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62)
2023(19433)
2022(16626)
2021(15452)
2020(12799)
2019(28690)
2018(28067)
2017(54236)
2016(29130)
2015(31781)
2014(30862)
2013(29830)
2012(27218)
2011(24378)
2010(24355)
2009(22453)
2008(21654)
2007(18949)
2006(16353)
2005(13918)
作者
(78363)
(65236)
(65145)
(61788)
(41623)
(31352)
(29372)
(25462)
(24778)
(23115)
(21974)
(21974)
(20499)
(20346)
(20229)
(20107)
(19428)
(19344)
(18825)
(18707)
(15977)
(15959)
(15794)
(15037)
(14855)
(14499)
(14275)
(14166)
(12920)
(12920)
学科
(118558)
经济(118437)
管理(88090)
(83376)
(69797)
企业(69797)
方法(53848)
数学(46872)
数学方法(46338)
(32672)
(32155)
中国(30599)
业经(27405)
地方(25823)
(22260)
贸易(22248)
技术(22177)
(21680)
(21601)
农业(21536)
(21306)
(19279)
财务(19227)
财务管理(19188)
理论(19147)
企业财务(18268)
(18261)
银行(18221)
(17977)
金融(17975)
机构
学院(398454)
大学(395180)
(167313)
经济(164210)
管理(159651)
理学(139445)
理学院(138026)
管理学(135807)
管理学院(135061)
研究(127115)
中国(96034)
(79613)
(78639)
科学(75697)
财经(62449)
(61310)
(60842)
中心(59943)
(58288)
(56993)
业大(56842)
研究所(55286)
经济学(52004)
(50508)
师范(49957)
北京(48675)
农业(48213)
经济学院(47060)
财经大学(46587)
(46327)
基金
项目(275556)
科学(220364)
基金(202528)
研究(202155)
(175918)
国家(174464)
科学基金(152136)
社会(131935)
社会科(125322)
社会科学(125297)
(108297)
基金项目(106820)
自然(97870)
自然科(95712)
自然科学(95688)
自然科学基金(94014)
教育(93724)
(90751)
资助(81639)
编号(80811)
成果(64412)
重点(62007)
(61224)
(61213)
(59899)
创新(56610)
课题(55582)
国家社会(55116)
教育部(53400)
科研(52821)
期刊
(176090)
经济(176090)
研究(111805)
中国(72555)
(60888)
管理(59291)
学报(57544)
科学(54859)
(54696)
大学(44720)
学学(42521)
教育(41720)
农业(37318)
(36610)
金融(36610)
技术(34177)
财经(30693)
业经(30307)
经济研究(29719)
(26409)
问题(22867)
(20028)
商业(19173)
技术经济(19138)
科技(19118)
(18986)
统计(18590)
(18334)
(17957)
理论(17304)
共检索到570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乔志程  吴非  刘诗源  
基于中国经济创新驱动转型的现实要求,借助1999-2015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检验地方产业政策对区域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产业政策的出台的确促进了区域创新活动,然而不同属性产业政策之间的协同创新驱动作用尚不如人意。进一步地,地方的绩效考核压力的确扰动了地方产业政策的创新导向,但也已尽可能地校正了对总量经济增长模式的偏爱;财政收支均衡是维系产业政策促进区域创新的重要因素,即便存在财政压力,地方政府也有着较强"精打细算"的能力,能够尽可能地利用产业政策拓展创新空间。特别地,法规型地方产业政策的效力更佳,在良好市场机制下的功效更为明显。因此,想要促成区域有竞争力的创新动能,要充分考虑政府绩效考核和财税激励结构对产业政策的影响,也应在产业政策自身的"结构性"调整上倾注努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杰  王宇澄  曾博涵  
本文从地方政府行为的角度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对于企业实际税率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产业政策引致重点扶持行业资本回报率增加,使得地方政府面临降税引资和增税增收的权衡;此时,地方政府将会降低产业政策重点鼓励行业的实际税率。借助国家"五年规划"重点行业的划分度量国家产业政策,我们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策鼓励显著降低了相应行业的实际税率水平;并且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水平越高,实际税率下降幅度越大;机制分析表明这可能是通过降低对鼓励行业的征税努力的方式实现的。分企业类型研究发现,实际税率的降低主要存在于私营企业而非地方国有企业和中央企业。上述发现对于理解地方政府行为在产业政策中的作用以及产业、财政政策协调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蔡永龙  李文辉  陈琪  陈忠暖  
探究地方政府创新偏好对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意义重大。本文使用2011—2020年中国29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剖析地方政府创新偏好的区域差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政府创新偏好较强的地区集聚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以及高行政级别城市。高行政级别城市比普通地级市有更强的政府创新偏好意愿。回归分析表明,财政能力、创新潜力和政府竞争是解释地方政府创新偏好存在区域差异的关键因素。财政能力越强和创新潜力越大城市的地方政府,更加偏好增加财政科技支出。政府竞争会促进地方政府增加财政科技支出,提升政府创新偏好。本研究为规范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以及引导地方政府从“为创新而竞争”的发展理念转向“为创新而竞合”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陈骏  单美贤  
