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78)
- 2023(17522)
- 2022(14883)
- 2021(13494)
- 2020(11712)
- 2019(26669)
- 2018(26093)
- 2017(49920)
- 2016(27252)
- 2015(30442)
- 2014(30118)
- 2013(29748)
- 2012(27617)
- 2011(24767)
- 2010(24672)
- 2009(22842)
- 2008(22532)
- 2007(20250)
- 2006(17681)
- 2005(15374)
- 学科
- 济(115481)
- 经济(115352)
- 业(79503)
- 管理(74414)
- 企(57291)
- 企业(57291)
- 方法(54251)
- 农(49540)
- 数学(48815)
- 数学方法(48266)
- 农业(32663)
- 财(30076)
- 中国(27952)
- 业经(27263)
- 贸(24984)
- 贸易(24975)
- 地方(24374)
- 易(24374)
- 学(23864)
- 制(21133)
- 务(18102)
- 财务(18060)
- 财务管理(18011)
- 技术(17475)
- 企业财务(17100)
- 环境(16488)
- 银(16473)
- 银行(16404)
- 融(16056)
- 金融(16053)
- 机构
- 学院(390317)
- 大学(388439)
- 济(159740)
- 经济(156605)
- 管理(149848)
- 研究(131063)
- 理学(130752)
- 理学院(129321)
- 管理学(126891)
- 管理学院(126214)
- 中国(99473)
- 农(89578)
- 科学(85148)
- 京(80396)
- 财(70366)
- 农业(70216)
- 业大(69174)
- 所(67813)
- 中心(62856)
- 研究所(62055)
- 江(59117)
- 财经(56735)
- 经(51818)
- 北京(49129)
- 经济学(48823)
- 范(48497)
- 师范(47819)
- 院(46564)
- 州(46344)
- 省(44639)
- 基金
- 项目(273097)
- 科学(214014)
- 基金(199405)
- 研究(190146)
- 家(177560)
- 国家(176095)
- 科学基金(149910)
- 社会(121441)
- 社会科(115034)
- 社会科学(114999)
- 省(109054)
- 基金项目(105852)
- 自然(100339)
- 自然科(98042)
- 自然科学(98011)
- 自然科学基金(96272)
- 划(91075)
- 教育(86439)
- 资助(81690)
- 编号(75270)
- 重点(61789)
- 部(59657)
- 成果(59187)
- 发(58969)
- 创(56740)
- 科研(53798)
- 创新(53194)
- 计划(52657)
- 课题(51397)
- 国家社会(50825)
- 期刊
- 济(169840)
- 经济(169840)
- 研究(103961)
- 农(86784)
- 中国(72754)
- 学报(72024)
- 科学(62579)
- 农业(58647)
- 财(53894)
- 大学(53662)
- 学学(51216)
- 管理(49389)
- 融(36224)
- 金融(36224)
- 业经(33172)
- 教育(32471)
- 技术(32022)
- 业(29675)
- 财经(27354)
- 经济研究(26288)
- 问题(24150)
- 经(23394)
- 版(21636)
- 统计(20028)
- 业大(19756)
- 技术经济(19011)
- 贸(18720)
- 科技(18610)
- 策(18191)
- 世界(18183)
共检索到564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孔凡斌 廖文梅
地形和区位条件差异是导致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呈现区域差异性特征的重要因素。利用全国8省(区)1 790户样本农户数据,采用回归模型,定量分析地形和区位等因素对农户林地投入和林地产出水平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影响下的农户林地投入和林地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区位条件中,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通达程度和人口聚集度对农户林地投入和产出水平影响显著,对农户林地投入水平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128 8,0.128 7和0.162 9,对林地产出水平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152 4,0.171 8和0.198 9;地形条件中,农户林地产出水平的高低受地形条件影响显著,山区和丘陵林地产出水平明显高于平原地区,...
关键词:
地形条件 区位条件 投入和产出 农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廖文梅 孔凡斌 林颖
【目的】劳动力是林业经济增长的主要生产要素。本文试图回答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户林业投入和产出水平带来的具体影响,这对于提升林地投入产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江西省1 178户农户调查数据,利用定量分析模型分析劳动力转移、劳动力就地与异地转移程度对农户林地投入产出的影响。【结果】劳动力转移程度对农户林地投入产出水平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其影响系数为-0.099;劳动力就地和异地转移程度对农户林地投入产出水平的影响存在差异,劳动力就地转移的负向影响程度高于异地转移,尤其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通达程度、人口聚集度低的区域负向影响更为明显。【结论】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转移完毕,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许凯 张升
从人力资本、资源禀赋、机会成本、制度约束、政策扶持等方面分析了我国集体林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基于理论分析,采用辽宁、湖南、江西、福建、云南、陕西和甘肃7省3500个农户样本数据,选取相应变量构建二元Logit计量经济模型,分别对影响农户林地转入和林地转出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林地转入模型结果表明,在户主个人特征和家庭生产资源禀赋方面,户主是否为干部、户主个人年收入、家庭留守劳动力、家庭林地面积对林地转入具有正向影响;家庭非林收入比重、家庭耕地面积对林地转入具有负向影响。在制度约束方面,林权证、林权纠纷和采伐指标等对林地转入具有显著影响。在林业扶持政策方面,造林补贴、林权抵押贷款和森林保险均对农户林...
