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63)
- 2023(4373)
- 2022(4008)
- 2021(3665)
- 2020(3422)
- 2019(8270)
- 2018(8252)
- 2017(16384)
- 2016(9188)
- 2015(10647)
- 2014(11014)
- 2013(11201)
- 2012(10701)
- 2011(9723)
- 2010(9818)
- 2009(9284)
- 2008(9482)
- 2007(8804)
- 2006(7391)
- 2005(6632)
- 学科
- 济(42006)
- 经济(41970)
- 业(24096)
- 管理(23973)
- 方法(22958)
- 数学(20792)
- 数学方法(20617)
- 企(18604)
- 企业(18604)
- 农(11619)
- 财(10347)
- 中国(9445)
- 学(9022)
- 贸(8282)
- 贸易(8282)
- 易(8024)
- 地方(8018)
- 农业(7468)
- 业经(7209)
- 制(6986)
- 和(6550)
- 务(6379)
- 财务(6366)
- 财务管理(6343)
- 企业财务(5952)
- 银(5857)
- 银行(5834)
- 融(5677)
- 金融(5675)
- 理论(5596)
- 机构
- 大学(140579)
- 学院(138877)
- 济(58156)
- 经济(56907)
- 管理(52667)
- 研究(46724)
- 理学(45449)
- 理学院(44910)
- 管理学(44053)
- 管理学院(43787)
- 中国(34869)
- 科学(29847)
- 京(29638)
- 农(27089)
- 财(26051)
- 所(24785)
- 业大(22736)
- 研究所(22647)
- 中心(22194)
- 农业(21676)
- 江(21262)
- 财经(21044)
- 经(18963)
- 北京(18701)
- 经济学(18325)
- 范(18273)
- 师范(18091)
- 经济学院(16808)
- 州(16696)
- 院(16108)
- 基金
- 项目(89975)
- 科学(69377)
- 研究(64316)
- 基金(64252)
- 家(56082)
- 国家(55627)
- 科学基金(46464)
- 社会(39480)
- 社会科(37338)
- 社会科学(37322)
- 省(35553)
- 基金项目(34442)
- 自然(30341)
- 划(30180)
- 教育(30040)
- 自然科(29578)
- 自然科学(29566)
- 自然科学基金(29040)
- 资助(27024)
- 编号(26899)
- 成果(22157)
- 重点(20527)
- 部(20426)
- 发(19553)
- 创(18226)
- 课题(18210)
- 科研(17857)
- 教育部(17153)
- 计划(17121)
- 创新(17096)
共检索到1990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邓慧平,李秀彬
地形指数模型 ( TOPMODEL)用地形指数在流域中的空间格局来确定流域饱和缺水量的空间分布和产流区的空间位置与范围 ,物理意义明确。本文介绍了地形指数的物理基础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分析了地形指数空间变化与汇流面积 a及局地坡度空间变化的关系 ,a范围内有效汇流面积的变化 ,提出了一种确定 a上限值的方法。最后利用长江上游区梭磨河流域 1 0 0 m× 1 0 0 m的数字高程模型 ( DEM)计算了该流域不同河流起始临界值时的地形指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毕华兴 谭秀英 李笑吟
该文在对数字高程模型 (DEM)数据来源及结构、数字地形分析及其应用、基于DEM的地形分析中的不确定性和误差分析的基础上 ,以日本东北地区岩手县早池峰山为研究对象 ,美国MicroImage公司开发的TNTmips地理信息系统为工具 ,日本国土地理院发行的“数字地图 2 5 0 0 0”为基础数据 ,研究基于DEM的数字地形特征提取与分析方法 ,以及DEM精度对地形特征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①以DEM为基础可提取多种地形特征 ,如坡度、坡向、坡面形态、流域边界、水流路径等 ,这些特征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均可用图形和属性数据来表示 ;②DEM水平精度对基于DEM提取的数字地形特征影响表现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增强 孟昭福 张一平
提出了Freundlich动力学方程的概念,给出了Freundlich动力学方程的微分式和积分式的推导过程,并对Freundlich动力学方程的微分与积分式中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分别进行了讨论,最后给出了实际例子证明该Freundlich动力学方程是符合实际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镀光 王克林 陈洪松 李新 王书功
在水文模拟中,地形指数ln(α/tanβ)作为反映地形信息的物理指标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应用基于DEM的River Tools软件和GRIDATB程序,对红壤丘陵区地形起伏平缓的小流域进行地形指数的提取。River Tools软件和GRIDATB程序分别使用目前常用的D8方法(单流向法)和多流向法。结果表明:与多流向法相比,D8方法的计算值较为离散,分布曲线较粗糙,平均值略高,方差和偏态系数也较大;但是,两种方法计算的ln(α/tanβ)的分布曲线大致相似。对于仅需要ln(α/tanβ)频率分布的水文模型(如TOPMODEL)来说,可以用单流向法取代多流向法来计算ln(α/tanβ)的频率分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捷敏
