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40)
- 2023(8157)
- 2022(6778)
- 2021(6220)
- 2020(5205)
- 2019(11562)
- 2018(11142)
- 2017(21223)
- 2016(11806)
- 2015(12425)
- 2014(11944)
- 2013(11878)
- 2012(10931)
- 2011(9828)
- 2010(9529)
- 2009(8529)
- 2008(8347)
- 2007(7297)
- 2006(6137)
- 2005(5279)
- 学科
- 济(45571)
- 经济(45525)
- 业(32380)
- 管理(31039)
- 企(25494)
- 企业(25494)
- 方法(22096)
- 数学(19982)
- 数学方法(19800)
- 财(13125)
- 学(12887)
- 农(12394)
- 中国(11163)
- 贸(9640)
- 贸易(9639)
- 业经(9573)
- 易(9382)
- 制(9026)
- 地方(8866)
- 务(8599)
- 财务(8594)
- 财务管理(8580)
- 农业(8526)
- 企业财务(8313)
- 技术(7657)
- 产业(7460)
- 银(7358)
- 融(7346)
- 金融(7346)
- 银行(7315)
- 机构
- 大学(166992)
- 学院(165521)
- 济(67119)
- 经济(66022)
- 管理(61361)
- 研究(59911)
- 理学(54662)
- 理学院(53975)
- 管理学(52903)
- 管理学院(52605)
- 中国(42575)
- 科学(41325)
- 农(39298)
- 京(34627)
- 业大(33065)
- 所(31971)
- 农业(31187)
- 研究所(29995)
- 财(29090)
- 中心(26487)
- 财经(24368)
- 江(23776)
- 经(22391)
- 院(22366)
- 州(21827)
- 经济学(21537)
- 北京(21248)
- 农业大学(20858)
- 范(20153)
- 经济学院(19759)
- 基金
- 项目(124375)
- 科学(97290)
- 基金(92797)
- 家(86222)
- 国家(85580)
- 研究(79625)
- 科学基金(71327)
- 社会(52606)
- 社会科(50099)
- 社会科学(50084)
- 基金项目(49876)
- 自然(49849)
- 自然科(48755)
- 自然科学(48736)
- 省(48283)
- 自然科学基金(47936)
- 划(41803)
- 资助(37642)
- 教育(35881)
- 重点(28863)
- 编号(27673)
- 部(26979)
- 计划(26355)
- 发(26161)
- 创(25912)
- 科研(25241)
- 创新(24418)
- 科技(23740)
- 国家社会(22739)
- 业(22673)
共检索到225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秦随涛 龙翠玲 吴邦利
【目的】地形是导致植物群落结构异质性的重要因素,了解茂兰喀斯特森林木本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地形差异,对揭示喀斯特森林的物种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根据群落调查法进行样地调查,分析植物群落结构。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Simpson优势度指数(M)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等多样性指标研究3种地形部位(槽谷、坡地、漏斗)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结果】(1)在研究区内,槽谷森林共有木本植物81种,隶属39科63属;漏斗森林木本植物共有80种,隶属39科61属;坡地森林木本植物共有69种,隶属35科58属。槽谷森林的物种区系组成最复杂,其次是漏斗森林,坡地森林的物种区系组成最简单。3种地形部位的优势种主要是樟科、蔷薇科、漆树科和山茱萸科植物等。30个样地的PCA排序结果反映了群落类型与环境梯度之间的关系,影响群落物种组成差异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光照、水分和土壤。