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59)
- 2023(4263)
- 2022(2999)
- 2021(2817)
- 2020(1969)
- 2019(4326)
- 2018(3991)
- 2017(7527)
- 2016(4075)
- 2015(4535)
- 2014(4259)
- 2013(3954)
- 2012(3551)
- 2011(2958)
- 2010(2975)
- 2009(2639)
- 2008(2383)
- 2007(2209)
- 2006(1913)
- 2005(1666)
- 学科
- 济(12605)
- 经济(12597)
- 管理(11263)
- 业(8239)
- 企(6495)
- 企业(6495)
- 制(6130)
- 财(5542)
- 中国(5541)
- 银(5490)
- 银行(5490)
- 行(5288)
- 业经(5116)
- 融(4800)
- 金融(4799)
- 地方(4706)
- 农(4606)
- 体(4278)
- 体制(3855)
- 家(3363)
- 国家(3286)
- 农业(3282)
- 财政(3063)
- 产业(3005)
- 度(2764)
- 制度(2763)
- 方法(2554)
- 环境(2525)
- 信息(2443)
- 政(2373)
- 机构
- 学院(48182)
- 大学(45826)
- 济(18548)
- 经济(18084)
- 研究(16867)
- 管理(16652)
- 中国(14835)
- 理学(13694)
- 理学院(13551)
- 管理学(13362)
- 管理学院(13262)
- 财(12289)
- 京(9424)
- 科学(9100)
- 财经(8438)
- 中心(8435)
- 江(7814)
- 所(7763)
- 经(7713)
- 院(6847)
- 研究所(6781)
- 范(6533)
- 州(6521)
- 师范(6494)
- 财经大学(6299)
- 经济学(6007)
- 北京(5967)
- 银(5927)
- 农(5743)
- 银行(5517)
共检索到791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邓茜
改革开放以来,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工作的重心在于控制赤字规模与稳定预算收支平衡状态这两方面,即关注"钱是否够花"的问题。2018年3月,党中央提出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要求,即更多关注"钱如何有效花"的问题。各地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改革工作在审查内容、审查程序、制度办法和组织保障等方面开始部署并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进一步推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优化路径研究是突出党委核心、明确分工与合作、并以大数据技术推进预算公开透明。
关键词:
人大预算审查监督 支出预算 支出政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顾宏平
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实现社会经济事务管理目标的重要工具。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受人民委托依法审查批准本级政府年度预算并监督其执行。本文将以闵行实践为基础,对加强地方人大预算审查监督能力建设方面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讨论。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林慕华
1999年预算改革以来,中国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始真正地行使"钱袋子"权力,将政府的财政收支纳入人大监督的范围之内。随着改革的持续深入,中央不断强化人大预算监督职能的重要性,顶层设计日渐明确,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需要应对诸多挑战,包括:预算审查前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收支政策审查监督体系的建立,预算执行监督的约束有力,决算草案的实质性审查,审计监督合力的构建,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预算联网监督系统的建设与运用,建立预决算分析制度以及强化人大常委会监督合力。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切实提升制度能力和组织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进一步完善人大预算审查监督。
关键词:
地方人大 预算审查 预算监督 挑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亦军
完善地方人大预算监督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完善过程中依法治国、推行民主政治、规范政府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我国地方人大的预算监督无论在技术层面仍是制度层面仍存在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鉴于我国特殊的政治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本文建议应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地方人大监督体制,特别是在短期内应以完善绩效预算监督作为一个突破口。
关键词:
地方人大 预算 监督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淑杰 乔琳 常怡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地方人大的预算监督水平已经有所提高。但距离公众的民主要求和国际标准,我国地方人大整体预算监督仍不够理想。本文总结了目前地方人大预算监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目前地方人大预算监督问题表现为预算监督组织乏力、预算监督信息不足、预算监督程序不完善、预算公开性不够以及决算监督不力等方面。本文提出了夯实人大组织建设、规范和充实预算信息、健全预算监督程序、提高预算公开程度和加强决算监督等建议。
关键词:
地方人大 预算监督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早早
如果从监督范围、监督参与者、监督程序、管理权与监督权间的关系四个方面比较分析温岭市和焦作市的改革历程,不难发现,温岭市和焦作市人大全口径预算监督工作不断发生着变化,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中。1.监督范围已经发生变化,并且会有更进一步的拓展。1999年开始的以部门预算改革等为主要内容的预算改革,使得政府预算重点逐渐从收入转向支出,因此与部门预算相关的问题成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黎明
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对于提高财政绩效和国家治理水平具有根本性的重大意义。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现状来看,监督主体与客体存在比较突出的非对称性问题。这种非对称性,严重削弱支撑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持续运行的物质基础。本文从横向维度进行分析,通过静态、动态视角综合考察这种非对称性的现状、发展及其后果,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黎明