关键词:
集体林地 流转 影响因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毕红霞 温凤荣 徐汝峰
利用山东省626份农户调查数据,从渗透性、可获得性、使用效用性、可负担性四个维度对山东省农户金融包容性进行测度发现,农户金融包容性水平整体较低。进一步构建多元回归模型,从需求角度筛选影响农户金融包容性显著因素,并通过ISM模型发现显著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为:土地规模和年均收入是表层直接因素,抵押品、贷款了解程度和稳定收入是中层间接因素,子女在外求学和专业技能是深层根源因素。由此,提出提高贷款政策传递效率以扩大农户贷款信息源,促进并稳定农户增收以提升农户贷款保障能力,丰富普惠金融产品种类以扩展农户贷款的可选择性,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降低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夏叶丹 曾维忠
基于四川省宜宾市336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在总结林改后农户林地资金投入现状的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对其投入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资金投入水平偏低、农户投资水平差异化大、农户资金来源单一,资金困难制约了林业经营的扩大再生产;农户家庭现金收入、非农产业比例、林地面积、林地块数、上年林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是否与企业签订收购合同以及政府的支持等因素对农户林地资金投入水平产生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农户林业收入、加大对营林专业户的支持力度、扶持林业企业发展等建议。
关键词:
农户 林地 资金投入 影响因素 宜宾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安慧 罗小锋 闫阿倩 孙彬涵
[目的]专业化制棒出菇技术的发展、推广及应用是促进农户增收与实现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考察专业化制棒出菇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路径,有助于为决策者提供精准依据。[方法]首先,分析农户采纳专业化制棒出菇技术的影响因素;其次,基于十省712份农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最后,使用ISM解释结构模型分析关键影响因素间的作用路径。[结果](1)受教育程度、互联网使用、非农收入来源、种植规模、签订订单、互联网建设、到市场距离、技术了解程度、技术发展前景、技术经济效益、技术风险感知显著影响农户采纳专业化制棒出菇技术。(2)影响专业化制棒出菇技术采纳的因素分为直接因素、间接因素和根源因素3层,最后得到3条作用路径。[结论]据此,提出应加强专业化制棒出菇技术的宣传和培训、提升村庄道路和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企业进行订单农业等经营模式的拓展的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胡霞 丁浩
大量的劳动力流失使得以家庭劳动力为主体的小规模农业经营体系已经难以维持。构建具有现代农业特点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需要通过土地流转来扩大农户的经营规模,实现机器对劳动的替代。然而,现实中土地流转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流转速度仍然很缓慢。本文通过Probit模型对CHIPS2008的8 000户农户数据进行了分析,并采用IV-Probit和2SLS方法来回避内生性问题。本文研究发现:第一,农户家庭中非农就业劳动力比例增大有助于提高农地流动的概率,但非农就业比对土地流转的正面作用会受到来自农业兼业化的负面影响。第二,与非农就业收入水平相比,非农就业稳定性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程度更高,这揭示了城乡分隔体制下的...