(2)3种地形部位群落乔木层中轮叶木姜子的重要值最大,是群落的优势种,青冈栎、四照花和翅荚香槐的重要值低于轮叶木姜子,是群落乔木层的亚优势种,皱叶海桐是灌木层的优势种。(3)3种地形部位木本植物生活型以中高位芽和小高位芽植物为主,大高位芽植物最少。坡地森林以小高位芽植物占优势,而漏斗和槽谷森林以中高位芽植物为主。(4)3种地形部位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为槽谷>漏斗>坡地,但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则表现为槽谷>坡地>漏斗。【结论】在3种地形中,槽谷森林的物种区系组成最复杂,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群落优势种为轮叶木姜子和皱叶海桐,木本植物生活型以中高位芽和小高位芽植物为主,光照、水分和土壤条件是影响不同地形群落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济明
在茂兰喀斯特森林山顶地段设置固定样地,定期观察植物的开花结实、种子雨、种子库的结构、组成及其萌发。结果表明:900m2样地内共有种子植物36种,其中21种已进入繁殖阶段,每年产生成熟种子520.9粒·m-2。种子雨量大,每年达910.3粒·m-2,其中对群落有用的成熟有效种子314.7粒·m-2。在天然萌发开始时的种子库中,有大量现存植物的活力种子,群落更新潜力很好。在天然情况下,1月上旬到5月中旬种子库中活力种子萌发。在天然萌发季节,900m2样地内每年共萌发出18种苗(7245株),当年存活幼苗2970株,群落更新良好。裸子植物华南五针松、短叶黄杉和翠柏在喀斯特山顶地段有良好的适应性,能长...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兰洪波 冉景丞 杨茂发
采用巴氏灌诱法(陷阱法)对茂兰喀斯特森林4种林型的地表昆虫多样性进行研究.共采集昆虫标本9462个,有10目40科,其中鞘翅目(35.64%)和膜翅目(33.15%)数量较多,鞘翅目中数量最多的是步甲科,膜翅目中数量最多的是蚁科;在科级水平上,乔灌混交林的地表昆虫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分别为2.8604、0.8045),乔木林和乔灌混交林的地表昆虫相似性系数最高(0.8205);4种林型中地表昆虫个体数在季节上呈现夏、秋、春、冬依次递减的变化趋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龙翠玲 余世孝
分析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随林隙发育的动态变化,并对林隙主要树种的更新模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发育时间为10、20、30和40年的序列上,林隙中乔木层优势度最大的物种分别是小叶柿、黄连木、掌叶木和云贵鹅耳枥;灌木层优势种包括贵州悬竹、革叶铁榄、湖北十大功劳和长梗核果木;草本层优势种包括石韦、瓦韦、翠云草和庐山楼梯草;藤本优势种包括鞘柄菝葜、四川清风藤、藤黄檀和圆锥清风藤。非林隙林分的优势种不明显。在林隙发育过程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藤本的平均相似系数分别为0.31、0.42、0.27和0.32,说明在林隙发育过程中,灌木种类具有较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草本植物则随着林隙环境条...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龙翠玲 余世孝 魏鲁明 熊志斌
调查茂兰喀斯特森林林隙干扰特征,并对林隙特征、林隙的形成方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林隙大小分布表现出以小林隙为主的偏正态分布,但在总林隙面积比例上,大林隙所占的比例较大;2)林隙大多数在20年前形成,估计林隙形成速率为0.55个·hm-2a-1,返回间隔期为270年;3)林隙密度约为20个·hm-2,林隙平均面积(69.7±45.71)m2,扩展林隙平均面积(152.7±79.43)m2,林隙和扩展林隙占所调查林分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3.9%和30.6%;4)林隙形成方式以折干为主,但因地形差异,槽谷、坡地、漏斗的主要形成方式分别为干中折断、拔根倒和干基折断;5)大多数林隙由1~4株形成木形成...
