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79)
2023(2310)
2022(2070)
2021(1989)
2020(1817)
2019(4307)
2018(4198)
2017(7710)
2016(4443)
2015(5114)
2014(5337)
2013(5149)
2012(4748)
2011(4366)
2010(4310)
2009(4213)
2008(4164)
2007(3729)
2006(3315)
2005(3075)
作者
(13471)
(11358)
(11286)
(10673)
(6942)
(5522)
(5121)
(4514)
(4268)
(4028)
(3860)
(3848)
(3630)
(3588)
(3473)
(3459)
(3413)
(3246)
(3241)
(3215)
(2914)
(2790)
(2782)
(2670)
(2621)
(2555)
(2483)
(2448)
(2410)
(2254)
学科
(18026)
经济(17976)
管理(12698)
(10546)
(9371)
企业(9371)
方法(9170)
数学(8286)
数学方法(8057)
(5196)
(4486)
(4302)
(4233)
中国(4143)
(3434)
业经(3315)
地方(3264)
(3118)
环境(3066)
体制(2875)
(2663)
银行(2659)
(2628)
金融(2628)
理论(2605)
(2596)
土地(2586)
制度(2560)
(2539)
农业(2456)
机构
大学(65933)
学院(64051)
管理(25205)
(24377)
经济(23772)
研究(22400)
理学(21489)
理学院(21229)
管理学(20724)
管理学院(20606)
中国(17152)
科学(14723)
(14472)
(12521)
(11581)
(10793)
中心(10673)
研究所(10528)
业大(10263)
(9647)
财经(9551)
北京(9296)
(8764)
师范(8697)
(8565)
(8553)
农业(8359)
(7544)
(7319)
师范大学(7168)
基金
项目(44080)
科学(34180)
基金(31431)
研究(30659)
(27845)
国家(27639)
科学基金(23191)
社会(19037)
社会科(17933)
社会科学(17926)
(17429)
基金项目(16304)
自然(15392)
(15005)
自然科(14971)
自然科学(14966)
自然科学基金(14653)
教育(13967)
资助(13495)
编号(11987)
重点(10269)
成果(9897)
(9615)
(8964)
课题(8842)
计划(8779)
科研(8619)
(8469)
(8448)
创新(8050)
期刊
(27155)
经济(27155)
研究(17950)
中国(13683)
学报(10647)
科学(10005)
(9806)
(9261)
管理(8659)
大学(8179)
学学(7680)
农业(6225)
教育(6105)
技术(6070)
统计(5272)
(5086)
金融(5086)
(4768)
财经(4693)
决策(4496)
资源(4301)
(3980)
业经(3930)
经济研究(3709)
技术经济(3608)
(3571)
问题(3489)
理论(3392)
科技(3363)
实践(3131)
共检索到96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包黎莉  秦承志  朱阿兴  
地形湿度指数(TWI)能够定量指示地形对土壤湿度空间分布的控制,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地形属性。目前基于栅格DEM的TWI计算方法结果各异,因此有必要对TWI算法进行定量评价。对TWI算法通常是应用实际DEM数据进行评价,但实际DEM中存在的数据源误差会干扰对算法误差的评价。针对该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不含数据源误差的人造DEM定量评价TWI算法误差的方法。本文选择4种代表性TWI算法:基于经典单流向算法的TWI算法、基于经典多流向算法的TWI算法、基于局域地形自适应多流向算法的TWI算法,以及自适应多流向算法与最大下坡相结合的TWI算法,应用该评价方法构建了一组模拟4种典型复合地形条件的人造表面,并分别离散成具有不同空间分辨率(1 m、10 m和30 m)的人造DEM数据,对TWI算法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在中心凸、凹坡和马鞍面地形条件下,基于多流向算法计算的TWI优于基于单流向算法的TWI结果;在山脊地形条件下,基于单流向算法的结果仅次于MFD-md结合最大下坡度算法计算的结果。随着分辨率降低,基于多流向算法计算结果的误差逐渐增加,而基于D8算法的计算结果随着地形条件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本文所推荐的TWI算法定量评价方法通过简单扩展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复合地形属性算法误差定量评价。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秦承志  杨琳  朱阿兴  李宝林  裴韬  周成虎  