关键词:
农地流转 社会保障 非农就业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宏伟 展进涛
本文利用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2011年全国抽样调查数据,构建Heckman两阶段模型,从微观层面对农户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概率和缴费金额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经济条件越好,农户参加新农保概率越低;在参加新农保的农户中,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倾向于支付更高的缴费金额;新农保政策中的"捆绑条款"对外出务工农户的新农保缴费金额具有积极影响,而对经济条件不好且养老负担较大农户的新农保缴费金额存在负效应;家庭养老负担和教育支出压力是制约农户新农保参加概率和缴费金额的重要因素;相对于东部地区农户,中部和西部地区农户参加新农保的概率更高,但缴费金额要更少;家庭经营耕地面积越大与户主文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孔凡斌 廖文梅
以江西省8个县602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定量统计方法,分析集体林分权条件下的林地细碎化程度、农户投入水平及与林地产出的关系,以验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农户林地细碎化经营是否具有经济合理性。实证结果表明:以S指数衡量,江西省样本县林地细碎化的程度达到0.55,受访农户林地细碎化程度与地貌特征之间未出现明显的关联性;以户均数据衡量,受访农户从家庭收入中用于林业投资的比例维持在30%左右,且传统林业重点县的农户林业投入比例要明显高于非林业重点县。计量模型计算结果表明,S指数衡量的林地细碎化程度对农户林业投入和林地产出水平均构成负向影响趋势;曲线模型临界值分析表明,当农户林地细碎化程度低于0.2...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麻吉亮 孔维升 陈永福
气候因素对玉米单产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利用2004—2010年河北地区629户微观农户的生产和气象数据,构建了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的干旱指标,并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果模型,估计了干旱、降水、气温等因素对河北地区玉米单产的影响。本文发现,2004—2010年河北干旱频发,年际旱涝波动幅度大;干旱导致了河北地区玉米单产的降低,SPEI-干旱指数变动1单位,即生长期中某月份处于干旱状态(SPEI分布在5%以下),将会使单产降低5.3%;生长期降水每增加10毫米将会使玉米单产提高0.21%,温度对玉米单产影响不显著。本文进一步提出增加高科技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农业气象预报以及提高农民对气...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徐秀英 任腾腾 陈高杰 赵娜 李朝柱
林地流转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林地投入是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农户调查数据,比较分析流转户与非流转户、流入地块及非流转地块在林地投入方面的差异。比较发现:流转户单位面积林地投入高于非流转户,流入地块的单位面积林地投入大于非流转地块。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林种实证分析了林地流转(流入)对农户林地投入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林地流入对经济林地块投入具有显著的(P0.1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史常亮 栾江 朱俊峰 陈一鸣
本文基于全国8省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在综合考虑样本选择偏差和异质性的基础上,使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估计了土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际发生土地流转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使家庭总收入和人均收入分别提高了27.3%和33.3%。进一步地,本文借鉴Fields分解法的思路,估计了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流转扩大了农户间收入差距,其中,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达到23.1%,对人均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达到29%。但是,通过进一步讨论我们发现,如果提高非流转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比重,收入差距将会缩小。因此,政府未来应着力提高农户土地流转的参与程度,尤其是让更多的低收入农户有能力参与土地流转。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史常亮 栾江 朱俊峰 陈一鸣
本文基于全国8省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在综合考虑样本选择偏差和异质性的基础上,使用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估计了土地流转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际发生土地流转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使家庭总收入和人均收入分别提高了27.3%和33.3%。进一步地,本文借鉴Fields分解法的思路,估计了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流转扩大了农户间收入差距,其中,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达到23.1%,对人均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达到29%。但是,通过进一步讨论我们发现,如果提高非流转农户参与土地流转的比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崔红志
本文基于2012年和2013年山东、河南、陕西等8个省(区)农户调查数据,将主观幸福感作为定序变量,采用有序Logit模型,探讨了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除了健康条件和婚姻状况等个人基本特征,经济条件、社会保障、与过往生活条件的比较和对未来生活的预期、有无儿子等因素,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重要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时鹏 王倩 余劲
持续、稳定地提高农户收入是“后搬迁”时期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防止搬迁农户返贫、返迁的关键。利用陕南三市1 712个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基于收入结构的视角,构建易地搬迁影响农户收入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机制,并使用PSM方法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搬迁具有明显的农户“自选择”特征,在消除选择性偏差之后,搬迁显著提高了农户的总收入,从分项收入来看,搬迁显著降低了农户种植业收入、林业收入和养殖业收入,显著提高了务工收入,但搬迁对资产性收入和非农自营收入的影响并不明显。(2)在搬迁对非农收入影响中,非农劳动供给的中介效应显著,占比43.43%,农户对补贴的“福利依赖”阻碍了其非农收入的提高,遮掩效应占比11.00%,搬迁显著提高了农户家庭的市场可及性、非农发展环境和非农发展内生动力,但尚未转化为非农收入的提高,由于技能培训存在时滞,家庭特殊技能人口占比的中介效应亦不显著。(3)集中安置农户对补贴的福利依赖更强,其“遮掩效应”更加明显,而对于分散安置农户,市场可及性的中介效应变得显著。结果意味着,搬迁后要促进农户持续稳定增收,一是应通过机制保障和政策激励,实现农户增收渠道多样化,避免过度依赖务工收入的增加;二是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迁入地的人文和生态特色,发展休闲观光、健康养生产业等新业态等,扩大搬迁农户就近、就地就业的机会,另外,应通过精准培训、加强农户参与等措施切实提高接续扶持政策促进农户增收的实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林改前后农户林地经营投入对林地产出影响的比较研究——基于福建省调查数据
我国养老保险支出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05~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全球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国际投入产出数据的实证分析
农户林地承包权退出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南方四省400个农户调查数据
基于零膨胀模型的农户借贷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山东省8119家农户数据为例
循环农业产出效益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与湖北省农户调研实证
资本禀赋与农民社会治理参与行为——基于5省1599户农户数据的实证分析
农田水利产权治理的农户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湖南省323份农户数据的分析
农业分工和专业化能否引致农户的合作行为——基于西部5省20县农户数据的实证分析