比较劳动生产率、二元对比系数和二元反差指数是二元经济结构的三个主要测度指标。由于二元反差指数采用部门产值(或收入)比重与劳动力比重之差来反映二元经济结构,而不像比较劳动生产率和二元对比系数采用部门产值(或收入)比重与劳动力比重之比来反映二元经济结构,使得二元反差指数的意义不像比较劳动生产率和二元对比系数的意义那么直接和明晰。本文从数学、逻辑和理论三个角度分析二元反差指数的意义。
关键词:
二元经济结构 二元反差指数 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包黎莉 秦承志 朱阿兴
地形湿度指数(TWI)能够定量指示地形对土壤湿度空间分布的控制,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地形属性。目前基于栅格DEM的TWI计算方法结果各异,因此有必要对TWI算法进行定量评价。对TWI算法通常是应用实际DEM数据进行评价,但实际DEM中存在的数据源误差会干扰对算法误差的评价。针对该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不含数据源误差的人造DEM定量评价TWI算法误差的方法。本文选择4种代表性TWI算法:基于经典单流向算法的TWI算法、基于经典多流向算法的TWI算法、基于局域地形自适应多流向算法的TWI算法,以及自适应多流向算法与最大下坡相结合的TWI算法,应用该评价方法构建了一组模拟4种典型复合地形条件的人造表面,并分别离散成具有不同空间分辨率(1 m、10 m和30 m)的人造DEM数据,对TWI算法进行定量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在中心凸、凹坡和马鞍面地形条件下,基于多流向算法计算的TWI优于基于单流向算法的TWI结果;在山脊地形条件下,基于单流向算法的结果仅次于MFD-md结合最大下坡度算法计算的结果。随着分辨率降低,基于多流向算法计算结果的误差逐渐增加,而基于D8算法的计算结果随着地形条件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本文所推荐的TWI算法定量评价方法通过简单扩展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复合地形属性算法误差定量评价。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新晓 赵玉涛 张志强 程根伟
TOPMODEL是一种以数学方式表示水文循环过程的基于物理过程的半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 .该模型结构明晰 ,参数较少且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不但适合于坡地集水区 ,还能用于无资料流域的产汇流估算 .TOPMODEL更大的优点在于非常适用二次开发 .该模型最初是用来模拟英国山区降雨径流的 ,后来被广泛应用于美国东部、新西兰等温湿地区 ,均显示了很好的模拟结果及可信的变源产流贡献模拟 .TOPMODEL是降雨径流模式之一 ,整个水文过程主要用水量平衡和Darcy定律来描述 .它利用变源面积理论原理 ,采用分布式地形指数 (ln(a tan β)来刻划流域或坡面的地形 ,作为决定径流形式的主导因子 ,...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田瑞云 王玉宽 傅斌 刘援
在阐述地形信息表达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基于DEM地形单元多样性指数的概念和算法。地形单元多样性指数综合了高程、坡度、坡位、坡向、汇流量和水域信息等要素。其算法集成地形位置指数和地形湿度指数算法,采用图层叠加分析,设定分类、分级指标,进行重分类组合,划分地形单元类型,利用窗口分析法计算地形单元多样性指数。以四川省为试验区,利用精度为100 m的DEM数据和水域分布数据进行模拟计算,地形单元划分为13种典型类型,统计窗口半径设为900 m,计算出的多样性指数值小于0.5的区域仅占总面积的11%,大于0.75的区域达57%,符合实验区地形特征,并对算法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提取的地形单元多样性指数可以有效反映地表形态的多样性特征及其变化。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基于DEM地表形态信息的概念体系,以及从微观到宏观的地形信息空间分析研究创造了条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子斌 安应民 郑佩
尽管我国在旅游目的地形象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仍然存在诸如定性研究多、定量研究少、缺乏研究方法上的创新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旅游调研特别是旅游目的地形象调研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本文以西安居民对海南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分析为例,介绍和运用了当今国外广泛运用的IPA分析法,即重要性(Importance)及其表现(Performance)分析法(Analysis)。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爽 姚静