关键词:
林隙 干扰状况 茂兰 喀斯特森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济明
There are four reproductive and regenerativ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main woody species in MaoLan Karst Forest.(1)The seed has shorter life span.The ripe seeds germinate rapidly to form seedling when it has fallen into the soil. The seedlings grow slowly to wait till the gap emerges.The seedlings gro...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茂 申敬民 张耀荣 杨成华
【目的】了解广南木莲在贵州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探究贵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木莲属群落的群落特点。【方法】采用样方法调查贵州已知的3个广南木莲群落,分析群落生境、物种组成、区系特征、生活型、群落结构及生物多样性。【结果】3个群落共记录到维管束植物75科119属144种,种类丰富;优势科为樟科,优势属为胡椒属、悬钩子属等;生活型谱以高位芽植物为主;科、属地理成分都是热带性质的分布区类型占绝对优势,但群落Ⅰ北温带分布类型较多;群落垂直结构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各层次间存在差异,群落Ⅰ和群落Ⅱ的乔木层以高大乔木为主、灌木层一般、草本层丰富,群落Ⅲ的乔木层高度不高、种类丰富,灌木层被方竹覆盖,草本层稀少;群落径级结构显示,群落Ⅰ和群落Ⅱ处于群落演替后期,群落Ⅲ处于人为破坏后的恢复中期;3个群落的科属种的相似性系数表明群落Ⅰ和群落Ⅱ更为相似;3个群落中,Margalef指数是群落Ⅱ>群落Ⅰ>群落Ⅲ,Simpson指数是群落Ⅲ>群落Ⅰ>群落Ⅱ,Shannon-Wiener指数是群落Ⅰ>群落Ⅲ>群落Ⅱ,Pielous指数是群落Ⅰ>群落Ⅲ>群落Ⅱ。【结论】广南木莲群落在贵州的环境是海拔为1 388~1 650 m的温暖湿润的喀斯特地貌或沙页岩地貌,与广南木莲模式标本的原生环境有相似之处;群落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与区域气候和群落发展阶段关联性强,并决定群落外貌,而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则多由林下小生境和人为干扰程度决定。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玉国 刘长成 李国庆 魏雅芬 刘永刚 郭柯
在贵州省普定县喀斯特山地5种森林类型的4种小生境中进行枯落物储量和持水能力调查,研究枯落物持水过程和不同厚度(2,4,6,10cm4个梯度)枯落物抑制土壤蒸发的作用。结果表明:5种森林类型的枯落物层平均厚度变化在2.7~13.7cm,枯落物总储量在4.9~9.1t·hm-2。枯落物最大持水量范围为1.608~3.445kg·kg-1,其排序为圆果化香-异叶鼠李林>圆果化香-小果蔷薇林和圆果化香-槲栎林>圆果化香-云南鼠刺林>窄叶石栎-云南鼠刺林。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的关系为V=at-b;有枯落物覆盖的土壤蒸发速率远远小于无枯落物覆盖土壤,并随着枯落物厚度递增而递减。5种森林类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符裕红 喻理飞 黄宗胜
本文选取喀斯特区不同岩石产状生境类型——白云岩低倾产状多层空间类型、中倾产状多层空间类型及高倾产状多层空间类型的天然次生性白栎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样地调查方法获取植物群落数据,并对各生境类型植物群落种类组成、α多样性、β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以白栎为优势树种的不同产状生境类型的样地,其物种数量及组成存在差异;2)低倾产状样地物种多样性最高;高倾产状样地次之,中倾产状样地最小;3)在不同生境类型的各种植物生长型中,除中倾产状样地外,其他类型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均表现为灌木>草本>乔木,生态优势度均以乔木最高。通过此研究,旨在对喀斯特区植物生长空间的研究、植被选择、生态恢复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解丹丹 苏志尧
基于3个标准样地(100 m×100 m)植被的全面调查,研究了石门台自然保护区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山顶矮林3类典型森林群落冠层树种的结构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和山顶矮林冠层树种组成分别为31科41属48种、23科39属49种和38科58属75种;科、属、种组成复杂,优势科和优势种明显,3类群落共有的科和种分别为茶科Theaceae和木荷Schima superba;常绿阔叶林结构稳定,除密度和盖度外,胸径、树高和冠幅均高于针阔混交林和山顶矮林,山顶矮林结构稳定性次之,针阔混交林结构极不稳定;除物种丰富度外,山顶矮林、针阔混交林的物种Shannon-Wi...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惠君 莫雅芳 封红梅 王家妍 曾馥平 宋同清 彭晚霞 杜虎 王枫