地形湿度指数(topographic wetness index)可定量模拟流域内土壤水分的干湿状况,在流域的土壤及分布式水文模型等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现有的地形湿度指数计算方法在应用于地形平缓地区时会得到明显不合理的结果,即在河谷地区内,地形湿度指数仅在狭窄的汇水线上数值较高,而在汇水线以外的位置则阶跃式地变为异常低的地形湿度指数值。本文针对此问题对地形湿度指数的计算方法提出改进:以多流向算法MFD-fg计算汇水面积,相应地以最大下坡计算地形湿度指数,再基于一个正态分布函数对河谷平原地区内的地形湿度指数进行插值处理。应用结果表明,所得地形湿度指数的空间分布不但能合理地反映平缓地区坡面上的水分分布状况,并且在河谷地区内地形湿度指数值也都比较高,其空间分布呈平滑过渡,因而整个研究区域的水分分布状况得到了比较合理的反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彩霞  杨勤科  李锐  
地形湿度指数以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综合考虑了地形和土壤特性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在流域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根据对汇流面积时空变化的分析,地形湿度指数可分为静态、半动态和动态地形湿度指数等类型。在利用该指数评价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状况时,需要考虑计算方法与DEM网格单元大小的影响及其普遍适应性等问题。同时,针对黄土高原干旱半于旱区实际的水分循环过程和产流机制与现有地形湿度指数假设条件的差异,提出了地形湿度指数在黄土高原地区的研究设想与应用途径,以期为该区的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聂艳  贾付生  朱亚星  于雷  于婧  
土壤湿度指数遥感监测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探讨国产高分一号(GF-1)遥感数据在江汉平原农情参数快速获取中的适用性,以潜江市2017年3月8日的GF-1 WFV影像和106个采样点的土壤湿度实测数据为数据源,选择垂直干旱指数(PDI)、改进型垂直干旱指数(MPDI)和植被调整垂直干旱指数(VAPDI),对土壤湿度指数反演的效果进行比较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PDI、MPDI、VAPDI与土壤湿度实测含水量的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649、0.802和0.821,实测土壤含水量验证精度评价也表明各模型均能满足反演的精度要求,说明基于GF-1 WFV影像开展江汉平原的大尺度土壤湿度反演是可行的;在植被覆盖中等区域,MPDI和VAPDI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混合像元对土壤湿度光谱信息的影响,反演的精度要比PDI高,但在高植被覆盖度区,采用垂直植被指数(PVI)修正的VAPDI不易出现植被覆盖饱和现象,具有更高的反演精度;基于3种指数模型反演的土壤湿度指数空间异质性基本一致,但MPDI、VAPDI对土壤湿度变化更为敏感,能反映出不同植被覆盖类型下土壤湿度的实际水平。研究结果可为江汉平原大范围和动态监测表层土壤湿度指数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田瑞云  王玉宽  傅斌  刘援  
在阐述地形信息表达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DEM地形单元多样性指数的概念和算法。地形单元多样性指数综合了高程、坡度、坡位、坡向、汇流量和水域信息等要素。其算法集成地形位置指数和地形湿度指数算法,采用图层叠加分析,设定分类、分级指标,进行重分类组合,划分地形单元类型,利用窗口分析法计算地形单元多样性指数。以四川省为试验区,利用精度为100 m的DEM数据和水域分布数据进行模拟计算,地形单元划分为13种典型类型,统计窗口半径设为900 m,计算出的多样性指数值小于0.5的区域仅占总面积的11%,大于0.75的区域达57%,符合实验区地形特征,并对算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提取的地形单元多样性指数可以有效反映地表形态的多样性特征及其变化。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基于DEM地表形态信息的概念体系,以及从微观到宏观的地形信息空间分析研究创造了条件。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培元  高潮  
针对目前粮食存储环境相关参数监测点分散的现状,设计出一种基于Zig Bee技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央监测系统,该技术以Ti公司的CC2530芯片为无线节点的检测与信息处理核心,结合PC机,从而能实现规模型粮库温湿度的智能化、实时、精细化监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府娥  王斌端  高海平  
通过对黄土高原的 13种果树 (品种 )苗木蒸腾强度、气孔扩散阻力、叶水势及饱和亏缺的测定 ,结合苗木凋萎时土壤湿度的变化规律和形态观察 ,确定每种果树 (品种 )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 .在同一土壤、气候条件下 ,不同果树 (品种 )有着不同的凋萎湿度 ,而且差异较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常军  宫长荣  陈江华  周义和  肖鹏  