基于2003—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监督视角实证检验政府审计影响区域创新的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审计效能指数以及三项基本功能指数均与区域创新能力指数显著正相关,表明政府审计在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政府审计通过信息传递、行为威慑与制度纠偏等治理功能提升了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探究作用路径发现,政府审计通过提高政府治理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等提升了区域创新能力;异质性分析发现,政府审计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效应在官员晋升压力较小、制度环境较好的地区中更加明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孟鹏  
在构建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参与对技术创新的跨区域作用却较少得到关注。基于此,本文以网络博弈模型为基础,本文通过2007-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地理信息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参与对技术创新的跨区域影响。研究发现,在不考虑地方财政支出的动态变化时,较之提升少部分地区的技术创新财政支出,在相同的财政支出约束之下,实现更多地区的技术创新财政支出的增加将具有更好的政策效果。在考虑地方财政支出的动态变化时,应注重进一步技术创新财政支出较大的这些地区的支出规模。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舒利敏  廖菁华  谢振  
基于绿色产业视角实证分析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企业的绿色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资源配置机制和需求拉动机制,且信贷资源配置机制效果存在一定的时滞。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有效驱动了绿色产业中的小规模、公司治理水平较高企业的绿色创新;相较于无绿色信贷激励措施地区,绿色信贷政策对有绿色信贷激励措施地区企业绿色实用新型创新的促进效应更显著,对绿色发明创新的影响在两组样本中则无显著差异。因此,建议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挖掘和培育市场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有效需求,引导实质性绿色创新,以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力   孟延春  
基于技术跃迁理论视角,采用2007—2021年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通过关键词筛选和人工比对相结合的方式确定政府数字化转型补贴及其补贴强度,运用面板负二项回归模型对数字化转型补贴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因果关系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政府数字化转型补贴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影响,且对策略性创新绩效的影响大于实质性创新绩效,存在更重数量的策略选择效应;二是数字化转型补贴的创新效应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在中西部地区、大城市及以下规模城市中发挥更强的专利产出激励作用;三是企业数字化水平在数字化转型补贴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因果关系中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验证了企业数字化水平是数字化转型补贴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影响机制之一。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霞  吴福象  王兵  
中国城市创新存在着明显的发展不平衡、协同性差的问题。政府大数据作为公共信息资源的宝库,是赋能城市创新、实现协同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基于政府传播视角,通过Netlogo仿真实验识别了影响政府大数据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并将其纳入企业公共信息资本积累函数,以此拓展了企业横向创新内生增长模型并探究了政府大数据赋能城市创新的微观机制;此外,本文以2014年实施的"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政府大数据对城市创新的赋能作用。理论研究表明:激励政府提高传播意愿和优化大数据传播情景能通过改善政府传播效果促进企业公共信息资本积累提量增速,加速企业创新、赋能城市创新;实证研究发现:信息惠民国家试点政策对试点城市创新指数的平均提升作用约为29%。为此,有序推广政府大数据惠民试点工程、多措多举推动政府传播环境的优化与制度供给,是助力城市创新的可行思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华一  
选取2008—2021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能够促进区域绿色创新能力提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空间效应分析发现,我国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中介效应显示,资源配置效率是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重要传导机制。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东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促进效应显著强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由此,提出加大绿色创新研发力度、构建差异化产业协同体系、专业化重塑资源配置格局的建议,以期为推动区域绿色创新发展提供有效助益。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华一  