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对于提高财政绩效和国家治理水平具有根本性的重大意义。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现状来看,监督主体与客体存在比较突出的非对称性问题。这种非对称性,严重削弱支撑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持续运行的物质基础。本文从横向维度进行分析,通过静态、动态视角综合考察这种非对称性的现状、发展及其后果,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黎明
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对于提高财政绩效和国家治理水平具有根本性的重大意义。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现状来看,监督主体与客体存在比较突出的非对称性问题。这种非对称性,严重削弱支撑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持续运行的物质基础。本文从横向维度进行分析,通过静态、动态视角综合考察这种非对称性的现状、发展及其后果,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预算监督 主体与客体 非对称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胡海生 陈杰
1.根据新预算法,重新修订地方人大关于预决算审查监督的规定。上海市某区人大对预算审查监督的制度出台时间相对较早,鉴于全口径预算审查监督从内容到方法上都出现了巨大变化,建议重新修订该规定。结合全口径预算的特点,后续修订该规定重点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审查监督的主体,并赋予人大更多的职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胡海生 陈杰
加强地方人大对预决算进行全口径审查监督是党的十八大在财政领域提出的一个重要改革任务,但如何从制度建设方面具体落实还存在很多尚待研究的地方。本文在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对上海某区地方人大预决算审查监督实际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研,在借鉴国外立法机构审议预算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方面的具体建议。首先,地方人大作为立法机构,需要建立健全目前有关预算监督的法律法规,为全口径预决算审查提供制度保障;其次,加强机构建设和人员培训,提高地方人大审查监督的专业能力;最后,细化预算内容,切实落实地方人大对政府财力全口径预决算的全过程监督。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樊丽明 史晓琴 石绍宾
加强地方人大预算监督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是实现政府预算民主法治、提高国家财力绩效的关键环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人大预算监督重视程度逐步提高,改革内容不断深化,监督的权威性和约束力日益加大。本文从我国人大预算监督发展的历史逻辑出发,借鉴投入产出理论的思想,从预算监督能力(投入)、预算监督行为(过程)和预算监督效能(产出)3个方面构建"能力—行为—效能"分析框架,由此实现了在同一逻辑框架内分析人大预算监督的全周期发展状况。基于理论分析,围绕预算监督能力、预算监督行为和预算监督效能构建了我国地方人大预算监督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可行性。选取2020年S省6个市级人大预算监督为研究样本,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统计分析,为全面系统评价和掌握地方人大预算监督提供了系统性的证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曙娜
地方人大预算监督制度包括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制度安排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进行的,所以制度环境的完善和改革是制度安排所必须的。本文从政治环境、行政环境和法律环境三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地方人大预算监督所处的制度环境,以及这些制度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完善这些制度环境的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一花 丁文文 孙超
提升地方人大预算监督绩效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笔者基于中国地级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是否由市委书记兼任这一重要制度事实,采用2010—2018年272个地级市的数据和系统GMM方法,深入研究了兼任制度对人大预算监督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相比人大常委会主任的专任,兼任制度强化了人大预算监督效力。在发展压力与官员晋升压力小、财政自主度强与公众受教育水平高的地区以及新《预算法》实施后尤其明显。进一步对地方预算收支结构和预算外债务的拓展研究表明,兼任制度对优化财政收支结构和防范地方债务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对非标债务的监督趋于弱化。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检后,本文的实证结论不变。本文的研究为新时期提升人大预算监督实效和推动发展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进 化汝婷 龚小芸
加强地方人大预算监督法制化建设,抑制地方政府支出规模膨胀,是当前财政收支矛盾加剧背景下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重大问题。以1999—2017年各地区省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立法作为准自然实验,检验通过立法强化地方人大预算监督能力能否对地方政府支出规模形成有效制约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省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立法能够显著抑制地方政府预算支出和决算支出规模,使预算支出和决算支出平均下降约8%,且其效应在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以后进一步强化;省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立法对政府支出规模的抑制作用在财政分权程度更高或者地方官员晋升激励更强的地区更大;对机制的研究表明,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立法对削减地方政府经济建设支出规模的作用最为显著。因此,为发挥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立法对政府支出规模的抑制作用,应扩大地方人大预算监督权力和监督范围,加强对重点财政支出的监督力度,不断推进地方人大预算监督法制化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