客凝视视角下旅游地文化元素进行了深刻剖析,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选取平遥古城为案例地,以2009—2019年网络游记为例探究游客凝视视角下文化元素的历时性差异。结果表明:(1)平遥古城文化元素主类目包含建筑文化、晋商文化、宗教文化、影视文化、餐饮文化和民俗文化六大类,且文化元素存在固化和变迁共存的现象。(2)平遥古城文化元素呈现符号化现象,且具有动静结合、传统现代融合、虚无实在交融等特征,在游客凝视下文化元素的内容和意义不断被重构。(3)历年来旅游者的情感类型以积极情绪为主,消极情绪历年来的占比最小且呈波动下降趋势。
关键词:
游客凝视 文化元素 历时性 平遥古城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静 尹书华 吴少峰
“节庆”可以在传承和发扬地方文化的同时吸引游客,促进目的地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本文采用混合方法,调查多种类型的节庆活动。首先,通过定性方法,确定了节庆吸引力的四个显著维度:浓厚的节庆氛围、和谐的人际互动、鲜明的文化符号、丰富的节庆活动。其次,基于“认知—情感—意向”模型,通过定量方法探究节庆吸引力对游客节庆依恋和忠诚度的影响机制。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浓厚的节庆氛围、和谐的人际互动和丰富的节庆活动正向影响节庆依赖;浓厚的节庆氛围、和谐的人际互动和鲜明的文化符号均正向影响节庆认同和情感依恋;节庆依恋正向影响节庆忠诚度。基于此,应促进地方文化与节庆的融合,塑造节庆品牌和形象,提升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
节庆旅游 节庆吸引力 节庆依恋 忠诚度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樊志勇 唐雪薇
本文以旅游中的服务失误作为研究背景,基于对402份问卷数据的分析,研究服务补救对游客正面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并检验了地方依恋在服务补救对游客正面口碑传播意愿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旅游服务失误发生后,服务补救各维度对游客正面口碑传播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依恋与游客正面口碑传播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地方依恋在服务补救同正面口碑传播意愿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其中对有形补偿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结论为目的地自身建设与"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借鉴。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樊志勇 唐雪薇
本文以旅游中的服务失误作为研究背景,基于对402份问卷数据的分析,研究服务补救对游客正面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并检验了地方依恋在服务补救对游客正面口碑传播意愿影响过程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旅游服务失误发生后,服务补救各维度对游客正面口碑传播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依恋与游客正面口碑传播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地方依恋在服务补救同正面口碑传播意愿的关系中具有调节作用,其中对有形补偿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结论为目的地自身建设与"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了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侯芳 胡兵
低碳旅游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特色的绿色、生态和可持续的旅游。游客在旅游活动中尽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以保护旅游的生态环境,但这并不意味着降低旅游质量或忽视游客的感受。低碳旅游应该在维持甚至提升游客感知价值的前提下开展。因此,文章在低碳旅游、游客感知价值概念梳理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针对有低碳酒店消费经验并有低碳酒店消费需求等消费特点的消费者,以广州市3家低碳酒店为例,通过202份问卷调查,对游客低碳旅游感知价值进行了规范的实证研究,最终确定了4类细分目标消费族群,并根据族群内各感知因子的影响程度给出营销策略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甘露 卢天玲
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游客和社会的关注,然而,当前我国博物馆解说系统的规划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游客的知识需求特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并影响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实现。文章以成都金沙博物馆为研究对象,对游客的知识需求和博物馆解说系统期望、解说工具使用,以及游览后的知识获得和解说系统评价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游客具有较高的知识需求水平,对博物馆解说系统在知识丰富性、知识传递的过程和方式寄予了比较高的期望;游客对知识需求和解说系统的不同期望水平并未对解说工具的使用比例整体上造成明显的影响,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宝贡敏 胡抚生
以往的旅游形象与游客购后行为研究中,常常是将旅游形象作为整体来研究。本文则是以旅游形象因子作为研究对象,提取出旅游形象的6个因子,从来杭的日本及韩国游客视角出发,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旅游形象各因子对游客满意度、回游度及推荐度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并非所有旅游形象因子与游客满意度、推荐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旅游形象因子与回游度之间无显著的相关,而满意度与回游度、推荐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研究结果对于提升目的地旅游形象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旅游形象 满意度 回游度 推荐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涛 刘晶岚
国家公园是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发展模式,游客行为对其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根源性的影响。本文依据前人研究,构建游客环境友好行为意愿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以北京长城国家公园试点的566名游客为样本,探索地方依恋、满意度和情境因素对游客环境友好行为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地方依恋可作为游客满意度与环境友好行为意愿的中介变量;情境因素直接作用于游客环境友好行为意愿。因此,在传统的游客规范之外,应该注重提升游客满意度,培养游客对国家公园的情感,同时管理者与游客需要共同创造优美的景区环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玉玲 张虹鸥 杨龙 郭永锐 胡淑卉 温美丽
如何有效保护旅游地生态环境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研究以南岭游客为样本,采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对不同经济群体游客地方特征感知和环境责任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自然特征感知仅驱动易实施环境责任行,文化景观感知仅激发挑战性环境责任行为;旅游项目感知对两种环境责任行为均有驱动作用,然而以中等收入群体表现较突出;三种经济群体游客设施与服务感知均无法驱动环境责任行为。研究结果对于针对不同经济群体实施环保引导、管理措施,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曲颖 董引引
本文基于海南营销战略需从"交易型"向"关系型"转变的现实背景,针对性选择重游目标市场,从供需主体的心理认知网络视角出发,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思想,对海南"官方投射形象—游客目的地依恋"网络的运行机制进行深度表征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投射网络的联接密度和网络效率均低于依恋网络,投射网络的整体态势具有脆弱性;(2)核心类元素在投射和依恋网络中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依恋记忆中被率先激活的元素(美食、气候天象、旅游设施和生活方式)不被官方所重视,而官方所重点投射的民俗文化、服务质量、户外游憩、免税购物却并未被依恋游客所同等认可;(3)依恋网络中海洋风光—美食和海洋风光—旅游设施的组合被游客所偏好,而投射网络中海洋风光—民俗文化和海洋风光—户外游憩组合间的联系最为紧密;(4)依恋子群规模较小,以核心元素和重点元素为主,而投射子群冗长,构成元素复杂多样,极化效应却不显著。研究证实交易型营销策略下的官方投射在吸引依恋型重游客方面的失控和低效率,并为DMO关系型营销策略的调整和重游市场的维护提供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晖
本文借鉴管理学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从游客感知视角探讨了我国的导游服务质量问题,提出导游服务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把矛头单一地指向导游有失公允;导游服务质量问题的根源在于导游与其利益相关者间的利益失衡,而调整失衡关系的根本在于改革管理体制,完善制度保障。
关键词:
利益相关者理论 游客感知 导游 服务质量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晓萌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企业为了能够更好地提供旅游服务正在努力制定策略来完善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本文以“旅游消费偏好”为切入点,探讨旅游目的地象征性形象与旅游消费者偏好的关系。旅游目的地象征性形象可分为关系形象、社会形象、集体形象与个人形象四个方面。同时,游客的旅游动机也会影响旅游目的地象征性形象对旅游消费偏好的作用,因此本文也探讨游客外部与内在旅游动机的异质性作用,旨在为旅游企业提供有益的管理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