选取2008—2021年我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产业协同集聚能够促进区域绿色创新能力提升,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空间效应分析发现,我国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中介效应显示,资源配置效率是产业协同集聚影响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重要传导机制。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东部地区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能力的促进效应显著强于中部和西部地区。由此,提出加大绿色创新研发力度、构建差异化产业协同体系、专业化重塑资源配置格局的建议,以期为推动区域绿色创新发展提供有效助益。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佐  张娜  王文  
本文利用2001—2010年中国33个两位码工业行业面板数据估计了政府R&D投入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在控制住企业平均规模等相关变量的影响后,结果显示:不同行业的创新机会差异使得政府研发投入的贡献在不同行业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别;国有企业的弱创新激励以及易获得政府研发资源的特性,对产业的创新绩效具有两面性;政府研发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企业寻租行为不利于产业创新绩效的改善。本文的主要发现对于全面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政府研发投入应向创新机会较多的行业倾斜,在确立企业研发活动主体地位的同时,扩大市场机制配置研发资源的范围,加快推进体制建设。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武威  
在供给冲击、需求收缩、预期转弱发展背景下,针对企业稳定运营受到冲击、发展信心不足的现状,政府采购政策的稳预期功效应得到更多重视。本文基于公共风险分析视角,在构建政府采购稳预期政策理论框架基础上,以2017—2019年获取政府采购订单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政府采购稳预期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政府采购具有显著的稳定企业发展预期、增强经营发展信心的政策效果,并以对冲公共风险带来的经营业绩波动为主要作用路径。更为深层地,政府采购主要通过缓解研发创新效率制约、减轻融资约束程度、化解政府监管冲击来对冲作用于企业层面的公共风险。异质性分析可知,政府采购稳预期政策实施效果主要在国有、风险管控能力较弱、处于成熟发展阶段的企业中体现出来。本文研究结论明确了政府采购政策实施的系统性理念,为综合运用政府采购政策化解预期转弱的经济发展困境提供了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席建成  韩雍  
产业政策作为政府实现特定产业发展目标的一种工具,其实施效果密切依赖于产业特征及具体的制度环境。文章以中国式分权制度为背景,研究了经济分权对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理论研究表明,经济上的相对分权对产业政策实施效果具有负面的影响,但政治上的相对集权弱化了经济分权的负面效应。中国式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取决于不同层级政府之间(政治上)集权与(经济上)分权的协调和平衡。运用中国工业企业层面的数据研究发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分权程度每提高1个单位,政府补贴对企业TFP的促进作用会下降11.1%-31.2%,税收减免对企业TFP的促进作用将下降8.7%-29.3%。而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考核内容由"偏增长"向"重升级"的转变能够降低财政分权对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负面影响,会使得财政分权程度对政府补贴实施效果的负面影响降低2.4%,对税收减免实施效果的负面作用下降7.7%。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冯南平  杨善林  
本文通过对1998-2008年间中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的计量检验分析了产业转移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产业转移不但未带来我国区域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快速增长,反而阻碍了区域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增加,但是具体到各个区域则差异较大。对东部地区而言,产业转移对创新投入的作用不明显,但却阻碍了创新产出的增长;对中部地区而言,产业转移能大大促进创新投入的增长,但对创新产出的作用不明显;对西部地区而言,产业转移对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增长均有促进作用。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曹平  王桂军  
以国家"五年计划(规划)"为切入点,基于2001—2010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经验分析了中国选择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微观效应。研究发现,选择性产业政策可以显著地提高被扶持企业以新产品为表征的创新能力,该结论通过了工具变量法、双重差分法等多种稳健性测试。进一步地,中介效应检验表明,选择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市场准入机制实现。但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只能通过税收优惠和市场准入机制提高创新能力,财政补贴这一直接干预机制对国有企业的创新能力甚至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此外,还基于生存分析法研究了选择性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性产业政策可以明显地延长企业的创新生存时间。上述结论不仅丰富了相关文献研究,而且给予了政府部门重要的政策启示,为后续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