对不同环境湿度条件下烤烘期间烟叶中主要含氮化合物代谢的研究表明 ,高湿变黄和高湿定色烤后烟叶总氮含量较低 ;湿度对烤后烟碱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低湿不利于蛋白质降解 ,高湿烘烤烤后烟叶蛋白质含量低于其他处理 ;氨基酸与之相反 ,以高湿烘烤烤后烟叶的含量较高。高湿的烘烤环境有利于硝酸还原酶保持活性 ,高湿变黄和高湿定色烤后NO- 2 含量较高 ,而湿度对NO- 3 含量影响不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连英  沈隽  王敬贤  沈熙为  
为研究VOCs释放参数在建材VOCs释放机理中的作用,基于开放小室测定刨花板VOCs散发特性(刨花板内初始VOCs平均质量浓度、分离系数)和对流传质系数,先估计出刨花板的释放参数,再进一步讨论相对湿度对刨花板材释放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湿度对刨花板板材内的初始VOCs质量浓度有显著影响,对其对流传质系数影响较显著,对分离系数的影响因板材而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罗金洪  赵广杰  曹金珍  
为了弄清楚在温度变化过程中木质室内装饰材料对环境湿度的调节功能及其规律,本研究采用外型尺寸为20cm×20cm×30cm的不锈钢封闭箱体,在箱体的内表面分别饰以木质和非木质材料。调控箱体外温度在20℃~33℃范围内变化,测定了封闭箱体内环境温度T、相对湿度H和绝对湿度的对数logh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logh和T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十分高的线性关系,用其关系曲线的斜率b值能够评价材料的调湿性能。按材料调湿性能参数b值的大小,本研究对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瓷砖、壁纸和聚胺酯饰面椴木三合板等多种材料作了湿度性能区分。椴木三合板的b值随着气积比A/V的增大呈曲线上升趋势。聚胺酯饰面椴木三合板的...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潘炜  付月生  邢金鹏  余林生  
为了研究环境温度对蜂巢内温湿度的影响,设计了一种在蜂群处于近乎原生态环境下的温湿度测试系统.该系统根据巢脾位置前后对称和蜂房均匀分布情况,在巢脾间隙处精确地放置微型温湿度传感器.上位计算机和下位单片机通信采用无线方式.计算机控制单片机何时采集,单片机采集的温湿度值传给计算机并显示和存储在计算机上.通过对检测数据的分析可知:在环境温度较高时,蜂巢各点温湿度几乎相等,蜜蜂均匀分布在蜂巢中;在环境温度较低时,从中间巢脾向最外层巢脾温度递减湿度递增,对于单张巢脾,从巢脾几何中心区域向周边区域温度递减湿度递增,说明蜜蜂聚集在蜂巢中间.无论环境温度高低,在蜜蜂分布区域都呈现出恒温和恒湿现象,蜂巢中心温度和...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俊卉  郭广猛  张慧东  刘海龙  周梅  亢新刚  
可燃物湿度(FMC)是决定森林火险和火行为的一个重要因子.为了快速有效地获得FMC,该文使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短波红外(SWIR)和近红外(NIR)波段反射率、NIR和红光波段反射率估算了内蒙古乌素图林区的FMC,并用2004和2005年的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使用SWIR和NIR波段反射率能够更好地估算森林植被的FMC,其R2可以达到0.36.虽然该R2值比草地和灌木林地的要低,但是仍然能够提供有效的森林湿度的空间分布,在预测大面积的森林火灾行为时有一定的实用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金珍  赵广杰  
本研究测定了在水蒸汽流入流出过程中壁纸、椴木三合板、柞木地板块、两面光MDF这 4种室内装饰材料的环境湿度调节参数x和 y与气积比A/V、试材初含水率及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在此基础上 ,得到了在水蒸汽流入流出条件下室内装饰环境的湿度设计诺谟图 ,为科学、全面地进行居住空间的湿度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益民  刘邦杰  高宇人  顾春燕  
棉籽硫酸脱绒和种衣剂包衣技术已在棉花生产中推广应用。至于种衣剂包衣棉种的贮藏及检验技术,国内则报道较少。本试验主要研究湿度条件对贮藏包衣棉种的含水量、发芽率和电导率的影响及其之间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供试棉种为盐棉48泡沫稀硫酸脱绒籽(CK)。供试种衣剂为10%灵福合剂,主要成分为拌种灵和福美双,其有效含量各为5%,由本所实验厂研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正泉  于贵瑞  刘新安  范辽生  王秋凤  任传友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等计算机技术 ,以东北地区DEM为基础 ,生成坡度、坡向及遮蔽度等小地形因子数据库和经度、纬度及海拔高度等大地形因子数据库。利用东北地区 1960年~ 1990年 3 0a平均的降水与湿度资料 ,采用趋势面分析、逐步回归、宏观地理因子模拟与小地形订正等方法 ,分区构筑了东北 3省降水和湿度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进而利用GIS平台建立分辨率为 1km2 的东北地区 4月~ 10月份和全年降水与湿度的GRID格式专题地图 ,所得结果与东北地区实际降水和湿度分布较为吻合 ,可满足多方面的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