土壤真菌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推动者。为探明西南喀斯特峰丛洼地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影响因素,选择了三个典型森林(灌木林、次生林、原生林)的土壤样品进行真菌ITS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灌木林和原生林土壤理化性质最为接近,养分含量较高。33个土壤样品中共获得2 013 410条有效序列,9 677个OTUs,分属于18个门、59个纲及946个属。三类森林土壤真菌均由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未分类真菌(unclassified Fungi)、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和罗兹菌门(Rozellomycota)组成,其中,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是三类森林土壤真菌的优势菌门,所占比例近80%。原生林和灌木林α多样性最高,具有最为接近的真菌群落组成和结构。LEfSe分析表明,各森林关键优势真菌类群各不相同,灌木林中的差异种有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散囊菌(Eurotiomycetes、Eurotiales),丛赤壳科(Nectriaceae);次生林的差异种主要是伞菌纲(Agaricomycetes)和古根菌纲(Archaeorhizomycetes);而未分类的伞菌目(unclassified Agaricales)和丝盖伞菌(Inocybaceae、Inocybe)则在原生林起关键作用。相关分析发现土壤真菌与土壤理化因子显著相关且关系十分密切,冗余分析进一步表明土壤的交换性钙离子、镁离子、全钾、温度对真菌群落的分布作用较大,是影响喀斯特森林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分布的主导因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司彬 姚小华 任华东 李生 何丙辉
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将黔中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植被自然演替过程分成草丛阶段、草灌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常绿阔叶林阶段,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研究各演替阶段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从草丛阶段开始增加,草本层到藤刺灌丛阶段达到峰值,随后下降;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则增长到次生乔林阶段达到峰值。草丛阶段和草灌阶段物种多样性为草本层>灌木层;藤刺灌丛阶段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最低,草本层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大小对比因测度方法不同而有差异;次生乔林阶段和常绿阔叶林...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艾训儒 易咏梅 姚兰 王柏泉 熊彪
研究人为干扰对湖北省梭布垭石林针阔混交林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为干扰对乔木层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优势种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没有根本性的改变,但使群落平均胸径(或地径)和平均树高降低,群落种类组成发生变化。重度干扰和中度干扰降低了群落乔木层阔叶树种和灌木层优势种的作用和地位,重要值降低,但增加了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不同干扰类型的群落,在垂直高度1.0m以下,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较大,1.1~3.0m高度达最大,以后随高度升高,多样性指数降低,在9.1m以上的高度层,树种单一,多样性为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喻理飞 朱守谦 叶镜中 魏鲁明 陈正仁
研究了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群落的动态特征。群落组成结构变化体现于不同适应等级种组的变化 ,不同恢复阶段各种组的优势地位不同 ,草本群落阶段与草灌过渡阶段 ,灌丛灌木阶段与灌乔过渡阶段 ,常绿落叶阔叶林阶段与顶极群落阶段其居优势地位的种组分别为先锋种 ,次先锋种和过渡种 ,次顶极种和顶极种 ,种组替代规律是先锋种经次先锋种、过渡种最终被次顶极种和顶极种替代。随着退化喀斯特群落自然恢复 ,群落高度 (0 6~ 16 9m)、盖度 (0 2 9~ 0 79)、显著度 (0 872 0~2 1 8981cm2 ·m- 2 )逐渐提高 ,而密度早期增大之后逐渐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方 王世杰 罗海波 刘元生 何腾兵 龙健
对贵州中部喀斯特地区植被调查及径流和岩溶水样分析,探讨喀斯特森林群落退化过程中浅层岩溶地下水化学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降雨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排序为SO42->K+、Ca2+、HCO3->Na+、Mg2+、Cl->NO3-、NH4+>PO34-,而径流中离子浓度的大小排序为HCO3->SO42-、Ca2+>Mg2+、Cl->K+、Na+、NO3->NH4+>PO34-;岩溶地下水离子组成与径流总体相似,但岩溶地下水中HCO3-、Ca2+和Mg2+的含量及电导率明显增加高于地表径流。随着喀斯特森林群落从阔叶林群落向灌木林群落、灌草群落方向演替,其岩溶地下水中HCO3-和Ca2+比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