数字高程模型是支撑地理过程模型研究的重要基础数据。DEM数据获取、加工及压缩精度直接影响地学相关模型及地理过程的模拟效果和研究质量。在分析比较当今国际地学界应用DEM数据源的基础上,我们采用绝对差值法和三维剖面法对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生产的基于1:50,000扫描地形图DEM产品(NFGISDEM)、GTOPO30DEM数据及基于SRTM数据生产的DEM数据集进行了精度检验及评估。同时分析了影响由SRTM数据所生产的全球范围DEM数据集精度与数据质量。研究结果表明30-90m分辨率的SRIMDEM产品在精度和数据质量控制方面远优于GTOP030DEM数据,与NFGISDEM数据质量相当。大范围乃至全球范围的30m分辨率SRTMDEM产品,将极大促进基于DEM数据的地理过程模型的研究,尤其会大幅提升对DEM空间分辨率较敏感的地学相关研究能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垚 张志玉 倪文俭 刘见礼 张大凤
激光雷达(Li DAR)克服了传统测量技术的缺点,成为了获取DEM的新型手段。针对不同地形林区,选择合理的点云滤波算法,是提取林下地形的关键步骤。本研究在黑龙江省凉水自然保护区内选择了3块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分别为平缓山地林区、陡峭山地林区和复杂地区。以1∶10 000地形图矢量化生成的高精度DEM为参考,评价了迭代线性最小二乘法、基于坡度法、不规则三角网法(TIN)点云滤波算法在3种地形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不同算法有不同的适应区域。3种方法在平缓山地林区都具有良好的效果,决定系数(R2)均达到了0.98,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钟骐 敖选年 蒋继彬 王海深 潘鹏
该文以滇中引水工程松林渡槽为例,分析了桩-土相互作用(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SSI)及地形效应(主要为V形河谷效应)对隔震渡槽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模,通过m法及等效刚度桩考虑SSI,采用简化弹簧-质量模型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结果表明:考虑SSI后,槽墩变形、槽段间相对位移及支座变形有所增大,其中支座变形接近设计限值,有破坏风险。考虑在V形河谷效应下水平偏振横波相对于水平面不同入射角的工况中,渡槽结构响应的大小依次为:水平入射、 45°斜入射、一致输入、垂直入射,其中45°斜入射与一致输入相近;段间相对位移及支座顺槽向显著变形,为设计关注重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旭 高永 魏宝成 杨光 党晓宏 任昱 梁超
了解火灾与地形因子的关系是深入研究火灾空间分布格局、火灾风险科学管理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基于MOD14A1/MYD14A1热异常产品数据集提取内蒙古2000—2015年的火点信息,结合研究区DEM数据,提取相关地形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区域尺度背景下的地形因子与火灾分布关系。结果表明:1)采用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内蒙古地形起伏度的最佳统计单元为0.52 km2;2)火灾分布在地形因子的作用下表现出一定的地形梯度性。火点个数随高程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而火点个数随坡度和地形起伏度的增大呈现逐渐下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扬扬 张行南 徐双全 倪斐
为获得长江口滩涂地形的冲淤演变规律,运用GIS的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功能,提出了基于分区的冲淤量时间序列分析、冲淤量与上游来沙量相关分析、沙洲质心推移分析、典型断面分析的滩涂地形综合分析方法,即以滩涂分区和江心沙洲为对象、分时段定量研究冲淤变化的方法。在对全系列实测滩涂地形资料逐年分析的基础上,对长江口滩涂地形进行分区域的冲淤分析,并选取1991、2001和2008年3个代表年份,研究了长江南支上段主要沙洲地形演变规律。总体上,崇明东滩、长江南支、长江南港、长江北港、南汇东滩、九段沙近期冲刷大于淤积,而崇明北沿、横沙东滩以淤积为主,长江南支冲刷作用明显,江心沙洲往东南方向推移,分析表明长江入海泥...
关键词:
滩涂地形 冲淤分析 沙洲演变 长江口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高军 程泷 张若愚 柯景怡
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需要不断调控与之匹配的形象,其中的关键是准确认识目的地形象演变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文章筛选出1971年—2021年与目的地形象演变相关的99篇文献,开展定性元分析,通过文献分析结果,建构了目的地形象的演变模型,总结了旅游目的地形象演变的影响因素,并探索了它们如何作用于目的地形象的演变。主要结论:(1)大型活动、负面事件与信息源是促进目的地形象演变的宏观因素,它们共有8条不同的影响路径。(2)旅游阶段、初游重游行为、人口学特征和跨文化背景、空间与心理距离、涉入度等个体差异是目的地形象演变的微观因素。(3)原生形象好坏、求新求异动机强弱、不确定性高低和个人/集体主义、涉入度高低能够在目的地形象演变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4)时间的一维单向性是目的地形象演变的基础变量,它决定着形象必然发生演变。(5)目的地形象演变存在门槛效应,能否跨越形象门槛决定着目的地形象变化能否完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是因为形象门槛的存在,相关研究才得到不一致的结论。形象门槛中,客观门槛主要是形象元素的增加与更新,主观门槛主要是旅游者感知,它们分别对应着人地关系中地的要素与人的感知,跨越门槛意味着人地关系联结得到了加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